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
癌症康复 2017-05-18 12:08肝癌症状www.aizhengw.cn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
部分患者一旦有腹痛、便血等,便首先想到是不是得了癌症。其实,有便血症状的溃疡性结肠炎是可以治愈的,患者大可不必恐慌。
特约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学教授魏睦新
三个月前,山豆大叔开始出现腹痛、腹泻和解血便的症状,他曾到乡卫生院去看过病,医生三下五除二就给他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并给他打了几天的左氧氟沙星针,可是没有见效。山豆大叔渐渐消瘦,本来可以挑60千克的东西,现在挑起30多千克就有点摇摇晃晃像喝醉酒的样子了。妻子莲花心里嘀咕,前年上目村巴狗他爹也老是屙血,后来到县医院一检查就说是得了结……莲花越想越害怕。
一个赶集天卖掉一窝猪崽后,莲花陪着山豆大叔上县医院看病。县里各方面条件自然比乡医院强多了,但住了一个多星期的医院,还是没有弄清是什么病,主治医生怀疑是结,之所以迟迟不确诊,只是缺少一些有力的检查依据。正好有一天,省医院消化科王主任下到县医院讲学,县医院请他去会诊。到底是省城来的消化病学教授,一天的功夫就给山豆大叔的病给诊断出来了:溃疡性结肠炎,一种不是“拉痢”也不是“肠癌”的疾病。不是绝症,莲花心上的石头总算“扑通”一声落地了。可莲花还是有点担心,这既像是“拉痢”、又像是结肠癌的溃疡性结肠炎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应该怎样治疗呢?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可能与免疫、遗传和精神等因素有关。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和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常易反复发作。这种病在欧美国家非常多见,我国随着饮食条件改善,发病率也在增加。近年来统计的结果几乎比20世纪末要增加1倍。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也可见于儿童和老年,男女发病率差别不明显。
典型症状:既像痢疾又像肠癌
如果您患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腹泻,大便不成形,伴黏液或者脓血便,或有时还有些腹痛、乏力、消瘦、发热等症状,用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就应怀疑是否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有腹痛、腹泻、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类似于痢疾的典型症状。病初症状较轻,粪便表面有黏液,以后便次增多,重者每天排便10~30次,粪中常混有脓血和黏液,可呈糊状软便。便血是本病较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结肠黏膜局部缺血及溶解纤维蛋白的活力增加所致。一般为少量便血,重者可呈大量便血或血水样便。腹痛多局限左下腹或下腹部,轻症者亦可无腹痛,随病情发展腹痛加剧,排便后可缓解。里急后重(有解不完大便的感觉)系由于炎症刺激直肠所致,并常有腰骶部不适。消化不良时常表现厌食、饱胀、嗳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本病的全身表现多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患者,出现发热、水电解质失衡、贫血、体重下降和维生素、蛋白质丢失等。医生给患者检查时,常常发现左下腹或全腹压痛,可摸到硬管状物,并有压痛,有时腹肌紧张,肛门检查可发现肛门括约肌痉挛,指套有黏液或血性黏液分泌物,直肠有触痛。
并发症不少且严重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止是经受疾病痛苦,如果病程较长,病情严重,还会受到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的困扰。其中局部并发症较为常见,约占1/4;全身并发症不多见,小于10%。本病常见的并发症有——
1。中毒性巨结肠:是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2%,常在服用可待因苯乙哌啶以及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或服用泻剂如蓖麻油后诱发;也可在对急性期或腹泻严重患者行钡剂灌肠检查时诱发。患者出现间歇性高热,精神萎靡,呈重症中毒状态,腹部很快膨隆,有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由于结肠快速扩张,肠壁变薄,血运障碍,易发生肠坏死穿孔,病死率极高,可达30%~50%。
2。结肠穿孔:多在中毒性巨结肠扩张基础上发生。穿孔后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脓肿。患者多出现高热及感染中毒症状,腹胀、左侧腹部广泛肌紧张。X线透视或平片检查膈下常有游离气体。
3。下消化道出血:绝大多数表现为血便、脓血便。出血量多时出现休克,需紧急手术治疗。
4。结肠和直肠绞窄,是晚期并发症,但很少造成肠梗阻。
5。内瘘:肠腔与肠腔或肠腔与其他空腔脏器(如膀胱、阴道等)互相粘连,形成内瘘;肠腔与皮肤相通形成外瘘,虽较少,但偶有发生。
6。肛门及肛周疾病:如肛裂、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痔脱出等。
7。直结肠癌:癌变发生率为0。7%~8%,甚至可高达13%,比一般人高5~20倍。病程在10年以上、全结肠有广泛病变以及青少年、儿童期发病者,其癌肿发病率明显增高。故应定期行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多处活检,以期尽早发现。
诊断:化验、影像学检查
和结肠镜检查有帮助
像前述那位患者山豆大叔一样,本病的诊断不容易,需要做不少的检查。
一、化验检查
