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18战斗攻击机(英文F/A-18 Strike Fighter,绰号Hornet,译文大黄蜂,亦称Hornet Strike Fighter,译文大黄蜂攻击战斗机,通称波音F-18“大黄蜂”,正式编号F/A-18),是美国海军一型超音速喷气式第三代战斗机。
F/A-18战斗攻击机採用单座/串列双座后掠翼气动布局,安装两台涡扇发动机,是一型多用途舰载战斗机,是美国军方第一种兼具战斗机与攻击机身份的型号,具备优秀的对空、对地和对海攻击能力。作为美国海军最重要的舰载机,其用途广泛,既可用于海上防空,也可进行对地攻击。
F/A-18战斗攻击机由美国麦道公司(现波音/Boeing )研製,原型机1974年6月9日首飞,1983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2006年7月28日F-14战斗机退役后,成为美国航空母舰上唯一的舰载战斗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F/A-18战斗攻击机
- 英文名称F/A-18 STRIKE FIGHTER
- 前型/级F-14战斗机(用途)
- 研製时间1970年代-1974年
- 服役时间1983年1月7日
- 国家美国
- 製造公司麦道公司(现波音公司)
- 乘员1人(A型/C型);2人(B型/D型)
- 建造数量1458架以上
- 机型超音速喷气式多用途舰载战斗机
- 首飞时间1974年6月9日
发展沿革
研製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雄猫”项目遭遇研发困难,成本不断超支,于是美国海军启动了VFAX(Naval Fighter Attack Experimental,舰载战斗攻击机)项目。VFAX被构想成一种能取代F-4“鬼怪”、A-4“天鹰”、A-7“海盗II”的多用途战斗机,格鲁曼也提交了“雄猫”的简化型(F-14X)参与竞标,但1974年5月10日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宣布不会採购任何“雄猫”的简化型,VFAX 必须要是一种全新的飞机。
1974年8月,美国国会考虑到当时的预算无法再担负另一个重大的研发项目,通知美国海军VFAX 项目将被取消。美国国会将原本用于VFAX 的资金转移到一个新项目NACF(Navy Air Combat Fighter,海军空战战斗机)上,并指示海军密切关注美国空军当时正在进行的LWF(Lightweight Fighter )/ACF(Aerial Combat Fighter,空战战斗机)项目的竞争结果,并将参加竞标的两种飞机定为NACF的候选型号。ACF当时有两种原型机参与竞争,分别是YF-16和YF-17,按照原计画NACF将会是YF-16的舰载型,但当时多数的美国海军军官认为F-14能满足所有需求,既不需要VFAX也不需要NACF 。
1974年9月,在重重阻力下,美国海军仍持续推进NACF项目,并颁布了需求书。在正式需求书发布的,美国海军也宣布将选择单一承包商来研製 NACF。诺斯罗普认为YF-17会是NACF的有力竞争者,因为美国海军在传统上倾向双发构型以增加安全性,并且 YF-17有更大的潜力发展成为装备雷达的多用途战斗机。诺斯罗普没有研製舰载机的经验,所以他们接受了麦道公司的提议,合作为NACF项目研发YF-17的舰载型。两家公司签订了协定,条款规定麦道公司承接美国海军的契约的话,诺斯罗普将是最大的分包商,并且诺斯罗普拥有陆基型的全部出口权利。通用动力同样想凭藉F-16的舰载型参与竞争,通用动力也没有舰载机的研製经验,于是与总部同样在达拉斯沃斯堡的LTV公司(凌-特科姆-沃特公司)组成团队,共同研製YF-16的舰载型参加竞争。YF-16海军型具有美国空军不做要求的超视距雷达,两家公司达成协定,如果美国空军和海军都选择了YF-16,通用动力将成为空军的主承包商,LTV则是海军的主承包商。
1975年1月13日,美国诺斯罗普公司设计的YF-17在ACF项目中被对手通用动力的YF-16击败,原因是YF-16的速度比YF-17略快,且其安装的F-100发动机已被F-15採用,可降低维护费用,YF-16即是之后的的F-16战斗机。失去了美国空军ACF契约之后,诺斯罗普公司全力研发YF-17的舰载型。
建造沿革
1975年5月2日,美国海军宣布诺斯罗普/麦道团队获胜,美国海军认为YF-17双发布局更适宜海上飞行,其多用途发展潜力更大,经过重新设计后的YF-17被更名为F-18。根据最初的计画,诺斯罗普/麦道将研发三种相近的型号,单座的F-18接替F-4“鬼怪”的空战任务,单座的A-18接替A-7“海盗II”的攻击任务,还有双座TF-18同型教练机。F-18和A-18使用相同的机身和发动机,但航电和挂架不同,双座TF-18A保留了F-18A的全部作战能力和武器,但减少了内部载油量。最终经过论证F-18和A-18最终统一成一种型号,在当时国防部的新闻稿中被称为F/A-18A,绰号“大黄蜂”。双座教练型的编号随之改为TF/A-18A,后来又变成F-18B。儘管没有任何订单,诺斯罗普仍继续研发F/A-18L陆基型,由于不需要上舰,该型比舰载型轻得多,性能更好。
