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百喻经全集》其实只有九十八篇譬喻故事。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解释一是取其整数而言,二是本经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刚好百篇,故称为“百喻经”。《国学经典:百喻经全集》九十八篇,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分组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寓言所证悟的教诫。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文笔犀利,极具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集来看。僧伽斯那在跋颂中说《国学经典:百喻经全集》以嬉笑的方法来阐明佛法,如以苦药和石蜜,虽损蜜味,但主要是为了治病。先讲笑话,后讲佛法,如先服吐下药,后以酥滋润身体。笑话里包含佛法,如树叶裹阿伽陀药,希望读者但取佛法的阿伽陀药,而抛弃嬉笑的树叶。
基本介绍
- 书名国学经典:百喻经全集
-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 页数296页
- 开本16
- 作者陈才俊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5702964, 7515702966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百喻经全集》由海潮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头破喻
妇诈称死喻
渴见水喻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认人为兄喻
山羌偷官库喻
叹父德行喻
三重楼喻
婆罗门杀子喻
煮黑石蜜浆喻
说人喜瞋喻
杀商主祀天喻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灌甘蔗喻
债半钱喻
就楼磨刀喻
乘船失釪喻
人说王纵暴喻
妇女欲更求子喻
入海取沉水喻
贼偷锦绣用裹氀褐喻
种熬胡麻子喻
水火喻
人效王眼瞩喻
治鞭疮喻
为妇贸鼻喻
贫人烧粗褐衣喻
牧羊人喻
雇倩瓦师喻
估客偷金喻
斫树取果喻
送美水喻
宝箧镜喻
破五通仙眼喻
杀群牛喻
蚀木筒水喻
见他人涂舍喻
治秃喻
毗舍闭鬼喻
估客驼死喻
磨大石喻
欲食半饼喻
奴守门喻
偷氂牛喻
贫人作鸳鸯鸣喻
野乾为折树枝所打喻
小儿争分别毛喻
医治脊偻喻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伎儿作乐喻
师患脚付二弟子喻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愿为王剃鬚喻
索无物喻
踏长者口喻
二子分财喻
观作瓶喻
见水底金影喻
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病人食雉肉喻
伎儿着戏罗剎服共相惊怖喻
人谓古屋中有恶鬼喻
五百欢喜丸喻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共相怨害喻
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尝庵婆罗果喻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唵米决口喻
诈言马死喻
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驼瓮俱失喻
田夫思王女喻
毂搏驴乳牛喻
与儿期早行喻
为王负杌喻
倒灌喻
为熊所齧喻
比种田喻
猕猴喻
月蚀打狗喻
妇女患眼痛喻
父取儿耳珰喻
劫盗分财喻
猕猴把豆喻
得金鼠狼喻
地得金钱喻
贫人慾与富者等财物喻
小儿得欢喜丸喻
老母捉熊喻
摩尼水窦喻
二鸽喻
诈称眼盲喻
为恶贼所劫失氀喻
小儿得大龟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头破喻
妇诈称死喻
渴见水喻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认人为兄喻
山羌偷官库喻
叹父德行喻
三重楼喻
婆罗门杀子喻
煮黑石蜜浆喻
说人喜瞋喻
杀商主祀天喻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灌甘蔗喻
债半钱喻
就楼磨刀喻
乘船失釪喻
人说王纵暴喻
妇女欲更求子喻
入海取沉水喻
贼偷锦绣用裹氀褐喻
种熬胡麻子喻
水火喻
人效王眼瞩喻
治鞭疮喻
为妇贸鼻喻
贫人烧粗褐衣喻
牧羊人喻
雇倩瓦师喻
估客偷金喻
斫树取果喻
送美水喻
宝箧镜喻
破五通仙眼喻
杀群牛喻
蚀木筒水喻
见他人涂舍喻
治秃喻
毗舍闭鬼喻
估客驼死喻
磨大石喻
欲食半饼喻
奴守门喻
偷氂牛喻
贫人作鸳鸯鸣喻
野乾为折树枝所打喻
小儿争分别毛喻
医治脊偻喻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伎儿作乐喻
师患脚付二弟子喻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愿为王剃鬚喻
索无物喻
踏长者口喻
二子分财喻
观作瓶喻
见水底金影喻
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病人食雉肉喻
伎儿着戏罗剎服共相惊怖喻
人谓古屋中有恶鬼喻
五百欢喜丸喻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共相怨害喻
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尝庵婆罗果喻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唵米决口喻
诈言马死喻
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驼瓮俱失喻
田夫思王女喻
毂搏驴乳牛喻
与儿期早行喻
为王负杌喻
倒灌喻
为熊所齧喻
比种田喻
猕猴喻
月蚀打狗喻
妇女患眼痛喻
父取儿耳珰喻
劫盗分财喻
猕猴把豆喻
得金鼠狼喻
地得金钱喻
贫人慾与富者等财物喻
小儿得欢喜丸喻
老母捉熊喻
摩尼水窦喻
二鸽喻
诈称眼盲喻
为恶贼所劫失氀喻
小儿得大龟喻
序言
《百喻经》,又叫《百句譬喻经》,是古印度高僧伽斯那从《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撷取素材编撰而成的一部教诫类经书。南朝萧齐永明年间,来华僧人求那毗地把《百喻经》译成汉文,其后该经便列入了汉文“大藏经”之中。
据传,求那毗地是僧伽斯那的弟子,自小聪慧强记,能诵大小乘经十余万言。僧伽斯那所集百喻,他悉皆诵习,并深明其意义旨趣,求那毗地于南齐建元初(479)抵达建业(今江苏南京),住毗离耶寺,永明十年(492)九月十日译出此书,并聚徒讲学,该书的翻译当别无阙漏,这也是后人称道它的原因之一。
