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 Wildfire机械设计教程》是2007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江宏。
本书是有关Pro/ENGINEER Wildfire基础套用及工程设计的教材。全书紧密结合实例和计算机辅助工程的发展现况,系统讲解了该软体的具体操作和实践套用。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参数化建模等基本概念,Pro/ENGINEER Wildfire的基本操作环境,草绘,拉伸、修改特徵,构造特徵,旋转特徵,特徵操作,扫描和混合特徵,高级建模,工程图,装配建模,曲面建模等。全书内容深入浅出,实例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讲解按照先理论再实例的方式,手把手引导读者逐步练习,深刻体会其中的内涵。读者可以按照自己对Pro/ENGINEER的理解自行安排学习顺序,非常方便自学。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工程设计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基本介绍
- 书名Pro/ENGINEER Wildfire机械设计教程
- 作者孙江宏
- 类别机械
- 定价58元
- 出版时间2007-2-28
- 装帧平装
图书前言
我之所以决定编写这本Pro/ENGINEER教科书,是因为这个CAD软体包广为流行却缺乏一本内容全面的教科书。在这项工作的起始,我即致力于如下目标和想法
1. 为计算机机械制图入门课编写一本教程。
2. 要满足各院校有关参数化设计和基于约束建模的课程的教学需要。
3. 要适合那些没有机会正式上课的人自学Pro/ENGINEER。
4. 将学习Pro/ENGINEER的指导方法与详细的参考资料相结合,融为一体。
使用本教材的方式
本书构思巧妙,适用于自学指导、资料参考和课堂教学。每章开始部分较详细介绍该章主题,对理论进行主次分明的讲解;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定一个或多个“学习指导”;每章的是练习题,用于强化在本章和本书前面章节中涉及的概念。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始终记住以下几点
1. 由于Pro/ENGINEER是强调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程式,所以介绍Pro/ENGINEER功能时一直採用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最为有效。
2. 本书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书中讲授Pro/ENGINEER的典型方式是先进行“学习指导”,紧接着是不提供答案的练习题或思考题。通常学生可以按照书中的步骤完成“学习指导”,但可能在做练习题时陷入困境。这些学生的问题出在企图从“学习指导”的实现步骤中寻找完成练习题的方法。练习题是可以用该章技术实现的,但具体操作过程与“学习指导”会有很大不同,生搬硬套肯定不行。
这些档案进一步提高了本书的使用价值。,是因为给出的模型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授课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讲解;是学生可以拿自己的操作结果与这些档案比对分析,加强学习的目的性。
4.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特点,灵活安排授课顺序。第1章和第2章是基础参考资料,深入建模从第3章“基于约束的草绘”开始,三维建模则从第4章“拉伸、修改和重定义特徵”开始。教师若使用本书进行教学,可以自行决定从第1章、第2章、第3章或第4章中的任意一章开始讲解。,第4章后的很多章都没有前后连贯关係,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挑选讲解。
学习Pro/ENGINEER的学生