1975年11月,美国海军与通用电气签订了F404涡扇发动机的研製契约,1976年1月22日向麦道订购了9架单座和2架双座全尺寸研发(FSD)飞机,1978年7月FSD原型机首飞。为了对F-18有个直观的印象,美国海军借用了第二架YF-17在加州木古角的太平洋飞弹测试中心、马里兰州帕图森河海军试飞中心、加州中国湖海军武器中心进行试飞。
1978年9月13日,第一架FSD F-18A(BuNo 160775)在圣路易斯工厂下线。11月8日该型在圣路易斯兰伯特机场进行了首飞,试飞员时杰克·E·克林斯评价原型机容易操控且非常稳定。1979年1月开始大多数的试飞工作移至马里兰州帕图森河海军试飞中心进行,9架F-18A和2架TF-18A双座FSD投入了紧张的试飞工作中。海军飞行员评价“大黄蜂”稳定性很好,特别是在着陆进场时。F-18A FSD飞机一共製造了9架,1979年10月30日第3架FSD(BuNo 160777)开始在CV-66美国号航母上进行舰载资格试飞,进行得很顺利。在舰载资格试飞进行时,美国海军决定不再把“大黄蜂”分成战斗机和攻击机两种型号,该型性能强大到足以担负双重任务,并把原先决定换装F-18的VF(舰载战斗机)中队和换装A-18的VA(舰载攻击机)中队统一成VFA(舰载战斗攻击机)中队。
1979年至1981年间,“大黄蜂”的研发成本不断上升,国会对此开始关注。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原先公布的订购数量为780-1366架,削减至1157架,而作为低成本轻型战斗机的F-18价格逼近格鲁曼F-14“雄猫”。
1980年4月,第一架生产型“大黄蜂”首飞。1984年4月1日国防部的公告中正式採用了“F/A”这个怪异的前缀,从此F/A-18就开始被称为F/A-18,而在麦道公司的文档中还是F-18。F/A-18A有YF/A-18A/B、F/A-18A、RF/A-18A、F/A-18B、F/A-18C和F/A-18D等9种型别,共生产了1137架,其中150架是双座教练型,112架是侦察型,出口加拿大的编号为CF/A-18A,澳大利亚的F/A-18A/B,西班牙的编号为EF/A-18,还有一种供出口用的多用途岸基型为F/A-18L型。
服役历程
美国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共订购1366架,包括F/A-18A、RF/A-18A、F/A-18B、F/A-18C和F/A-18D等。在海湾战争中,F/A-18是美国舰队的主力作战飞机。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Royal Australian Air Force)购入75架(57架单座、18架双座)现役71 架,意外事故损失4架。第一架于1984年10月29日运交澳大利亚皇家空军。2001年曾有4架部署到迪亚哥·加西亚岛(Diego Garcia)担任防空任务,以支援美国对阿富汗(Afghanistan)塔利班(Taliban)的作战行动。全机队规划于2015年退役,由F-35 闪电Ⅱ(Lightning Ⅱ)战斗机取代。 )
科威特空军(Al Quwwat Aj Jawwaiya Al Kuwaitiya)
瑞士空军(Schweizer Luftwaffe)初期并未具备对地攻击能力,后续才购入对地攻击用硬体装备。购入34架,现役33架,1架D构型损失于坠毁事故。
芬兰空军(Suomen Ilmavoimat)使用纯截击机版 F/A-18C/D。购入64架,现役63架,1架损失于2001年发生的空中撞机事故。首架于1995年6月7日运交。
马来西亚皇家空军(Tentera Udara Diraja Malaysia,使用双座截击机版的F/A-18D)
加拿大空军购入138架,配属加拿大空军司令部(Canadian Forces Air Command)。麦道的内部代号为CF/A-18A,但加拿大军方将机种代号改称CF/A-18A(单座)与CF/A-18B(双座)。全机队现正进行航电和结构提升计画,将服役至2020年。
西班牙空军(Ejército del Aire,机种代号改称C.15)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F/A-18战斗机A至D型能执行空对空和空对地攻击任务,E/F携带自卫空空飞弹时还能执行攻击性加油机的任务。其主要担负的任务包括舰队防空、压制敌防空火力、拦截、自我护航、进攻性和防御性空战和近距离空战支援。F/A-18一般部署在航母上,与航母战斗群一起执行部署任务。
气动结构
机型
F/A-18战斗攻击机布局上採用双发后掠翼和双垂尾的总体布局,机翼面积为37.16 平方米,以改善低速性能。机翼为悬臂中单翼,后掠角不大,前缘装有全翼展机动襟翼,后缘内侧有液压动作的襟翼和副翼,前后缘襟翼的偏转均由计算机控制。自动改变机翼弯度,以便在整个性能包线内达到最佳升阻比。后缘外侧的副翼可作为襟副翼使用进一步增强低速操控性,襟翼和副翼也可差动用于滚转控制。停降在舰上时,外翼段可以摺叠(副翼位于外冀后缘),铰链就在副翼和襟翼的交界处。翼根前缘是一对大边条,一直前伸到座舱两侧,可使飞机能在60度的迎角下飞行。
结构
