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它在反映客观上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因素。但那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也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期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 时间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期
- 盛行地点欧洲
- 表现方面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社会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特徵
1、 历史背景
A 英国工业革命一方面使人对自身的创造力有了认识自信精神人的解放。一方面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人嚮往回归自然、怀念往昔岁月。
B、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一方面是启蒙理想的破灭普遍的失望情绪。一方面是拿破仑的功勋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
2、社会思潮
A、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哲学思潮中的浪漫主义运动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
B、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利叶、欧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企图通过空想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助长了耽于空想、脱离现实的倾向。
3、扬弃关係
A、继承18世纪文学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德式小说、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特别是法国的卢梭传统都推崇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重视情感、返回自然和民间的思想。
B、反驳古典主义传统古典主义美学原则束缚了作家的创作文坛希望以开放的、多变的、个性的艺术形式代替古典主义。
4、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徵
主观性和抒情性一般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像提到首位。所以又有“理想主义”“自由主义”“表现主义”等提法。
对大自然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回响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注重人与自然的诗意的统一。对抗工业文明将自然视为精神上的避难所。
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的传统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对民间文学进行整理加工创作上採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採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
5、浪漫主义派别
消极浪漫主义代表没落贵族阶级的愿望和情绪鼓吹逃避现实、脱离斗争宣扬神秘主义歌颂忍耐和驯服美化中世纪。复古倾向。主人公往往是自我陶醉、消极厌世、脱离现实的“幻想家”。
积极浪漫主义正视现实、渴望斗争崇尚自由解放精神既否定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现实将理想寄予朦胧的未来。民主倾向。主人公往往是具有个性、有革命要求的“反抗者”。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德国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在德国兴起。继以耶拿派为代表的早期浪漫派之后又有1806--1830年的海德堡派即以格林兄弟、霍夫曼、沙米索等为代表的晚期浪漫派。1830年之后又出现以海涅为代表的新浪漫派。
“耶拿派”因在德国城市耶拿的小团体而得名缅怀过去歌颂中世纪。
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1767-1845)生于汉诺瓦的教师家庭自幼显示出语言和诗律方面的才华。
他的贡献在于#教学活动传播弟弟的思想柯勒律治、海涅等曾是他的弟子斯太尔夫人在他的启示下写出名作#文学翻译家译莎士比亚、但丁、卡尔德隆#批评领域的建树提出文学史、理论、批评三位一体有论文《论美的文学和艺术》《论戏剧艺术和文学》等。#语言学家《对亚洲语言研究的考察》对东方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Friedrich von Schlegel,1772-1828)性格内向沉思、忧郁。15岁忽然显露才华几个月就掌握了希腊语读了柏拉图受其“追求无限”的影响。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艺术史、古典语文和哲学大学时代是读书狂与诺瓦利斯交好。24岁就提出一套浪漫主义的理论。26岁时和哥哥一起创办《雅典娜神殿》是浪漫主义的发祥地。
他的主要贡献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提出个性解放、创作自由主张“诗人要凭兴之所至不受任何狭隘规律约束”#“浪漫诗”把生活变成一首诗人生与诗的合一“把哲学诗化这就是一切浪漫主义思想家的最高目标。”#提出“反讽”说反话离间效果#神话与象徵理论在诗学上的主要意义是强调在表达方式上象徵性地表达意蕴。“所有的美都是隐喻的。那最高的正因为它是不可言传的因而人们只能把它隐喻地说出来”。