本书的目标之一就是为Pro/ENGINEER自学者提供最佳入门书。书中“理论讲解+学习指导”式的写作方法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由于Pro/ENGINEER操作是以选单为主的,所以学习指导部分使用step by step 的步骤编号方式来指导选单项的选取。下面是练习步骤的一个例子
步骤6 根据设计意图放置“尺寸”。
使用“尺寸”按钮来匹配如图4.24所示的尺寸标注方案。在零件上的尺寸放置应该符合设计意图。利用激活的“目的管理器”(“草绘”→“目的管理器”),可自动提供完全定义截面的尺寸和约束,Pro/ENGINEER不知道什幺样的尺寸方案符合设计意图,,通常需要更改一些尺寸位置。
建模要点 如果可能,下面的经验可以避免修改截面的尺寸,直到尺寸放置方案符合设计意图。
在这个例子中,介绍使用尺寸选项(通过“尺寸”按钮)来创建满足零件设计意图的尺寸。就选单选择而言,当合适时,遵循具体的选单选择是基本原则。,书中随处可见的黑框灰度背景上的“建模要点”,可帮助读者进一步强化建模策略。
章
下面是本书各章的内容描述和基本要点。
第1章 参数化设计入门
本章包括参数化建模、参数化设计和基于约束建模的基本原理,讨论了Pro/ENGINEER如何用于捕捉设计意图以及它如何成为并行工程环境的一个组件。
第2章 Pro/ENGINEER的用户界面
本章涵盖Pro/ENGINEER界面和选单结构背后的基本原理,目的是作为后续建模操作的指导和参考。本章提供了一个“学习指导”以进一步达到本章的目标。
第3章 基于约束的草绘
Pro/ENGINEER这样的参数化建模程式包依赖于草绘环境来创建绝大多数特徵。本章涵盖Pro/ENGINEER草绘模组中“草绘”的基础。本章提供了两个“学习指导”以及练习题。
第4章 拉伸、修改和重定义特徵
第4章是涉及Pro/ENGINEER实体建模功能的第一章,介绍了Pro/ENGINEER的“加材料”和“切减材料”命令,详细讲解了“拉伸”选项。,介绍了“修改”和“基準平面”选项。本章提供了两个“学习指导”。
第5章 特徵构建工具
除了“加材料”和“切减材料”命令是Pro/ENGINEER创建特徵的基本工具外,本章还涉及了其他特徵创建工具。本章详细介绍了“孔”、“圆角”、“筋”和“倒角”命令,创建拔模曲面,抽壳零件,修饰特徵,以及创建线性阵列。本章提供了两个“学习指导”。
第6章 旋转特徵
很多Pro/ENGINEER特徵通过围绕中心轴旋转来创建,例子包括“旋转”选项(在“加材料”和“切减材料”命令下可找到)、“草绘孔”选项、“轴”命令、“法兰”命令和“环形槽”命令。本章涵盖了这些选项以及创建环形阵列和基準轴的选项。本章提供了两个“学习指导”。
第7章 特徵操作工具
Pro/ENGINEER提供了操作已有特徵的工具。本章所涉及的操作工具包括“组”选项、“複製特徵”、“用户自定义特徵”、“创建关係”、“族表”和“剖面”。还讲述了使用模型树来修改特徵。
第8章 创建Pro/ENGINEER工程图
由于Pro/ENGINEER主要是建模和设计的应用程式,所以创建工程图被认为是次要任务。儘管这样,仍然需要涉及Pro/ENGINEER的绘图模组的功能。本章涉及一般视图和投影视图创建,其他主题包括表格式、注释绘图和创建拔模图元。本章提供了两个“学习指导”,其中之一涉及几何公差和尺寸公差的创建。
第9章 剖面图和高级工程图视图
由于第8章的长度和深度已经足够大,所以另用一章讲述剖面图和辅助视图的创建。
第10章 扫描和混合特徵
“加材料”和“切减材料”有创建拉伸、旋转、扫描和混合特徵的选项。拉伸和旋转特徵在前面章节中涉及了,本章涉及创建扫描和混合的基础知识。本章提供了三个“学习指导”。
第11章 高级建模方法
“加材料”和“切减材料”命令有创建高级特徵的选项。本章涉及了“螺旋扫描”、“可变剖面扫描”和“扫描混合”。本章提供了三个“学习指导”。
第12章 装配建模
本章包括Pro/ENGINEER组件模组的基础知识,其他主题包括使用报表模组的装配体绘图的创建,通过布局模组控制装配,自顶向下的装配设计和机械设计。本章提供了三个“学习指导”。
第13章 曲面建模
本章包括在Pro/ENGINEER中创建曲面的基础知识。本章提供了两个“学习指导”。
1. 为计算机机械制图入门课编写一本教程。
2. 要满足各院校有关参数化设计和基于约束建模的课程的教学需要。
3. 要适合那些没有机会正式上课的人自学Pro/ENGINEER。
4. 将学习Pro/ENGINEER的指导方法与详细的参考资料相结合,融为一体。
使用本教材的方式
