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单元(D)组成。透过Kp,Ki和Kd三个参数的设定。PID控制器主要适用于基本上线性,且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PID控制器
- 外文名PID controller
- 组成比例单元P 积分单元I 微分单元D
- 参数Kp Ki Kd
- 作用维持生产装置中的变数稳定
- 目的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基本概况
PID控制器(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由比例单元 P、积分单元 I 和微分单元 D 组成。通过Kp, Ki和Kd三个参数的设定。PID控制器主要适用于基本线性和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
PID 控制器是一个在工业控制套用中常见的反馈迴路部件。这个控制器把收集到的数据和一个参考值进行比较,然后把这个差别用于计算新的输入值,这个新的输入值的目的是可以让系统的数据达到或者保持在参考值。和其他简单的控制运算不同,PID控制器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差别的出现率来调整输入值,这样可以使系统更加準确,更加稳定。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证明,在其他控制方法导致系统有稳定误差或过程反覆的情况下,一个PID反馈迴路却可以保持系统的稳定。
反馈迴路
一个控制迴路包括三个部分
系统的感测器得到的测量结果 控制器作出决定 通过一个输出设备来作出反应 控制器从感测器得到测量结果,然后用需求结果减去测量结果来得到误差。然后用误差来计算出一个对系统的纠正值来作为输入结果,这样系统就可以从它的输出结果中消除误差。
在一个PID迴路中,这个纠正值有三种算法,消除目前的误差,平均过去的误差,和透过误差的改变来预测将来的误差。
比如说,假如一个水箱在为一个植物提供水,这个水箱的水需要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一个感测器就会用来检查水箱里水的高度,这样就得到了测量结果。控制器会有一个固定的用户输入值来表示水箱需要的水面高度,假设这个值是保持65%的水量。控制器的输出设备会连在一个马达控制的水阀门上。打开阀门就会给水箱注水,关上阀门就会让水箱里的水量下降。这个阀门的控制信号就是我们控制的变数,它也是这个系统的输入来保持这个水箱水量的固定。
PID控制器可以用来控制任何可以被测量的并且可以被控制的变数。比如,它可以用来控制温度,压强,流量,化学成分,速度等等。汽车上的巡航定速功能就是一个例子。
一些控制系统把数个PID控制器串联起来,或是链成网路。这样的话,一个主控制器可能会为其他控制输出结果。一个常见的例子是马达的控制。我们会常常需要马达有一个控制的速度并且停在一个确定的位置。这样呢,一个子控制器来管理速度,这个子控制器的速度是由控制马达位置的主控制器来管理的。
连合和串联控制在化学过程控制系统中是很常见的。
理论
PID是以它的三种纠正算法而命名的。这三种算法都是用加法调整被控制的数值。而实际上这些加法运算大部分变成了减法运算因为被加数总是负值。这三种算法是
比例- 来控制当前,误差值和一个负常数P(表示比例)相乘,然后和预定的值相加。P只是在控制器的输出和系统的误差成比例的时候成立。这种控制器输出的变化与输入控制器的偏差成比例关係。比如说,一个电热器的控制器的比例尺範围是10°C,它的预定值是20°C。那幺它在10°C的时候会输出100%,在15°C的时候会输出50%,在19°C的时候输出10%,注意在误差是0的时候,控制器的输出也是0。
积分 - 来控制过去,误差值是过去一段时间的误差和,然后乘以一个负常数I,然后和预定值相加。I从过去的平均误差值来找到系统的输出结果和预定值的平均误差。一个简单的比例系统会振荡,会在预定值的附近来回变化,因为系统无法消除多余的纠正。通过加上一个负的平均误差比例值,平均的系统误差值就会总是减少。所以,最终这个PID迴路系统会在预定值定下来。
微分 - 来控制将来,计算误差的一阶导,并和一个负常数D相乘,和预定值相加。这个导数的控制会对系统的改变作出反应。导数的结果越大,那幺控制系统就对输出结果作出更快速的反应。这个D参数也是PID被称为可预测的控制器的原因。D参数对减少控制器短期的改变很有帮助。一些实际中的速度缓慢的系统可以不需要D参数。 用更专业的话来讲,一个PID控制器可以被称作一个在频域系统的滤波器。这一点在计算它是否会最终达到稳定结果时很有用。如果数值挑选不当,控制系统的输入值会反覆振荡,这导致系统可能永远无法达到预设值。
控制规律
儘管不同类型的控制器,其结构、原理各不相同,基本控制规律只有三个比例(P)控制、积分(I)控制和微分(D)控制。这几种控制规律可以单独使用,更多场合是组合使用。如比例(P)控制、比例-积分(PI)控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等。
比例(P)控制
单独的比例控制也称“有差控制”,输出的变化与输入控制器的偏差成比例关係,偏差越大输出越大。实际套用中,比例度的大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比例度太大,控制作用太弱,不利于系统克服扰动,余差太大,控制质量差,也没有什幺控制作用;比例度太小,控制作用太强,容易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变差,引发振荡。
对于反应灵敏、放大能力强的被控对象,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应当使比例度稍大些;而对于反应迟钝,放大能力又较弱的被控对象,比例度可选小一些,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敏度,也可以相应减小余差。
单纯的比例控制适用于扰动不大,滞后较小,负荷变化小,要求不高,允许有一定余差存在的场合。工业生产中比例控制规律使用较为普遍。
比例积分(PI)控制
