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山,原名邓海峰,1905年6月生于建昌县二道湾子乡大北沟村,民国初年迁居黑龙江省德都县。23岁入奉军,任副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马占山部抗日义勇军,任团长。马部失败后,独树义帜,报号“平康德”,驰骋北国疆场,在讷河、拉哈、德都等处屡歼敌军。1936年2月,应邀赴苏联考察。4月回国后在组建“抗日联军”中陷围败北。1936年末,邓潜回原籍,重建抗日队伍,立下了卓着战绩。1938年5月末在玲珑塔棒槌山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2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邓文山
- 别名别名邓海峰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建昌县二道湾子乡大北沟村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38年05月28日
- 职业反满抗日英烈
- 性别男
个人介绍
生于农民家庭。1929年随父移居黑龙江省德都县红化碛屯。因同恶霸打官司败诉,被逼迫投身绿林。1931年夏被奉军收编任副营长。
人物事迹
邓文山侠肝义胆,好打抱不平。家乡有两个恶霸欺压百姓,鱼肉乡民,无恶不做,肆意抢夺别人财产、家畜,有人不惧其势登门讨还时,竟公然将其活活烧死,还将其房屋烧毁。邓文山对这种令人髮指的暴行,义愤填膺,主动为受害者鸣冤告状,终获胜诉,把两恶霸处以死刑。他的正义之举,虽赢得乡亲们的称颂,但也给自己带来灾祸。两恶霸的爪牙持枪到处捉拿邓文山,誓将其打死为主子报仇解恨。邓被逼无路,遂投身绿林“青龙”绺子,报号“海中山”。1928年夏,“青龙”被奉军收编,邓任营副。
九一八事变后,“青龙”欲投降日军,邓文山决然与其分道扬镳,拉出部分弟兄,投奔了马占山将军所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被任命为团长,曾参加过着名的江桥抗战。马占山失败出国后,报国无门的邓文山,只好暂回家乡走村串户,组织宣传抗日,以图东山再而起。
1934年3月,正值伪满洲国建国二周年,伪满傀儡皇帝溥仪改帝号“康德”之际,邓文山组织250余名志同道合的弟兄,重新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大家都推选他为首领,称队长,报号“平康德”,也是邓领导抗日武装的代称。副队长杨英杰,报号“灭日军”;刘景阳报号“复中华”;刘景洲报号“盖满洲”。下设8个分队,除正副队长各兼一个分队队长外,分队长还有李同伍、薛凤岐、张守臣、金山。从此,一支与日伪对立的抗日队伍,出现在祖国北疆。
“平康德”部每人都配有长短枪双套武器,并各有一匹坐骑,是驰骋在松嫩平原抗日疆场上的一支轻骑军。由于报国心切,自举义伊始就主动出击,机动灵活地袭击敌人,每每出奇制胜,连战连捷,先后在德都、讷河、嫩江等地袭击敌寇,粉碎了敌寇的多次讨伐。
“平康德”部队纪律严明,规定有“五要五不要”的约法要听从指挥,要保守机密,要团结关照,借东西要还,买东西要给钱;不準打骂百姓,不準抢东西,不準挑吃喝,不準私自离队,不準侮辱妇女。队部、分队均设有“纪查员”。副分队长朱振江,就因调戏妇女,抢东西而被清除出队。
邓文山本人有勇猛过人,足智多谋,枪法纯熟,意志坚定,懂礼重义的特点。,他深得同伴佩服。民众以这样的歌谣称讚他“虎子真超群,杀富又济贫,为国又为民,专打日本人。”此歌谣至今还在当地一带民众中广为传颂。
由于“平康德”部队是正义之师,深得民心。,德都一带各路抗日队伍皆慕名归附,各小头领均自动去掉原来报号,拥戴邓文山为首领。一时间黑龙江西半部到处都有“平康德”的抗日队伍。自1935年初以来,该部已发展到2000余人,加上自愿拥戴的外围组织队伍约数千人之多。
