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危险期是什么时候

生活百科 2024-12-28 09:14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颅内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状况,无论是外力还是内力引发的,都需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生活中常见的颅内出血状况,都会经历一个危险期,在这段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面临极大挑战。那么,这个危险期究竟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目录

一、如何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

二、颅内出血的危险期是什么时候?

三、如何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

四、颈部针灸可能导致颅内出血吗?

五、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是怎么回事?

一、如何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

针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专家们建议采用支持疗法,保持患儿安静,注意液体平衡,维持血压,保持体温,保证热量供给。止血也是治疗的关键,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使用新鲜冰冻血浆、维生素K1、止血敏、立止血等药物。为防止脑积水的发生,还可以选用乙酰唑胺口服,病情稳定后连续腰椎穿刺,或进行脑室-腹腔分流。虽然出血量少者大多可以痊愈,但严重者可能在产程中死亡或在出生后3天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存活者可能面临脑性瘫痪、癫痫、智力发育不全等后遗症。

二、颅内出血的危险期是什么时候?

颅内出血是指脑中的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这会导致受到血液影响的脑细胞受损,同时出血也会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发一系列症状。通常,颅内出血会与体温过高同时出现,增加脑部耗氧量,导致脑部氧气供应不足。人的生命中枢都在脑干,如果脑干出血会压迫生命中枢,出现昏迷、心跳、血压、呼吸不稳等症状。颅内出血的危险期通常是在受伤后的第一个星期,随着出血的增多和脑水肿的加重,患者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三、如何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

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首先要了解患儿的孕龄和体重,因为孕龄不满32周、体重不足1500g的婴儿容易发生脑室管膜下出血及脑室出血。临床表现常包括拒奶、嗜睡、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等症状。还会出现阵发性呼吸节律不整及呼吸暂停,伴发绀。晚期则会出现惊厥及昏迷等症状。诊断时还需要根据出血原因、类型、部位和数量进行临床分型。

胎龄小于32周、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是颅内出血的高危群体。他们的发病率高达40%-50%,胎龄越小,风险越高,这已成为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早产儿,部分足月儿也可能遭遇PVH-IVH出血的困扰,其中约半数出血源于室管膜下GM,另一半则来自脉络丛。这些出血根据头颅影像检查可分为四级,从室管膜下出血到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和质出血不等。大部分出血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天,90%在72小时内发生,但也有少数会在更晚的时候出现。

原发性蛛网膜下强出血,其出血部位在蛛网膜下腔,不同于其他部位的出血。这种出血在新生儿中非常常见,特别是在早产儿中。SAH与缺氧、酸中毒和产伤密切相关。由于缺氧导致毛细血管内血液外渗和肺静脉破裂,大多数新生儿出血量较少,没有任何症状。但部分典型病例会在出生后第二天出现抽搐,极少数病例因大量出血在短期内死亡。

脑实质出血则是因为小静脉栓塞导致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而破裂。如果出血发生在脑干,早期可能出现瞳孔变化、呼吸不规则和心动过缓等症状。还可能留下脑瘫、癫痫和精神发育迟缓等后遗症。

膜下出血是产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类型,常见于足月巨大儿。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的进步,其发生率已明显下降。如果有症状,新生儿通常在出生24小时后表现出惊厥、偏瘫和斜视等神经系统症状。

脑出血也常见于胎龄小的早产儿和有产伤史的足月儿。严重者除了神经系统症状外,还会出现脑干症状,如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等,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

更令人关注的是,颈部针灸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无论是施治者还是接受者,都应了解这种风险。曾经有一例44岁的男性在接受颈部针灸后,出现了恶心、呕吐和严重枕部头痛的症状。CT检查显示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和侧脑室前角有出血现象。在随后的日子里,病人持续感到头痛,需要药物控制。

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在早产儿中尤为常见,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出血部位以室管膜下的尾状核最为常见,容易破入临近的侧脑室。其发病机理涉及到脑血流量的调节和脑组织代谢的异常,有待深入研究。

当氧气供应不足,脑组织面临危机。缺氧缺血导致能量供应紧张,进而影响脑组织的代谢活动。在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中,氧自身仿佛变得‘虚夸’,引发细胞膜发生过氧化反应并受到损害。毛细血管壁细胞随之受损,渗透性增强,引发了恼人的脑水肿。

紧接着,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被激活,细胞外的钙离子汹涌流入细胞内,对细胞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脑组织中脑啡吠水平上升,直接抑制呼吸,让缺氧程度雪上加霜。这一系列脑组织代谢的异常变化,如同隐形杀手,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出血甚至形成空洞。

让我们进一步关注脑部对缺氧缺血的易感区域。不同胎龄的胎儿和新生儿,其大脑成熟部位不同,对缺氧缺血的敏感程度也各异。那些细胞丰富、血管密集、代谢率高的区域,因为需要大量的氧气供应,所以对缺氧缺血特别敏感。早产儿的易感区域主要集中在脑室管膜下的生发层,这个区域在胎儿28周左右时细胞代谢最为活跃。这个区域的毛细血管缺乏结缔组织的支撑,容易引发出血。随着胎龄的增长,至32-34周,生发层的活跃细胞逐渐迁移到大脑皮层,留下的生发层由白质替代。尽管如此,由于这个区域属于动脉末梢区,供血量相对不足,仍然容易受到缺氧缺血的影响。

足月儿的大脑皮层因为活跃细胞的迁移而成为新的易感区域。动脉末梢边缘区也是缺氧缺血的易发部位。足月儿的顶颞部是大脑前、中、后动脉末梢的交界区域,这里最容易发生病变。早产儿的脑室周围白质区同样属于动脉末梢区,也易发生组织软化。这些区域因为特殊的生理结构和代谢特点,成为脑部对缺氧缺血的薄弱环节。

以上内容充分说明了脑组织在缺氧缺血情况下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也强调了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上一篇:急慢性肾炎的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