诺瓦利斯(Novalis,1772-1801)生于贵族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18岁在耶拿随费希特学习哲学并结识席勒。后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参加浪漫派的活动。大学毕业后在法院等地供职。29岁早逝。作品有诗歌、小说和格言式随笔。最着名的是他死前一年发表的诗歌——《夜的颂歌》是在未婚妻死后写成的表现对死者的悼念“追求永恆之夜的奇妙王国”。他认为诗歌的真正题材和值得追求的东西是一切神秘的、奇妙的、童话般的东西。他嚮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宗教神秘主义。语言优美、想像丰富。
鲁德维希·蒂克(Ludwig Tieck,1773-1853)与诺瓦利斯齐名的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出生在柏林一个制绳工人家庭。1792年起在多所大学学习神学、哲学、历史学、语言文学。以后从事自由创作。在耶拿结识浪漫派。后来在宫廷担任戏剧顾问。他是位多产作家写过许多小说、戏剧、诗歌、童话、故事。其中以民间传说为基础、首创的童话小说最为有名。代表作是喜剧《穿靴子的公猫》1797年一只猫凭它的智慧让主人——一个贫穷的农民冒充伯爵不仅获得国王的恩宠娶了公主而且公猫也当上了大臣。
雅各布.格林Jaocb Grimm 1785-1863、威廉.格林Wihelm Grimm1786-1859,格林兄弟。相差一岁官员家庭经历相似均在马尔堡大学学习法律均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授均因抗议汉诺瓦国王破坏宪法而被免职后均为柏林科学院院士。兴趣相近合作研究语言学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奠基人。又研究民间文学收集民间童话和传说是发掘和传播德国民间文学的重要学者。代表作品《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5)脍炙人口的《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不莱梅城的乐师》所宣扬的正义、忠诚、善良、勇敢等品德对全世界都有教育作用。另有两卷《德国传说》。
恩·台·阿·霍夫曼(Hoffmann,1776-1823)複杂和有争议的作家。歌德、黑格尔、司各特对他没有好感而赫尔岑、别林斯基、海涅和巴尔扎克对他推崇备至。墓志铭“作为法律家、诗人、音乐家和画家他均是卓越的。”生于一个律师家庭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到柏林当法官。1806年因拒绝效忠法国占领军而被革职此后当过乐队指挥、家庭教师、导演、画师等以谋生。1816年任柏林高等法院顾问。晚年脊椎结核导致全身瘫痪47岁去世。
他的作品具有奇异和荒诞的色彩。主题上写人的生活受到一种阴暗的、幽灵般的力量的支配无法主宰自己的行动对社会进行批判别具一格的讽刺。艺术上幻想和现实相交织的手法深刻的心理描绘丰富的想像力。为20世纪现代派开启先河。影响超出德国如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波德莱尔、爱伦·坡等都受到其影响。
《金罐》艺术家的遭遇,心地善良的大学生穷大学生安泽穆斯心地单纯总受命运的捉弄新外套上肯定要被弄上油迹、被钉子刮破每次向女士打招呼不是把帽子甩得远远的就是在光滑的地板上失足跌倒大出洋相每当他在昏暗的地方唉声叹气就会被人当成醉汉和疯子连手里的奶油麵包掉在地上时总是有奶油的那面着地。可是他没有向作弄他的现实低头作为浪漫主义梦想者他徘徊于丑恶的现实和梦境的王国之间。在市儈世界和艺术王国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历经磨难终于娶了心上人——蛇变成的姑娘获得了心上人的陪嫁金罐。
《公猫摩尔》会写作的猫是德国市儈的典型写它对生活的感受。《斯居德丽小姐》德国第一篇文学性的侦探小说写巴黎一个首饰名匠杀死顾客、偷回已经出售的首饰献给歌唱家斯居德丽小姐悬念与心理。
代表作《小查克斯》写一个侏儒靠着仙女的三根火红的头髮获得了神奇的魔力他使公国变成了一个大疯人院一切都颠倒了他成了美男子、哲人圣贤平步青云成了国王的宠臣。正在婚礼进行时一个小文官烧掉了那三根头髮魔力解除他在众人的追打中跌进粪坑淹死了。对后世影响深远。
阿德贝尔特·冯·沙米梭(Chamisso,1781-1838)抒情诗人兼小说家。童话体小说《彼得·史雷米尔的奇异故事》主人公用影子换得财富但丧失了人的要素因而痛苦不堪。告诫人们不要对金钱贪婪。
法国
法国
由于复辟与反覆辟斗争激烈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雨果在1827年发表《克伦威尔序言》全面提出浪漫型戏剧纲领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猛烈抨击要求扩大艺术表现的领域提出美丑对照原则 被看作是浪漫主义的宣言。1830年《欧那尼》上演雨果在序言中响亮地提出“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
1、夏多布里昂(Francois-Rene de Chateaubriand, 1768-1848)
青年雨果的志向“成为夏多布里昂别无他志。”
出生于布列塔尼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是十个孩子中的一个由于有四个兄姐早夭他还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童年在荒凉环境中的一所中世纪古堡度过无所事事但从小个性突出自卑和自满都达到极限。四姐与他性情相合二人都深深地感到孤独和忧郁。中学毕业后他又学了希伯来文18岁投身军界家庭为他谋得少尉职位哥哥把他引荐给巴黎的文艺圈子和沙龙他也曾在路易十六的宫廷行走失去宗教信仰。1789年革命初期父亲去世他对时局动荡深感厌倦于是开始计画中的美洲之行“何必仅仅流亡出法国呢我流亡出世界。”1791年4月出发到费城见过华盛顿北上尼亚加拉大瀑布接触印地安人“高贵的野蛮人”思想并写下了《美国游记》。1791年12月他从美洲返回迅速娶了个有钱的贵族女子迅速把财产挥霍净尽。他声称自己的剑是为路易十六服务的于是在1792年同哥哥一起参加贵族叛乱的队伍——反革命军事行动在仅有的一次战斗中负伤随军退入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又去英国过了七年悲惨的生活在伦敦他翻译、教授法文开始写作1797年发表《革命论》。1798年他得到母亲和姐姐都已经被革命政权处决的噩耗于是恢复宗教信仰成为基督教的宣道者强调宗教对内心的作用为浪漫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改名换姓、于1800年回到法国认识了拿破仑的兄弟姐妹和一些支持拿破仑恢复基督教的上层人物作为“试探”他在次年先发表了《阿达拉》然后又在1802年发表《基督教真谛》比拿破仑与教皇签定的《和解协定》早四天。因为迎合了拿破仑复兴天主教的政治意图所以得到拿破仑的赏识被任命为驻罗马使馆一等秘书、瓦莱公使。不过1804年拿破仑处决了波旁王朝的继承人他愤而辞职回到巴黎主持旧文艺的支柱《信使报》和斯太尔夫人结成反拿破仑的政治集团。1806年他去近东旅行回来后在巴黎郊区买了幢废弃的别墅开始埋头写作思想日渐保守反启蒙主义。181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不过拿破仑不承认于是他在两年后发表了《论波拿巴和波旁王朝》鼓吹王朝复辟成为他日后投靠波旁王朝的敲门砖。果然1814年拿破仑下台后他青云直上以极右派面目出现当上贵族院议员出使瑞典和柏林甚至当上世人瞩目的驻英国大使并于1823年出任外交部长。应该指出的是王室对他并不十分信任因为他反对专制君主制拥护英国式的立宪君主制。1830年的七月革命结束了波旁王朝他的政治生涯也告结束。晚年深居书斋着书立说翻译《失乐园》研究历史从1830-1848年写作自传性质的《墓外回忆录》纪念碑式的规模个人在时间中的航行。文笔上激情澎湃天风海雨惊心动魄。
