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传说是一个关于古代广州城的神话传说故事,是广州市别名五羊城、羊城、穗城、市内若干地名与许多本土品牌名称的来源。唐诗中已经开始使用五羊称呼广州城,而传说故事则可以追溯到晋代的记载,有数个略有差异的版本,明代以后基本定型。现今“五羊”、“羊城”已经成为了广州市的代称。一般认为五羊传说表现了中原先民开拓岭南的历史。2007年,五羊传说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五羊传说
- 分类神话传说
- 地区广东省广州市
传说
据广州旧志记载,周惠王令楚熊子。目统治 岭南,南海臣服于楚,作楚庭以朝,所以广州 又称楚庭。关于五羊的由来及其传统有三个版本。
版本一
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 广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芜,曾一度出现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上忽然仙乐缭绕,柔美悠扬。随后便又出现了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五色仙羊。每只羊都口衔着“一茎六出”的优良稻穗,降临楚庭。仙人把稻穗赠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五穀丰登,永无饑荒。祝罢仙人骑彩云腾空飞逝。而五只仙羊因依恋人间,便化为石头留了下来,并一直保佑着广州风调雨顺。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称的由来。
版本二
五仙降临的情形差不多,但传 说中的时间是南海人高固为楚威王相的时候, 即战国周显王时期。
而据《广东通志》记载,五仙观的观址历 代曾多次迁建。宋代时在十贤坊(今北京路省 财厅一带),南宋后期至元代在古西湖畔(今教育路一带)。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布政 使赵嗣坚持将原五仙观改作广丰库,于今惠 福路坡山现址再建五仙观。在今五仙观的东 侧,还有一块巨大的江砂岩似脚印状的凹穴, 称为“仙人拇迹”(即仙人脚印)。
听起来这也有点太不严肃了,仙人们的降 临之地一忽儿被搬到这,一忽儿被搬到那,搬 来搬去还搬出了个脚印来了,未免有些儿戏。 不过,反正是有个他们落脚的地方,以供大家 伙儿纪念也就是了。有趣的还是那个脚印,有这幺天真可喜的一说,大家也就天真可喜地 认可了。屈大钧的《广东新语》里说“穗石 洞有一巨石,广可四五大,上有拇迹,迹中碧水泓然,虽旱不竭,似有泉眼在其下,亦一异也。”明清两代,这个“仙人拇迹”还先后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被列入羊城八景呢。广州人在这一档子事上的“求其”(随随便便兼漫不经心)和天真,令人莞尔。
至于落脚到惠福路的五仙观,在解放前就已经荒废了,建国后才重加修葺,可是五仙人像和五头石羊未能在观内复原。倒是在越秀公园用一百三十多块花岗岩石雕了一座巨大的五羊雕像,据说,光是主羊头部的那块石料就有四千多斤重。
五仙的坐骑为什幺是羊,而不是其他狮子老虎大 象之类,有人做过研究,一直研究到原始社会时期,并且说可能是由广州地区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而来。那时我国南方曾经存在过五支姜姓的部族,都以羊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用黄、红、黑、白、紫五种颜色相区别,他们崇拜羊,认为羊是吉祥的象徵,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其中,又以在广州地区从事原始农业的“黄羊”一支最 为兴盛,传说他们最拿手的就是种水稻,还是 高产的,由此过上了较好的生活。看来“黄羊”这一部族的人不仅培育良种水稻有一手,还捎带着出伟大的作家——早在原始社会,他们就已经创作了这幺一个万古流芳的流行小说了。还好那是原始社会,又没版税,要不然他们肯定不搞良种水稻,全当专业作家了。
版本三
晋朝时,吴修为广州刺史,还未 到任,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背着五穀来到广州 州治的厅堂上。吴修于是在厅堂上绘五仙人 像以示祥瑞纪念,并且称广州为“五仙城”。现 在的广州惠福西路五仙观据说就是五仙人降 临之地,广州人为了纪念五仙人专门修建了 五仙观,在大殿内还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这 个版本的唯一漏洞,就是吴修还未到任,怎幺 看得到已经来到广州州治厅堂上的五仙样貌, 并且在厅堂上绘出来?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广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计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们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毛色各异、口衔稻穗的五只仙羊,飘然降临此地。他们把谷穗赠给人们,祝愿这里“永无荒饥”。说完就腾空而去,五只仙羊则变成石头留在人间。从此以后,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穀丰登。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广州被称作“羊城”、“穗城”。今天,广州越秀公园内有五羊雕像,是广州最具象徵意义的城徽。
象徵内涵
二十世纪后,人们开始对五羊传说进行的神话学的研究。历史学者岑仲勉在1948年提出,五羊传说和神话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当时羊为中原西北的畜牧动物,意味着“仙人”从北方来,手持的六出谷穗代表着产量高的粳稻。五羊传说的历史原型是西周末年的姬族人不堪楚人压迫,而沿着湘水流域南迁至岭南,携带家畜(羊)和农作物(穗),传播于南方。这也是粤人接受中原的先进文化,踏入文明的第一步之故事的浓缩和神化。
