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

生活百科 2023-01-17 13:59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

《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是2008年1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以蒲松龄手稿为底本,採用清代图文本插图,对《聊斋志异》进行点评。

基本介绍

  • 书名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
  • 作者蒲松龄 
  • ISBN9787543466982 
  • 定价298.00元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 装帧平装 

基本信息

《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共4册,精装。《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是集马瑞芳40余年来《聊斋志异》研究成果的专着。该书以蒲松龄手稿为底本,採用清代图文本插图,对《聊斋志异》492篇正文进行了点评,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既接近原着面貌,又具可读性的读本。 ISBN9787543466982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01-01 第1版
2008-01-01 第1次印刷
开 本16开
页 数1524页
字 数/ 1500千字
装 订/ 平装

内容摘要

《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是集其40余年来《聊斋志异》研究成果的专着。该书以蒲松龄手稿为底本,採用清代图文本插图,对《聊斋志异》492篇正文进行了点评,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既接近原着面貌,又具可读性的读本。
《聊斋志异》是一部雅俗共赏、跨越国界、魅力非凡的小说。它既是普及的小说,又是深奥的文学经典。说它普及,【崂山道士】、【画皮】等故事,小学生都能讲;说它深奥,全世界多少所大学教授拿它开专题课,博士拿它写毕业论文,一代代学者皓首穷经地点评它、研究它,古今中外的作家,从乾隆年间的纪晓岚到当代诺贝尔奖得主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从各种角度解读它并借鉴它。特别有意思的是,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夕几次谈到《聊斋志异》;邓小平生平酷爱《聊斋》,外出视察时总随身携带《聊斋志异》,他的着名的【猫】论【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就得自《聊斋》的【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聊斋志异》和《红楼梦》,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双峰对峙,万古流芳。《聊斋志异》的短篇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顶峰。《聊斋志异》构思精巧,独出心裁。《聊斋》人物有非凡魅力,尤其是可爱的少女形象为中国古代小说画廊增添了异彩;而最成功的是亦人亦神、亦人亦鬼、亦人亦妖的写人方法,鲁迅先生称之为【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点评家冯镇峦说【读《聊斋志异》仅作故事读,不作文章看,便是呆汉。】这就是说读聊斋,可以了解人生,学习写作,掌握语言。 北京大学教授吴组缃先生说读聊斋,一定要一篇一篇细渎。本书希望通过对《聊斋》逐篇细细解读,读出一幅历史长卷,读出一些小说章法,读出一此一人生况味。
本书以蒲松龄手稿本为底本;旨在为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提供一部最接近蒲松龄《聊斋志异》原着面貌又具可读性的读本。 手稿不存者,依次採用康熙抄本、异史、二十四卷抄本、铸雪斋抄本、青柯亭刻本,儘可能接近蒲松龄《聊斋志异》原着面貌。手稿本篇目,完全忠实于原本面貌,原本缺损部分以康熙、异史、二十四卷抄本、铸雪斋抄本补配,并在篇末注明。凡以抄本为底本者,各卷、各篇均不拘泥于一种版本,而是逐篇、逐段、逐句地对各种版本择善而从。注解力求简明扼要,评批採用侧批和篇末总评的形式,力求画龙点睛,发《聊斋》之幽微奥妙。

着者简介

马瑞芳,女,回族,1942年5月14日出生,山东省青州市人。 学者、教授、作家。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淄博日报社工作。1978年回母校任教,1980年任讲师,1985年任副教授,1992年任教授,1995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赴叙利亚、巴基斯坦访问,应美国狄肯森学院之邀做访问学者。
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常委。 兼任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
马瑞芳为聊斋学家、红学家,现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着有《蒲松龄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等十几种专着,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马瑞芳说聊斋”。
从1978年开始就从事《聊斋志异》的研究,也是从那年开始準备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段的教学,给本科生和留学生上课,花了很大力气。仅仅关于蒲松龄生平研究和阅读的卡片做了就有近万张,但这并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甚至《蒲松龄评传》这本大陆出版的第一本蒲氏传记,也没引起很大的关注。但这本书得到了专家好评,着名文学史家程千帆先生写信给马瑞芳,评论这本书“翔实而有文采”。程千帆认为搞研究的人应该懂得一些创作,要把研究和创作结合起来。当时“冯陆高萧”中还在世的萧涤非先生看了《蒲松龄评传》之后,说这本书“文笔犀利,三端——辨士的舌端,侠客的剑端,文士的笔端——俱备。”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