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兰卿(1908-1981),原名谭瑞芬,原籍广东顺德,于一九二一年加入粤剧界,行当为花旦及女丑生,戏行中人尊称她为「六姑」。谭兰卿在十三岁开始随姊姊粤剧花旦桂花甜学戏,并以「桂花鹹」为艺名四出登台演出。谭兰卿1935年便开始拍电影,以演泼辣势利的家姑闻名艺坛。参演过的着名电影包括:《扭纹新抱恶家姑》(1956年)、《璇宫艳史》(1958年)、《凤阁恩仇未了情》(1962年)、《七彩胡不归》(1966年)等等。谭兰卿于1981年病逝香港,享年73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谭兰卿
- 别名:谭瑞芬、六姑、桂花鹹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广东顺德
- 代表作品:《扭纹新抱恶家姑》(1956年)、《璇宫艳史》(1958年)
生平
谭兰卿 (1908 - 1981) ,原名谭瑞芬,原籍广东顺德,于一九二一年加入粤剧界,行当为花旦及女丑生,戏行中人尊称她为「六姑」。
幼年随姊姊仙花旺、桂花棠学戏,并以“桂花鹹”为艺名四出登台演出。
她于十六岁时便升任梨园影全女班的正印花旦。其后,与任剑辉等组织梅花影剧团。
她在1927年12月1日(星期四)晚上7时为美国“咏霓裳男女班”在美国旧金山的“永同福戏院”(Worth Theatre)演出粤剧《盲妹雪恨》。
她在1933年香港与上海妹同时加入马师曾的太平剧团,成为男女同台后第一批女花旦,上海妹离开太平剧团后,继续担任正印花旦,主演名剧有《刁蛮公主戆驸马》、《钟无艳》、《斗气姑爷》等。她擅唱小曲,有“小曲王”之称。
1941年香港沦陷,谭氏转至澳门与任剑辉、梁醒波合作。
抗战胜利后长住香港,其后因身体发胖,改演女丑,她曾参演出多部电影,共143出,擅演泼辣家姑。
她于1975年退出艺坛,其最后一齣电影是1969年的《威风大少恶千金》。
在1981年3月13日(星期三) 上午11时许準确到理髮店烫头髮,在家门召唤的士时,突然因高血压昏倒去世。
1981年3月15日(星期日) 以佛教仪式在北角的香港殡仪馆出殡,由香港的八和会馆仝人主持,并由黄炎、麦炳荣、袁耀鸿、林家声、刘月峰、何鸿略扶灵。
遗体在1981年3月16日(星期一) 在歌连臣角火葬场被火化,骨灰安放在屯门的道教之青松观。
从艺经历
谭兰卿在十三岁开始随姊姊粤剧花旦桂花甜学戏,并以「桂花鹹」为艺名四出登台演出。二十年代末,她从美国回国,在广州大新公司天台游乐场及隶菱花影剧团演出。她于十六岁时便升任梨园影全女班的正印花旦。其后,与任剑辉等组织梅花影剧团。一九三五年,她在香港与马师曾合组太平剧团,继续担任正印花旦,主演名剧有《刁蛮公主戆驸马》、《钟无艳》等。
她曾参与多个名粤剧团,如女儿香剧团、大龙凤剧团、花锦绣剧团等等,与多位名伶合作,如罗品超、文觉非、麦炳荣等等,主要剧目有《花颠娇》、《孟丽君》、《凤阁恩仇未了情》等等。后其因身体发胖转为女丑,演出过凤凰剧团的《金钗引凤凰》。
她在一九三五年便开始加入电影界,以演恶家姑为名。她擅唱小曲,当粤剧演员时,更有「小曲王」、「玉喉」之称。她第一出主演的电影为《野花香》。 她在三十至六十年代期间参演多过二百出电影,如古装剧有《梁红玉血战黄天荡》、《百战荣归迎彩凤》等。 除把曾主演过的粤剧搬上银幕外,还有参演时装剧,如《扭纹新抱恶家姑》、《王先生》片集、《乌龙王》片集等。
她于一九七五年退出艺坛,其最后一齣电影是一九六九年的《威风大少恶千金》。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三日,她因血压高于香港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特点
