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建筑

生活百科 2023-01-25 19:31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义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巴洛克建筑
  • 外文名Baroque
  • 时代17~18世纪
  • 起源于义大利罗马
  • 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感

风格概述

名称由来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的一个层面。17世纪起源于义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从语源学上讲,巴洛克是一切杂乱、奇异、不规则、流于装饰的代名词。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风格特点

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儘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义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巴洛克建筑起源于十七世纪的义大利,将原本罗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彰现出国家与教会的专制主义的丰功伟业。此新式建筑着重于色彩、光影、雕塑性与强烈的巴洛克特色。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物,一方面有着更强烈的情绪感染力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会的财富与权势。新的建筑风格尤其体现出新宗教教派的时代背景,例如戴蒂尼会(Theatines)与耶稣会,其目标是增进宗教的普遍与虔诚。十七世纪中叶,巴洛克风格转而表现于豪华宫殿上,在法国--如拉斐特城堡(Château de Maisons,1642),位于巴黎附近、由弗朗索瓦·芒萨尔设计--随后遍及欧洲。
虽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巴洛克艺术家,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文艺复兴为义大利宫廷带来财富与权势,是世俗与宗教力量的阿斯钢结合。巴洛克则,至少在初期,是与反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内部对应宗教改革的革新运动,有直接关联的。天特会议(1545–1563)普遍被认定是反宗教改革的开端。
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惯指的时间是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 -1750年),但年份并不代表绝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这一时期,上接文艺复兴(1452年 -1600年),下接古典时期、浪漫时期。
欧洲文化“除旧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独立于宗教之外(但民主思想萌芽)。科学在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开创下展开。艺术上趋势是“世俗化”,精力充沛,勇于创新,甚至好大喜功。文艺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绘画上有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影响都极深远。也在这时期,欧洲向外扩张殖民,渐渐占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历史渊源

背景

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义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着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米开朗基罗被称为手法主义的开创者,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义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代表作品

罗马耶稣会教堂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德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斯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採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罗马耶稣会教堂
从17世纪30年代起,义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义大利的罗马圣卡罗教堂小,不宜採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国的富有,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闢了新的途径。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义大利归来后,把义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

艺术特质

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1、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像力;
罗马耶稣会教堂
3、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5、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像;
6、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7、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繫。其具体表现为
(1)善用动势不管是实际的,如波形的墙面或不断变化的喷射状的喷泉;还是含蓄的,如描绘成充满活力或动作显着的人物(不再如古典文艺复兴时的静态表现,而呈现歪斜配置的动感)。力图表现或暗示无穷感例如伸向地平线的道路,展现无际天空幻觉的壁画,运用变换透视效果使其变得扑朔迷离的镜面手法。
(2)强调光线设计一种人为光线,而非自然的光,产生一种戏剧性气氛,创造比文艺复兴更有立体感、深度感、层次感的空间。造成轮廓线模糊,构图有机化,而有整体感。追求戏剧性、夸张、透视的效果。不拘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线,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巴洛克(Baroque)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劳伦先图书馆

对很多数的人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基罗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雕刻家。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说,他更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
米开朗基罗生于义大利阿勒佐﹝Arrezzo﹞附近的镇上,他从小就展露才华,在诸多艺术之中,他个人特别喜爱雕刻,一直以雕刻家自居。米开朗基罗的建筑完全是自学而来,虽然连他自己都不认为他是一位建筑师,但他所完成的建筑作品,仍然使其可以跻身于文艺复兴伟大建筑师之列。
米开朗基罗很善于运用各种元素,将一个室内空间雕刻成如他的雕像或绘画般富有张力。他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三者上之风格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是来自于他对人体的认识和了解,就如同他曾说「建筑结构的元素必须要遵循人体之结构法则,如果此人不是人体构造的大师,他绝对不会了解建筑之原则」,他的灵感可以说是来自于人的灵魂及人体美。
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建筑物,层次丰富,立体感很强,光影变化剧烈,风格刚劲有力,洋溢着英雄主义精神,同他的雕刻和绘画风格一致。他也善于把雕刻同建筑结合起来。常常不顾建筑的结构逻辑,有意破坏承重构件的理性形式,如把圆柱子嵌在墙内,用薄薄的“牛腿”承托柱子,额枋和山花凹凸断折等,表现出一种激动的、不安的情绪。,他是手法主义的开创者。巴洛克建筑的建筑师们也把他奉为导师之一。
德国班贝格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内景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乾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着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厅和圣龛做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拱形天花也与此呼应,教堂内部上下布满用灰泥塑成的各种植物形状装饰图案,金碧辉煌。教堂外观比较平淡,正面有一对塔楼,装饰有柔和的曲线,富有亲切感。
十四圣徒朝圣教堂
罗赫尔修道院教堂也是外观简洁,内部装修精緻,尤其是圣龛上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部天花,布满用白大理石雕刻的飞翔天使,圣龛正中是由圣母和两个天使组成的群雕;圣龛下面是一组表情各异的圣徒雕像。
奥地利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主要是从德国传入的。18世纪上半叶,奥地利许多着名建筑都是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外表是严肃的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内部大厅则具有义大利巴洛克风格,大厅所有的柱子都雕刻成人像,柱顶和拱顶满布浮雕装饰,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兴起于17世纪中叶,它的风格自由奔放,造型繁複,富于变化,只是有的建筑装饰堆砌过分。

建筑特点

长、狭窄的教堂中殿由更加宽广,偶尔地圆形式替换。
对光、或者强壮的光和树荫对比、单色画作用 ( 即教会的Weltenburg修道院);或一致的照明设备的剧烈的用途通过几个视窗(即教会Weingarten修道院)。
对装饰品(puttos 的丰富的用途由木头(经常被镀金)、膏药或灰泥、大理石或虚假製成使有大理石花纹。
大规模天花板壁画。
外在门面为剧烈的中央预测经常描绘。 外部立面的显着特点是通常有戏剧性的中央突出部分
内部比壳经常只是有为绘画和雕塑(特别是在巴落克式样晚期) 。
幻觉作用喜欢trompe l'oeil 和混和绘画和建筑。
在巴法力亚和Swabian 巴落克式样,葱圆顶是普遍存在的。
错视画法般的虚幻效果,绘画与建筑的混合
在巴伐利亚、捷克、波兰和乌克兰巴洛克,普遍存在梨状穹顶
天主教国家的圣母柱和圣三柱,通常因黑死病结束时的感恩而兴建
巴洛克式样的神圣的建筑被义大利、特别是罗马和大教堂的範例主要影响了与横渡的圆顶和教堂中殿。巴洛克式的世俗建筑的中心是法国。 宫殿开放三个翼布局建立了作为标準办法儘早16 世纪。但这是Palais du卢森堡(被修建1615-1620) 由建立了巴洛克式的建筑範例的Salomon ·de Brosse。
,巴洛克建筑风格特点
第一,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艳丽,一身珠光宝气。
第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少乱冲突;,打破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相互渗透;,则是不顾结构逻辑,採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
第三,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材料。
第四,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这些特徵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早期为义大利的贝尔尼尼和波洛米尼,晚期的瓜里尼。

风格评价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嚮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研究意义

学术研究中,确定巴洛克艺术地位的是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wofflin),他的着作《文艺复兴与巴洛克》(1888)、《美术史原理》(1915),前者指出巴洛克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主要流派,并对其形式特点作了分析和历史考察。后者认为巴洛克风格可作为每一文化或文明进入后期阶段的特徵,使之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上一篇:My Xbox LIVE 下一篇:feeder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