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 (Power Over Ethernet)指的是在现有的乙太网Cat.5布线基础架构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在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如IP电话机、无线区域网路接入点AP、网路摄像机等)传输数据信号的,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POE技术能在确保现有结构化布线安全的保证现有网路的正常运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简介
PoE的英文全称是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关于PoE的定义有很多,Friedman在其PoE着作中是这样定义的,“PoE是一个度的评价建成后环境如何支持和满足人们明确表达或暗含的需求。”1988年,美国Preiser等人在其着作《使用后评价》中定义PoE是在建筑建造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建筑进行系统的严格评价过程,PoE主要关注建筑使用者的需求、建筑的设计成败和建成后建筑的性能。所有这些都会为将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和基础。
评价
(POE)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随着环境心理学及环境行为学等学科的发展展开的。许多学者所做的研究没有直接指明是POE,但其研究工作的性质和範围属于POE领域。90年代后,一些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涉足此领域,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不同角度的探索[4]。常怀生在1982年开始介绍建筑环境心理学并开始在国内传播环境评价理论。到1992年,他先后调查了全国9个城市123户住宅,4个城市7家医院近60间病房,以及深圳6栋办公楼近40间办公室[11]。其评价的实践侧重于研究人与微环境的心理互动关係。,常先生在他的《室内环境设计与心理学》(1999)一书中系统的介绍了POE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式、方法[12]。杨公侠对视觉环境进行了许多环境评价研究,并在环境评价理论和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3]。他重点介绍了英国学者D. Canter的“目标场所评价理论”和“块面”评价法,指导研究生参与环境评价实践并因地制宜的做了一定範围的评价方法探索,有《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5]、《上海居住环境评价》[14]等研究成果。
俞孔坚从景观美学、偏好及敏感度等方面对自然景观进行了系统的评价。1986年以来,他发表了大量论文重点对评价的各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他从评价测量、评价要素、以及评价模型等方面对评价方法及体系进行了探讨,并对不同类型的人在景观审美方面反映出的特点及相互关係作了分析。还揭示了不同国家的人群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主观评价的差异性[15]。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来充分地利用景观信息资源,对POE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并具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
陈青慧在1987年论文《城市生活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初探》中提到建立完美的评价因素集的思想,并尝试了社会调研方法和基于统计的量化分析方法[16]。
在对国外POE的理论和方法介绍方面,饶小军在《国外环境设计评价实例介评》(1989)[17]中,重点介绍了国外八十年代的环境评价实例,对国外环境设计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吴硕贤在1990-1993年间,以人群的主观评价为研究核心,利用量化方法对居住区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他发展了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求权重、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建筑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18]。徐磊青在硕士论文《场所评价理论和和实践》(1995)中,集中介绍了国外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评价理论和使用状况评价(POE)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建立了上海居住环境评价模型[19]。该模型综合了弗朗西斯卡托(G.Francescato,1979))),坎特和(D.Canter&K.Rees,1983)))、吉福德(R.Giford,1987)))的环境满意度模型,其特徵是强调体验到的环境变数(包括社会、空间、设施三个方面)。庄惟敏在《建筑策划导论》中,系统地介绍了日本住宅空间的评价方法[20]。他结合建筑策划理论研究,系统地发展了以“语义差异法”为中心的建成环境评价方法。目的是为策划提供决策信息研究手段,并强调利用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评价现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