F/A-18机身採用半硬壳结构,主要採用轻合金,增压座舱採用破损安全结构,后机身下部装着舰用的拦阻钩。检查盖採用石墨环氧树脂材料。两台发动机间的隔火板採用钛合金。
尾翼
F/A-18尾翼也採用悬臂结构,平后和垂尾均有后掠角,平尾低于机翼,使飞机大迎角飞行时具有良好的纵向稳定性;略向外倾的双立尾位于全动平尾和机冀之间的机身两侧。全动平尾是铝合金蜂窝结构,石墨/环氧树脂复蒙皮,可用于俯仰控制和滚转控制,作为“尾副翼”增强滚转性能。为了有效利用边条拉出的涡流,F/A-18战斗机还使用了双垂尾的设计。双垂尾前移以填补机翼后缘到平尾之间的间隙,大大减小了跨音速阻力。垂尾前移还减少了尾喷管的干涉气流,由于不需要在后机身布置垂尾的支撑结构而减轻总重。
进气口
F/A-18进气口布置在边条下方根部,在大迎角下边条将进气理顺了再进入进气道,使F/A-18战斗机具有了大攻角性能。由于不要求速度达到2马赫,所以就没有使用複杂的可调斜板进气道,而是採用了简单的“D”形进气口,并配有附面层隔离板,两个进气道可动的部件只有边条顶部的放气门。固定附面层隔板可将呆滞附面层气流沿着坡道流向机腹和边条放气门释放掉。垂尾间的后机背安装有双铰链液压控制的减速板,这样在减速板展开时对飞机的俯仰操纵影响最小。
起落架
F/A-18起落架为前三点起落架,前起落架上有供弹射起飞用的牵引桿。座舱採用气密、空调座舱,内装马丁-贝克公司的弹射座椅,风挡和座舱盖分别向前、后开启。为了增加在航母甲板滑行时的稳定性,F/A-18的主轮距增加到3.11米,粗壮的跪式起落架可以承受着舰时7.32米/秒的下降率。主起落架向后并旋转90度收入进气道下方的机腹中,双轮前起落架向前收入前机身。在机身结构中大範围採用了先进複合材料。铝合金占了结构重量的50%,合金钢占了16.7%,钛合金占了12.9%。机翼、垂尾和平尾结构中大量使用了钛合金,机翼摺叠接头也是钛合金的。机身约40%的表面是石墨/环氧树脂複合材料蒙皮,这种材料占结构总重的9.9%,剩余10.9%的重量是其他各种材料(塑胶、橡胶等)。
座舱
F/A-18引入了“玻璃”座舱概念,淘汰了许多錶盘仪表,并将原先錶盘仪表的信息显示在阴极射线显示器上。安装了抬头显示器(HUD),仪表面板上安装了两个多功能阴极射线显示器和一个水平阴极射线显示器。座舱内安装了手不离桿(HOTAS)油门桿和操纵桿,作战中需要使用到的控制开关都集成在了油门桿和操纵桿上。飞行员无需从目标上移开寻找座舱中的开关。座舱内安装了马丁·贝克 US10S(SJU-5/6)零-零火箭助推弹射座椅。
动力系统
F/A-18战斗攻击机装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研製的F404-GE-400低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7200千克,发动机重量为983千克,推重比7.4,进气道採用固定斜板设计,位于翼根下的机身两侧。飞机内部可带4990千克燃油,还可挂三个副油箱,飞机总载油量可达7979千克。头部右侧上方还装有可收藏的空中加油管。F404是低旁通比涡扇,旁通比0.34,该发动机具有三级钛合金风扇,一排固定进气导向叶片和一排可变导向叶片,七级压气机,前三级为可变叶片定子,是单级高低压涡轮。F404发动机结构简单,活动部件相对较少。该发动机在高迎角状态下有很好的压缩机失速特性,即使偶尔失速也能通过发动机和加力燃烧室点火迅速自行恢复。发动机回响迅速,从怠速到全加力状态只需4秒。
飞控系统
F/A-18战斗攻击机安装了4余度数字线传飞控系统,是首个安装这种系统的生产型飞机。飞控计算机根据操纵桿和脚蹬输入的数据来控制各个操纵面的偏转量,不允许飞行员飞出超出限制的动作。线传系统採用投票制运行,如果其中一个通道与其他三个通道输出不同,那幺该通道就会被判定为失效,并被自动关闭。4余度线传系统在即使两个通道都失效时,只要剩余两个通道输出一致,仍可以继续控制飞机,即使所有通道都失效,仍可通过电动备份系统操纵各翼面。该型的平尾甚至还保留了一路机械操纵备份,在最为极端的情况下,飞行员可继续进行俯仰操纵。
武器系统
外挂弹药
F/A-18战斗攻击机外部能携带13700磅弹药,共有9个外挂架,两个翼尖挂架各可挂1枚AIM-9L空空飞弹;两个外翼挂架可带空对地或空对空武器,包括AIM-7“麻雀”空空飞弹、AIM-9空空飞弹、AIM-120空空飞弹、AGM-84反舰飞弹,AGM-65空地飞弹和AGM-88A飞弹;两个内翼挂架可带副油箱或空对地武器;位于发动机短舱下的两个挂架可带“麻雀”飞弹或马丁·马丽埃塔公司的AN/ASQ-173雷射跟蹤器、攻击效果照相机和AN/AAS-38前视红外探测系统吊舱等;位于机身中心线的挂架可技副油箱或武器。
F/A-18可携带的空地武器包括GBU-10(10枚)、GBU-12、GBU-24雷射制导炸弹、MK82普通炸弹、CBU-58集速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可携带B-57、B-61核弹。还可以携带AGM-65小牛(Maverick)空对地飞弹、AGM-84H增程型距外陆攻飞弹(Standoff Land Attack Missile-Expanded Response,SLAM-ER)、AGM-154联合距外武器(Joint Standoff Weapon,JSOW)、AGM-84鱼叉(Harpoon)反舰飞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JDAM)、Mk20石眼II(Rockeye Ⅱ)集束炸弹等。在执行不同任务时,挂载武器配置也会有较大差异,常规配置如下