《基督教真谛》力图“证明在以往存在过的一切宗教中基督教是最富有诗意的、最人道的、最有利于自由、艺术和文学的”。不过此书的成功不在表达的严谨和宗教的热忱而在浪漫的文笔和自由的激情。他对教堂、钟楼、坟墓、废墟以及大自然种种神秘现象的充满诗意的描写足以打动人的心灵他对忧郁、悔恨、冥想、及朦胧的激情的阐发也为混乱时代中的不安灵魂提供了宣洩的渠道。在作者看来忧郁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为浪漫主义文学注入了灵感。
《阿达拉》1801年问世标誌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副标题是《两个野蛮人在荒原中的爱情》酋长的女儿阿达拉爱上了俘虏夏克达斯双双逃进丛林。但阿达拉并非酋长生女她的母亲是印地安人父亲则是西班牙人母亲在弥留之际让她发誓将自己的童贞献给“天使的王后”。正是这种欧洲人的宗教信仰使阿达拉不能成为崇拜偶像的异教徒夏克达斯的妻子结果在宗教和爱情的冲突中阿达拉吞下致命的毒药饮恨而死。夏克达斯悲痛欲绝答应有朝一日一定会皈依基督教。在此书发表前夕夏对友人说“我的命运决定于明天要不是个可怜虫要不就平步青云。”此书发表后证明命运之神是眷顾他的一夜成名连拿破仑也下令将他的名字从流亡贵族的名单上划掉。它是法国浪漫运动早期的代表作一是强烈的宗教色彩在宗教和爱情之间选择宗教二是抒发强烈的感伤之情阿达拉的悲惨命运十分动人三是着力描写自然景物、异域风光体现出蛮荒之美和孤独之美四是华丽的语言、诗意的叙述。也可以双面解读读者可能看到的是基督教对人性的摧残宗教狂热对纯洁少女灵魂的腐蚀对她的爱情与幸福的断送作者所要讴歌的却是基督教的伟大胜利。
《勒内》1802年是《阿达拉》的续篇主人公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徵的浪漫主义“英雄”形象。《勒内》是“整整一代人的充满诗意的自传”。
2、斯塔尔夫人(M de Stael, 1766-1817)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本名热尔梅娜内克。父亲是银行家路易十六时代三次担任财政部长母亲是个守旧的妇女对她管教极严。她少女时代即熟读百科全书派的作品以才情着称。母亲葬送了她的纯情初恋在20岁时按母亲的安排她嫁给了40岁出头的瑞典驻巴黎大使斯塔尔成为斯塔尔夫人婚后并不幸福。革命爆发时她为之欢呼她的沙龙成为自由派人士的聚会场所。不久态度转为冷淡逃到日内瓦。拿破仑当政时因为她的反对之声不允许她留在巴黎。她在施莱格尔的陪同下游历欧洲到过德国、义大利、英国和俄国。复辟王朝时期她回到巴黎重建文学沙龙。
斯塔尔夫人是理论家和批评家。她的《论文学》和《论德国》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论文学》(1800)的全名是《论文学与社会结构的关係》评论了从古希腊直到18世纪的欧洲文学深入考察了宗教、风俗、法律对文学的影响和文学对以上因素的反作用有辩证法思想。《论德国》(1810)实际上是论以歌德、席勒为首的德国浪漫派文学介绍和评论了德国的文学和民族性格指出德国人是理想主义者重感情富有艺术才能严肃不喜欢实验哲学而喜欢抽象探索倾向于神秘感。
斯塔尔夫人又是小说家她的两部作品《黛尔芬》和《柯丽娜》写女性的不美满的婚姻和戏剧性经历有自传成份也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探讨妇女问题的作品。
3、龚斯当(Henri Constant, 1767-1830)
斯塔尔夫人的密友和情人作家、政治家。
出生于瑞士后加入法国国籍。幼年丧母。父亲为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青年时代到瑞、荷兰、美国、德国等许多国家旅行先后在牛津大学、德国的埃尔那根大学和苏格兰爱丁堡大学读书进修。作为政治活动家他先是支持拿破仑后来又反对他的独裁。波旁王朝复辟后他又成为着名的反对派。积极参加七月革命。1830年12月去世人们为他举行了国葬。
生前问世的着名小说《阿道尔夫》(1816)两周写成六七万字。爱情悲剧又一个世纪病患者。
4、维尼(Alfred de Vigny, 1797-1863)
1845年当选法兰西学士院院士。晚年几乎全部用来思考生活在“神圣的孤独”里25年里写了11首诗歌每首都是“思想的明珠”被后人结集为《命运集》副标题是《哲理诗》。
他一生思想悲观是个孤独的哲理诗人。长诗《摩西》、《洪水》等将传奇色彩和哲学象徵巧妙结合对人类的命运持悲观态度厌世、对苦难和死亡的傲岸态度“我们可能信仰的唯有苦闷和死亡。”
5、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 1790-1869)
最早的浪漫派诗人。使抒情诗歌重放光彩。
1820年发表薄薄的诗集《沉思集》夏多布里昂式的“世纪病”呻吟歌颂爱情、死亡、大自然和上帝立即成为众相传诵的诗人。不仅诗途得意仕途也得意路易十八颁给他年金并担任复辟王朝的驻义大利使馆秘书他的外交生涯持续了十年逐渐成为这一时期走红的浪漫主义诗人于1829年当选为院士。1830年的七月革命中断了他的职位但他此后选择了继续从政是出色的演说家一直担任议员。到40年代他的思想逐渐转化到资产阶级共和立场。在1848年2月革命后他曾任外交部长是实际上临时政府的首脑几乎成为共和国总统。但在6月革命中被资产阶级抛弃资产阶级镇压了工人暴动。拉马丁作为“文学的苦役犯”退隐晚景凄凉为了生存发表了好几部历史或文学的研究着作价值不大在贫病交加中于1869年去世。
他的诗歌中有没落贵族的悲观绝望情绪。轻灵、飘逸、朦胧。感伤情调、宗教色彩着重抒发内心的感受减少对外部事物的具体描写。精雕细刻的句子、优美协调的节奏、独出心裁的分段。被认为是划时代的作品。声誉来自诗歌激动了1820一代人现在看多为漂亮的语言游戏。