现代的研究认为五羊传说可能包括多种史实。其一是楚人把高产的水稻穀种传入岭南。楚国王室祖先的族姓是芈,意义同“咩”,是羊叫的象声词。其二是西周后期楚国境内汉阳一带的姬姓部族由于受到楚人的压迫,带着羊群和谷种迁移到岭南,将种植水稻的技术传播到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三是依据《广州记》中“高固为楚威王相时”一句,认为战国时期的高固之部族带着稻穀种籽迁移到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高固为齐文公之后,姜姓,而姜从女羊声,以羊象徵。
也有学者认为“羊”其实是楚文中“犬”的意思,五羊的传说其实是自壮侗民族和南越民族中共有的“犬取稻种”农业神话故事而来。源自岭南的神话故事流入楚地以后,被中原文人蒐集改编后传入岭南。其中的“五色羊”其实是五色犬盘瓠。
文艺作品
寄南海黄尚书
唐朝·黄滔
五羊城下驻行车,此事如今八载余。
燕颔已知飞食肉,龙门犹自退为鱼。
红楼入夜笙歌合,白社惊秋草木疏。
西望清光寄讯息,万重烟水一封书。
——《全唐诗·卷七〇五·四七》
提到五羊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唐代,如黄滔的《寄南海黄尚书》。诗中首句“五羊城下驻行车,此事如今八载余。”即用“五羊城”来指代番禺城(今广州老城区)。《太平广记》中记载唐代传奇《崔炜》中有提到广州的城隍庙祭祀五羊,并提到骑牡羊的“羊城使者”。宋朝诗词文学中也反映出这个传说与“五羊”别称的使用。比如宋人郭祥正着有《五仙谣》“番禺五仙人,骑羊各一色;手持六秬穗,翱翔绕城壁;翩然去乘云,诸羊化为石至今留空祠,异像犹可识。……”,重叙了五羊的传说。唐宋诗中以五羊为典故指代番禺(广州)的还有很多,如唐代高适的“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17],殷尧藩的“遐荒迢递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李群玉的“五仙骑五羊,何代降兹乡”,皮日休的“五羊城在蜃楼边,墨绶垂腰正少年”;宋代白玉蟾的“何处人间得五羊,海城鼓角咽昏黄”,杨万里的“回望越台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我入五羊城,遂与山水辞”、“曲江近北差迟暑,不道江山胜五羊”,曾丰的“五羊一住阅三冬,谙尽人情与土风”等等。
清代苏长春画有《五羊仙迹图》,以六人全像构图,六人手持谷穗,左二右四,前方二人背对,后方四人正对,画上方有作者自题五羊仙骑羊,蝗神骑驴,分野之下,能修德政,则蝗神逐蝗于神,种种兆年丰,九穀遍阡陌,故附祀之。
地名建筑
五羊传说最早的“佐证”是广州的五仙观。北宋时在十贤坊(今广仁路省财政厅一带)已有祀奉五仙的寺院。到南宋嘉定年间迁至西湖玉液池畔,即今西湖路附近,称奉真观。南宋末年又迁至今广仁路,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毁于大火,洪武十年(1377年)迁至坡山至今。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和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曾进行重修。民国12年(1923年)广州市政厅为筹备军饷,将其拍卖,遣散观内道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归文物部门管理,80年代修葺后对外开放。明、清两代分别以“穗石洞天”、“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之一。1963年3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晋升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时的五仙观内有五仙雕塑,伴以五羊石像,五仙被奉为“山谷神”。观内还有一块巨大的红砂岩,上面有一个一米多长的凹痕,形状似脚印,被称为“仙人拇迹”[10]。五仙观
除了五仙观外,广州市内有若干地名与五羊传说有关。位于惠福西路的仙邻巷因邻近五仙观旧址而得名。海珠中路在清代曾被称为仙羊街和西濠街,后来合併成为海珠路的一部分。明代嘉靖年间修广州新城,外城南门之一称为五羊门,清代道光年间改称五仙门,附近有五羊驿。二十世纪初期曾有五仙门发电厂[11]。
越秀公园内有五羊石像,建于1959年,是广州着名旅游景点之一,被视为广州城标。
现代地名与五羊相关的有越秀区的五羊新城[13],以及其中的五羊中学、五羊国小[14]。其内有广州捷运5号线的五羊邨站。
五仙观
五仙观位于惠福西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成,是一座祭祀五仙的穀神庙。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头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广州人,祝愿广州永无饑荒,言毕仙人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叫羊城、穗城。人们为了纪念五位仙人,建造了五仙观,塑五仙骑羊像,奉祀观内。五仙观坐北朝南,依地势而建,原有照壁、牌坊、山门、中殿、后殿,两侧还有东西斋房、三元殿、廊庑等,现仅存头门、后殿和东西斋房部分旧建筑。头门上石匾有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文渊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4个大字。后殿是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琉璃鳌鱼宝珠瓦脊,立面造型比例适度,保留有早期建筑的遗风,是广州市保存较好的明代木构架建筑。五仙观还保留有宋代至清代的碑刻14块,石麒麟一对。原有五仙塑像,年幼的在中间,手里拿着稻穗,年长的四位在左右,手里分别拿着黍、稷等谷穗。 五仙像下面的五头羊,大小相交,毛色斑驳。 行往后殿东侧,可见裸露的红砂岩层上面有一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以为是仙人足迹。其实在晋代以前,这里还是江边,人称“坡山古渡头”,凹穴是古时珠江洪水期的急流沖蚀而成的。明清两代,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五羊仙舞