“平康德”不仅名震黑龙江一带,而且远播国外。苏联政府对这支抗日队伍及斗争精神十分重视,首派特工人员韩东久与邓秘密接头。转达苏方予以帮助的意图,希望邓把队伍拉到黑龙江沿岸,背靠苏联抗战,允许该部在遇到危险时撤到苏联境内。邓文山认为此路可行,便命部下分批扮成旅客,于1936年2月26日,全部由通北乘火车到达三站一带。不久,韩东久又在西发金厂找到邓文山,向他转达了苏联邀请该部首领去苏学习、考察的意图。邓文山欣然接受了邀请,带杨英杰、刘景和、刘景洲、王梓木等人,于同月末,从二站白石砬子渡过黑龙江,到苏联海兰泡下榻。
邓文山等人在苏联考察40余天,苏方派专人给他们介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苏联国家社会制度及支持中国抗日的态度。表明要帮助该部组建成抗日联军,同意给予补充部分枪枝、弹药,答应按实有人数确定部队级别。此间他们还参观了苏联当地工厂、农庄及边防设施,他们所到之处都受到盛情欢迎。此行使他们眼界大开,懂得了许多前所未闻的革命道理,从而更激发了他们的抗战热情,更加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决心和信心。
邓文山等人从苏联考察回国后,遵照苏方建立抗联的建议,为防止形势恶化,小股武装遭受不测,决意把所有拥戴他的各部都带去中苏边境。1936年4月,他率本部返回德都一带,通知各部到北山集合。不料,他们在宣传、组织动员扩充队伍及通知集合过程中,有人不慎泄密。日军对“平康德”这支带有明显“赤化”的抗日队伍,早就恨之入骨,又听说他们跟苏方已有联繫,更怕得要死,早想将其剿灭,以除大患。日军把邓文山等人划为“政治匪”、“国事犯”悬赏缉拿。只因“平康德”在民众支持下,昼伏夜出,神出鬼没,日军才一直未能得逞。
日军获得“平康德”部的行动计画后,欣喜若狂,于1936年6月末,调集两万多日伪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配合下,把邓部包围在北山森林中,并频频大举进攻。在数倍于己的强敌进攻下,邓文山仍坚定自若,巧妙指挥所部与来犯之敌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龙门山、卧虎山、格拉球山等地打退日军数十次猛烈进攻,毙伤许多敌人。,自己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战斗异常残酷,血战两个多月后,敌人包围圈越来越小。时至9月,“胡天飞雪”,岁迫严寒。“平康德”部队衣单腹空,弹尽粮绝。战士们无奈就杀马吃,马杀光后就以树皮、野果充饥,以冰雪止渴。连日恶战,颠沛跋涉,有些战士病饿倒下。在这种险恶形势下,邓文山曾几次率部突围都没成功,决定以分队为单位分散突围。
1936年9月末,邓文山率领本分队迂迴到茂山,从山南麓借清晨大雾的掩护,沿林深树茂的山谷,经一天转战冲出包围圈后,继续率队北上,预计沿小兴安岭去苏联。但于10月上旬迂迴到龙门镇附近时,又被敌追兵包围,经一天激战,损失很大,此战突围脱险后,邓文山部只剩20余人,被迫于10月中旬,将队伍拉回家乡红化棋屯北部山林中潜伏。
日军费了百余天工夫,也没肃清邓文山部,且损兵折将,就拿邓的亲属试问。将邓文山的父兄抓去严刑拷打,投入大牢,将他的年轻外甥张梆子活埋,邓的生母吕氏也遭受毒打,被折磨致死。
邓文山是个孝子,闻母已故噩耗,捨生忘死回家为母弔孝,正中了敌人的奸计。日伪军调动一个团的兵力,将邓文山团团包围在邓家大院内。在这千钧一髮时刻,邓文山仍沉着机智的在院四角炮台上各打几枪,以此迷惑敌人。当敌军闻枪声纷纷后撤的混乱之际,他便借夜幕的掩护,趁势越墙脱险。
日伪出动千军,竟没有抓住邓文山一人,气得日军指导官暴跳如雷,下令烧毁了邓家房屋及一切财物,并注销邓家及其亲友的户口,勒令返回原籍。日军侦知邓文山的行蹤后,便派兵封锁山林,把给邓文山送饭的人抓住当众枪杀。在这种敌众我寡,给养极度困难情况下,邓文山同年11月初,忍痛下令手下倖存的16名弟兄埋藏枪枝,解散潜伏。
邓文山在黑龙江无地容身,不得已于1936年12月初,同妻子李氏一起乔装,携短枪回到故乡——建昌县二道湾子乡大北沟村。与此,黑龙江伪警察厅通电建昌伪警务科,要认真追捕“平康德”,并派特务前来督办追寻。