6、缪塞(Alfred de Musset, 1810-1857)富于魅力、潇洒自如、才思敏捷的诗人。第一部诗集《西班牙与义大利故事》(1830)着力描写狂暴的激情、荒唐的故事和奇异的地方色彩故事纯属虚构但展现出诗人的奇想。在1833年发表着名长诗《罗拉》彻底绝望的世纪病。1836年发表的《世纪儿的忏悔录》是一部以他和桑的恋爱故事为中心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患的是整个时代的病每个人都感到“他生存的空虚和双手的平庸”精神方面的疾病没有信仰也不相信爱情。指出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和拿破仑英雄主义的幻灭是产生主人公阿克达夫的“世纪病”的社会根源。1847年巴黎重新发现了缪塞的戏剧天才1852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健康每况愈下声誉与日俱增。47岁去世。
7、乔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恩格斯“妇女权利的勇敢捍卫者。”本名奥罗尔杜邦。贵族家庭父亲是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手下的高级军官母亲是出身低微的平民。身为元帅之女、金融家遗孀的祖母与妈妈不合使小奥罗尔很痛苦。四岁丧父于是由祖母按贵族方式抚养祖母曾是卢梭的熟人和崇拜者所以她阅读大量启蒙名着深受影响。她13岁进修道院16岁出来时成为全面发展的女才子吟诗、作文、弹琴、唱歌、画画、跳舞、骑马、打猎无不精通。祖母去世后年仅17岁的她继承了大笔财产也担负起管理庄园的重任。在未经慎重考虑的情况下她18岁与平庸的杜德旺男爵结婚因为情趣不一深感苦闷。三年后的1831年带一子一女离开丈夫去巴黎独立生活想以创作来取得人身和精神的自由为了表示独立不羁她穿起男装使用菸斗。同年一个青年作家于勒·桑多成了她的情人他对她的书稿《玫瑰红与白雪白》进行了润色以表示二人合作的笔名“于勒·桑”从此走上文学生涯。次年她以乔治桑的笔名发表了《印第安娜》此书使她一举成名。此后五年里发表的诸多小说都是以桑本人的感情生活为基础表达作者对爱情的感受和观点她认为爱情就是生命是人们至高无上的权利和义务爱情应该克服一切偏见与习俗摆脱一切羁绊和束缚。桑在生活中也身体力行这种爱情至上的浪漫主义观点1833年她与于勒分手又同缪塞相恋两年曾同游义大利。1835年与丈夫离婚。1836年与着名音乐家萧邦相爱达八年之久。1836年左右她受到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对社会不公感到关注开始创作“社会问题”小说。1848年的革命曾使她非常兴奋但后来慑于工人暴动的声势转变方向退隐乡间不再过问政治也不再写社会问题小说而是以无邪静谧的田园情趣为题材写下了几部田园小说发掘人心中高贵与美好的一面有淡淡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晚年平静慷慨好客与作家圣勃夫、米什莱、福楼拜、小仲马频繁接触。
“艺术的使命就是情感与爱的使命。”
激情小说--爱情和婚姻自主主题为妇女的权利而辩护。
《印第安娜》主人公不满意于父亲安排的婚姻投入情人的怀抱又被情人抛弃投水自尽。
“社会问题”小说
《木工小史》1840细木工匠去贵族城堡干活被高贵的小姐看中成亲。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表现爱情能打破阶级壁垒建立平等与和睦。
《康素爱罗》1843女主人公是位吉卜赛歌唱家先被未婚夫欺骗然后与贵族结婚丈夫死后她拒绝了应属于自己的遗产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舞台上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安吉堡的磨工》1845磨工与有钱人家的女儿相爱有情人终成眷属。
田园小说
《魔沼》1846主人公谢尔曼是位年近三十的鳏夫为了三个孩子不愿再娶。但岳父却催促他去外村相亲他只好带上最小的孩子出发同行的还有同村的小玛丽小玛丽家境贫寒比谢尔曼小十多岁。天黑又逢大雾瀰漫他们迷失在阴森的魔沼附近只好在橡树底下过夜。一路上小玛丽照顾孩子无微不至其温柔善良打动了谢。谢第一次向小玛丽求婚被委婉地拒绝了谢以为对方嫌自己年龄大其实小玛丽是怕自己家贫拖累谢。后来农场主欲强暴小玛丽谢不仅保护了她向她求婚二人终于幸福地结合了。诗意盎然情景交融。道德的梦境理想的现实。
《弃儿弗朗索瓦》1848女磨房主收留了弃儿养母与义子养母不仅要与放蕩的丈夫抗争还要与其情人周旋义子勤劳忠实不仅支撑着磨房的全部劳动使其免于破产而且还使家业得到发展。共同的劳动培养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在丈夫去世以后二人冲破一切偏见结成美满夫妻。
《小法岱特》1849一贫如洗的小法岱特追求同村的富家青年凭着善良、真诚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赢得对方爱慕爱情也使她自己去除了粗俗的习气和污垢的面容由丑陋村姑变成花朵少女二人终成夫妻。
——农民的世界对大自然的崇拜如诗如画的浪漫色彩。对人物的理想化。
她的作品文字清丽流畅描绘细腻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8、梅里美(Prosper Merimee, 1803-1870)
1825年他以翻译者为託名发表了处女作《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包括五个短剧获得成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声因而有“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之称。次年他去英国旅行扩大了视野。归来后一气呵成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集《居士拉》在1827年发表效仿斯拉夫人、阿尔巴尼亚人的民歌充满了地方色彩。1828年他发表了第一部重要作品历史剧《雅克团》再现14世纪末叶的农民起义。1829年发表《查理九世朝遗事》历史小说以16世纪的“圣巴托罗缪惨案”为背景反宗教、反封建主题。也是从1829年开始他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如《塔曼果》。1844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1848年法国大革命后他担任了御用文人、上议院议员、王室的座上客。为了迎合需要编撰了一部《凯撒传》。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他颓丧已极对医生说“法兰西在死亡我愿与它一起死”几天以后1870年12月23日逝世于嘎纳。
梅里美在风格上独树一帜对生活的观察总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反映在作品中对作品的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既没有热烈的讚美也没有强烈的憎恶而是微带讥讽。在叙述悲剧或动人心魄的事件时总是以平心静气的态度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辉。高度精练情节紧凑结构严谨文笔流畅。
