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词牌名。以秦观《解语花·窗涵月影》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另有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一句六仄韵,后段十句七仄韵;双调一百一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变体。代表作品有周邦彦《解语花·上元》等。
基本介绍
- 词牌名解语花
- 字数九十八、一百、一百一
- 始兴年代宋代
- 流行年代宋代
- 代表作品《解语花·上元》等
词牌沿革
解语花,调名本意即咏唐明皇把杨贵妃比作会说话、解人意的白莲花。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云“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日‘争如我解语花?’”《词谱》卷二十八“王行词注林钟羽”。周邦彦词注高平调。
北宋新声,此调为换头曲,前后段自第四句起句式相同,以四字句与六字句为主,四个七字句皆作上三下四句法,两个九字句皆作上三下六句法,故此调极平缓,低沉而和谐,适于叙事与写景。张炎描述一位家妓,词云“行歌趁月,唤酒延秋,多买莺莺笑。蕊枝娇小。浑无奈、一掬醉乡怀抱。筹花斗草。几曾放、好春闲了。芳意阑、可惜香心,一夜酸风扫。海上仙山缥缈。问玉环何事,苦无分晓。旧愁空杳。蓝桥路、深掩半庭斜照。余情暗恼。都缘是、那时年少。惊梦回、懒说相思,毕竟如今老。”周密一词序云“羽调《解语花》,音韵婉丽,有谱而无其词。连日春晴,风景韶媚,芳思撩人,拈花枝,倚声成句。”其词与周词句式略有差异,用入声韵。周密见到此调之音谱为羽调,实即周邦彦所用之高平调。周密据此音谱倚声填词,与周邦彦词基本上相合。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以秦观《解语花·窗涵月影》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施词之减字,周词之添字,皆变格也。周邦彦、杨泽民、吴文英、方千里、张炎、陈允平、王行诸词俱如此填。惟王行词前后段两结句“折暗香盈袖”、“镇年年如旧”俱作上一下四句法,与各家小异。 按周词前段第五句“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欲”字仄声。王词第六句“浅黄晕柳”,“浅”字仄声。周词第七句“几曾放、春好闲子”,“好”字仄声。王词第八句“最爱他、纤指轻轻”,“最”字仄声。后段起句“艳质固应低首”,“固”字仄声。周词第二句“望千门如昼”,“如”字平声。吴词第七句“应剪断、红情绿意”,“绿”字仄声。第八句“年少时、偏爱轻怜”,“年”字平声。王词结句“镇年年如旧”,上“年”字平声。
变体一,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一句六仄韵,后段十句七仄韵。以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为代表。此与秦词同,惟后段结句减二字异。
变体二,双调一百一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以周密《解语花·晴丝罥蝶》为代表。此亦与秦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各添一字,前段第四句、第六句及后段起句、第四句俱不押韵,又前段第八句、后段第七、八句俱不作折腰句法异。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解语花·窗涵月影》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中中平仄。仄平中仄。中平中、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窗涵月影,瓦冷霜华,深院重门悄。画楼雪杪。谁家篴、弄彻梅花新调。寒灯凝照。见锦帐、双鸾飞绕。当此时、倚几沈吟,好景都成恼。
中中中中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中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中仄平平,中中平平仄。
曾过云山烟岛。对绣襦甲帐,亲逢一笑。人间年少。多情子、惟恨相逢不早。如今见了。却又惹、许多愁抱。算此情、除是青禽,为我殷勤报。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解语花·云容冱雪》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登眺。翠丛深窅。无人处,数蕊弄春犹小。幽姿漫好。遥相望、含情一笑。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莫待墙阴暗老。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护香须早。东风度,咫尺画阑琼沼。归来梦绕。歌云坠、依然惊觉。想恁时、小几银屏,冷未了。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解语花·晴丝罥蝶》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晴丝罥蝶,暖蜜酣蜂,重檐卷春寂寂。雨萼烟梢,压阑乾、花雨染衣红湿。金鞍误约,空极目天涯草色。阆苑玉箫人去后,惟有莺知得。
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余寒犹掩翠户,梁燕乍归,芳信未端的。浅薄东风,莫因循、轻把杏钿狼籍。尘侵锦瑟。残日红窗春梦窄。睡起折枝无意绪,斜倚鞦韆立。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範词作
- 北宋·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 南宋·方千里《解语花·长空淡碧》
- 南宋·吴文英《解语花·梅花》
- 南宋·吴文英《解语花·立春风雨中饯处静》
- 南宋·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