攻击构型 | 飞弹类型 | 数量 |
---|---|---|
空对空构型(1) | 先进中程空对空飞弹 | 8枚 |
空对空构型(2) | 先进中程空对空飞弹 | 6枚 |
响尾蛇飞弹 | 2枚 | |
空对地构型 | 先进中程空对空飞弹 | 2枚 |
响尾蛇飞弹 | 2枚 | |
铺路三型(Paveway Ⅲ)雷射制导炸弹 | 2枚 | |
铺路二型(Paveway Ⅱ)雷射制导炸弹 | 6枚 | |
集束炸弹 | 4枚 | |
高速反辐射飞弹 | 2枚 | |
磅低阻力通用炸弹 | 6枚 |
机炮
F/A-18在头部安装有1门M6120毫米六管机炮,备弹570发。弹鼓就安装在APG-65雷达单元后方,机炮口就在机鼻雷达上方。机炮射击时的振动并不会损坏雷达,夜间射击时,风挡前的机炮口火光也不会伤害飞行员的肉眼。飞行员可选择4000或6000发/分的发射速率。两侧边条将机炮口爆炸气团和烟雾分隔至机身上方,阻止其被吸入发动机。
配置
在一般压制敌防空行动中,F/A-18携带2个副油箱,2枚AGM-88A反辐射飞弹、2枚AIM-7和2枚AIM-9飞弹。在典型的拦截任务中F/A-18一般携带3枚MK20集束炸弹、2个副油箱,2枚AIM-7和2枚AIM-9飞弹。在拦截行动中,一在攻击反舰飞弹阵地中,F/A-18使用AGM-142“斜视”、斯拉姆、MK80普通炸弹。
航电系统
配置
F/A-18战斗攻击机在对地攻击时,在进气道两侧的“麻雀”挂点上可挂载福特航宇的 AN/AAS-38前视红外(FLIR)吊舱和马丁-玛丽埃塔AN/ASQ-173雷射光斑跟蹤器/攻击摄像机(LST/SCAM)吊舱。FLIR 吊舱可增强F/A-18的夜间攻击能力,可在座舱的一个CRT上显示实时红外影像。FLIR与F/A-18的其他航电充分整合,其提供的数据可用于武器投放的计算。LST/SCAM用于恶劣天气的精确轰炸,其跟蹤装置可锁定目标上反射的雷射束,为任务计算机和座舱显示器提供目标位置的信息。LST/SCAM吊舱的早期型号并没有内置雷射发射器,所以F/A-18可以根据其他飞机提供目标雷射照射来进行雷射制导武器的投放。后期的吊舱增加了雷射发射器,使F/A-18可自主投放雷射制导武器。
F/A-18安装了Itek公司的AN/ALR-67雷达告警接收装置,可对各种电子威胁进行探测、分析、分类并採取对抗措施。飞行员可在座舱显示器上看到这些威胁的信息和方位,然后採用诸如投放箔条和红外诱饵弹这类的主动对抗措施。机背上有两个刀片天线,前一个是柯林斯AN/ARN-118塔康天线,后一个是UHF通讯天线。还安装有两台AYK-14数字计算机以及利顿公司的惯性导航系统,两台凯撒公司的多功能显示器和费伦第/本迪克斯公司的中心萤幕显示与乎视显示器等。
雷达
1977年末,休斯公司的AN/APG-65数字多模脉冲都卜勒雷达在与威斯汀豪斯公司的竞争中获胜,被选为F/A-18的雷达。APG-65工作在I/J波段(8-12.5GHz),内置可识别和隔离故障的测试设备(BITE)。雷达和武器投放系统共有20多个机载计算机,与雷达相连的计算机负责将机载感测器产生的数据转换成容易理解的信息显示给飞行员,这些计算机对投放武器时所需的弹道、偏差、速度和高度等数据进行快速计算,并在HUD和CRT显示器上向飞行员显示相关信息。
F/A-18DE 雷达有几种不同的模式可供飞行员切换,其中在空对空模式下,非机炮指示模式时,雷达的作战模式有效範围从152米至9千米,在任何一种模式中,雷达自动锁定第一个截获到的目标,并在座舱CRT显示器和HUD上显示目标的锁定框。飞行员也可越过系统否决被锁定的目标,直到系统截获到他最想要的目标,飞行员也可以通过游标来指定目标。
模式 | 特点 |
空空雷达 | 速度搜寻模式,该模式用于在最大距离截获目标,该模式可提供目标的速度和航向信息,但牺牲了精确距离。在该模式下最大工作距离148千米,雷达的控制软体被设计成只注意那些接近F/A-18的目标 |
边测距边扫描模式最大探测距离74千米,可跟蹤10个目标,在显示器上显示8个目标。计算机在被视为具有最大威胁的目标上显示附加数据,包括航向、高度和速度 | |
单目标跟蹤模式如果在边测距边扫描模式时有单个目标进入雷达的有效探测範围内时可由飞行员自主选择,计算机在HUD上显示朝向目标的转向指令和武器发射数据,当飞行员确定开火时,该系统还提供射击曲线 | |
快速评估模式通过使用都卜勒波束锐化技术更密集地检查特定回波来判断目标是单机还是密集编队的多机 | |
瞄準线模式一旦飞行员选定一个目标进行攻击时,如果处于传统的尾追遭遇模式中,可切换至这一模式,在此模式中雷达发出很窄的3.3度波束扫描飞机前方的一小片空域 | |
垂直截获模式当敌机和“大黄蜂”都进入激烈格斗时,可切换至垂直截获模式,在此模式中雷达扫描範围为前方5.3度,瞄準线上方60度,下方14度。飞行员只需将飞机朝敌机滚转,雷达就可自动锁定目标,敌机最理想的位置是正好在风挡隔框前上方,并与HUD垂直对齐。雷达还可工作在HUD截获模式,雷达天线只扫描与HUD视野相对应的一个箱形空域,典型的扫描範围为中线左右各10度,瞄準线上方14度下方6度 | |
