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此句出自《论语·八佾》篇,哀公向宰我询问有关立社之事,宰我回答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慄。
就是说夏朝用松树立社,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树,含义是让百姓恐惧。
宰我之说实属穿凿,一向仁厚的孔子知道话已出口,不可变更,只能随他去了。所以他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基本介绍
- 出处《论语·八佾》
- 时代春秋
注音
chéng shì bù shuō,suì shì bù jiàn
释义
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含既往不咎之意。 遂suì: 成功,实现。
完整的句子为“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
释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出自《论语》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评价
孔子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对于弟子如此荒谬的错误,没有立即去倍加责难,只是语重心长的一句话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展现了夫子待人的宽厚、仁爱,也用善于原谅但不忘教诲的态度给弟子以警戒,又不致让他过分难堪和不安,实为润物细无声般循循善诱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