后其因身体发胖转为女丑,演出过凤凰剧团的《金钗引凤凰》。她在一九三五年便开始加入电影界,以演恶家姑为名。她擅唱小曲,当粤剧演员时,更有「小曲王」、「玉喉」之称。她第一出主演的电影为《野花香》。她在三十至六十年代期间参演多过二百出电影,如古装剧有《梁红玉血战黄天荡》、《百战荣归迎彩凤》等。除把曾主演过的粤剧搬上银幕外,还有参演时装剧,如《扭纹新抱恶家姑》、《王先生》片集、《乌龙王》片集等。她于一九七五年退出艺坛,其最后一出电影是一九六九年的《威风大少恶千金》。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三日,她因高血压于香港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谭兰卿是花旦的大阿姐,上海妹也曾在她下面当过二帮花旦,她这个大阿姐也确实给后面的姐妹们带了一个好头,当时粤剧流行唱“小曲”,把“小曲”混合在粤曲里唱。当时“小曲”的来源很杂,有的是英文流行曲,有的是国语时代曲,这种对粤剧的创新可能受到有些人非议,但这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确实得到了百姓听众的欢迎。谭兰卿对于这种创新十分认同,还把这种“小曲”唱法发挥到了极致,以至有老艺人把她称为“小曲王”,甚至一次在澳门演出时,她连钢琴也用上了,因为唱小曲多,用钢琴比较容易伴和。同时谭兰卿对电影这个新鲜事物也不排斥,1935年便开始拍电影。
成就
在旧戏班中班规森严,等级分明,谭兰卿作为大阿姐的地位一直没有人去挑战,但她也确实有做大阿姐的资本。
无论是先前唱花旦还是后来演丑角,谭兰卿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唱曲很“清楚”,往往与乐师“拍和”并无曲谱遵循,主要是靠“听”,靠艺人唱曲时的提示。所以艺人唱曲时所给予的提示最为紧要。音乐与唱曲讲究“拍和”,而“拍和”并不是音乐与唱曲“一齐出声”的意思,这是一种功夫和造诣。谭兰卿在这方面的功夫做得很老到,令音乐的拍和来得很舒服。
作品
电影
好仔不如好新抱 (1964) .... 陈夫人 虹霓关 (1964) 玉龙三戏胭脂虎 (1964) .... 石大娘 天从人愿 (1964) ....周新玉添丁发财 (1964) 顺手发财 (1964) 抢闸新娘 (1964) .... 肥婶 行运老爷车 (1964) .... 吴林氏 香城九凤 (1964) 情至义尽 (1964) .... 张母 隔篱邻舍两家亲 (1964) .... 小凤母 济公活佛 (1964) .... 县夫人 改期添丁 (1964) 老婆本 (1964) 孝子贤孙 (1964) 人咬狗 (1964) 街头巷尾 (1964) .... 朱玉桂 谭兰卿两个懵仔争老豆 (1964) .... 大嫂 通天师父 (1964) .... 女警长 点错鸳鸯 (1963) .... 秦永年 万事胜意 (1963) .... 胡母 胡涂福星 (1963) .... 荣胜妻 黄泉会母 (1963) 母血洗儿刀 (1963) 不斩楼兰誓不还 (1963) .... 凤母 三傻寻女 (1963) .... 醒球妻 还我山河还我妻 (1963) .... 梁母 八大女侠闹江湖 (1962) .... 洁贞 英雄掌上野荼薇 (1962) .... 反串窦皮海 八大女侠闹江湖-下集 (1962) .... 洁贞 春满帝皇家 (1962) .... 朱女 双龙丹凤霸皇都 (1962) .... 桂婵 旱天雷 (1962) .... 桐母 职业夫妻 (1962) .... 梁娴家 财神到 (1962) .... 