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药一般在何时服用 儿童不宜常服驱虫药
在儿童群体中,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问题相当普遍,高达95%的儿童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寄生虫侵扰。对于家有儿童的家长们来说,定期为孩子检查粪便,确定是否感染寄生虫以及感染的是哪种寄生虫,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脸色萎黄、身体消瘦、食欲不振,就怀疑孩子体内有虫,于是盲目给孩子服用驱虫药。如果看不到虫子排出,他们还会再次给孩子服药,这种做法其实对孩子的健康是有影响的。
驱虫药的种类众多,有的专对某种寄生虫有效,有的则具有广谱的驱虫效果。我们常用的驱虫药包括哌嗪、噻啶、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印楝皮、乌梅、君子等。虽然这些药物在驱虫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比如驱蛔灵,虽然毒性较低,但如果频繁服用或过量,仍会导致头晕、头痛、呕吐以及肝功能损伤。而印楝皮则因为其苦寒性质,过量使用甚至会导致中毒死亡。
任何驱虫药都不应频繁服用。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脾胃功能也相对较弱。当他们出现鼻塞时,一些家长可能会惊慌失措,急忙使用萘甲唑啉等鼻塞治疗药物。这种药物是肾上腺素药物,分为浓淡两种类型,血管收缩效果强烈。虽然它可以迅速缓解鼻塞,但婴儿对药物的耐受性低,鼻粘膜吸收药物迅速完全,使用萘甲唑啉容易引发婴儿中毒,出现嗜睡、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
如果婴儿出现鼻塞,但没有其他全身症状,家长应先尝试用棉签清理鼻内异物。如果鼻塞仍然严重,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更安全的方法,如滴一点薄荷油,或者使用0.5%的滴鼻液,或者用热毛巾敷鼻子和额头。在这种情况下,萘甲唑啉绝对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药物,而是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来保障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