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box (Inbox by Gmail),是美国Google公司于2014年10月份发布的一款邮件类产品,是继Gmail之后,Google发布的第二款邮件类产品,支持网页和移动客户端访问(Android、iOS),和Gmail无缝连线,完全同步。目前尚未完全开放,採用邀请制进行试水,暂时只支持Gmail。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收件箱
- 外文名Inbox(by Gmail)
- 开发商Google
申请使用
Inbox 目前尚未开放,採用邀请制进行试水,想尝鲜 Inbox 有两种办法
- 向身边已有使用资格的朋友索要邀请码。(要到就能用)
- 传送申请邮件到inbox@google.com 申请体验资格(通常隔天就会通过邮件回复,收到之后直接登录 Inbox 即可。邮件末尾虽然提供了邀请码,但你不需要输入,你也找不到地方输入,Google已经把你的Gmail账号记录在Inbox的白名单里了,省去了你手动激活的麻烦)
设计理念
在一些欧美的影视作品中,我们都见过过去老闆的办公桌上会有一个两层的盒子,一层写着In,用于接收要做的事,另一层写着Out,完成了的东西就放在这里,秘书看到会拿走交给相应的人。Linux系统中最常见的 Save 按钮的图示就是这个盒子。
Inbox 的设计理念很纯粹,就是仿製的这种收件箱,一切未读的邮件、要做但未做的事情,都会被放在收件箱里,看过了或是做完了就可以 Sweep 掉,眼不见为净,全部 Sweep 了收件箱就会变成空的,不会看着眼烦。
你可以理解为 Inbox 是Gmail信箱和Google Keep待办记事的结合体,它把生活中各种日程讯息整合到一起,接下来有什幺要做的一目了然。
Inbox 中,所有的未读邮件、待办记事都会出现在 Inbox 中,已读的邮件和已完成的待办记事会被归到 done 中。你可以在产品首页左侧的隐藏抽屉中找到这些项目。
特性
冲破思维惯性,更轻的邮件列表
传统的邮件列表都是按照邮件的到达顺序排列,不区分内容和具体时间,已读未读的都在一起,仅仅通过加粗来标记未读,通过诸如收件箱、未读、资料夹等方式区别。
Inbox将所有邮件的组织方式彻底重组,以“天”为单位将邮件汇聚,同一天的邮件会被汇聚到原本一封邮件大小的区域,点开可以查看详情,萤幕空间占用大大减少。长时间未读的邮件会以“上周”、“上一个月”等方式汇聚,方便筛选,减小视觉上的抢眼程度。
Highlights —— 更直观的邮件预览
在 Inbox 中,邮件预览不单单只是显示正文的文字,而是会优先显示正文里的图片、附属档案预览图、视频等多媒体档案,让人对邮件的内容更加一目了然,方便决定是要详细阅读,还是直接收起来。
HightLights还会实时追蹤内容的变化,并实时更新。Gmail和Inbox的首席设计师JasonCornwell 举了这幺个例子“如果你的航班信息发生了变化,即使航空公司没有给你传送航班信息变更的电子邮件,但Highlights依然会为你保持更新。Highlights会实时追蹤信息。”。待办记事也是如此,如果你在网页端修改了Reminder的内容,手机上不需要刷新,立马就会同步到最新的状态。
Bundles —— 高效的内容聚合
Bundles 是 Gmail 中 Tag 的扩展,相当于一个兴趣群组,相同性质的邮件会被汇聚到一个 Bundle 显示,用户直接根据内容来决定是否查看邮件,而不用挨个看发件人和摘要。看完直接sweep扫除,眼不见未尽,应证了产品名称,这就是一个收件箱,看过的就消失。
每个 Bundle 可以单独设定提醒方式(邮件到达时提醒、一周一次、一个月一次),间接禁止恼人的提醒邮件的,又不用担心错过重要邮件。
Inbox默认提供了七种Bundle,分别是
- Travel,旅行「专门汇集酒店预订确认邮件,机票购买邮件等信息」
- Purchases,购买「专门汇集网路购物收据,商品推销广告邮件」
- Finance,金融「专门汇集银行发来的账单、通知等邮件」
- Social,社交「专门汇集一些社交网站发来的互动通知邮件」
- Updates,更新「专门汇集网站发来的账号信息通知邮件」
- Forums,论坛「专门汇集论坛发来的订阅邮件,讨论组讯息推送邮件」