毕仁妻 小福星 (1962) .... 林美兰 剑姑七友奇遇记 (1962) .... 梳头兰 三婿回门 (1962) 孝顺仔寻宝遇仙 (1962) 新夜光杯 (1962) .... 碧霞 抢老婆 (1962) .... 何夫人 危城金粉 (1962) .... 宫娥东芝 巧凤试郎心 (1962) 夫妻的秘密 (1962) .... 秦太 马骝精出世 (1962) .... 猪八戒 刁蛮元帅莽将军 (1962) .... 仇母 千方百计抢财神 (1962) .... 周辛玉 情泪染袈裟 (1962) .... 杨妻 唐三藏取西经 (1962) 凤阁恩仇未了情 (1962) .... 尚夏氏 飞天宝扇斗神灯 (1962) .... 琼蝉 富贵花开凤凰台 (1961) .... 杜夫人 百战荣归迎彩凤 (1961) .... 盖娥眉 一文钱 (1961) 金大嫂 (1961) 鬼仔报亲仇 (1961) .... 程母 子母桥-上集 (1961) .... 何美芬 子母桥-下集 (1961) 教子逆君皇 (1961) .... 皇后 小财神 (1961) .... 何丽仪 女人的秘密 (1961) .... 钱太 孤儿救祖 (1961) 欢喜夫妻 (1961) .... 胡太太 十年一觉扬州梦 (1961) .... 八姑 分期付款娶老婆 (1961) .... 李太太 谭兰卿孤凤泪 (1961) 太太缉私团 (1961) .... 唐太太 百鸟朝凰 (1961) .... 琼花宫女 梁红玉血战黄天荡 (1961) 八美审状元 (1961) .... 杨春花 雷电双尸救太子 (1961) 亚福对错马票 (1960) .... 兰姐 凤笛云歌-上集 (1960) .... 二娘-刘氏 凤笛云歌-下集 (1960) .... 刘氏 冷暖亲情-下集 (1960) .... 方程氏 泪娉婷-下集 (1960) .... 冷郭氏 泪娉婷 (1960) .... 冷郭氏 娘子军封王 (1960) .... 肥婆娇 摩登新娘 (1960) 招财进宝 (1960) .... 张夫人 龙凤合欢花 (1960) .... 蔡太太 鸳鸯江遗恨 (1960) .... 梁江氏 鸳鸯江遗恨下集大结局 (1960) .... 梁江氏 代代扭纹柴 (1960) .... 邓氏 凤还巢 (1960) .... 沈夫人 天涯慈母泪 (1960) 鬼媳妇 (1960) .... 江大婶 乌龙王发达记 (1960) .... 何必笑 冷暖亲情-上集 (1960) .... 方程氏 卖花得美 (1960) .... 养母 乌龙王飞来艳福 (1960) .... 何必笑 苦海红莲 (1960) .... 外婆洪氏 苦儿送米记 (1960) .... 方氏 扫把精 (1959) .... 利罗丝 王先生骑正胭脂马 (1959) .... 王太太 金枝玉叶 (1959) .... 姑妈 孝感动家姑(1959) .... 沈夫人 王先生招亲 (1959) .... 王太太 乖侄 (1959) .... 蔡飞燕 王先生行正桃花运 (1959) .... 王太太 毒妇点天灯 (1959) .... 刘氏 王先生着错老婆裙 (1959) .... 王太 金钗引凤凰 (1959) .... 赵母 好女唔论嫁妆衣 (1959) .... 潘母 片名:光绪皇传山东扎脚穆桂英-上集 (1959) .... 木瓜 山东扎脚穆桂英-下集 (1959) .... 木瓜 夫妻和顺榄 (1959) .... 倩彩虹 蛋家公主争驸马 (1959) .... 芳妈 神经伯爵 (1959) .... 肥朱 飞行太子 (1958) .... 西宫梁后 花染状元红 (1958) .... 四姐 喜临门 (1958) .... 白玉梅 璇宫艳史-续集 (1958) .... 