《嘉尔曼》1845。喜爱的西班牙题材。塞维亚背景。1875年被比才改编成歌剧。
《伊尔的美神》1838一座维纳斯铜像对人的报复神秘气氛。
英国
英国
但英国的浪漫主义有鲜明的英国气质也就是“自然主义”。英国人有明显的个人独立性“这个岛国上的人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岛”作家们都很有点个人癖性。英国人是最有毅力而又最有进取心的民族这个民族最爱恋家乡而又最喜欢旅行在实行变革方面行动最慢在政治事务方面却又心胸开阔。这个国家善于思考的人自然地分成两大政治集团一个代表着审慎的保守的倾向如华兹华斯一个代表着大胆的自由主义倾向如拜伦。
1、湖畔派三诗人
对资本主义文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极为反感嚮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他们的诗歌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
三人并非风格相同而是因地名而得名。
1、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adsworth ,1770-1850)
相当于中国的陶渊明。不仅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第一个大诗人也是欧洲的大诗人。他的美学主张可视为欧洲的美学主张。
诞生于英国坎伯兰郡的水乡科克茅斯父亲是个通晓文学的律师从小用阿拉丁等故事开启了他的心灵。幼年时代的华兹华斯非常顽皮虽然少年时父母双亡仍然恶习不改。17岁时进入剑桥接受正规教育但还是喜欢旷课四年毕业时他只获得学士学位而且四年时间只写出一首长诗《黄昏漫步》。华兹华斯生性浪漫、挥金如土、经常举债。在1795年他曾遇见柯勒律治与骚塞。两年后的1797年他应柯勒律治的邀请到到萨默赛特昆士兰湖畔小住与柯为邻妹妹多箩西跟随。1798年与柯勒律治合出的《抒情歌谣集》其“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强调诗人在“选择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时要“给它们以想像力的色泽使得平常的东西能以不平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强调写“微贱的田园生活”用民间的纯朴语言而不用美丽的“诗意词藻”。也是在这一年他与妹妹和柯勒律治同往德国游历与歌德话不投机。后来不断游历写诗名闻天下。1813年因经济困难谋得一个印花税员的职位目的是得到一个坐享500英磅年薪的闲差。拜伦为此讽刺他。1843年被任为继骚塞之后的英国“桂冠诗人”可以领取每年300英磅的津贴。七年后去世享年80岁。
他的一生充满宁静。为人严肃、庄严冰冷的绅士风格。自私、自视过高。作品代表了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保守的一端。换言之“自然主义中的保守主义。”国教、正统主义。
他的美学主张
返回自然他被誉为“自然诗人”因为他认为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值的力量所以他把自然作为一中精神力量来歌颂。让自然陶冶自己并激发灵感自然是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他对处于无意识状态因而最接近于自然的那种人特别是婴儿非常尊崇“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后期的《丁登寺》公认的不朽之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情。
诗歌是一个人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虚饰的、从理念出发的只有内心的情感满溢出来才能成为好诗。
在平静中回溯。体现了他的独创性他认为好诗不能象拜伦那样“有感立刻就发”而应如酿酒时间越久越醇厚故而需要长时间的酝酿才能有好诗“诗起源于在沉静中回味起来的情绪”。
主张诗歌语言的革新无奇异意象选取质朴、自然的人和物象入诗。
他是浪漫主义诗歌第一个有成就的大诗人开一代诗风是西方诗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四大主题自然儿童、童心、童趣人的孤独感坟墓死亡。
2、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
文学史上的奇蹟一首绝唱、两首残篇就确立了在诗歌史上的一流地位。又是文化使者把康德、谢林、席勒、莱辛介绍到法国。
一生落拓不羁“我自己就有几分哈姆莱特的气味”。他是个乡村儿童父亲是牧师。10岁时到伦敦附近的一所公学求学19岁进剑桥读书。因为一时的负债或是失恋在绝望中报名参军只过了四个月就被送回大学。接着成为一个反正教的民主派曾异想天开地要组织共产主义式的美洲移民注定破产因为缺乏意志力的柯勒律治一生没有完成任何计画。1795年他娶了骚塞之妻妹婚姻不幸。1796年又被人“说服”当宗教杂誌编辑结果因为自己的编辑立场不坚定迅速失去读者不久停刊。他转而为报刊撰写文章。1797年他与华兹华斯结识同年他写出了着名的《古舟子咏》《老水手》和长诗《克丽斯特贝尔》的片段再也没有写完续篇。在1798年左右他也定居“湖畔”、与华兹华斯和骚塞相互酬答。就生活方面而言他在人性方面的弱点无一不备嫉妒挚友华兹华斯的美满婚姻为了几个子斤斤计较生性疏懒脾气浮躁不思进取只写了这一点诗歌不顾家小出走引人非议尤其是风湿痛使他成了瘾君子。在随后的时间里他到处漂泊依赖朋友写点文章或是讲授文学史。从1816年起他住在一个医生家中受监护生活的旁观者逐渐反动。
一个天性爱好探索问题的人在求学时期就反对古典的浮华风格。按照他的见解标準的风格就是运用自然的语言去表现自然的思想。可是他的作品充满神秘浪漫色彩善于把玄妙迷离、古怪离奇的轶事写得逼肖现实生活。《古舟子咏》、《忽必烈汗》、《克里斯特贝尔》。他也是重要的理论家和评论家他看重想像力有了想像力诗才有灵魂。真正的诗人都有想像力庸才只有幻想。
《忽必烈汗》遵医嘱服药读到中国元代开国之主忽令造皇宫事进入睡乡两三个小时中一边有梦境一边谋篇布局几百行诗。醒来根据记忆写下来不巧有客来访文思一断留下遗憾。
《古舟子咏》。水手遇难吃掉信天翁招来大祸。忏悔原罪罪与罚的道路终于心中涌起对造化万物的仁爱然后得救。
3、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1774-1843)早在华兹华斯前就是桂冠诗人。他上的是牛津大学认识了柯勒律治一起构想移民计画但以娶妻告终。于1797年在伦敦定居。从1807年起政府每年给他150磅年金然后成为桂冠诗人每逢王室有特殊典礼时写一首诗。除此以外他靠笔耕生活毕生勤奋、生活节俭逐渐积累了12000磅资产。在为人处世方面他是个大好人。但在文学和政治名声方面比较可疑。在实际的生活之外他让想像力插上翅膀飞升写了许多抒情叙事诗中古和异域神秘色彩。作为御用诗人写有《审判的幻影》攻击拜伦也为拜伦所攻击。
