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弹也是一种利用核材料聚变反应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製成的核武器,又被称为特殊的氢弹。由于它是利用轻核聚变时产生的大量高能中子进行杀伤破坏的一种小型核武器,故又被称为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的小型氢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子弹
- 外文名neutron bomb
- 别名加强辐射弹
- 发展基础氢弹
- 类别低当量小型氢弹
- 属性第三代核武器
- 发明国家美国
- 发明者塞姆·科恩
简介
中子武器是第三代核武器的一种,中子弹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已实现生产和部署的一种第三代核武器。
在中子弹中,引爆用的核子弹更小,只有几百吨TNT当量。这种核子弹是用钸-239製成的,因其比铀装药能释放更多的中子,可使中子弹小型化。中子弹主要核装药是氘和氚的混合物,而不是氘化锂。因为氘和氚聚变反应所放出的中子比裂变反应所放出的中子多得多,而锂可以吸收大部分中子。
中子弹的外壳一般不用铀-238製作,而是採用铍和铍合金做成,这样高能中子可以自由逸出,使放射性污染的範围比较小。中子弹的当量较小,一般威力为1千吨TNT当量,要求引爆用的核子弹更小,使其製造难度增大。中子弹的爆炸能由聚变反应产生,并主要以快中子流的形式向四周释放。它的核辐射效应特别大,其正确名称应是增强的辐射武器。
凡是核武器都具有核辐射、冲击波、光辐射、放射性污染和电磁脉冲等杀伤力,但对三种核弹来说,这五种因素各自体现的比例都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爆炸方式下,各种杀伤破坏因素在释放的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完全相同。大体来说,核子弹爆炸时,冲击波和光辐射占能量的85%,其它3种因素占15%;氢弹爆炸时,冲击波和光辐射占能量的65%,其它3种因素占35%;中子弹爆炸时,核辐射和电磁脉冲占能量的70%以上,其它3种因素占30%以下。
由此可见,氢弹和中子弹虽然都属核聚变武器,但它们的杀伤形式是不同的。氢弹是以冲击波和光辐射为主来杀伤生命和破坏设施的,而中子弹是以中子辐射为主来杀伤生命的,电磁脉冲是随着中子辐射而出现的占能量较小部分的强脉冲信号。1千吨TNT当量的中子弹,在距地面90米的低空爆炸时,其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污染的毁坏作用只限在爆心投影点周围180米的範围之内,而快中子流以及中子流贯穿辐射与周围介质原子互相作用产生的电磁脉冲的杀伤半径却可达800米的距离。
中子的贯穿作用很强,它可以穿透坦克、掩体和砖墙去杀伤人员,而武器和建设物却能完好的保存下来。由于中子弹放射性污染比较低,因而被称为“清洁的”核弹。,中子流作用的时间很短,在中子弹袭击之后,军队能很快进入目标区作战。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子弹可作为战术核武器使用。
核武器主要是作为核战斗部装在战略飞弹上,用以摧毁战略目标。在近程夜战、空战和防空中有的飞弹也装有核战斗部,用以摧毁地面大面积战术目标,对付飞机群和拦截携核弹的轰炸机等。中子弹不仅可以作为核战斗部装在飞弹上使用,而且能够製成炮弹由榴弹炮发射出去投入战斗。
历史
20世纪中期美国有专家认为,美国应重新考虑今后在亚洲的战略走向,防止中子弹技术扩散。中子弹被视为可以真正取胜的武器,1945年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核子弹,其毁灭力令人战慄。自此以后,有良知的政治军事领袖和科学家认为核子弹是不可再用的武器,应该随受害者而宣告死亡。
于是美国科学家在50年代冷战之初,开始努力研製另类核武器。最初由加州大学一间实验室开始,这种秘密研究失败再失败,直到1977年才由美国陆军的科学家研製并试验成功,中子弹就此横空出世。