1。粪便检查:活动期以糊状黏液、脓血便最为常见,显微镜检查可见到大量的红细胞、脓细胞和大量的多核巨噬细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粪便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各种感染性结肠炎。
2。血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活动期时,血沉常升高,多为轻度或中度增快,常见于较重病例。
3。白细胞计数:大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但在急性活动期,中、重型患者中可有轻度升高,严重者出现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
4。血红蛋白:50%~60%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低色素性贫血。
5。C反应蛋白(CRP) :正常人血浆中仅有微量C反应蛋白,但轻度炎症也能导致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蛋白异常,因此CRP可鉴别功能性与炎症性肠病。
6。免疫学检查: 一般认为免疫学指标有助于对病情活动性进行判断,但对确诊本病的意义不大。
二、影像学和结肠镜
1。X光检查X光检查一直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包括做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检查。
(1)腹部平片:临床上已很少应用腹部平片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诊断中毒性巨结肠。对中毒性巨结肠患者应每隔12~24小时作一次腹部平片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2)钡剂灌肠检查:钡灌肠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但X光检查对轻型或早期病例的诊断帮助不大。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明显优于单钡剂造影,有利于观察黏膜水肿和溃疡。
2。CT和MRI检查以往CT很少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而近几年随着技术的提高,CT可模拟内镜的影像学改变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MRI检查费用较贵,对肠道疾病诊断效果差,但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肠腔外病变和并发症方面可能有一定价值。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既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可确定病变的基本特征和范围,又能进行活组织检查,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准确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直肠癌和慢性细菌性痢疾症状相似,临床上要注意分辨。结肠直肠癌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直肠癌指诊检查时常可触及肿块,粪隐血试验常呈阳性;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但须和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相鉴别。慢性细菌性痢疾一般有急性痢疾的病史,多次新鲜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抗生素治疗有效。
治疗:内外结合,中西结合
西医:内科+外科
1。内科治疗:目前尚不能达到根治,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①由于本病与胃肠道营养的关系密切,患者可能存在多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如蛋白质、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因此近年来,无脂无渣的要素饮食已成为其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应给予患者易消化、少纤维、富营养的食物,避免牛奶及乳制品。发作期给以流汁饮食,严重者应禁食,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治疗,使肠道获得休息。
②暴发型和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精神过度紧张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腹痛或腹泻明显者可给予少量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药物,但大剂量使用有引起急性结肠扩张的危险。
③有贫血、失水、营养不良等重症或久病患者,应酌情输血、补液及全身性支持治疗。
(2)药物治疗
①磺胺类:首选胃肠道不易吸收的磺胺类药,其中以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效果最佳。此药在肠内经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啶及美沙拉嗪,后者是主要有效成分,对结肠壁组织有特殊亲和力,具有消炎作用。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主要有两种:一种含肠溶包膜,可使药物延迟释放,如美沙拉嗪(艾迪莎);另一种为缓释剂型,如美沙拉嗪(颇得斯安)。无论是控释剂型还是缓释剂型,其结肠内药物浓度均明显高于小肠内药物浓度。美沙拉嗪(5-氨基水杨酸)主要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期和缓解期的治疗。特别可用于对柳氮磺胺吡啶不能耐受或过敏的患者。对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张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如药物灌肠或者栓剂治疗。特别是美沙拉嗪(5-氨基水杨酸)栓剂对直肠肛门炎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而副作用轻微。
