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而不伤是一个汉语成语,哀悲哀;伤悲伤。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度或不及的地方。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哀而不伤
- 外文名Mournful but not distressing
- 读音āi ér bù shāng
- 结构偏正式
- 类别情感类
- 色彩中性
- 用法作主语,分句
- 性质成语
- 出处《论语·八佾》
- 近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成语解释
哀悲哀;而表并列。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度或不及的地方。
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悲哀而不伤心。
(注新华成语词典2002版给出了第三种解释,还形容装出悲哀的样子,但并不真正伤心。 例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 王爵与王惠哭做一团,四个妇人也陪出了哀而不伤的眼泪。
成语典故
【语出】《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对《关雎》的评价,实质上表达的是他对情感控制的看法,也就是凡事讲求适度的“中和之美”,再进一步深究,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中庸其至矣乎!”
以中庸之道来评价美与艺术,处理情感与理性的关係。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评价和处理不同于后世的“道学先生”一味否定情感,而是肯定了“乐”与“哀”的合法地位,只不过要求“乐”与“哀”都不过分,都有所节制罢了。
这是一种古典的审美观,也是具有古典情趣和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对现代人来说,崇尚歇斯底里的先锋艺术,寻找强烈刺激,追求“过把瘾就死”的生活,哪里还有什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涵养呢?
这就是时代的差异吧。
以中庸之道来评价美与艺术,处理情感与理性的关係。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评价和处理不同于后世的“道学先生”一味否定情感,而是肯定了“乐”与“哀”的合法地位,只不过要求“乐”与“哀”都不过分,都有所节制罢了。
这是一种古典的审美观,也是具有古典情趣和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对现代人来说,崇尚歇斯底里的先锋艺术,寻找强烈刺激,追求“过把瘾就死”的生活,哪里还有什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涵养呢?
这就是时代的差异吧。
《何晏集解》孔曰“‘哀不至伤,言其和也。’”
《朱熹集注》“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
明·陶宗仪《辍耕录·绿窗遗稿》“先生之诗,哀而不伤,举得性情之正,是可传也已。”
词语辨析
示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一卷:“王爵与王惠哭作了一团,四个妇人也陪出了哀而不伤的眼泪.”
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哀而不伤的、青春的游戏。”
【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哀,不能写作“衷”或“衰”;伤,不能写作“份”。
【辨析】“哀而不伤”着重于适中,而“哀感顽艳”着重于两方面都好,不能搞混。
造句
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的、青春的游戏。(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我看了小明的文章后,对他说“你的文章具有中和之美,哀而不伤!”
哀而不伤是一种镜界,大于痛苦中挣扎,大于快乐中被蒙蔽。
他的演讲悲中有愤,哀而不伤。
【辨形】哀;不能写作“衷”或“衰”;伤;不能写作“份”。
【简拼】aebs
【色彩】中性
【结构】偏正式,複句式
【类别】情感类
【用法】作主语,分句;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度或不及的地方。
【英译】mourful but not distressing;deeply felt but not sentimental ;in moderation ;temperate
【英语】be sentimental but not mawkish
mourful but not distressing
mournful but not distressing; temperate
in moderation; within the limits
deeply felt but not sentim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