美国于1958年开始由塞姆·科恩(SamuelCohen)着手于中子弹的研发,虽然总统甘迺迪曾反对过中子弹的发展,1962年由劳伦斯·利弗莫尔核武实验室(LawrenceLivermoreNationalLaboratory)发展成功,并在内华达州引爆。中子弹又称强型辐射弹(enhancedradiationbombs),是一种靠微型核子弹引爆的超小型氢弹,外层用铍反射层包着,高能中子可自由逸出,使放射性沾染的範围比较小。中子流的贯穿能力极强,占总能量的80%左右,距爆心800公尺处的中子流可以穿透30公分厚的钢板、重型坦克、建筑物、砖墙去杀伤人员,而坦克、建筑物和武器却能完好的保存下来,被称为乾净的武器,爆炸区在一天之后,军队很快可以进入目标区作战。中子弹其神秘面纱源自于此。当时发展的理由是为了阻止苏军坦克群入侵西欧,仅使作战人员死亡或受伤,而武器、通讯等完好如初。
美国中子弹之父科恩受命研究中子弹时,主要考虑要以一弹阻止苏军坦克群入侵西欧,令对方所有作战人员死亡或受伤,通讯中断。坦克则完好无损,如此不仅令敌军惨败,也可使敌方反应放缓。
美国军方曾以美制和苏制先进坦克试验中子弹,结果坦克内的动物全部死亡。一枚普通中子弹,在二三百米上空爆炸,瞬间可使200辆配备强大火力的坦克丧失战斗力,人员死亡。
1977年美军试爆中子弹成功,卡特总统便以之为政治武器,希望逼前苏联裁军,保证不侵犯西欧。但到了1978年4月,卡特在国内外各种压力下,推迟了生产计画,改为只生产中子弹部件。
卡特所承受的最大压力来自法国。法国坚持认为,中子弹必将加速东西方军备竞赛,使亚欧的处境更加危险。法国所提不无道理,美国未防有诈而停产,谁料想,1980年法国竟然试爆了中子弹,并扬言将用它来保卫欧洲!此弹令法国在政治军事上大显神通,美国却气得直跳。让美国人气愤的还不只这些,没过多久,传来“更坏”的讯息,前苏联也有了中子弹!
中国在1964年成功试爆第一颗核子弹的,也放眼中子弹,那年,着名核子物理学家王淦昌,提出雷射核聚变初步理论,从此中国科学家开始有系统地从事这方面研究。10年后,科学家採用雷射技术,在实验室里观察到中子的产生过程。到80年代初,建造了用于雷射聚变研究的装置,80年代末期成功试爆中子弹。
1977年6月底,美国研製成功中子弹,并将其装载飞机、飞弹和炮弹,作为有效的战术核武器。在30公里以内和近距範围,可用155毫米203毫米榴弹炮发射中子炮弹;在130公里範围内,可用“长矛”地地战术飞弹携载中子弹头;在更远的距离上,则可使用“潘兴”Ⅱ式飞弹和“战斧”。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执政时期中子弹正式投入生产,1981年里根时期为了加强军备,下令生产长矛飞弹的中子弹头和203毫米榴弹炮的中子炮弹。至1983年,美国军方共生产带中子弹弹头的“长矛”战术飞弹945枚。法国和前苏联曾公开承认拥有中子弹的生产能力。1999年8月16日印度宣称能製造中子弹。中国从1999年7月15日宣称拥有中子弹。
直到目前为止,中子弹尚未在实战中使用。理论上遭到中子辐射污染的人员,短时间内即会感到噁心,暂时(或永久)失去活动能力,相继发生呕吐、发烧、等症状发生,甚至会出现休克现象,白血球明显下降,导致败血症,一周以内即行死去,惨状难以想像。巡航飞弹携载中子弹头,也可用重力炸弹或滑翔炸弹携载中子弹,由飞机投掷。
原理
中子弹,亦称“加强辐射弹”,是一种在氢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威力为千吨级的小型氢弹。它属于第三代核武器。
中子弹的中心是由一个超小型核子弹作起爆点火,它的周围是中子弹的炸药氚和氚的混合物,外面是用铍和铍合金做的中子反射层和弹壳,还带有超小型核子弹点火起爆用的中子源、电子保险控制装置、弹道控制制导仪以及弹翼等。
中子弹的特点是爆炸时核辐射效应大、穿透力强,释放的能量不高,冲击波、光辐射、热辐射和放射性污染比一般核武器小。
核武器都具有核辐射、冲击波和光辐射等杀伤力。中子弹主要利用爆炸瞬间发出的高能中子辐射来杀伤人员。中子弹爆炸时,核爆炸射出的中子数比同威力的裂变弹大5-6倍,高能中子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其核辐射效应特别大。如一枚千吨级TNT(黄色炸药)当量(核爆能量单位)的中子弹,在距离爆炸中心800公尺处的核辐射剂量,是同当量纯裂变核武器的20倍左右。
