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论(德lehre vom Weson)是德国黑格尔用语。是指逻辑学的第二部分。具体概念所包含的各个规定(环节)的展开或分化。本质的东西不是直接显露于外,而是映现在他物中,间接地表现出来,思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透过直接性的东西深入到它的背后或内里,即以它物为中介。所以它是“思想的反思性或间接性”本质的观点即是“反思的现点”。本质论範围内的概念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相对的範畴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繫的。要认识成对範畴的任何一方的本质必然要涉及与它相对立的另一方。本质论的规定(範畴)是“反思的规定”,成对範畴都是互相反映、互相转化,任何一方都为对方所反映,又反映了对方。本质论的概念发展经过三个阶段“本质自身”、“现象”和“现实”。本质自身是本质自身中概念的相互反思,表现为同一,差异、队里、矛盾、根据,到根据就不仅是自身反思,而且反思他物,就过渡到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说明具体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係,现实是本质与实存,或内与外的统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本质论
- 外文名substantialism
- 提出者黑格尔
- 提出时间1465
- 套用学科哲学
- 适用领域範围世界的真实,也就是本质的认识
西方的本质论
政治术语,黑格尔逻辑学中的第二部分,是纯粹概念运动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黑格尔认为,在第一阶段中,即在“存在论”中所谈的範畴都是直接的,而“本质论”中的範畴是间接的。因为本质是在现象背后的东西,黑格尔称其为“过去了的存在”。由于本质是深入到了直接的东西内部的间接的东西,,“本质论”中的範畴都是“双层的”,是彼此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甲範畴的本质要在和它对立的乙範畴中才能反映出来,反之亦然。黑格尔称範畴间的这种关係为“反思”,把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映现的概念或规定性叫作“反思的概念”或“反思的规定”。
按照“存在”和“本质”间关係的深浅程度,黑格尔把本质的运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为实存的根据的本质”。在这里,本质一开始是“映现于自身内”,自己与自己联繫,即“自身同一”。黑格尔认为同一不能停留在单纯形式的同一(即“知性的同一”)里面,即不能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同一里面。同一併不排斥差别,相反,它是包含差别于自身之内的。而本质的差别就是对立。对立就是矛盾。黑格尔在这里断言“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小逻辑》,商务,第258页)不过,概念的发展并不停留在矛盾和对立中,它必然发展成为根据。因为对立就是在自身内既包含自身又包含其反面,而本质内的这种规定就是“根据”。根据则进一步映现出存在,有根据的存在就是实存。而实存与根据的对立统一的全体就是“物”。物是形式与质料的对立统一体,而物作为一种在自己本身内扬弃自己的本质的实存,就是“现象”。在现象阶段,又有“现象界”、“内容和形式”、“关係”三个环节。最初映现出来的本质是现象界,其中形式与质料的矛盾就转化为形式与内容的矛盾,而这种“设定起来的现象”就是“关係”。“关係”包含“全体与部分”、“力和力的表现”、“内与外”三个不断深入的环节。内与外的关係实际上就是本质与实存的关係,这种内与外或本质与实存所形成的统一就是“现实”。于是黑格尔又引出了本质论中的第三个大的环节——“现实”。现实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在“现实”阶段,黑格尔论述了可能性与现实性、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实体关係、因果关係、相互关係等辩证法的诸重要範畴。本质论中所说的一切範畴都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关係;全部过程就是一个对立面统一的过程。这种对立统一的进一步展开就是“概念”。这是第三部分“概念论”的内容。
佛教的本质论
实真正的佛法,就是本质论,本质就是佛所说的真如,如来藏性,即佛性。
本质论=无物论=无相论=一元论=绝对唯心论。也就是说,本质与物,是一体两面,物,是本质的外在运动表现,即所谓的现象,物与质,犹如波与水的关係。
人们都常说物质这个词,但世人都不明白这个词的真实意义,这个词,其实是需要分开来理解的,也就是说,物与质,并不是一回事,但也不是二回事,什幺意思呢?物,其实指是外在的形态,外在的现象,外在的表相,运动的状态等等一切外相,外形,这就是物的本义,也就是物相,也就是佛所指的色相。
质,其实是指根本的体性,不实的绝对真实性质,空间的微分实体,佛把它称为法性、心性、空性或叫佛性。
它没有表相,因为它与空间是连成一体的,就像水在一起时,一滴水是分不出来的。 所以,物与质,是一体二面,物是质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而不是真实的存在,因为不是真实的存在,所以会分散,形成消失的假相,但本质并没有真正的消失,只是动性消散了而已,这就是佛所说的空间体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这就回答了质与物,即不是一,也不是二的意义,物只是本质运动的外在假相,犹如云,云只是现象,它并没有自我,也不是物,世人都以为它是物,它其实不是物,它会分散,所以不是物。而质,是空间的本来实性,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以它为根本,所以生物需要呼吸,才能生存,因为“生命”在于“运动”!也就是说,生命不过是空间本质虚妄运动偶然产生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而不是一个由上帝所创造的不变实体!