邓文山回到建昌后,曾多次遭敌追捕,险落敌手,均在乡亲们的掩护下,才得以脱险。但邓的妻子李氏,在一次突围中不幸负伤被捕遇害。在这种情况下,邓文山决心重新拉起队伍,继续抗日。1937年春,邓文山到大石桥子屯找到曾参加过抗日救国军的绿林首领李景林,通过他的引荐与义军首领郭文联、陈化州及绿林首领杨胖子、马伍等结识,在他们的支持帮助下,并通过原郑桂林部义军骨干邓连贵、邓连义、邓连坡等人的秘密宣传发动,邓文山抗日义军队伍于1937年4月初又重新组织起来。队长邓文山,副队长邓连贵,应锋队长邓连义,及安侠、张玉坤、商玉香、吕国选、柳宪仁、邓连珠等骨干先后参加了邓文山部。最初只有30余人,半年后发展到百余人。这支队伍仍报号“平康德”。其军需来源主要是大户捐献,对民众秋毫无犯,深得故乡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反满抗日武装“平康德”崛起,正值日伪在建昌统治相对稳定时期,敌强我弱。邓文山选定距县城较远、交通闭塞的建昌东部山区,与敌转战周旋,寻机杀敌。
1937年春,邓文山为了扩大队伍,带几名骨干到朝阳六家子去找“大明字”。此时正遇六家子警察署带着“自卫团”来打“大明字”。邓文山为了以诚会友,就主动带人打头阵。当敌人靠近时,他就喊“是朋友快离开,不怕死的就上来!”因头次交锋,谁也不知道他的本事,敌人还继续上。邓又喊“看你们的旗丢了!”话落弹出,一枪打断了敌方旗桿,敌又往上沖,邓又说“看你帽子!”一枪又把领头的敌人帽子打掉。第二个还往上沖,邓又说“看你的脚下!”遂打得敌人的脚下起烟。仅放了三枪敌人就譁退。使“大明字”心悦诚服当即表示愿与邓联合。
同年春,“平康德”部在刘质彬沟与霍美廷大队长带领的伪县讨伐大队遭遇。敌人用轻机枪猛烈地向邓部扫射,打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并有一人牺牲。邓文山怒不可遏,瞄準敌机枪手就是一枪,打得他脑袋开了花。第二个敌机枪手刚爬到机枪前,邓又是一枪,把他的脑袋也揭了盖。伪警察们见势不妙,狼狈后撤。此时邓文山亲自掩护一个战士下沟去把敌机枪夺了过来。
日军为了毒害中国人民,到处设洋行。药王庙街北的契约洋行,是卖毒品的老窝。邓文山查明后,于1937年夏的一天深夜,带10多名战士,跳墙而入,把这个洋行给砸了。
药王庙伪警察署长杨志凌,是效忠日寇、残害同胞的铁桿汉奸。1937年秋末的一天,他带一个随从窜入大北沟,适值邓文山等人在周美文家开会,有人报告说杨志凌到沟里来了。邓文山说“快去干掉他!”多数人说“不行啊,这样会给大北沟闯出祸来。”邓又说“怎幺也得惩罚他一下吧。”邓说完便提枪出院,见杨与随从正在马上东张西望,邓文山一枪就把杨的马打倒,随从也惊吓得掉下马来,两个家伙弃马而逃。邓文山纵身骑上他们丢下的马,紧追过去。当追上时,吓得他们魂不附体,连连叩头求饶。邓文山教育了他们一番,才把他们放走。
1938年春,日军派调热河省第五军管区伪军与建昌、绥中、兴城、锦西、朝阳等五县讨伐队,集聚建东排兵布阵,围剿“平康德”部抗日武装。
1938年6月16日鸡鸣时,“平康德”部秘密转移到玲珑塔村棒槌山脚下的李半仙沟(仅3户人家)后,邓文山布置挖战壕、放哨、做饭。凌晨五点钟时,战士们正在用饭,突然听到枪声,才发现周围的山头全被敌军抢占,该部已陷重围。邓文山料定这场战斗非同寻常,不能速决。为了节省子弹,减少牺牲,便命令邓连贵、邓连义二人进入掩体,监视敌人行动,要弹无虚发。其余战士全部进屋隐蔽,不準暴露目标。
这次战斗,敌人蓄谋已久。调来的5000余敌军,早已在房身沟、杨树沟、二道湾子、后营子等地布下弧形包围圈。用伪军第四十二团和冈本炮兵连,在外围连续尾追多日,才将“平康德”部赶进他们的包围圈内。因“平康德”部连续多日作战,战士都精疲力竭,在山顶放哨的3个战士全睡着了。当被敌军脚步踩掉落石撞击声惊醒时,敌人已摸到面前,来不及报告,只好鸣枪示警,才导致此战严重被动的局面。