机炮指示模式这一模式工作在距离小于9千米时,雷达提供目标的位置、距离和速度等信息,计算机在HUD上显示出机炮瞄準点,飞行员将瞄準点套住目标就可以射击 | |
空地雷达 | 实时波束地图测绘模式这一模式可在远距离测绘大面积地形特徵,并在座舱显示器上显示前方的雷达缩比地形图。雷达实际获取的是倾斜视角的地形图,但计算机会转换成垂直视角的地形图 |
都卜勒雷达波束锐化测绘模式解析度更高,可用于导航和确定目标位置。一旦识别目标后,雷达就切换至空面测距模式以提供目标的距离信息,固定和移动地面目标跟蹤模式使用双通道单脉冲角跟蹤提供地面目标的精确参数。“大黄蜂”不具备自动地形跟蹤能力,但雷达具有地形迴避功能,在飞机前方有障碍物时会发出警告提醒飞行员规避 | |
海面模式计算机会自动过滤掉波浪反射的杂波,使系统更易识别、跟蹤和攻击敌方水面舰艇 |
火控系统
F/A-18的武器控制系统包括攻击显示分系统、数据处理分系统、参数测量(感测器)分系统和外挂物管理/控制分系统等4个主要部分。
系统 | 组成 |
攻击显示分系统 | 包括AN/AVQ-28平视显示器和3个完全一样的阴极射线管下视显示器-多功能显示器(MFD)、主监控显示器(Master Monitor Display-MMD)和水平情况显示器(Horizontal Situation Display-HSD)。主监控显示器显示所有飞机系统的告警信息和谘询信息。它也是多功能显示器的备用设备,能显示前视红外信息。水平情况显示器是主要的导航显示器 |
数据处理分系统 | 包括大小30余个计算机,如AN/AYK-14中央任务计算机(2台并行工作)、雷达信号处理机、雷达数据处理机、外挂物管理计算机、显示计算机、飞行控制计算机和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全部程式大约有779K表3.1列出了主要几种可程式和ROM计算机的CPU和存储容量 |
参数测量分系统 | 包括AN/APG-65雷达、AN/ASN-130惯导装置、AN/AAS-38前视红外装置、AN/ASQ-173雷射照射/测距器和大气数据感测器等 |
外挂物管理和控制分系统 | 包括AN/AYQ-9外挂物管理系统和AN/AWG-21飞弹控制器等 |
性能数据
型号 | F/A-18C | F/A-18E | F/A-18F |
---|---|---|---|
乘员 | 1人 | 1人 | 2人 |
长度 | 17.07米 | 18.31米 | |
翼展 | 11.43米 | 13.62米 | |
高度 | 4.66米 | 4.88米 | |
机翼面积 | 37.16平方米 | 46.45平方米 | |
空重 | 10455千克 | 13900千克 | |
最大起飞重量 | 22328千克 | 29938千克 | |
动力系统 | 2台F404加力涡扇发动机 | ||
推力 | 最大推力每台 65.3 千牛;加力推力每台98.9千牛 | ||
内部载油量 | 4926千克 | 6530千克 | 6145千克 |
外部载油量 | 3053千克 | 7430千克 | |
最大飞行速度 | 1.8马赫/1814千米/时 | ||
实用升限 | 15000米 | ||
航程 | 2346千米 | ||
作战半径 | 722 千米 | ||
爬升率 | 254米/秒 | ||
翼载荷 | 459千克/平方米 | ||
推重比 | 0.67(E/F型) | ||
限制过载 | 7.6G |
衍生型号
F/A-18A
F/A-18A是第1种生产型,为基本型,单座攻击机。主要用于舰队防空和舰载攻击机的护航,如果换装部分武器后即为攻击机,也用于执行空对面攻击任务,用来取代A-4和A-7单座攻击机。1978年11月18日首飞,共有9架F/A-18A、2架TF/A-18A和2架全面规模发展飞机参与了繁重的试飞。1979年10月30日开始,3架全面规模发展飞机在“美国”号航母上着陆进行航母资格测试。第1架生产型F/A-18A于1980年首飞。1983年F/A-18A担负作战任务,很快成美国海军战斗群的顶樑柱。美国海军共生产了371架F/A-18A。
F/A-18A主要的火力控制设备包括AN/AVQ-28平视显示器、AN/AYK-14中央任务计算机(2台、AN/APG-65脉冲都卜勒雷达、多功能显示器、外挂物管理装置、AN/AWG-21反辐射飞弹(AGM-78)控制器等。执行空对地攻击的型号座舱中的显示器有些变化,并装备有前视红外(FLIR)和雷射光点跟蹤器(LST)。
F/A-18B
F/A-18B是A型的教练型,串列双座,另一个座椅供武器系统指挥员乘坐。可用于作战,编号为TF/A-18A。该型号製造了两架FSD飞机(BuNo160781 和 BuNo160784)和39架批次号从Block 4-Block21的F/A-18B生产型,保留了单座型的全部作战能力。该型为了容纳第二个座舱,内油量下降了6%。
F/A-18C
“夜攻大黄蜂”,F/A-18C是1986财政年度起购买的单座型,此型号是专为夜间攻击而设计的。具备AIM-120AMRAAM 空对空飞弹、AGM-65F 红外“小牛”和 AGM-84“鱼叉”反舰飞弹的发射能力。F/A-18C和F/A-18A的不同之处主要在内部,採用机载自卫干扰机、侦察设备、新的“空中通用救生系统”弹射座椅、新型机载计算机、飞行故障记录仪和监视系统等。C 型换装了马丁·贝克的海军机组通用弹射座椅(NACES),改进了任务计算机,增加了机载自卫干扰机以及飞行事故记录和监视系统。
