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探索之旅
在探寻尿路健康的奥秘时,实验室检查为我们揭示了许多关键信息。当急慢性尿路出现梗阻,尿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会悄然现身,一般伴随着轻度蛋白尿,尿蛋白不超过1.5g/24h。通过尿液培养,我们可以发现潜在的感染源。通过离心沉淀,我们还能找到隐藏在尿液中的结晶,从而揭示结石的成分。对于新近梗阻的病例,尿钠浓度较低,尿渗透压升高,这与肾前性肾衰竭的尿检特征相似;而慢性梗阻则会导致小管损伤,尿钠浓度上升,尿渗透压下降,同时尿、血浆肌酐比例降低,呈现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特征。根据需要,我们还可以测试尿浓缩功能和尿酸化功能。
而在血液检查方面,血气分析帮助我们确定pH值、血氯、钾和钠的水平,以揭示慢性梗阻中可能出现的四种肾小管性酸中毒。测定血液和尿液中的尿素氮和肌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梗阻性肾病中的比例可能增加。这是因为梗阻导致尿液在小管腔内流量减缓,尿素重吸收增加。
当我们转向影像学检查时,便能看到尿路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无论原因如何,尿路梗阻的基本病理变化都是尿路扩张。早期,管壁肌肉会增厚以增加收缩力,但后期补偿能力丧失,管壁变薄,肌肉萎缩,张力下降。当泌尿系统梗阻时,肾盂压力增大,如果压力与肾小球过滤压力相当,肾小球会停止过滤,尿液形成也暂停,但肾血液循环仍正常。肾脏的“安全阀”开启,即肾盂内的尿液可通过多种途径使肾盂和肾小管内的压力略有下降,以维持肾脏的泌尿功能。梗阻导致的尿液分泌和回流不平衡使内压持续升高,导致肾盂扩张和积水。随着尿路内压的逐渐升高,肾内血管受到压迫,导致肾组织缺血、缺氧、萎缩,以及肾小管分泌和再吸收功能下降。最终,整个肾脏积水成为一个无功能的水囊。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尿路梗阻的关键。X腹部平片和线检查是常规的早期检查方法,可以显示两侧肾脏的大小差异和钙化阴影,从而提示阻塞性肾病的可能性。体层摄影则能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的轮廓和大小,并找到更小的钙化点。
造影检查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洞察。静脉肾盂造影是首选方法,可以显示肾、肾盏、肾盂、输尿管的情况,并大致反映肾功能。早期急性梗阻可见集合系扩张,慢性梗阻则可见肾盂积水。放射性核素肾造影和输尿管肾盂造影等方法也有助于确定尿路梗阻的部位和原因。膀胱镜检查则更适合于膀胱和后尿道梗阻的诊断。
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室和影像检查,医生们如同探险家般探寻着尿路健康的奥秘,为患者们带来清晰的诊断和治疗方向。在泌尿学的诊疗过程中,输尿管逆行导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在单侧或双侧进行尿检,通过注射造影剂,能够精确地定位梗阻位置。无论是输尿管的哪个部位,或是输尿管与肾盂的连接处出现梗阻,这一方法都能为我们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肾盂造影术是一种更为深入的检测方法。通过经皮穿刺进入肾盂进行扩张,不仅可以测量肾盂内的压力,还能取得尿液进行培养和细胞检查。注射造影剂后,输尿管的清晰显示使得诊断更为准确。在必要时,通过切除术也能有效缓解梗阻症状。
尽管CT和MRI检查由于其辐射量较大且费用较高,通常不作为初始的检查手段,但它们对于详细解析组织结构和诊断后腹膜腔梗阻的原因具有极高的价值。尤其是CT检查,其透光性使得尿酸结石无所遁形,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逆行和前进肾盂造影,以更准确地澄清梗阻的位置和性质。
超声波检查在诊断肾盂肾盏扩张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对于肾盂积水的诊断,这是其首选的检查方法。这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不仅对肾盂积水和肾衰竭的诊断有指导意义,还能在妊娠期对胎儿的肾盂积水进行准确判断。虽然其高度敏感性有时可能导致假阳性,且在提供梗阻具体部位和原因方面有所不足,但其优势仍然显著。
核位素肾图检查则是一种了解肾脏功能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一检查,可以清楚地知道两侧肾脏是否存在梗阻以及梗阻的程度,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尽管它不能完全明确梗阻的具体原因和部位,但其价值不容忽视。
综合以上各种检查手段,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诊疗方案。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共同为泌尿系统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