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脱位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髋关节脱位治疗详解
当遭遇新鲜髋关节脱位,立即进行技术复位是首要任务。即使合并髋臼或股骨头骨折,也应迅速恢复。对于闭合复位,尝试次数不宜过多,一旦失败,应立即转为切开复位,以避免对股骨头造成进一步损害。
对于Ⅰ类型后脱位,首先要在急诊室给予镇静和止痛剂,随后进行技术复位。若闭合复位失败,应考虑多种原因,如股骨头穿关节囊形成扣眼、肌肉嵌入、髋臼边缘唇撕裂等。此时应全身,再次尝试闭合复位,若仍不成功,则进行手术切开复位。
关于闭合复位法,有几种常见技术如Allis技术复位、Bigelow技术复位和Stimson重力复位法。其中,Allis技术和Stimson重力复位法相对安全。手术人员必须温和安全地进行操作,以减轻疼痛、放松肌肉。若肌肉松弛不够,可能会影响复位效果。
对于术后治疗,单纯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在复位后可使用皮肤牵引固定,轻度外展位置约3-4周后可开始逐渐恢复活动。但患肢在2-3个月内应避免负重,以防因压力导致缺血股骨头塌陷。
早期复位能缩短股骨头血液循环的损伤时间,预防股骨头坏死。有研究显示,超过24小时复位的病人预后较差,缺血坏死发生率较高。对于Ⅱ、Ⅲ、Ⅳ型后脱位,应尽快复位,避免超过12小时,以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
在切开复位手术中,应注意防止坐骨神经损伤。手术过程中要找出坐骨神经,并在复位和保护关节囊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在切断梨状肌和闭孔内肌时,要保留其附着部位,避免损伤动脉和滑膜下支撑带血管。清除血肿、撕裂的盂唇和骨软骨碎片,使髋臼露出。引导股骨头进入髋臼,并修复梨状肌和闭孔内肌的附着部位。
及早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确保髋关节脱位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无论是闭合复位还是切开复位,都需要专业医生的精心操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以期尽快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过精细的手术操作,一旦股骨头被准确地复位,手术指征中的髋臼后缘骨折可以稍微等待5至10天的时间。这期间,我们会通过如X骨盆线检查和CT等先进的诊断工具,进一步确定手术计划,确保每一步都精确无误。
对于Ⅱ、Ⅲ、Ⅳ型的髋臼边缘骨折后脱位,如果骨折片很小且闭合复位效果良好,术后的牵引时间需要延长至4至6周。如果骨折片复位不良,可能是因为骨块被股骨向后脱位挤压到了臀肌腹部。这种情形下,骨块无法通过关节牵引复位。特别是当后壁骨折超过关节表面的一半,或者对于Ⅱ、Ⅲ、Ⅳ型脱位,如果骨块留在关节内导致非同心圆复位骨折,那么情况就更为复杂。我们会在髋关节后做一个切口,手术中取出Ⅱ、Ⅲ型后脱位的大骨折块,并使用松质骨加压螺丝钉进行固定。对于Ⅲ型后脱位的破碎骨块,我们会取髂骨进行植骨修复髋臼后壁,然后使用重建钢板和螺钉沿坐骨结节固定至髂骨外侧(如图8所示)。
针对Ⅳ型后脱位合并臼底后柱骨折的情况,我们会先进行关节面的撬动复位,然后用重建钢板和螺钉进行固定。对于任何出现坐骨神经症状的患者,我们都会进行检查。手术越早越好,最好不要超过3周。
至于3.Ⅴ型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情况,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损伤,通常是在屈曲髋关节超过髋臼后缘时的剪力损伤导致的。股骨头下的小骨折块通常不附着在软组织上,而大骨折块则由圆形韧带连接到髋臼上。
对于旧髋脱位,也就是脱位时间超过3周的病例,软组织的损伤已经畸形愈合。这种情况下,髋臼和裂缝中的血肿已经由肉芽变为强纤维组织,关节囊的破口已经愈合在股骨颈基部周围。股骨头被大量的疤痕组织粘连,固定在异常位置。这些病理变化足以阻止股骨头的复位。由于患肢长期不负重,骨质疏松在粗隆和股骨颈部位特别明显,这增加了手术过程中的骨折风险。过去对于这种情况多主张切割复位。但近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一些老年脱位患者成功进行了技术整合。
对于技术复位和切口复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预后情况也进行了说明,指出如有必要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这种手术对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晚期创伤性髋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我们的目标是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好的护理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