2、拜伦1788-1824,Byron 见专节
3、雪莱(1792-1822,Percy Bysshe Shelley)生前遭到恶意中伤死后名声远扬。
雪莱的核心是“抗议”。基于“改造世界的强烈爱好”他的诗歌就是革命的传道。
雪莱最早的一首长诗是他在21岁时自费印行的《麦布女王》仙后请少女伊昂珊和她驾车出游对人间事物进行评论。全面反映雪莱的世界观。
1818年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英雄在悬崖上3000年每天有鹰来咬他的心。除恶之神乘时辰之车向宙斯的宝座驶去宙斯劫数已到沉入地狱。英雄得到解放。世界成为平等的大同世界。
1819年五幕悲剧《钦契》无韵体根据16世纪末在义大利的真实事件钦契伯爵是教皇的宠信他暴戾成性害死儿子、强姦女儿用金币和葡萄园贿赂教皇得以无事继妻想用宗教打动他无效女儿忍无可忍僱佣刺客杀死钦契法官判女儿无罪但教皇坚持处死。
同年英国统治者镇压工人雪莱写了一系列诗歌支持抗议运动。着名的《西风颂》。“天才的预言家”。
长诗《阿多尼斯》纪念济慈的哀诗。
4、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 杰出的抒情诗人。26岁夭亡“露珠培育出来的鲜花”。墓志铭“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1818年写下了一生中最美丽的诗篇如《海披里昂》、《夜莺颂》。
他热爱古希腊文化进步的思想倾向追求美的境界诗中有画。对唯美主义产生影响。《希腊古瓮颂》、《夜莺颂》、《秋颂》、《忧郁颂》。
5、瓦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 1771-1832)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血统高贵”的古老家族父亲是律师家族传统是忠诚于皇室、笃信国教。司各特两岁时右腿变瘸但能以开朗的心情对待这一缺憾与拜伦形成鲜明对比。
1803年发表了整理的三卷《苏格兰边区歌谣集》。
1805年发表了第一部叙事长诗《末代歌手之歌》因其返回大自然和恢复民族特色的特点获得空前的成功。自此他成为专业作家每天五点起床先去看马、爱犬和其他家畜然后手不停挥地写上七个小时。偶尔也去伦敦社交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是位温良谦让的社会名流。当拜伦的《恰尔德哈洛尔德》于1812年问世时他感觉自己在叙事长诗方面无法超越于是转向历史小说的创作第一部《威弗利》是匿名出版的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用“威弗利作者”的名义发表了许多广受欢迎的历史小说。直到1827年才宣布自己就是系列小说的作者。
司各特一生写有8部长篇叙事诗。全部以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离奇怪诞的想像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和粗犷壮丽的苏格兰山地景物流露出美化过去时代和同情封建王朝的保守情绪有比较浓厚的怀旧色彩。
一生还写有27部历史小说司各特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创作反映了从中世纪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社会生活。《艾凡赫》12世纪“狮心王”理查在位时複杂的矛盾。历史资料、民间传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对后世影响极大。
美国
美国
1、独立战争前后的文学1750-1810
美国民族文学形成于独立战争时期。这场斗争产生了大量的革命诗歌和“传单文学”并且造就了美国头一批重要的散文家和诗人。政治上的独立促进文化上的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作家的作品陆续增多逐步摆脱英国文学的垄断局面。年轻的民主共和国使人们满怀信心导致 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作家们吸取欧洲浪漫派文学的精神对美国的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进行描绘美利坚民族的内容逐渐丰富和充实起来。
民族文学的诞生独立战争是美国文学诞生的背景。
班杰明·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
务实主义的代表、成功故事的原型。“他的国家的典型和天才”。 1730年主办《宾夕法尼亚报》美国新闻和广告事业的真正先驱更是美国政治和文化的奠基人他的报纸宣扬民主主义观点。1731年在费城设立图书馆。他不断宣扬民族主权原则号召北美13个殖民地联合起来建立共和政体进行普选、呼吁废奴。
他的世俗格言影响广泛。在他的书信体散文里反讽升华为奇想对于生活喜剧式的钟爱成为深邃智慧的源泉。富兰克林是美国第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
布朗 (Charles Brockden Brown,1771-1810)
小说之父。布朗的《韦兰德》则是第一部美国小说1798年出版“人的心理小说”複杂的变态心理为霍桑和艾伦·坡指明了方向。缺点在于充满闹剧式的情节和哥德式氛围。
2、 早期浪漫主义文学1810-1840年
高歌猛进的时代浪漫主义运动兴起一方面追随欧洲的风潮一方面有了自己的特色。这是美国文学的第一次繁荣。一些以美国为背景、美国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开始出现。
华盛顿·欧文 (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
他使文学成为一种职业 并成为取得国际威望的第一位美国作家。一生勤于写作散文、杂文、传记和短篇小说共30卷。代表作是《见闻札记》The Sketch Book,1819-1820包括散文、人物速写、记述文和短篇小说最有名的是其中的两个短篇——《瑞普·凡·温克尔》、《睡谷的传说》。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的传统。
詹姆斯·费尼莫·库柏 (James Fenimore Cooper,1789-1851)
“纯粹美国式”的长篇小说美国许多文学体裁的创始人时代精神和国际声誉。大约 30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写了30余部小说、十几部历史与政论。奠基作是“皮裹腿”系列小说——《开拓者》、《一个莫希乾人》、《大草原》、《探路人》、《猎鹿人》为边疆题材小说。还有革命历史小说如《间谍》航海生活小说如《水手》。