露露 舍子奉姑 (1958) .... 林母 正德皇夜探龙凤店 (1958) .... 太后 拉车得美 (1958) .... 陈母马氏 芙蓉恨 (1958) .... 司马夫人 朱痕记 (1958) .... 朱婶-宋氏 美男子潘安 (1958) .... 柳魂宵 包公奇案 (1957) 神女会襄王 (1957) .... 太后 香罗冢 (1957) .... 三娘 彩凤引金龙 (1957) .... 赵母 傻仔洞房 (1957) .... 陈谭氏 真假俏郎君 (1957) 画里天仙 (1957) .... 张母 代代老婆王 (1957) .... 兰氏 亚兰嫁亚瑞 (1957) .... 六婶 木兰从军 (1957) .... 胖兵 剑底情鸳 (1957) .... 汉母 软皮蛇三斗老虎乸 (1957) .... 老虎花千娇 六渡何仙姑 (1957) .... 韩谭氏 包公奇案灰阑计 (1957) .... 马王氏 阴阳扇 (1957) .... 金玉兰 红叶仙缘 (1957) 薛仁贵三戏柳金花 (1957) 七气苏秦 (1957) .... 苏大嫂 钗头凤 (1957) .... 陆母 猛鬼桥 (1957) .... 张彩霞, 张彩虹 包公嫁女 (1957) .... 母夜 妙善公主 (1957) .... 韦家士卒 璇宫艳史 (1957) .... 宫女露露 薛平贵与王宝钏 (1957) .... 朱义盛 扭纹新抱恶家姑 (1956) .... 成母 肥瘦姻缘 (1956) .... 钱娇 霸王鸡乸 (1956) .... 大粒墨 奇人奇遇 (1956) .... 教育科长 花好月圆 (1956) .... 胡太太 杨八妹招亲 (1956) .... 孟良 横纹刀劈扭纹柴 (1956) .... 扭纹柴 假凤莺迷 (1954) 黄金万两 (1954) .... 林兰 好女十八嫁 (1954) .... 秦剪娜 歌唱胡不归 (1952) 光绪皇传 (1952) 剑姑七友传 (1952) .... 梳头兰 女儿香 (1951) 我爱薄情郎 (1949) 杨贵妃 (1947) .... 阿玉 蕩妇贞魂 (1947) 齐侯嫁妹 (1944) 红粉佳人 (1941) 宝剑明珠 (1941) 癫婆寻仔 (1941) 赢得青楼薄倖名 (1940) .... 风尘女子 慈禧西太后 (1940) .... 西太后 洪承畴 (1940) .... 清文太后 摩登女招夫 (1939) 血泪情花 (1939) .... 母亲 龙城飞将 (1938) 最后关头 (1938) 斗气姑爷 (1937) 野花香 (1935) .... 陶醉侬
参与製作电影
我爱薄情郎 (1949) .... 演唱 黄金万两 (1954) .... 演唱 假凤莺迷 (1954) .... 演唱 阴阳扇 (1957) .... 演唱 职业夫妻 (1962) .... 演唱 小福星 (1962) .... 演唱 剑姑七友传 (1952) .... 演唱 剑姑七友奇遇记 (1962) .... 演唱 夫妻和顺榄 (1959) .... 演唱 璇宫艳史-续集 (1958) .... 演唱 乖侄 (1959) .... 演唱 拉车得美 (1958) .... 演唱 金钗引凤凰 (1959) .... 演唱 彩凤引金龙 (1957) .... 演唱 分期付款娶老婆 (1961) .... 演唱 胡涂福星 (1963) .... 演唱 欢喜夫妻 (1961) .... 演唱 野花香 (1935) .... 演唱 龙城飞将 (1938) .... 演唱
妹腔