F/A-18C早期批次安装了与A型相同的通用电气F404-GE-400发动机。1988财年起购买的F/A-18C具备了完善的夜间攻击能力,可携带供全天候夜间攻击飞行任务使用的设备,包括前视红外探测系统导航吊舱,新的平视显示器和飞行员夜视镜。其凯瑟AV/AVQ-28光栅HUD可显示热成像导航吊舱提供的图像。F/A-18C“夜攻大黄蜂”安装了休斯AN/AAR-50热成像导航吊舱(TINS),劳拉AN/AAS-38“夜鹰” FLIR瞄準吊舱,以及CEG的“猫眼”夜视镜。“夜攻大黄蜂”的座舱内还使用了凯瑟 5X5寸的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取代了单色显示器,以及一个史密斯Srs 2100彩色数字移动地图导航显示器。
从1991年1月开始,F/A-18C开始使用F404-GE-402EPE型发动机,推力为7900千克,比前一型增加700千克。并且使用更先进的AN/APG-73雷达更换了AN/APG-65。从1993年1月起AAS-38增加了一个雷射目标指示/测距子系统,使“大黄蜂”可自主投放雷射制导武器。
1988年5月6日第一架“夜攻大黄蜂”原型机首飞,1989年11月1日第一架生产型(BuNo 163985)开始交付,批次号Block 29。11月18日加州勒莫尔航空站的VFA-146“蓝钻”中队成为首支装备“夜攻大黄蜂”的部队,接收了BuNo 163992。1991年8月8日VMFA-312“棋盘”中队成为陆战队首支装备“夜攻大黄蜂”的部队。
F/A-18D
F/A-18D是双座夜间攻击机,是F/A-18C的双座型,与F/A-18B不同的是D型前座才有操纵系统对飞行进行控制。它除了作为一种双座教练机外,还作来一种双座夜间攻击飞机使用。位于后座的飞行员主要进行武器系统的操纵,后座飞行员座椅两侧有两个用于操纵武器系统的固定操纵桿,活动地图显示器位置更高。为了执行夜间攻击任务,装备了 FLIR、TINS吊舱,光栅HUD,座舱仪表和布局为夜视镜进行了最佳化。首批31架F/A-18D具备改进型航电和AIM-120及红外小牛的发射能力,但没有完备的夜间攻击设备。F/A-18D(BuNo163434)被改装为首架夜攻型原型机,1988年5月6日在圣路易斯首飞。1989年11月1日首架生产型 F/A-18D(BuNo 163986,第一架 Block 29的D型)交付美国海军帕图森河试飞中心。该型与F/A-18C一样具备了完全的夜间攻击能力,安装了凯瑟AV/AVQ-28光栅HUD、AN/AAS-38吊舱和彩色多功能显示器。
F/A-18D的主要用户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先前装备A-6E的全天候攻击机中队和一个“鬼怪”侦察中队订购了96架。F/A-18D还取代了用于前进空中管制的OA-4“天鹰”,以及接替了OV-10A和OV-10D“野马”的部分任务。1990年5月11日VMA(AW)-121“绿骑士”中队接收了首架夜攻型 F/A-18D,该中队原先装备A-6“入侵者”,在接收F/A-18D后番号也改为 VMFA(AW)-121。该中队参加了“沙漠风暴”行动,担负前进空中管制任务,他们负责搜寻小型移动目标并将位置指示给参加行动的“鹞”、“天鹰”、“入侵者”、“雷电 II”、F-16 和其他“大黄蜂”。
Block 36从第一架F/A-18D(BuNo 164649)开始,具备了安装马丁·玛丽埃塔ATARS(先进战术机载侦察系统)组件的能力。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A-18D是一线作战飞机,美国海军的F/A-18D则被用于训练或测试用途,共生产113架。
F/A-18E/F
“超级大黄蜂”,F/A-18E是终极战斗机/轰炸机,F/A-18F是双座战斗机/轰炸机。F/A-18E/F是最新改型的多任务战斗攻击机,由F/A-18C/D发展而来,E型为单座,F型双座,为武器系统指挥员準备了另一个座椅。其主要特点是增大了航程、每侧机翼处增加1个外挂架,而且机翼内侧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提高到2400千克,增加了载弹量和提高了作战能力。採用了隐身外形设计,RCS仅1.1平方米,原来的圆形进气道改为方形CARET进气道,涂漆含有吸收雷达辐射的材料。前机身延长0.86米,翼展加宽1.31米,机翼面积增大9.29平方米,翼载减小;水平尾翼也有所增大,后掠角减小;机翼前缘边条面积增大了34%;机翼及机身的改进令空气动力性能有极大改善。增加了两个翼尖挂点,所增加的两个武器挂点可携带更多的弹药,四个内侧机翼挂点,用于携带其他燃料箱或空对地武器,增加了混合空对空或空对地武器的灵活性,对“智慧型”武器(如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 和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进行补充。改换更大推力的发动机F414-GE-400,最大推力增加了35%,推力加力达9986千克。最大起飞重量提高27%,达到29.8吨;载重量也有提高,外部荷载为8032千克。内部燃油增加33%,达到6560千克,如果加上三个副油箱,载油量达到11000千克,任务範围大41%,续航时间长50%。
