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mot中文名土拨鼠,俗称旱獭,是一种生活在高寒山区的动物,土拨鼠主要分布于北美大草原至加拿大以及俄罗斯,中亚和东欧草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青海省牧区也有分布拨鼠。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土拨鼠
- 别称旱獭
- 界动物界
- 目齧齿目
- 科松鼠科
- 分布区域北美大草原和加拿大等地区,我国青海省牧区也有分布
简介
土拨鼠为松鼠科几种大的陆栖动物,属于旱獭属(Marmota)和土拨鼠属(Arctomys),见于北半球,如北美的灰土拨鼠与黄肚皮土拨鼠和亚洲的土拨鼠;他们可能是鼠疫的自然贮主。
旱獭属(Marmota)大型黄鼠(ground squirrel),共8种。原产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体长30—60厘米,栖息于山区或丘陵地带。白昼食绿色植物,夜晚居于地穴中。美洲旱獭(M.monax)见于北美林区。旱獭群居,一遇危险便钻入地下。
土拨鼠,属齧齿动物,平均体重为4.5公斤,最大可成长至6.5公斤,身长约为56公分。土拨鼠与松鼠、海狸、花栗鼠等皆属于齧齿目松鼠科。土拨鼠主要以素食为主,食物大多为蔬菜、苜蓿草、莴苣、苹果、豌豆、玉米及其它蔬果为主,一天最多可以吃上五公斤的绿色蔬果。以人工方式饲养时,除了新鲜蔬果之外,建议饲餵兔子饲料而不要用老鼠饲料,以减少其心血管、内分泌失调及体重过重等疾病。
外形特徵
土拨鼠与松鼠、海狸、花栗鼠等皆属于齧齿目松鼠科。平均体重为4.5公斤,最大可成长至6.5公斤,身长约为56公分。
土拨鼠最迷人的地方,莫过于那条可爱的尾巴和短短胖胖的手脚了。它的嘴巴前排有一
对长长的门牙,呆呆傻傻的模样相当地讨人喜欢。土拨鼠非常机警,不仅经常察看周围情况,还专门有负责放哨的,家庭饲养初期胆子比较小,最好不要骚扰和惊吓它们。
嘴部前方上下各有两只牙齿(门齿),主要用来切断食物。前齿生长速度很快,必须经常咀嚼纤维质高的食物,否则会发生因为前齿生长过长而无法进食的情况。
生活习性
打洞,顾名思义,土拨鼠表示其善于挖掘地洞,通常洞穴都会有两个以上的入口,以策安全。多数都在白天活动,喜群居,善掘土,所挖地道深达数米,内有铺草的居室,非常舒适。它们不贮存食物,而是在夏天往体内贮存脂肪以便冬季在洞内冬眠。土拨鼠并不是田鼠。与其它鼠类的区别之一是旱獭的洞口较大,且洞外有旱獭常走的路痕迹。
种群分布
英语中有两种动物prairie dog 和 groundhog都被翻译为土拨鼠。这两种动物有很多相似性,比如同属于一个科,都喜爱在地里打洞,颜色也相似,身形也相似。两者也有差异,比如groundhog 大一些,喜欢住在自己的地洞里,而prairie dogs 喜欢将它们的洞连与庞大的集群。
普通短毛的土拨鼠是着名的实验动物,几乎都成为实验动物的代名词。因而在宠物市场上比较常见,价格也便宜一些。长毛种的土拨鼠又称为缎鼠,它不但体型更大一些,而且拥有如丝般的柔软体毛,美丽可爱,是很好的家庭宠物。有些地方甚至进行捲毛土拨鼠的选美比赛。
繁殖方式
土拨鼠主要分布于北美大草原至加拿大等地区,我国青海省牧区也有分布。
分类
旱獭阿尔泰亚种
(学名Marmota bobak baibacina),Brandt于1843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準噶尔界山)、新疆(阿尔泰山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阿尔泰山。
旱獭天山亚种
(学名Marmota bobak centralis),Thomas于1909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天山山地)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新疆喀什北。
旱獭内蒙亚种
(学名Marmota bobak sibirica),Radde于1862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外贝加尔地区。
(学名Marmota bobak bobak),Muller于1776年命名。分布乌克兰,俄罗斯欧洲区域。
(学名Marmota bobak kozlovi),Fokanov于1966年命名。分布在在伏尔加河地区,萨拉托夫市附近。
(学名Marmota bobak schaganensis),Bazhanov于1930年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