上海妹的嗓音不算清脆,也比较纤细,但是,她善于继承和吸收传统的唱功艺术,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悉心研究,刻意求工,加以发展创造。她摹拟千里驹唱腔的神韵,吸收他唱滚花咬字準确,清晰有力,跌宕分明的优点;效法薛觉先露字简洁,在行腔中多用“大跳音程”的特点;借鉴马师曾创造的“乙反二黄”下句“6”音收腔,改为“5”音收腔,藉以丰富自己的唱腔。因此,她在发声和行腔上,能够做到:“发音灵活而字清音準,韵浓腔美而气贯丹田。” 她首创的这种“反线中板”的新唱法,第一次出现应该在她的名曲《嫣然一笑》里
小曲王
在旧戏班中班规森严,等级分明,谭兰卿作为大阿姐的地位一直没有人去挑战,但她也确实有做大阿姐的资本。
无论是先前唱花旦还是后来演丑角,谭兰卿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唱曲很“清楚”,往往与乐师“拍和”并无曲谱遵循,主要是靠“听”,靠艺人唱曲时的提示。所以艺人唱曲时所给予的提示最为紧要。音乐与唱曲讲究“拍和”,而“拍和”并不是音乐与唱曲“一齐出声”的意思,这是一种功夫和造诣。谭兰卿在这方面的功夫做得很老到,令音乐的拍和来得很舒服。
谭兰卿的声线很圆滑,声底甚佳,唱曲时节奏很稳定、节奏分寸把握很準。她的歌腔很露字,其气息又充足,声音很清楚。演戏时,旧时的戏院也不算小,在传声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她的声音也传得很远,从第一二行位到最后一行位都听得清楚。总括来说,她的声音有“肉”,也有力度,声音显得很“溜滑”,没有半点“粗涩”的杂质。
与“六肥班”
谭兰卿(人称肥婆兰)16岁便担当正印花旦,在全女班时期已经久负盛名,至上世纪30年代更成为粤剧之“四大名旦”之一。她由于擅于发挥其搞笑本能,戏路宽广而表情诙谐,其妙趣横生的风格迎合了一般小市民的爱好,故此历演不衰。正因她一直保持叫座力,引起肥胖的班政家冯少泉盯着这个“肥”字,打响其如意算盘。他想:既然一个肥婆尚且如此吸引,若是纠合其他肥艺人组成一班,岂不是场场爆满,于是聘请了六个肥胖佬倌,计有梁醒波(文武生)、少新权(丑生)、张舞柳(二帮花旦);张醒非(小生)、梁冠南(武生),组成六条肥台柱,成立了“六肥班”。冯某又挖空心思,在广州乐善戏院首演那天晚上,举行肥佬倌斗重量选拔冠军,让六位肥人进行过磅仪式,通过传媒配合,大造宣传,当晚演出新剧《梁武帝出家》,果然座无虚席。然而,这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演出不到一个月,旺台之热潮难以维持下去了。
评价
谭兰卿的声线很圆滑,声底甚佳,唱曲时节奏很稳定、节奏分寸把握很準。她的歌腔很露字,其气息又充足,声音很清楚。演戏时,旧时的戏院也不算小,在传声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她的声音也传得很远,从第一二行位到最后一行位都听得清楚。总括来说,她的声音有“肉”,也有力度,声音显得很“溜滑”,没有半点“粗涩”的杂质。
地位
谭兰卿是花旦的大阿姐,上海妹也曾在她下面当过二帮花旦,她这个大阿姐也确实给后面的姐妹们带了一个好头,当时粤剧流行唱“小曲”,把“小曲”混合在粤曲里唱。当时“小曲”的来源很杂,有的是英文流行曲,有的是国语时代曲,这种对粤剧的创新可能受到有些人非议,但这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确实得到了百姓听众的欢迎。谭兰卿对于这种创新十分认同,还把这种“小曲”唱法发挥到了极致,以至有老艺人把她称为“小曲王”,甚至一次在澳门演出时,她连钢琴也用上了,因为唱小曲多,用钢琴比较容易伴和。同时谭兰卿对电影这个新鲜事物也不排斥,1935年便开始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