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基因组为DNA。EB病毒具有在体内外专一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3~5岁幼儿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体。
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EB病毒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目前所测EB病毒抗体,主要有针对病毒的衣壳抗原(CA)、早期抗原(EA)和核抗原(EBNA)。
基本介绍
- 西医学名EB病毒
- 英文名称epstein-barr virus,EBv
- 其他名称人类疱疹病毒
- 发病部位淋巴,鼻,咽喉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唾液
致病机制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EBV感染可表现为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不同感染状态表达不同的抗原,增殖性感染期表达的抗原有EBV早期抗原、EBV衣壳蛋白和EBV膜抗原,潜伏感染期表达的抗原有EBV核抗原和潜伏膜蛋白。
EB病毒与疾病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淋巴结炎、脾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大量增多。急性期后,低热、疲劳可持续6个月之久,正常人预后良好,免疫缺陷患者可出现死亡。
2.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又称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lymphoma)。多见于5~12岁儿童,发生在中非等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好发部位为颜面、齶部。儿童在发病前已受到EB病毒重度感染,在伯基特淋巴瘤的活检组织中可检出EB病毒的DNA及核抗原。
3.鼻咽癌
鼻咽癌是与EBV密切相关的一种常见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我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等)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鼻咽癌的活检组织可检出EB病毒的DNA及核抗原;其血清中亦含有较高滴度的EB病毒特异的VCA-IgA或EAIgA抗体。
EB病毒感染防治
疫苗是预防E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我国研製的基因重组疫苗正在观察中。目前对EBV感染尚缺乏疗效肯定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用药期间,能减少EBV从咽部排毒,但不能改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对免疫缺陷患者中的EBV淋巴瘤治疗也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