另据学者考证,伽斯那写成该书时,正是印度寓言文学方兴未艾之时,也是着名的《五卷书》(婆罗门学者所撰用来教授贵族子弟的一部梵文寓言集)流行的时代,此书可谓是一部应时之作。不过,直到现在,在印度也没有发现它的梵文版本,故此尤显汉译本之珍贵。
《百喻经》号称“百喻”,其实只有九十八篇譬喻故事。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解释一是取其整数而言,二是本经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刚好百篇,故称为“百喻经”。该书九十八篇,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分组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寓言所证悟的教诫,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文笔犀利,极具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集来看。
僧伽斯那在跋颂中说本书以嬉笑的方法来阐明佛法,如以苦药和石蜜,虽损蜜味,但主要是为了治病。先讲笑话,后讲佛法,如先服吐下药,后以酥滋润身体。笑话里包含佛法,如树叶裹阿伽陀药,希望读者但取佛法的阿伽陀药,而抛弃嬉笑的树叶。
《百喻经》正是通过这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作者运用了熟稔的白描手法,使得情节人物传神,巧妙的譬喻,直截了当地说破人心缺憾。每一则诙谐风趣的譬喻都能使人从中得到反省与启示。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且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
,本经各篇所述的寓言,可能都是从前在印度民间广为流传的,后为佛教学者採取套用,有极强的感染力,也容易引起我国读者共鸣。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读者作为为人处世的经典读物而广泛流传,并受到现代读者的欢迎。
《百喻经》曾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鲁迅曾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唯《百喻经》最有条贯。”,鲁迅非常推崇此书,对其评价也很高。他不仅出资刻印,还为它做了题记。这样《百喻经》才有了单刻本出现。这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阅读起来有些难度。为了让读者有一个轻鬆愉快的阅读过程,本书採用五步走体例,即原文、注释、译文、评析与诸多蕴涵哲理的故事相结合,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图片来加以深化,力图使读者过目不忘。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一些近年来出版的有关《百喻经》的编着资料,谨向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限于笔者水平,书中难免有许多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据传,求那毗地是僧伽斯那的弟子,自小聪慧强记,能诵大小乘经十余万言。僧伽斯那所集百喻,他悉皆诵习,并深明其意义旨趣,求那毗地于南齐建元初(479)抵达建业(今江苏南京),住毗离耶寺,永明十年(492)九月十日译出此书,并聚徒讲学,该书的翻译当别无阙漏,这也是后人称道它的原因之一。
另据学者考证,伽斯那写成该书时,正是印度寓言文学方兴未艾之时,也是着名的《五卷书》(婆罗门学者所撰用来教授贵族子弟的一部梵文寓言集)流行的时代,此书可谓是一部应时之作。不过,直到现在,在印度也没有发现它的梵文版本,故此尤显汉译本之珍贵。
《百喻经》号称“百喻”,其实只有九十八篇譬喻故事。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解释一是取其整数而言,二是本经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刚好百篇,故称为“百喻经”。该书九十八篇,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分组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寓言所证悟的教诫,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文笔犀利,极具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集来看。
僧伽斯那在跋颂中说本书以嬉笑的方法来阐明佛法,如以苦药和石蜜,虽损蜜味,但主要是为了治病。先讲笑话,后讲佛法,如先服吐下药,后以酥滋润身体。笑话里包含佛法,如树叶裹阿伽陀药,希望读者但取佛法的阿伽陀药,而抛弃嬉笑的树叶。
《百喻经》正是通过这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作者运用了熟稔的白描手法,使得情节人物传神,巧妙的譬喻,直截了当地说破人心缺憾。每一则诙谐风趣的譬喻都能使人从中得到反省与启示。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且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
,本经各篇所述的寓言,可能都是从前在印度民间广为流传的,后为佛教学者採取套用,有极强的感染力,也容易引起我国读者共鸣。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读者作为为人处世的经典读物而广泛流传,并受到现代读者的欢迎。
《百喻经》曾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鲁迅曾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唯《百喻经》最有条贯。”,鲁迅非常推崇此书,对其评价也很高。他不仅出资刻印,还为它做了题记。这样《百喻经》才有了单刻本出现。这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阅读起来有些难度。为了让读者有一个轻鬆愉快的阅读过程,本书採用五步走体例,即原文、注释、译文、评析与诸多蕴涵哲理的故事相结合,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图片来加以深化,力图使读者过目不忘。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一些近年来出版的有关《百喻经》的编着资料,谨向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限于笔者水平,书中难免有许多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