- Promos,广告「专门汇集网路促销,优惠等广告邮件」
Inbox支持用户自己创建Bundle,可根据发件人、收件人、邮件标题关键字、邮件正文关键字、排除关键字,进行分类。
Bundles 功能对邮件进行了高效的分类整理,再也不需要未读列表、邮件归档,一切尽在收件箱。
Pin —— 升级版的星标
Inbox 採用了Pinterest中Pin的概念,以此取代星标的功能。Pin的概念更接近便利贴,把重要的邮件、待办事记钉在首页,并且不能Sweep掉。星标只做到了分类,而Pin还起到了提醒的作用。比如你看中了促销邮件中一件商品,想下班去买,只要把这封邮件 Pin 一下,它就会被钉在首页。
已读的邮件被 Pin 了,就会重新出现在 Inbox 中,即被视为未读
首页右上方有个开关,用于切换 Pin 视图,开启 Pin 视图,只有被Pin过的内容会出现在这里,关闭 Pin 视图,所有未读邮件和未完成待办事记都会显示在首页。
Reminder —— 重要事情不错过
Inbox 还有待办事记的功能,支持直接创建待办事记,比如记得给老婆买生日礼物,待办事记会和 Pin 过的邮件一起出现在首页,不会被 Sweep 掉。
新建的待办事记会被默认标记为Pin,如果不是很重要你不想一直看到它,你可以手动取消这个 Pin,这样它就成为一个普通的待办事记。
Reminder 的引入很符合 Inbox 的功能定位,效率为先。邮件的内容很有可能会被转化成待办事记,一切需要提醒的事情都放到 Inbox 里,Inbox 既是信箱,又是待办事记。
Material Design —— 全新的互动方式
作为Android 5.0之后发布的Google官方产品,Indox 打一出生就是Material Design的视觉风格,扁平化的配色,阴影、动效、触感反馈一应俱全,操作感觉非常流畅。
首页的右下角大大的红色加号,採用了类似Path的互动方式,点开可以创建新邮件、创建新待办事记、传送邀请,并提供了3个常用联繫人,点击可直接发信。
区别
Inbox 和 Gmail 同为Google旗下的邮件产品,其功能上存在大範围的重叠,并且官方支持两者的同步,不会因为 Inbox 收了信,Gmail 中就没了。
Inbox 的诞生,起源于 Google 内部对于Gmail 的争论,工程师认为功 Gmail 太过于简洁,一些高级功能不应被删除,但产品/设计团队却拿出了大量的用户调研数据,证明大部分用户其实很少用到那些高级功能,Gmail应该被简化。
争论的最终结果,就是 Gmail 将继续保持简洁(官方数据显示普通用户一天大约会收到5封邮件,其中包含大量的促销、广告等无须回复的内容),高级功能将被隐藏(回复/转发等,这在Gmail团队看来属于高级功能)。,Gmail团队着手针对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电子邮件的重度用户开发一款独立产品——这就是Inbox。(官方数据显示谷歌员工每天收到约450封电子邮件,其中许多电子邮件都要求至少看一遍,相当一部分还需要回复)
Google 发布 Inbox 并无意替代 Gmail,而是针对电子邮件的重度用户单独发布了一款更加注重效率的产品,Inbox 的内容和账号体系很大程度还是依赖于 Gmail 的。
从已发布的产品来看,Inbox 在效率方面确实优于 Gmail,Gmail 上很多优秀的功能也被继承了下来,并且加入了大量的创新,对 Gmail 不熟悉的用户在初次使用时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情况,虽然 Inbox 的教学提示非常丰富,但还是不足以满足新用户的所有疑问。对于极客来说,Inbox 的逻辑非常好理解,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为何一个信箱居然会如此複杂。
Inbox 的核心是效率,比较适合工作等有用邮件数量较多的场合,对于私人生活使用确实略显激进,有的用户会不知道看过的邮件被收到哪儿去了。但毕竟,除了工作需要,日常生活中信箱更多的是被用于注册和登录,真正被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已经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