比例控制规律是基本控制规律中最基本的、套用最普遍的一种,其最大优点就是控制及时、迅速。只要有偏差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不能最终消除余差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单独使用。克服余差的办法是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加上积分控制作用。
积分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偏差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这里的“积分”指的是“积累”的意思。积分控制器的输出不仅与输入偏差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偏差存在的时间有关。只要偏差存在,输出就会不断累积(输出值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一直到偏差为零,累积才会停止。所以,积分控制可以消除余差。积分控制规律又称无差控制规律。
积分时间的大小表征了积分控制作用的强弱。积分时间越小,控制作用越强;反之,控制作用越弱。
积分控制虽然能消除余差,但它存在着控制不及时的缺点。因为积分输出的累积是渐进的,其产生的控制作用总是落后于偏差的变化,不能及时有效地克服干扰的影响,难以使控制系统稳定下来。所以,实用中一般不单独使用积分控制,而是和比例控制作用结合起来,构成比例积分控制。这样取二者之长,互相弥补,既有比例控制作用的迅速及时,又有积分控制作用消除余差的能力。,比例积分控制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过程控制。
比例积分控制器是目前套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器,多用于工业生产中液位、压力、流量等控制系统。由于引入积分作用能消除余差,弥补了纯比例控制的缺陷,获得较好的控制质量。积分作用的引入,会使系统稳定性变差。对于有较大惯性滞后的控制系统,要儘量避免使用。
比例微分(PD)控制
比例积分控制对于时间滞后的被控对象使用不够理想。所谓“时间滞后”指的是当被控对象受到扰动作用后,被控变数没有立即发生变化,而是有一个时间上的延迟,比如容量滞后,此时比例积分控制显得迟钝、不及时。为此,人们构想能否根据偏差的变化趋势来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呢?犹如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即可根据偏差的大小来改变阀门的开度(比例作用),又可根据偏差变化的速度大小来预计将要出现的情况,提前进行过量控制,“防患于未然”。这就是具有“超前”控制作用的微分控制规律。微分控制器输出的大小取决于输入偏差变化的速度。
微分输出只与偏差的变化速度有关,而与偏差的大小以及偏差是否存在与否无关。如果偏差为一固定值,不管多大,只要不变化,则输出的变化一定为零,控制器没有任何控制作用。微分时间越大,微分输出维持的时间就越长,微分作用越强;反之则越弱。当微分时间为0时,就没有微分控制作用了。同理,微分时间的选取,也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微分控制作用的特点是动作迅速,具有超前调节功能,可有效改善被控对象有较大时间滞后的控制品质;它不能消除余差,尤其是对于恆定偏差输入时,根本就没有控制作用。,不能单独使用微分控制规律。
比例和微分作用结合,比单纯的比例作用更快。尤其是对容量滞后大的对象,可以减小动偏差的幅度,节省控制时间,显着改善控制质量。
PID控制
最为理想的控制当属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它集三者之长既有比例作用的及时迅速,又有积分作用的消除余差能力,还有微分作用的超前控制功能。
当偏差阶跃出现时,微分立即大幅度动作,抑制偏差的这种跃变;比例也起消除偏差的作用,使偏差幅度减小,由于比例作用是持久和起主要作用的控制规律,可使系统比较稳定;而积分作用慢慢把余差克服掉。只要三个作用的控制参数选择得当,便可充分发挥三种控制规律的优点,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
调试方法
比例係数的调节
比例係数P的调节範围一般是0.1--100。
如果增益值取 0.1,PID 调节器输出变化为十分之一的偏差值。如果增益值取 100, PID 调节器输出变化为一百倍的偏差值。
可见该值越大,比例产生的增益作用越大。初调时,选小一些,然后慢慢调大,直到系统波动足够小,再调节积分或微分係数。过大的P值会导致系统不稳定,持续振荡;过小的P值又会使系统反应迟钝。合适的值应该使系统有足够的灵敏度但又不会反应过于灵敏,一定时间的迟缓要靠积分时间来调节。
积分係数的调节
积分时间常数的定义是,偏差引起输出增长的时间。积分时间设为 1秒,则输出变化 100%所需时间为 1 秒。初调时要把积分时间设定长些,然后慢慢调小直到系统稳定为止。
微分係数的调节
微分值是偏差值的变化率。例如,如果输入偏差值线性变化,则在调节器输出侧叠加一个恆定的调节量。大部分控制系统不需要调节微分时间。因为只有时间滞后的系统才需要附加这个参数。如果画蛇添足加上这个参数反而会使系统的控制受到影响。如果通过比例、积分参数的调节还是收不到理想的控制要求,就可以调节微分时间。初调时把这个係数设小,然后慢慢调大,直到系统稳定。
