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準化组织)和CCITT(国际电报电话谘询委员会)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它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套用层。各对应层均有不同的协定内容,这些协定的集合,就是OSI协定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OSI协定集
- 外文名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 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 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
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无线信道等。通信用的互连设备指DTE和DCE间的互连设备。DTE即数据终端设备,又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而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线设备,如数据机等。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互连设备指将DTE、DCE连线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头、插头、接收器、传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线器。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①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线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线、传送数据和终止物理连线。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线起来,形成一条通路。②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频宽(频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列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③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涉及的协定有RS-232,RS-449,X.21、V.35、ISDN、FDDI、IEEE802.3、IEEE802.4、IEEE802.5等。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介质及其连线。介质是长期的,连线是有生存期的。在连线生存期内,收发两端可以进行不等的一次或多次数据通信。每次通信都要经过建立通信联络和拆除通信联络两个过程。这种建立起来的数据收发关係就叫做数据链路。而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了弥补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链路层是为网路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来实现。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
(1)链路连线的建立、拆除和分离;
(2)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定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3)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4)差错检测和恢复。还有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技术来完成。
独立的链路产品中最常见的当属网卡,网桥也是链路产品。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体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路层。在IEEE802.3情况下,数据链路层分成了两个子层,一个是逻辑链路控制,另一个是媒体访问控制。图所示为IEEE802.3LAN体系结构。
其中
AUI——连线单元接口 PMA——物理媒体连线
MAU——媒体连线单元 PLS——物理信令
MDI——媒体相关接口
涉及的协定有HDLC、LAP-B、ISO8802等。
网路层
网路层的产生也是网路发展的结果。在在线上系统和线路交换的环境中,网路层的功能没有太大意义。当数据终端增多时。它们之间有中继设备相连,此时会出现一台终端要求不只是与惟一的一台而是能和多台终端通信的情况,这就产生了把任意两台数据终端设备的数据连结起来的问题,也就是路由或者叫寻径。,当一条物理信道建立之后,被一对用户使用,往往有许多空闲时间被浪费掉。人们自然会希望让多对用户共用一条链路,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出现了逻辑信道技术和虚拟电路技术。
网路层为建立网路连线和为上层提供服务,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路由选择和中继;
(2)激活,终止网路连线;
(3)在一条数据链路上复用多条网路连线,多採取时分复用技术;
(4)检测与恢复;
(5)排序,流量控制;
(6)服务选择;
(7)网路管理。
涉及的协定有CCITT X.213、ISO8878、X.223、ISO9542等。
传输层
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路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当网路层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它将服务加以提高,以满足高层的要求;当网路层服务质量较好时,它只用很少的工作。传输层还可进行复用,即在一个网路连线上创建多个逻辑连线。传输层也称为运输层。传输层只存在于端开放系统中,是介于低3层通信子网系统和高3层之间的一层,很重要的一层。因为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对数据传送进行控制从低到高的一层。
有一个既存事实,即世界上各种通信子网在性能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例如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公用数据交换网,区域网路等通信子网都可互连,但它们提供的吞吐量,传输速率,数据延迟通信费用各不相同。对于会话层来说,却要求有一性能恆定的界面。传输层就承担了这一功能。它採用分流/合流,复用/介复用技术来调节上述通信子网的差异,使会话层感受不到。
传输层还要具备差错恢复,流量控制等功能,以此对会话层禁止通信子网在这些方面的细节与差异。传输层面对的数据对象已不是网路地址和主机地址,而是会话层的界面连线埠。上述功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会话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传输层的服务一般要经历传输连线建立、数据传送、传输连线释放3个阶段才算完成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而在数据传送阶段又分为一般数据传送和加速数据传送两种。
涉及协定有ISO8073、ISO8602、TP0、TP1、TP2、TP3、TP4等。
会话层
会话层提供的服务是套用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会话层使用校验点可使通信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继续恢复通信。这种能力对于传送大的档案极为重要。会话层,表示层,套用层构成开放系统的高3层,面向套用进程提供分布处理、对话管理、信息表示、检查和恢复与语义上下文有关的传送差错等。为给两个对等会话服务用户建立一个会话连线,应该做如下几项工作
(1) 将会话地址映射为运输地址;
(2) 数据传输阶段;
(3)连线释放。
涉及协定有ISO8326、CCITT X.215、ISO8327DENG 。
表示层
表示层的作用之一是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这种类型的服务之所以需要,是因为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用的数据表示法不同。例如,IBM主机使用EBCDIC编码,而大部分PC机使用的是ASCII码。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会话层来完成这种转换。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会话层以下5层完成了端到端的数据传送,并且是可靠的、无差错的传送。数据传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是要实现对数据的使用。由于各种系统对数据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最易明白的例子是键盘——其上的某些键的含义在许多系统中都有差异。这自然给利用其它系统的数据造成了障碍。表示层和套用层就担负了消除这种障碍的任务。
涉及协定有APDU、ISO8824、ISO8825、CCITT X.209、CCITT X.216等。
套用层
套用层向应用程式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按其向应用程式提供的特性分成组,并称为服务元素。有些可为多种应用程式共同使用,有些则为较少的一类应用程式使用。套用层是开放系统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套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套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
涉及协定有ISO8649、ISO9066、ISO9072、ISO9804、CCITT X.227、CCITT X.228、CCITT X.229、CCITT X.247、CMIP、CMIS、CCITT X.50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