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代最精锐的部队之一,陕西边军构成,约10000人,由孙传庭组建并统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秦兵
- 统帅孙传庭
- 地区陕西榆林
源起与战史
孙传庭,山西代县人,万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历任永城知县、商丘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勛司郎中等职,魏忠贤当权期间,孙传庭辞职回家,直到崇祯八年才复出,担任吏部封验司郎中、顺天府丞。
复出后的孙传庭对当前的剿匪局势十分关心,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颇有澄清天下之志,被廷臣认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边才”。崇祯九年三月,朝廷罢免了懦弱无能的甘学阔,起用孙传庭接任陕西巡抚。
崇祯对孙传庭寄予厚望,临行前亲自召见了他,一番寒暄之后,孙传庭提出了兵饷不足的困难,请求皇上支持。
崇祯表示钱没有,政策倒是有一条。这个政策就是孙传庭可以採用多种形式,自行筹措经费,用以招兵买马,朝廷不加干涉。
经验证明,给政策往往比给钱更有用。政策是来钱的渠道,有了渠道,何愁没钱?,好政策也要有人去落实才行。
孙传庭到陕西以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按照“以秦兵卫秦地,以秦地养秦兵”的理念,实行屯田,发展经济。经过治理,年收税银14.5万两,米麦1.35万石,孙传庭以此招募训练了一只劲旅。
这只劲旅就是秦兵。
或许是受了大秦岭的豪气影响,生活在谷中的人似乎从出生开始,骨子里就秉承着一种彪悍的个性,正如这里的山歌所唱"山歌明末三大军子来把山头,阎王见我也发愁。孔夫子见我就下马,皇帝见我也低头。"
明末的军队,战斗力最强的,是关宁铁骑,排第三的,是天雄军,排在第二的,是秦兵。
关宁铁骑之所以强悍,因为机动;天雄军善战,因为团结;而秦兵的战斗力,因为个性。秦兵的主力,大都来自陕西榆林。
这支彪悍的军队,曾经让不知情的兵家吃尽了苦头。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闯王高迎祥,他甚至因为无知还在子午谷中丢了性命。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7月,闯王高迎祥率领全部主力进入子午谷,企图偷渡这里,然后奇袭西安占领陕西。但他忽略了子午谷的天气与险峻的道路由于道路狭窄,天降大雨,高迎祥的几万大军走了好几天,才走了一半路程,人困马乏,物资损失严重。当他艰苦行军终于到达子午谷黑水峪的时候,却发现早已有两万秦军埋伏在此。
秦军之所以在子午谷的黑水峪耐心等待,是因为统帅孙传庭知道,艰苦跋涉完子午谷之后,出现在他面前的高迎祥和他的部队都是十分脆弱的。两军相遇,随即开战,高迎祥率军发动多次突击,但由于子午谷的秦军太猛,而且士兵中多有熟悉地形地貌的当地人,高迎祥的进攻完全没用——秦军男女老幼齐上阵,喊一嗓子就能动员一群亲戚,即使防线每次被冲垮,但过不了多久就会聚拢……最终,双方激战四天,纵横世间七年的闯王高迎祥被俘,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秦兵也声威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