爱伦·坡 (Edgar Allen Poe,1809-1849)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极富个性的作家。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恶梦”的世界“荒诞和奇异”。“五分之三的天才和五分之二的胡扯”。
创作1、短篇小说 70多个故事20多个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不朽之作。1840年的《述异集》为代表。气氛和心理描写。爱伦坡自己说“把滑稽提高到怪诞把害怕发展到恐惧把机智夸大成嘲弄把奇特变成神秘和怪异。”“效果论”惊险、恐怖、刺激。“哥特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罗德里克玛德琳。侦探小说《被盗信件》。恐怖小说《深渊和吊摆》。心理小说《一颗泄密的心》。2、诗歌丁当诗人。《乌鸦》。提倡“纯诗”。
游离于时代及自己的祖国之外 色彩阴暗。他的诗歌所表达的是人类对于不能实现与没有实现的理想的永恆追求。进入想像的领域表现内心生活。第一位与现实主义背道而驰的美国作家他的小说则从超自然方面寻找素材心理效果短篇小说大师。
3、 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文学
超验主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于 19世纪30-40年代的波士顿地区先表现为宗教、哲学思想中的改革后扩展到文学创作领域。这一派思想的出发点是人文主义即强调人的价值反对权威崇尚直觉主张个性解放打破了神学和外国教条的束缚。从某种意义上说超验主义不是一个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哲学理论而是一个思想观点表述的集合体。影响深远。
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3)
一代宗师。影响了废奴运动、女权运动引发了美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特别是其个人主义思想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836年发表了《自然》Nature被誉为“超现实主义宣言”1837年在哈佛大学发表《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提倡美国学者应该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人1838年又在哈佛发表《神学院毕业班演说》批判因循守旧的教会1840年起和另一着名超验主义思想家玛格丽特·富勒主编刊物《日晷》在其上发表东方哲学语录有40多条摘自中国儒家经典1841年和1844年分别出版了两集《随笔》1843年发表《代表人物》系列讲演1846年出版了《诗集》。
他的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思想体系。 他的作品是自己沉思的记载。
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超验主义思想家中仅次于爱默生的人物。 他无比热爱自然鄙视物质财富主张回返自然保持纯真的人性。 他侧重超验主义中人的“自助”精神。要想成为诗人就应身体力行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首诗。他认为“诗人可分成两类。一类耕耘生活另一类注重艺术。前者找食物是为营养。后者找食物是为味道。这两类人都不遗余力孜孜不倦在艺术探求上却用心有所侧重。”
4、 美国“文艺复兴”文学American Renaissance1830-1860
后期浪漫主义是美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最终摆脱了欧洲传统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散文、诗歌、小说诸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重要作品有 1828年出版第一部小说《范肖》183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Twice-Told Tales,1837\18421846年出版《古屋青苔》Mosses from an old manse《红字》The Scarlet Letter,1850《带七个尖角顶的房子》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1851《玉石雕像》The Marble Faun,1860。
《红字》以 17世纪殖民的时期新英格兰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一位少妇为追求爱情而受到宗教势力残酷迫害的悲惨遭遇。海丝特·白兰是美丽、善良的英国女子在其丑恶而虚伪的丈夫罗格·齐灵渥斯失蹤以后只身从欧洲渡海来到波士顿于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为此教会指控她犯“通姦罪”被逮捕入狱。按规定白兰被迫在衣襟上绣了一个表示“通姦罪”的大红“A”字游街示众。他受尽屈辱始终没有说出丁梅斯代尔的名字。尔后其夫齐灵渥斯也来到这儿开始了对丁梅斯代尔的百般折磨全力刺探他内心深处的秘密。丁梅斯代尔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坦白了自己的过错而后死去。海丝特则鼓起勇气以自己的善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
霍桑认为罪恶是人的天性人都是有罪的所谓无罪的道德君子只不过是用欺骗的形式把罪恶隐藏起来罢了。这是霍桑道德观的核心内容。
霍桑认为“外部世界的罪恶只不过是人心邪恶的种种表现而已。”要消除罪恶必须从内心领域清洗开始。白兰经历磨难洗涤罪恶获得新生他胸前的红字已不再是耻辱的象徵。丁梅斯代尔心中的红字也因为它能诚实地坦白认罪而不再折磨他。
朗费罗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
19世纪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学者型诗人哈佛教授一生在富裕和安逸中度过。作品是浪漫主义的浅吟低唱一方面崇拜欧洲 一方面把美国的过去理想化把两个世界的幻想融为一体。宁静。道德。绅士化。《人生的礼讚》A Psalm of Life。
废奴文学