宋代出现五仙观祀五羊,也有舞乐配之。现代学者在朝鲜古代典籍《进馔仪轨》等书中发现了宋朝政和四年(1114年)传入朝鲜的“五羊仙”舞。舞乐形式为宋代官方常见的宫廷乐舞。《高丽史》和《进馔仪轨》中记载五羊仙舞的表演情形舞伎五人扮演五羊仙,领头者为王母,另有念白的“竹竿子”二人和持旌、节、龙扇、凤扇等站立两侧的助舞队仪十余人。开始时王母居中,四羊仙分立两旁。乐队奏《五云开瑞朝》曲,竹竿子上前,乐止后念颂词,再奏《五云开瑞朝》曲后,王母上前致语后退回中央,奏《万叶炽瑶图》曲,然后五人行五羊仙舞;奏完接《步虚子曲》,五人且歌且舞,且奏且快,助舞队仪开始合唱,再奏《五云开瑞朝》曲,竹竿子、王母先后致语,然后舞曲结束。
吉祥物
广州亚运会吉祥物的创意来源于五位仙人分别骑着五只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的传说。千年前的“五羊衔谷”传说使得“五羊”成为广州城市最为知名的一个标识。羊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对中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领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中国古代文字中“羊”通“祥”,“吉祥”也可写作“吉羊”;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是“羊大”为“美”。在亚洲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中,“羊”也是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幸运。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取“羊”的创意,将为亚洲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乐羊羊
“乐羊羊”是一只高大帅气、阳光自信的大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黄色,象徵主办城市“穗城”(稻穗颜色),有丰收、喜悦之意,表达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将是亚洲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乐羊羊”领着四只小羊乐呵呵地阔步向前,寓意广州人民以积极乐观、昂扬进取的精神面貌,迎接亚运盛会的到来。
阿祥
“阿祥”是一只英俊潇洒、真诚勇敢的小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色,象徵绵延流淌的珠江,代表广州人平和亲切的性格,宽广包容的胸怀。珠江水,中国心,亚洲情,让爱与微笑播撒永恆的和平与友谊。
阿和
“阿和”是一只朴实敦厚、沉着坚定的小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黑色,象徵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千年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澱。奋发进取的广州人正发扬务实、兼容、开放的岭南精神,用智慧和汗水演绎新五羊传奇。
阿如
“阿如”是一只时尚漂亮、聪颖热情的小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红色,象徵广州的市花木棉花。锦绣花城见证着又一个盛会的隆重举行。代表在这座英雄的城市里,广州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充足的干劲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亚运的筹备进程中,展现动感与活力。
阿意
“阿意”是一只俏皮可爱、活泼开朗的小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绿色,充满朝气的绿色赋予其飘逸灵动的气质,象徵白云山。“阿意”享受运动与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梦想,寓意广州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焕发新生的魅力,欣欣向荣。
品牌象徵
广州的不少企业和商业品牌都以五羊为名,例如广州五羊机械建设有限公司、广州五羊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本地的五羊牌雪糕、五羊牌脚踏车、五羊牌油漆、五羊牌花生油等等。
1925年、1989年广州市政府曾两次徵集广州市市徽。第一次公布的市徽为1926年,中央为青天白日,其外环绕五羊,四周则是稻穗。第二次公布则是1990年,中央是五角星照耀下由变形汉字大篆“羊”字和稻穗组成的金钥匙,1997年停止使用。两个版本的市徽都包括了五羊和稻穗的形象,可见广州人将五羊作为广州的象徵。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时广东政府还曾经发行过面值一仙的五羊铜元(现称为“广东五羊铜元”)。铜元正面中心为以花瓣围饰的圆孔,上方为“中华民国廿五年广东省造”,下方为五羊图案。背面中心是圆孔,四周围绕着五个篆体“羊”字,其外三边为一株稻穀环绕,另一边竖排注明“壹仙”两字币值。
广州捷运的标识的象徵意义中,也有羊角的含义,表示羊城的意思。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和吉祥物都有五羊的成分。亚运会会徽的主体是一个形似越秀公园五羊石像的火焰图案,而亚运吉祥
物则是五只羊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