一般氢弹由于加一层铀-238外壳,氢核聚变时产生的中子被这层外壳大量吸收,产生了许多放射性沾染物。而中子弹去掉了外壳,核聚变产生的大量中子就可能毫无阻碍地大量辐射出去,,却减少了光辐射、冲击波和放射性污染等因素。
中子弹的内部构造大体分四个部分
弹体上部是一个微型核子弹、上部分的中心是一个亚临界质量的钸-239,周围是高能炸药。下部中心是核聚变的心脏部分,称为储氚器,内部装有含氘氚的混合物。储氚器外围是聚苯乙烯,弹的外层用铍反射层包着,引爆时,炸药给中心钸球以巨大压力,使钸的密度剧烈增加。这时受压缩的钸球达到超临界而起爆,产生了强γ射线和X射线及超高压,强射线以光速传播,比核子弹爆炸的裂变碎片膨胀快100倍。当下部的高密度聚苯乙烯吸收了强γ射线和X射线后,便很快变成高能等离子体,使储氚器里的含氘氚混合物承受高温高压,引起氘和氚的聚变反应,放出大量高能中子。
铍作为反射层,可以把瞬间发生的中子反射击回去,使它充分发挥作用。,一个高能中子打中铍核后,会产生一个以上的中子,称为铍的中子增殖效应。这种铍反射层能使中子弹体积大为缩小,因而可使中子弹做得很小。
特点
中子弹具有三个显着的特点一是早期核辐射效应强。核子弹和氢弹会毁灭对方,但对使用者本身也没有太多的实际利益。中子弹却能够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它爆炸时早期核辐射的能量则高达40%。这样,同样当量的核子弹与中子弹相比,中子弹对人员的杀伤半径要比核子弹大得多。
二是爆炸释放的能量低。当核武器的当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冲击波、光辐射的破坏半径就必定会大于核辐射的杀伤半径。所以,中子弹的当量不可能做得太大。正是因为中子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较低,它只能是作为战术核武器套用于战场支援作战中。也正因为如此,中子弹这个神秘的杀手才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才比其它核武器具有更多的实用价值。
三是放射性沾染轻,持续时间短。由于引爆中子弹的裂变当量很小,所以,中子弹爆炸造成的放射性沾染也很轻。据报导,美国研製的中子炮弹和中子弹头,其聚变当量约占50%到75%,所以,中子弹爆炸时只有少量的放射性沉降物。通常情况下,经过数小时到一天,中子弹爆炸中心地区的放射性就已经大量消散,武装人员即可进入并占领遭受中子弹袭击的地区。强辐射可穿透厚钢板中子弹仍具有放射性凡是拥有氢弹技术的国家都有能力製造中子弹。这主要是因为中子弹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氢弹,中子弹的爆炸原理与氢弹的爆炸原理是相同的。
防护
中子虽不带电荷,但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在空气和其它物质中,可以传播更远的距离,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比相同剂量的X射线更为严重。由防中子辐射纤维製成的禁止,其作用就是要将快速中子减速和将慢速(热)中子吸收。通常的中子辐射防护服装只能对中、低能中子防护有效。
中子武器
用高密度材料製成如:铅房、铅禁止、铅玻璃、钡砂、铿和硼等複合防护涂料、铅板、铅衣、铅帽、铅眼镜、铅手套、核用通风厨、铅砖、铅罐、介入防护吊屏、侧屏、吊帘等产品,可用于人身射线防护、
日本将锂和硼的化合物粉末与聚乙烯树脂共聚后,採用熔融皮芯複合纺丝工艺研製了防中子辐射材料,纤维的强度可达20-30CN/tex,断裂伸长为21-32%。
由于纤维中铿或硼化合物的含量高达纤维重量的30%,因而具有较好的防护中子辐射效果,可加工成机织物和非织造布,定重为4309/平方米的机织物的热中子禁止率可达40%,常用于医院放疗室内医生与病人的防护。国内採用硼化合物、重金属化合物与聚丙烯等共混后熔纺製成皮芯型防中子、防X射线纤维。纤维中的碳化硼含量可达35%,纤维强度可达23-27CN/tex,断裂伸长达20-40%,可加工成针织物、机织物和非织造布,用在原子能反应堆周围,可使中子辐射防护禁止率达到4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