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年残秋偶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赠与好友许寿裳。这首诗首联写作者所处环境之艰险,恐怖之惊人;颔联言心情之抑郁,国事之蜩螗;颈联状生死之无地,心境之寒慄;尾联虽言“闻鸡起舞”而不能,一但终见北斗阑乾,曙色冉冉。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深沉,意境宏远,对仗工整,词句凝练。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亥年残秋偶作
- 创作年代1935年
- 作品出处《鲁迅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作者鲁迅
作品原文
亥年残秋偶作1
曾惊秋肃临天下2,敢遣春温上笔端3。
尘海苍茫沉百感4,金风萧瑟走千官5。
老归大泽菰蒲尽6,梦坠空云齿髮寒7。
竦听荒鸡偏阒寂8,起看星斗正阑乾9。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 亥年乙亥年,即1935年。残秋秋末冬初时。
- 秋肃秋天的肃杀之气,使草木凋零。
- 春温春天的温暖。
- 尘海广大的人世。苍茫广远迷茫。沉百感沉指深沉,言百感交集。
- 金风秋风。走千官无数官员在逃跑,指国民政府的大批文武官员从河北省撤走。
- 菰(gū)蒲菰、蒲,都是水草。菰蒲尽,表示老了无处可归。
- 空云空中云里,高处不胜寒,所以感到齿髮寒冷。
- 竦(sǒng)听伸直身子倾听。荒鸡。夜里啼的鸡。《晋书·祖逖传》“逖与司空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阒(qù)寂静寂。
- 星斗指北斗七星。阑(lán)乾横斜的样子。北斗横斜,指天快亮了。《古乐府·善哉行》“月落参横,北斗阑乾。”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七月》“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乾。”
白话译文
我已惊骇这肃杀寒秋来临大地,怎敢违心地用笔去讚美春天的温煦呢?
我置身于广漠的人世间百感交集,在华北危急之秋大批官员竟然纷纷逃离。
衰年欲隐居江湖却无以生息,梦里欲上天却由云空坠落浑身寒慄。
倾听鸡鸣偏是寂然无声,起身望天只见星斗已呈横斜(天快亮样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5年12月5日,是作者鲁迅赠与好友许寿裳的。许寿裳在1936年的《怀旧》中记载了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他说“去年我备了一张宣纸,请他(鲁迅)写些旧作,不拘文言或白话,到今年七月一日,我们见面,他说去年的纸,已经写就,时正病卧在床,便命景宋检出结我,是一首《亥年残秋偶作》。”
毛泽东主席领导的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当时,鲁迅和茅盾共同去电祝贺,说“中国和人类的未来,都寄托在你们身上。”这诗就是为了表达中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党领导的革命上的意愿而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题目“残秋”二字,即是节令的写实,也是时局的象徵,饱含苍凉意味。
诗的正文,紧扣题意写景抒情。首联“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一语双关,既概括了节令和时局的肃杀、严峻气氛,又表露出忧郁的情怀。这和鲁迅一贯不媚悦权势,正视现实黑暗,以“枭鸣”报告“大不吉利的事”的态度是一致的。首句“曾惊”一词,含有不自今年始的意思,他曾写过“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菸捲觉新凉”等“惊秋”诗句。
中间四句具体写“残秋”情景。颔联“尘海苍茫沈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此联半是抒情半是叙事。诗句中的“沈百感”,与杜甫“抚事煎百虑”的诗意相近。“金风”句愤怒指斥了南京政府将几十万中央军撤离河北的罪行。其中“走千官”一语,是反其意活用唐朝诗人岑参的诗句“玉阶仙仗拥千官”;岑诗是赞群臣早朝的盛况,鲁迅将“拥千官”改换一字,讽刺意味十足。颈联“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髮寒。”进一步抒发心境之忧。此联驰骋想像,以上下求索而不可得,比喻时局极为艰险。这是鲁迅所写诗句‘‘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等寓意的相承和发展。
尾联“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乾。”首句是反其意用晋朝人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形容国统区万马齐喑的状况。这是鲁迅的亲身感受“周围像死一般寂静”,“邻人十去其六七,入夜阒寂,如居乡村。”与去年“中夜鸡鸣”的气氛和心境不同。次句忽转“亮色”,表现了作者鲁迅对中国前景的乐观预见,因为他深信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寄託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这首诗即充满对国破民艰的忧郁,又含有对未来的希望,可喻为现代“离骚”。其艺术技巧也十分精湛,如诗题与诗意的绝妙契合;比喻、借代、对仗等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用字的精当传神,“惊”、“沉”、“走”、“尽”、“偏”等词,都是富有情采的“诗眼”。,平仄既守格律又不拘泥格律。
名家点评
着名学者许寿裳《怀旧》“至于最末一首《亥年残秋偶作》係为余索书而书者,余亦在《怀旧》中发表。此诗哀民生之憔悴,状心事之浩茫,感慨百端,俯视一切,栖身无地,苦斗益坚,于悲凉孤寂中,寓熹微之希望焉。”
着名现代诗人吴奔星“高度的艺术概括,多用象徵手法,情绪起伏,调子由低沉趋向高昂,音节自然和谐,是全诗的艺术特色。八句共四联,都是对仗工整的律句,毫无斧凿的痕迹,表现了很高的艺术功力。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着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着《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