②抗生素:有继发感染者可用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等,为了避免加重胃肠道症状,一般选择静脉用药。甲硝唑或替硝唑可抑制肠道厌氧菌,并有免疫抑制、影响白细胞趋化等作用。该药可明显减轻里急后重症状,对有肛周疾病和瘘管的患者疗效明显。每次0。4克,3次/天,口服,疗程3~6个月,病程1年以上者有效率在60%~70%。
③糖皮质激素和促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适用于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发作期或暴发型病例。可用泼尼松(强的松)40~60毫克/天,分3~4次口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10~15毫克/天,通常维持半年左右后停药,为减少停药后的复发,在减量过程中或停药后给予美沙拉嗪口服。
④免疫调节药:对少数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或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药。免疫调节药巯嘌呤(6-巯基嘌呤)和硫唑嘌呤均可选择性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但发挥作用缓慢,通常在用药3~6个月后出现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大。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2。外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多数经内科治疗收到较好效果,但仍有20%~30%病例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肠段而获得根本性治愈。
中医:辨证论治
1。寒热错杂型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饮食不调,内伤生冷,或感受寒湿湿热而发病。湿浊不化,下注大肠,凝滞气血,蕴结化热,化腐成脓,伤及肠络则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症状。
治疗时,可用半夏泻心汤(张仲景《伤寒论》)和四神丸(王肯堂《证治准绳》)辨证加减。用党参、补骨脂各12克,半夏、黄芩各10克,五味子8克,炙甘草、黄连、肉豆蔻、吴茱萸各6克,干姜3克,大枣5枚,水煎服,或水煎浓缩做丸散服。
中成药可用纯阳正气丸或香连丸,每日服3次,每次3克。
2。脾胃虚弱型
病久不愈,反复发作,或脾胃素虚,不能胜湿,脾病及肾,湿从寒化,则出现面黄、神疲乏力、腹胀、腹痛、五更腹泻、泻下黏冻和里急后重等。
治疗采取健脾、益气、助运化湿之法。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炒扁豆、地榆、茯苓各15克,炒白术、炙甘草、柴胡、菟丝子各10克,淮山药、莲子肉各20克,生薏苡仁、黄芪各30克,陈皮、砂仁各5克;腹胀腹痛甚者加木香、炒厚朴各10克行气止痛;腹泻甚者加乌梅10克涩肠止泻。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连服2月。
中成药可用补脾益肠丸,每次5克, 每日3次。
中医外治法:独辟蹊径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是很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中药煎汁,等温度适合时,直肠给药,然后保留大约30分钟。灌肠用的常用中药有以下几类:敛疮生肌类,如珍珠、牛黄、冰片、琥珀、儿茶、白及、赤石脂、枯矾、炉甘石和诃子等;活血化淤和凉血止血类,如蒲黄、丹参、三七、地榆、槐花、仙鹤草、血竭、侧柏叶和云南白药等;清热解毒类,如青黛、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败酱草、苦参、金银花、鱼腥草和白蔹等。其他如石菖蒲、锡类散等。
锡类散2支、云南白药3克、白及粉10克,与柳氮磺胺吡啶(SASP)、氢化可的松混和后作保留灌肠,效果更好。成药结肠宁(灌肠剂,主要成分蒲黄、丁香蓼)能活血化淤,清肠止泻。
灌肠法:取药膏5克,溶于50~80毫升温开水中,放冷至约37℃时保留灌肠,每天大便后1次,4周为1疗程。中药保留灌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饮食有讲究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营养与饮食的调配很重要。总的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避免食用刺激性和纤维多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辛辣食物,以及白薯、心里美萝卜、芹菜等多渣食物。疾病发作时,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等调味品。尽量限制食物纤维。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放油。
平时,患者应减少过敏食物及损伤肠道药物的摄入,减少精神负担和精神创伤,避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此可保持较长的疗效,减少复发。
>>链接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谱2例
◎食谱一
早餐:小米粥、煮嫩蛋、肉松
加餐:去脂酸乳、饼干
午餐:烂挂面、清蒸鱼、烩豆腐
加餐:蒸鸡蛋
晚餐:米粥、花卷、肉丝烩鸡丝、蒸鸡蛋
加餐:冲稀藕粉、饼干
◎食谱二