参数整定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被 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係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一是理论计算整定法。它主要是 依据系统的数学模型,经过理论计算确定控制器参数。这种方法所得到的计算数据未必可以直接用,还必须通过工程实际进行调整和修改。二是工程整定方法,它主 要依赖工程经验,直接在控制系统的试验中进行,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在工程实际中被广泛採用。PID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临界比例法、反应 曲线法和衰减法。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其共同点都是通过试验,然后按照工程经验公式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但无论採用哪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控制器参数,都需 要在实际运行中进行调整与完善。现在一般採用的是临界比例法。利用该方法进行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步骤如下(1)预选择一个足够短的採样周期让系统工作;(2)仅加入比例控制环节,直到系统对输入的阶跃回响出现临界振荡, 记下这时的比例放大係数和临界振荡周期;(3)在一定的控制度下通过公式计算得到PID控制器的参数。
适应控制
弄清楚什幺是自适应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节约原材料,要求生产管理及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优工作状态。产生了一种最优控制的方法,这就叫自适应控制。在这种控制中要求系统能够根据被测参数,环境及原材料的成本的变化而自动对系统进行调节,使系统随时处于最佳状态。自适应控制包括性能估计(辨别)、决策和修改三个环节。它是微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控制规律难以掌握,所以推广起来尚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加入自适应的pid控制就带有了一些智慧型特点,像生物一样能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
还有自学习系统,就更加智慧型化了。
控制器性能
PID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有文献指出,实际工业中有60%的控制器存在性能方面的问题。而在工业过程中,导致控制迴路性能不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情形
1)控制器整定不佳且缺少维护。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控制器从未被整定或者是基于失配模型的整定,也可能是使用了不当类型的控制器。工业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中,90%以上的控制器是PID类型的控制器,即使某些情况下使用其它控制器也许能得到更好的性能。实际上,最常见的导致控制迴路性能不佳的原因是控制器缺少维护。经过多年的运行,执行器和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可能由于磨损等原因而发生变化。而只有少数工程师维护控制迴路,且操作工与工程师常常对于控制迴路性能不佳的原因缺乏认识。
2)设备故障或结构设计不合理。控制迴路性能不佳可能是由于感测器或执行器的故障(如过度的摩擦)引起的。如果工业装置或者装置的组件设计不合理,则问题可能更严重。这些问题无法通过重新整定控制器而得到有效的解决。
3)缺少或前馈补偿不足。若处理不得当,外部扰动会使迴路的性能恶化。,当扰动可测时,建议使用前馈控制(Feedforvvard Control,FFC)对扰动进行补偿。
4)控制结构设计不合理。不合适的输入/输出配对,忽略系统变数间的相互耦合,竞赛控制器(Competing Controllers),自由度不足,强非线性的存在,缺乏对大时延的补偿等都可能导致控制结构问题。
PID控制性能评估
已有文献指出在已知过程常规运行数据估计PID控制能实现的最小方差是可行的;对于PID控制,使用PID能实现的最小方差性能作为评价基準,评价结果更趋合理;通过拟合模型后再估计得到的PID控制器参数能够明显减小过程输出方差。
目前,针对控制系统进行性能监控与评估(control performance monitoring/assessment,CPM/CPA)是当今世界过程控制界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控制器性能监控与评估工作可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Astrom(1967)、DeVrieWu(1978)等人的工作;到1970年,由Box,Jenkins(1976)、Astro最小方差控制(minimum variance control,MVC);1989年Harris(1989)用最小方差控制进行SISO系统方差性能的评估,使得此领域在随机性能监控和评估方面有了开创性的成果和新的目标。从此,CPM/CPA技术吸引了大批控制理论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经过前人的努力,此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涉及控制理论、系统辨识、信号处理和机率统计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综合技术,通常被称作为控制迴路的性能监控与评估、控制器的性能监控与评估、性能评估等。
为了解决工业系统中PID控制器由于系统时变而导致的所在控制器迴路性能下降问题,浙江大学的刘小艳在Edgar提出的PID可达性评估基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PID控制器进行性能评估、最佳化及监控的方法,即PID循环评估最佳化算法。该算法利用系统闭环输入输出数据进行滑窗线上辨识,使用基于MVC(MinimumVariance Control)的PID最小方差可达性準则对PID控制器性能进行评估,并将计算最小方差意义下最优PID控制器参数;将理论最小方差与输出方差相比,作为PID系统进行线上最佳化的启停阈值。仿真已证明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