在电子和光电对抗方面,E/F型採用综合防御电子对抗系统(IDECM),其核心部件是AN/ALQ-214射频干扰器,还可以集成ALR67(V)3雷达告警器,AAR-57通用飞弹告警器、AN/ALE-47箔条和红外干扰弹分撒器、ALE-50(ALE-55)光纤拖曳诱饵(可以发射电磁波,吸引雷达制导的飞弹)等对抗设备,形成一个总体的光电和电子对抗系统。在F/A-18E/F上还可能採用雷射红外对抗系统,用雷射器发射特定波长的雷射对红外导引头进行主动干扰。
F/A-18E/F具有先进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优良的人机工程,并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配合AIM120飞弹,并换装主动相控阵雷达,具有超视距作战能力。它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也可以携带AIM120飞弹遇到空中威胁时可以依靠超视距攻击来自卫,F/A-18E/F电子设备有90%与C/D型通用,但增加了改进型火控雷达和机载电子设备,而且可带多种更先进的攻击武器;雷达为改进的AN/APG73雷达,具有良好的对地探测功能。配合雷达高度表、GPS导航系统和数位化地图,可以低空高速突防;也可以远距离发射防区外对地攻击飞弹以降低作战的危险性。从2007年开始新造的F/A-18E/F 引入了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
它所装备的ATFLIR先进前视红外吊舱,该吊舱採用第三代的红外凝视焦平面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导航、目标指示功能,并配备有雷射目标指示器。海军还在1999年开始为双座型的F/A-18F开发共享侦察吊舱(SHARP),希望用装备这种吊舱的F/A-18F来取代装备TARPS的F-14飞机,使之具备战术侦察能力。该系统使用光电和红外感测器,允许F/A-18F在斜向距离83千米的距离上蒐集图像并通过数据链传输给地面。该吊舱还可以接受APG73雷达的合成孔径数据。使飞机可以在夜间超低空突防。座舱增加了1个触摸显示器和1个新的油料显示器,并使用了超高速积体电路计算机;把座舱三个显示器全部改为彩色液晶显示器;加装了夜间低空导航和红外瞄準系统;还可以携带多种战术吊舱。两个机舱机身挂点,用于携带感测器舱,全天候、空对空雷达和一个控制系统,用于精确发射传统或制导武器,一个中心线挂点,用于携带额外的燃料或空对地武器。其中包括雷神公司新研製的ATFLIR先进前视红外吊舱。
经过改进,F/A-18E/F的作战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机动性基本保持不变,9000米以上的爬升和加速能力稍有下降。最大过载从9G降低到7G,会降低瞬间盘旋能力,在保持足够的敏捷性配合上头盔显示器和大离轴发射的AIM9X飞弹,可以保持近距空战性能。第1架E/F型于1995年12月首飞。海军计画至少採购548架,2002年美国防部建议仅採购460架。美海军计画为F/A-18E/F安装新型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新雷达将为网路中心数据共享提供有利条件。雷声公司準备为波音公司生产415部该型雷达,其中一部分用于装备新生产的飞机,另一部分用于改装已经在海军服役的123架F/A-18E/F战斗机(该型原来装备的是机械扫描的APG-73雷达)。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除了可靠性有很大的提高外,还可在更远的距离上提供即时的空对空和空对地探测能力,从而为飞机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感知能力。
EA-18G“咆哮者”
也称为EF/A-18,主要以F型的结构加装EA-6B的多种标準电子战设备及吊舱,用于完成前沿电子战任务。2002年初美空军计画其EA-6B电子战飞机的“性能改进系统III ”电子战系统的初步作战能力应于2005年形成,并计画安装在EA-18平台上。性能改进系统III 系统功能先进,作战力强,将显着改进美军的电子战能力。预计F/A-18G飞机将在2009年达到最初作战能力。 海军如今的计画是购买90架EA-18G电子战飞机。
F/A-18I “沉默大黄蜂”
该型号也称为“先进超级大黄蜂”(Advanced Super Hornet)。基本架构仍维持美国波音公司在竞标印度MMRCA多用途战斗机计画时,所提出以F/A-18E/F为基础改良的超级大黄蜂国际型战斗机(Super Hornet International Roadmap),波音公司称之为F/A-18I或“沉默大黄蜂”(Silent Hornet)。
主要的改良重点有机背上加装两具总容量1590千克的保形油箱,增加航程;换装F414增强推力型发动机,增加机载火力与速度;机背上配备球型飞弹暨雷射防御警示系统,增加防护力;机身涂上隐形涂料,中线与两翼都可以搭载匿蹤设计的胶囊武器舱,增加隐形能力;机首下方配备与F-35一样的多功能红外线瞄準暨追蹤系统;换装新一代座舱与头盔显示系统,攻击操控更简易。