早餐:小米粥、煮嫩鸡蛋、肉松
加餐:蒸鸡蛋羹、饼干
午餐:鸡肉丸龙须面、烩豆腐
晚餐:白米粥、馒头、烩鱼片、 鸡蛋
加餐:冲稀藕粉、饼干
特约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学教授魏睦新
三个月前,山豆大叔开始出现腹痛、腹泻和解血便的症状,他曾到乡卫生院去看过病,医生三下五除二就给他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并给他打了几天的左氧氟沙星针,可是没有见效。山豆大叔渐渐消瘦,本来可以挑60千克的东西,现在挑起30多千克就有点摇摇晃晃像喝醉酒的样子了。妻子莲花心里嘀咕,前年上目村巴狗他爹也老是屙血,后来到县医院一检查就说是得了结……莲花越想越害怕。
一个赶集天卖掉一窝猪崽后,莲花陪着山豆大叔上县医院看病。县里各方面条件自然比乡医院强多了,但住了一个多星期的医院,还是没有弄清是什么病,主治医生怀疑是结,之所以迟迟不确诊,只是缺少一些有力的检查依据。正好有一天,省医院消化科王主任下到县医院讲学,县医院请他去会诊。到底是省城来的消化病学教授,一天的功夫就给山豆大叔的病给诊断出来了:溃疡性结肠炎,一种不是“拉痢”也不是“肠癌”的疾病。不是绝症,莲花心上的石头总算“扑通”一声落地了。可莲花还是有点担心,这既像是“拉痢”、又像是结肠癌的溃疡性结肠炎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应该怎样治疗呢?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可能与免疫、遗传和精神等因素有关。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和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常易反复发作。这种病在欧美国家非常多见,我国随着饮食条件改善,发病率也在增加。近年来统计的结果几乎比20世纪末要增加1倍。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也可见于儿童和老年,男女发病率差别不明显。
典型症状:既像痢疾又像肠癌
如果您患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腹泻,大便不成形,伴黏液或者脓血便,或有时还有些腹痛、乏力、消瘦、发热等症状,用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就应怀疑是否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有腹痛、腹泻、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类似于痢疾的典型症状。病初症状较轻,粪便表面有黏液,以后便次增多,重者每天排便10~30次,粪中常混有脓血和黏液,可呈糊状软便。便血是本病较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结肠黏膜局部缺血及溶解纤维蛋白的活力增加所致。一般为少量便血,重者可呈大量便血或血水样便。腹痛多局限左下腹或下腹部,轻症者亦可无腹痛,随病情发展腹痛加剧,排便后可缓解。里急后重(有解不完大便的感觉)系由于炎症刺激直肠所致,并常有腰骶部不适。消化不良时常表现厌食、饱胀、嗳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本病的全身表现多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患者,出现发热、水电解质失衡、贫血、体重下降和维生素、蛋白质丢失等。医生给患者检查时,常常发现左下腹或全腹压痛,可摸到硬管状物,并有压痛,有时腹肌紧张,肛门检查可发现肛门括约肌痉挛,指套有黏液或血性黏液分泌物,直肠有触痛。
并发症不少且严重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止是经受疾病痛苦,如果病程较长,病情严重,还会受到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的困扰。其中局部并发症较为常见,约占1/4;全身并发症不多见,小于10%。本病常见的并发症有——
1。中毒性巨结肠:是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2%,常在服用可待因苯乙哌啶以及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或服用泻剂如蓖麻油后诱发;也可在对急性期或腹泻严重患者行钡剂灌肠检查时诱发。患者出现间歇性高热,精神萎靡,呈重症中毒状态,腹部很快膨隆,有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由于结肠快速扩张,肠壁变薄,血运障碍,易发生肠坏死穿孔,病死率极高,可达30%~50%。
2。结肠穿孔:多在中毒性巨结肠扩张基础上发生。穿孔后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脓肿。患者多出现高热及感染中毒症状,腹胀、左侧腹部广泛肌紧张。X线透视或平片检查膈下常有游离气体。
3。下消化道出血:绝大多数表现为血便、脓血便。出血量多时出现休克,需紧急手术治疗。
4。结肠和直肠绞窄,是晚期并发症,但很少造成肠梗阻。
5。内瘘:肠腔与肠腔或肠腔与其他空腔脏器(如膀胱、阴道等)互相粘连,形成内瘘;肠腔与皮肤相通形成外瘘,虽较少,但偶有发生。
6。肛门及肛周疾病:如肛裂、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痔脱出等。
7。直结肠癌:癌变发生率为0。7%~8%,甚至可高达13%,比一般人高5~20倍。病程在10年以上、全结肠有广泛病变以及青少年、儿童期发病者,其癌肿发病率明显增高。故应定期行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多处活检,以期尽早发现。
诊断:化验、影像学检查
和结肠镜检查有帮助
像前述那位患者山豆大叔一样,本病的诊断不容易,需要做不少的检查。
一、化验检查
1。粪便检查:活动期以糊状黏液、脓血便最为常见,显微镜检查可见到大量的红细胞、脓细胞和大量的多核巨噬细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粪便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各种感染性结肠炎。