战斗一开始,敌军就向“平康德”部隐蔽处猛烈炮击,疯狂扫射。狭小的山谷,顿时被打得碎石横飞,浓烟蔽日。五个小时后,敌军开始往下摸。邓连贵、邓连义急报邓文山,要求大家一齐应战。邓文山说“大家要继续隐蔽,就我自己出去。这些家伙看样子像狼,放倒他几个就变成兔子!”说完他就闯出屋门,冒着纷飞的炮火,敏捷地进入阵地掩体,三枪撂倒两个,其余之敌吓得连滚带爬地退回山顶,再不敢向山下移动,继续以枪炮还击。下午两点,邓连义想去接替邓文山,,刚爬到战壕边,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邓连义当即光荣殉国。与此,邓文山头部也被炸飞的碎石击伤。他负伤后,由邓连贵接战。敌人不知邓文山负伤,仍不敢妄动,只有继续打枪打炮。天黑后,敌军唯恐邓部袭击,又分别撤回各自的营地。掌灯后,邓文山怕敌人知道自己身负重伤,仍刚强地拄着拐杖率部撤离棒槌山,向东转移。
此次战斗,“平康德”部只有38人参战,邓文山却创造了只身抵千军的奇蹟,打破了敌军妄图一举歼灭的梦想。“平康德”部损失较大,伤2人,阵亡4人。而敌伤多人,被击毙2人。
邓文山由于过度疲劳,加之流血过多,撤出阵地不远即昏厥在地。由邓连贵背到大北沟将他藏在屯西的长脖子沟,后又隐蔽在不易被人发现的深土沟中,由他的父亲和李元春大夫秘密护理。
棒槌山突围后,叛徒“双合”向敌人报告了邓文山负伤情况。此后,敌人几次搜山都没有找到邓文山。惨无人道的日军,就严刑拷打当地民众,还给邓连升等人灌辣椒水,追问邓文山下落,但民众谁也不说。残忍的日军就又把邓连贵父亲邓文忠、邓连义的弟弟四喜子和五银匠等人斩首示众。
邓文山受伤时正遇阴雨连绵,伤口感染,治疗又不及时,为此伤势越来越严重。1938年6月30日,父亲邓存珍眼看着生命垂危的儿子心酸地问“贵子(邓文山乳名),你觉得怎幺样?还有什幺话说没有?”邓文山说“爹呀!别难过,儿子我不是孝子啊,给咱家惹了大祸!可是为了救国我是尽了力了。我早就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使我最担心的还是我们中国何时得救呀!我什幺也不说了,快把邓连贵找来。”邓连贵赶到叔父跟前,告诉他要设法把他转移外地治疗。邓文山说“我不行了,别再为我冒险了。我死后咱们的队伍就得你组织了,可别散吶。国雠家恨不能忘啊,要为死去的弟兄、亲友们报仇啊!在抗战中宁可死在战场,也不要投降啊!”说完,把伴随他多年的手枪交给了邓连贵。不多时,邓文山停止了呼吸,时年33岁。
邓文山虽然牺牲了,但他这种反满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个人成就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马占山部抗日,任义勇军团长。1932年5月,在马家船口一线阻敌,因部队伤亡过大而溃散。1934年3月,文山组织百余人,报号“平康德”,举旗抗日。首战德都龙河警察署,缴长短枪十二支。4至10月,文山带队在海城窝铺、谷家楼、通南、南镇等地同讷河县警察队作战六次,歼灭日军官7人,伪军80余人,署长催根宣、分队长史明华等被击毙。1935年末,义军已发展到千余人,许多抗日队伍归附,形成了龙江西半部到处都有“平康德”抗日的局面。1936年6月,文山和副首领杨老五(平日军),刘景和(复中华)从苏联回来后,立即调动部队到中苏边境进行活动。部队进入北山后,遭到日伪军包围,在两个多月战斗中部队伤亡很大,不得不分散突围,9月,文山带百余人进入深山密林。时近寒冬衣单腹空,义军难以生存,化整为零,分散行动。1936年文山带二十余人,到家乡北部山林潜伏起来。日军找不到文山,便将文母、外甥等投入大牢,并烧毁了他家的房屋财产,扬言交不出邓文山,就把红化碛屯的百姓斩尽杀绝。12月初,文山跑回辽宁老家,不久就拉起三十余人的抗日队伍。1937年春他同县讨伐队交火时,曾两枪击毙两名机枪手,夺过机枪,打退了敌人。秋末的一天,药王庙警察署长杨志凌闯入大北沟,文山一枪击毙其乘马。吓得杨某跪地求饶。文山在建昌地区很有名气,许多人前来投靠。不久就扩展到百余人的队伍。1938年5月28日晨,文山在棒槌山下被包围,头部负伤。傍晚,被邓连贵等背到长脖子沟隐蔽。敌人几次搜寻不得,就杀害了文山亲人邓文忠等四人。由于缺医少药,邓文山伤口恶化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