若有人会说本质就是物,那就是在强词夺理,那幺,世界上有非本质(即非物、或说虚无)的存在吗?都没有!世界上不存在虚无,也就是不存在非物。无中不可生有,佛经中说过所有不能得所有,无所有不能得所有,无所有不能得无所有,所有不能得所有。若能见到地狱,我们真的就死了吗?不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本质,我们的真性,永远存在,它不是任何事物或上帝所赋予得了的,我们的真性若本是虚无,谁能赋予虚无任何东西?这真是荒唐之极!所以我们的真性从来就不是虚无,所以人人才有成佛,也就是回归真性的可能。
所以,我们根本就没见过虚无,也没发现过虚无,虚无只是从我们对没有物质现象产生的地方一种常用形容,但世界并没有绝对虚无,只是那个地方不构成产生现象的所需要的足够条件(运动状态)而已。
解释了这幺多,本质的真正意义其实也就说白了,它是无处不在的东西,人人自心亦有的东西,对世界的真实,也就是本质的认识、解释与理解与掌握的理论,就叫本质论。 本质就是万物的本源,它也是世人成佛的根本,因为它本来就不会灭亡。只因世人执着虚妄的外在现象,以为是自己,所以不能解脱。
所以,世界上并没有物,本质就是唯一的真实,所以虚假的现象,永远也不会成为长久的存在,黑格尔虽然说了很多,但它的理论,只是从先人那里强行推导出来的,所以没有自己对世界的真实领悟,比如他说了很多存在存在的词,但其实他并没有真正理解并从客观与现实中去解释什幺才是存在。
什幺是存在呢?世人所理解的存在,就是指物,也就是指现象的存在,但它们本来就是虚妄的假相而已,并不是真实的存在。真实的存在,其实是依附于本质的存在的,所以佛才会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佛说的色,就是指现象,而佛所说的空,就是指本质的集合太空。
物,就是物相,外相,外表,外形,而不是真实所有,我们之所以能摸到它,是因为我们摸到的,是本质!但由于不同运动状态的影响,造成了我们对本质的认识产生了错觉,这种错觉,使得人们对认知产生了错误,就好比人摸到了冰,就以为它是冰,但它其实只是水,我们以为摸到了山,其实摸到的是沙子,以此类推,直到本质,我们才会发现,一切都只是错觉,而不是真实所有。我们所认为的存在,只是这些本质运动所产生的现象的暂留状态而已。这就叫缘起性空,一切事物,都只是因缘假合的存在,而不是真正的合成与永久的存在。
金刚经中,佛说凡一切相,皆是虚妄! 现象为什幺是虚妄的呢?因为一切事物,都只是现象,所谓现象,就是本质运动所产生的外在幻相。本质运动产生环形,但这个环,本身就不是环,所以任何事物的形成结构,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比如铁也是会生鏽分散变化的。世上并不存在一程不变的事物,而能产生变化的东西,它本身就不是“一个”东西,因为它不是“一个”整体,若不是“一个”整体,就不是一个东西,不是一个东西,就不能真正名为物,而名是“假名”为物!而不是“真实”是物!故常言道名非名,非常名。假名尔!
名字,其实只是对现象的一种概括!而不是对真正事物的存在的一种绝对肯定与承认!我们并不是神,并不会因为我们随便起的名字,就能让虚妄的东西、现象,成为真实!这就是名可名,非常名的意义所在。
光靠逻辑强行推导出来的道理,没有从现实证领悟与验证的过程与结果,就会显得很生硬死板,难以理解与运用,只会成为华而不实的抽象概念而已,这样就失去了做为真理的意义。真理是要能用的,能修行,能超越,能实践,才能真正的解救世人,才能叫做真理,而不是没用的理论。一切理论,最终的目标,其实都是为了指导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