19世纪30年代之后北部进步人士掀起越来越高涨的废除黑奴运动。废奴主义者的人道热情重申人权这一传统的美国信念。大量学者、作家捲入。从爱默生、朗费罗到惠特曼等都写过反对蓄奴制的诗篇。废奴文学虽限于道义上的谴责却推动了废奴运动在文学史上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先声。
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1811-1896)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广泛揭露了南方蓄奴制的罪恶深刻批判了蓄奴制的反动性和野蛮性。是美国第一部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品。
理查·希尔德烈斯(1807-1865)的长篇小说《白奴》。
俄国文学
俄国文学
1、 拉季舍夫 (1749-1802)。
俄国解放运动史上第一位作家18世纪俄国最优秀的文学家、唯物思想家、反抗专制政治和农奴制的斗士。
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博学通晓三四门外语和善地对待农奴培养了拉季舍夫同情人民的心理。他的童年在伏尔加河边长大受到民间文学的薰陶保姆和僕人常给他讲民间故事。7岁在莫斯科舅舅家受教于一个法国共和主义的家庭教师。舅舅的族人是刚刚开办的莫斯科大学的校长许多教师是舅舅家的常客。小拉季舍夫深受感染。
1762年叶卡特琳娜女皇登上王位拉季舍夫在亲戚的奔走下成为女皇侍童进入贵族的特权学校彼得堡贵族军事学校。17岁时拉季舍夫和其他几个同学被派往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五年留学是他自由思想意识滋长哲学观和政治观形成的时期他深受启蒙思想影响接受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认为社会应该以法律为準则反对专制暴君和专制制度。
1771年他回到祖国但女皇为了维护专制统治解散了制订新法律的委员会进入“兇残的时代”拉季舍夫成了多余的人仅在最高政府机关的参政院里作了一个卑微的记录员大材小用从诉讼案件中深入体察到农奴制的反动本质。任职之余他开始文学创作。4年后转任军职官至大尉他仍不满意不久退离职位在商务局任职。
1773-1775年俄国爆发了着名的普加乔夫起义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在1781-1783年他创作了第一篇革命的诗歌《自由颂》歌颂和呼吁自由诅咒暴君。
1790年他发表了《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广泛地反映了18世纪后半期俄罗斯的生活画面提出了政治、经济、宗教、法律、婚姻等问题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专制农奴制的罪恶。表达了他革命的和民主的思想对农民的同情。一时间人们争相传阅书传到女皇手中女皇读了几十页就大发雷霆咒骂作者是“比普加乔夫还要坏的暴徒”勒令查处作者4天后拉季舍夫被捕两星期后被判死刑。三个月后改判流放西伯利亚10年。他的第二个妻子即第一个妻子的妹妹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赶去这是十二月党人妻子们英勇行为的先声。妻子死于流放期满从西伯利亚回来的途中。流放期间他并不消沉写了哲学、经济、历史方面的论文。
1797年女皇死保罗一世继位拉季舍夫得到部分赦免回到莫斯科但受警察监视。1801年保罗被杀亚历山大一世继位完全赦免他并要求他说明对几条民法的意见可怜的拉季舍夫完全沉入到有所作为的幻想中了但最终他看清了沙皇的虚伪于1802年服毒自杀终年53岁。
他的精神影响了许多人普希金、雷列耶夫、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涅克拉索夫等等。
2、 卡拉姆津 (1766-1826)。
俄国作家、历史学家。地主家庭出身14-17岁就读于莫斯科私立中学在莫斯科大学旁听。一生主要从事着述曾长期受法、德启蒙思想家影响。23岁游历欧洲回国后创办文学月刊只办了一年陆续刊载他的《一个俄国旅行家的书信》、着名小说《苦命的丽莎》以及文论、翻译作品等积极宣言贵族感伤主义对当时居主导地位的古典主义提出挑战主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不用帝王将相而用农民、小贵族等作为主人公强调他们的内心感受和不幸遭遇在作品中使用比较清新生动的口语。但他并不反对封建制度温和的保守主义。后来完成12卷《俄罗斯国家史》上至远古下迄17世纪歌功颂德拥护君权被称为精神上的斯拉夫派之父。
3、 茹科夫斯基 (1783-1852)。
俄国诗人。父亲布宁是富有的地主。母亲是个土耳其女俘。他自幼被寄居于布宁家的破落地主茹科夫斯基所收养。童年生活孤独寂寞。1815年起进宫廷任职先为保罗一世的皇后伴读1825年起担任后来的亚历山大二世的老师。他的政治观念保守始终不赞成革命行动但他利用同沙皇的亲近关係曾设法减轻对12月党人的刑罚改善谢甫琴科、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的境遇也接济贫困的文人。1839年以56岁之龄辞去宫廷职位去德国旅行在那里结婚长期居住德国。晚年双目逐渐失明病逝于德国的巴登遗体安葬在彼得堡。
他是公认的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的诗歌着重描写内心生活、梦幻世界、对自然的感受也常取材于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他的诗歌在抒发内心情感、创造新的表现技巧和韵律方面可以说是普希金的先驱。别林斯基说他“使俄国的诗歌获得了心灵”。但由于脱离现实社会沉浸在内心世界他的诗歌带有保守性。
4、 雷列耶夫 (1795-1826)。
俄国诗人。生于地主家庭。在军事学院学习时受到拉季舍夫和法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1812年参加反拿破仑的战争远征国外。回国后因一度憎恶野蛮的俄国军队制度曾退伍回乡。25岁迁居彼得堡被选为刑事法庭陪审员以公正闻名。28岁任大公司“俄美公司”经理同年加入十二月党人团体北社成为激进派领袖。促进北社与南社的合併积极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被判绞刑1826年死于彼得堡要塞。
12 月党人的诗歌代表。注重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长诗《沃依娜罗夫斯基》写于 1825 年以乌克兰历史故事为题材主人公青年时期追随舅父背叛彼得大帝流放西伯利亚诗歌叙述了其身世和其妻赴西伯利亚的寻夫经过反映了 12 月党人为祖国和自由贡献一切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