2。血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活动期时,血沉常升高,多为轻度或中度增快,常见于较重病例。
3。白细胞计数:大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但在急性活动期,中、重型患者中可有轻度升高,严重者出现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
4。血红蛋白:50%~60%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低色素性贫血。
5。C反应蛋白(CRP) :正常人血浆中仅有微量C反应蛋白,但轻度炎症也能导致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蛋白异常,因此CRP可鉴别功能性与炎症性肠病。
6。免疫学检查: 一般认为免疫学指标有助于对病情活动性进行判断,但对确诊本病的意义不大。
二、影像学和结肠镜
1。X光检查X光检查一直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包括做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检查。
(1)腹部平片:临床上已很少应用腹部平片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诊断中毒性巨结肠。对中毒性巨结肠患者应每隔12~24小时作一次腹部平片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2)钡剂灌肠检查:钡灌肠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但X光检查对轻型或早期病例的诊断帮助不大。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明显优于单钡剂造影,有利于观察黏膜水肿和溃疡。
2。CT和MRI检查以往CT很少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而近几年随着技术的提高,CT可模拟内镜的影像学改变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MRI检查费用较贵,对肠道疾病诊断效果差,但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肠腔外病变和并发症方面可能有一定价值。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既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可确定病变的基本特征和范围,又能进行活组织检查,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准确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直肠癌和慢性细菌性痢疾症状相似,临床上要注意分辨。结肠直肠癌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直肠癌指诊检查时常可触及肿块,粪隐血试验常呈阳性;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但须和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相鉴别。慢性细菌性痢疾一般有急性痢疾的病史,多次新鲜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抗生素治疗有效。
治疗:内外结合,中西结合
西医:内科+外科
1。内科治疗:目前尚不能达到根治,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①由于本病与胃肠道营养的关系密切,患者可能存在多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如蛋白质、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因此近年来,无脂无渣的要素饮食已成为其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应给予患者易消化、少纤维、富营养的食物,避免牛奶及乳制品。发作期给以流汁饮食,严重者应禁食,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治疗,使肠道获得休息。
②暴发型和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精神过度紧张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腹痛或腹泻明显者可给予少量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药物,但大剂量使用有引起急性结肠扩张的危险。
③有贫血、失水、营养不良等重症或久病患者,应酌情输血、补液及全身性支持治疗。
(2)药物治疗
①磺胺类:首选胃肠道不易吸收的磺胺类药,其中以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效果最佳。此药在肠内经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啶及美沙拉嗪,后者是主要有效成分,对结肠壁组织有特殊亲和力,具有消炎作用。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主要有两种:一种含肠溶包膜,可使药物延迟释放,如美沙拉嗪(艾迪莎);另一种为缓释剂型,如美沙拉嗪(颇得斯安)。无论是控释剂型还是缓释剂型,其结肠内药物浓度均明显高于小肠内药物浓度。美沙拉嗪(5-氨基水杨酸)主要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期和缓解期的治疗。特别可用于对柳氮磺胺吡啶不能耐受或过敏的患者。对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张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如药物灌肠或者栓剂治疗。特别是美沙拉嗪(5-氨基水杨酸)栓剂对直肠肛门炎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而副作用轻微。