波音公司与诺格公司合作F/A-18“先进超级大黄蜂”经过为期三周的飞行测试,证明了“超级大黄蜂”经过改进后更难于被雷达发现并获得了更大的作战半径。F/A-18I从2013年8月5日开始,总共进行21次飞行,该团队测试了保形油箱(CFT)以及封闭武器舱(EWP),以及减少雷达信号特徵的改进。这些设备能以可承受的成本用于现有飞机的翻新,或是用于新飞机的生产。通过使用包括封闭吊舱在内的隐身措施,该型比海军“超级大黄蜂”版本的隐身指标改善了50%。测试还证明,採用保形油箱后,该飞机作战航程增加241千米,总航程已超过了3500千米。该项目试飞员麦克·华莱士表示,通过增加机载设备,隐身性、低阻力设计将提升飞机的作战能力、生存能力,并且能够完成在航母上的起降。
服役动态
1985年2月至8月,F/A-18进行了第一次作战巡航行动,美海军第25、113攻击机中队部署在星座号航母,前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执行部署任务。
1986年,利比亚卡扎菲将锡德拉湾视为利比亚的领水,其它国家的舰只不得通过美国里根总统命令珊瑚海号航母前往锡德拉海湾展开航海自由行动。航母上的F/A-18执行作战空中巡逻任务保护航母战斗群。F/A-18经常对利比亚的米格-23、25和苏-22进行拦截,有时与利比亚的飞机相距几米。
1986年3月,“草原烈火”行动中,F/A-18参与实战,对利比亚的岸基设备实施打击,其中包括SA-5的飞弹基地此次行动也是AGM-88A哈姆反辐射飞弹参与实战行动。
1986年4月15日,“黄金峡谷”行动中,F/A-18与A-7E使用哈姆飞弹攻击了利比亚的萨姆飞弹阵地。
1991年,海湾战争中,共190架F/A-18参战,海军有106架,陆战队有84架在行动中,一架损失于战斗,两架损失于非战斗事故。有3架受到地空飞弹攻击,返回基地经过维修又恢复作战行动。
1991年1月17日,美海军两架F/A-18C与伊拉克的两架米格-21机遇,F/A-18C使用AIM-9击中了这两架米格飞机后,对伊拉克的目标又投放908千克的炸弹。
2002年11月6日,林肯号航母上部署的F/A-18E/F参与实战行动,使用精确制飞弹药对伊拉克的两套萨姆飞弹、1个指挥、控制和通信设施实施了打击。
2014年9月12日当地时间下午5时40分,美国海军的两架F/A-18C在韦克岛以西约466千米处坠入西太平洋,这两架“大黄蜂”属于驻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河谷的海军勒莫尔航空站第17舰载机联队,该联队派驻“卡尔·文森”号航母,撞机发生在两架战斗机着舰时,一名飞行员立即弹射出来,大约45分钟后被从水中救起。这名飞行员属于第113战斗攻击机中队。
2016年6月2日,美国海军“蓝天使”表演队一架F/A-18在起飞后不久坠毁于田纳西州,飞行员遇难。
2016年7月2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架F/A-18坠毁,飞行员遇难。
2016年8月2日美国海军官员说,一架F/A-18战斗机在内华达州法伦海军航空基地东南10英里处坠毁,之前一架F/A-18C在夜间训练中坠毁。
2016年8月29日,瑞士空军一架F/A-18C从迈林根空军基地起飞不久后坠毁,飞行员受重伤不治身亡。
2016年10月2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架F/A-18在陆战队空地战斗中心附近坠毁,飞行员遇难。
2016年11月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两架F/A-18在加州圣地亚哥附近进行空战训练时相撞。一名飞行员跳伞后安全落地;另一名在海上跳伞被安全救起。
2016年11月28日,加拿大空军一架CF/A-18在冷湖靶场坠毁,飞行员遇难。
2016年12月7日,驻日美军海军陆战队第3远征军第一飞行联队的一架F/A-18战斗机在四国高知县近海进行双机编队例行训练时坠毁,飞行员跳伞。7日下午6时45分左右,驻日美军通报称一架F/A-18战斗机在高知县土佐清水市足摺岬东南约100千米的海上失事,飞行员成功跳伞。坠毁后,日本自卫队及海保厅派出飞机和船只展开搜救。
总体评价
F/A-18战斗攻击机是一款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主要特点是可靠性和维护性好,生存能力强,大仰角飞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F/A-18的结构是按6000飞行小时的使用寿命设计的,其中包括2000次弹射起飞和拦阻着陆。航空电子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为30飞行小时,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100小时,电子设备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