②抗生素:有继发感染者可用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等,为了避免加重胃肠道症状,一般选择静脉用药。甲硝唑或替硝唑可抑制肠道厌氧菌,并有免疫抑制、影响白细胞趋化等作用。该药可明显减轻里急后重症状,对有肛周疾病和瘘管的患者疗效明显。每次0。4克,3次/天,口服,疗程3~6个月,病程1年以上者有效率在60%~70%。
③糖皮质激素和促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适用于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发作期或暴发型病例。可用泼尼松(强的松)40~60毫克/天,分3~4次口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10~15毫克/天,通常维持半年左右后停药,为减少停药后的复发,在减量过程中或停药后给予美沙拉嗪口服。
④免疫调节药:对少数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或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药。免疫调节药巯嘌呤(6-巯基嘌呤)和硫唑嘌呤均可选择性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但发挥作用缓慢,通常在用药3~6个月后出现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大。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2。外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多数经内科治疗收到较好效果,但仍有20%~30%病例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肠段而获得根本性治愈。
中医:辨证论治
1。寒热错杂型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饮食不调,内伤生冷,或感受寒湿湿热而发病。湿浊不化,下注大肠,凝滞气血,蕴结化热,化腐成脓,伤及肠络则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症状。
治疗时,可用半夏泻心汤(张仲景《伤寒论》)和四神丸(王肯堂《证治准绳》)辨证加减。用党参、补骨脂各12克,半夏、黄芩各10克,五味子8克,炙甘草、黄连、肉豆蔻、吴茱萸各6克,干姜3克,大枣5枚,水煎服,或水煎浓缩做丸散服。
中成药可用纯阳正气丸或香连丸,每日服3次,每次3克。
2。脾胃虚弱型
病久不愈,反复发作,或脾胃素虚,不能胜湿,脾病及肾,湿从寒化,则出现面黄、神疲乏力、腹胀、腹痛、五更腹泻、泻下黏冻和里急后重等。
治疗采取健脾、益气、助运化湿之法。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炒扁豆、地榆、茯苓各15克,炒白术、炙甘草、柴胡、菟丝子各10克,淮山药、莲子肉各20克,生薏苡仁、黄芪各30克,陈皮、砂仁各5克;腹胀腹痛甚者加木香、炒厚朴各10克行气止痛;腹泻甚者加乌梅10克涩肠止泻。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连服2月。
中成药可用补脾益肠丸,每次5克, 每日3次。
中医外治法:独辟蹊径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是很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中药煎汁,等温度适合时,直肠给药,然后保留大约30分钟。灌肠用的常用中药有以下几类:敛疮生肌类,如珍珠、牛黄、冰片、琥珀、儿茶、白及、赤石脂、枯矾、炉甘石和诃子等;活血化淤和凉血止血类,如蒲黄、丹参、三七、地榆、槐花、仙鹤草、血竭、侧柏叶和云南白药等;清热解毒类,如青黛、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败酱草、苦参、金银花、鱼腥草和白蔹等。其他如石菖蒲、锡类散等。
锡类散2支、云南白药3克、白及粉10克,与柳氮磺胺吡啶(SASP)、氢化可的松混和后作保留灌肠,效果更好。成药结肠宁(灌肠剂,主要成分蒲黄、丁香蓼)能活血化淤,清肠止泻。
灌肠法:取药膏5克,溶于50~80毫升温开水中,放冷至约37℃时保留灌肠,每天大便后1次,4周为1疗程。中药保留灌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饮食有讲究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营养与饮食的调配很重要。总的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避免食用刺激性和纤维多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辛辣食物,以及白薯、心里美萝卜、芹菜等多渣食物。疾病发作时,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等调味品。尽量限制食物纤维。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放油。
平时,患者应减少过敏食物及损伤肠道药物的摄入,减少精神负担和精神创伤,避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此可保持较长的疗效,减少复发。
>>链接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谱2例
◎食谱一
早餐:小米粥、煮嫩蛋、肉松
加餐:去脂酸乳、饼干
午餐:烂挂面、清蒸鱼、烩豆腐
加餐:蒸鸡蛋
晚餐:米粥、花卷、肉丝烩鸡丝、蒸鸡蛋
加餐:冲稀藕粉、饼干
◎食谱二
早餐:小米粥、煮嫩鸡蛋、肉松
加餐:蒸鸡蛋羹、饼干
午餐:鸡肉丸龙须面、烩豆腐
晚餐:白米粥、馒头、烩鱼片、 鸡蛋
加餐:冲稀藕粉、饼干
上一篇:结直肠癌患者:定期随访活得更长
下一篇:乳癌术后的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