本书构思巧妙,适用于自学指导、资料参考和课堂教学。每章开始部分较详细介绍该章主题,对理论进行主次分明的讲解;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定一个或多个“学习指导”;每章的是练习题,用于强化在本章和本书前面章节中涉及的概念。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始终记住以下几点
1. 由于Pro/ENGINEER是强调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程式,所以介绍Pro/ENGINEER功能时一直採用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最为有效。
2. 本书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书中讲授Pro/ENGINEER的典型方式是先进行“学习指导”,紧接着是不提供答案的练习题或思考题。通常学生可以按照书中的步骤完成“学习指导”,但可能在做练习题时陷入困境。这些学生的问题出在企图从“学习指导”的实现步骤中寻找完成练习题的方法。练习题是可以用该章技术实现的,但具体操作过程与“学习指导”会有很大不同,生搬硬套肯定不行。
这些档案进一步提高了本书的使用价值。,是因为给出的模型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授课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讲解;是学生可以拿自己的操作结果与这些档案比对分析,加强学习的目的性。
4.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特点,灵活安排授课顺序。第1章和第2章是基础参考资料,深入建模从第3章“基于约束的草绘”开始,三维建模则从第4章“拉伸、修改和重定义特徵”开始。教师若使用本书进行教学,可以自行决定从第1章、第2章、第3章或第4章中的任意一章开始讲解。,第4章后的很多章都没有前后连贯关係,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挑选讲解。
学习Pro/ENGINEER的学生
本书的目标之一就是为Pro/ENGINEER自学者提供最佳入门书。书中“理论讲解+学习指导”式的写作方法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由于Pro/ENGINEER操作是以选单为主的,所以学习指导部分使用step by step 的步骤编号方式来指导选单项的选取。下面是练习步骤的一个例子
步骤6 根据设计意图放置“尺寸”。
使用“尺寸”按钮来匹配如图4.24所示的尺寸标注方案。在零件上的尺寸放置应该符合设计意图。利用激活的“目的管理器”(“草绘”→“目的管理器”),可自动提供完全定义截面的尺寸和约束,Pro/ENGINEER不知道什幺样的尺寸方案符合设计意图,,通常需要更改一些尺寸位置。
建模要点 如果可能,下面的经验可以避免修改截面的尺寸,直到尺寸放置方案符合设计意图。
在这个例子中,介绍使用尺寸选项(通过“尺寸”按钮)来创建满足零件设计意图的尺寸。就选单选择而言,当合适时,遵循具体的选单选择是基本原则。,书中随处可见的黑框灰度背景上的“建模要点”,可帮助读者进一步强化建模策略。
章
下面是本书各章的内容描述和基本要点。
第1章 参数化设计入门
本章包括参数化建模、参数化设计和基于约束建模的基本原理,讨论了Pro/ENGINEER如何用于捕捉设计意图以及它如何成为并行工程环境的一个组件。
第2章 Pro/ENGINEER的用户界面
本章涵盖Pro/ENGINEER界面和选单结构背后的基本原理,目的是作为后续建模操作的指导和参考。本章提供了一个“学习指导”以进一步达到本章的目标。
第3章 基于约束的草绘
Pro/ENGINEER这样的参数化建模程式包依赖于草绘环境来创建绝大多数特徵。本章涵盖Pro/ENGINEER草绘模组中“草绘”的基础。本章提供了两个“学习指导”以及练习题。
第4章 拉伸、修改和重定义特徵
第4章是涉及Pro/ENGINEER实体建模功能的第一章,介绍了Pro/ENGINEER的“加材料”和“切减材料”命令,详细讲解了“拉伸”选项。,介绍了“修改”和“基準平面”选项。本章提供了两个“学习指导”。
第5章 特徵构建工具
除了“加材料”和“切减材料”命令是Pro/ENGINEER创建特徵的基本工具外,本章还涉及了其他特徵创建工具。本章详细介绍了“孔”、“圆角”、“筋”和“倒角”命令,创建拔模曲面,抽壳零件,修饰特徵,以及创建线性阵列。本章提供了两个“学习指导”。
第6章 旋转特徵
很多Pro/ENGINEER特徵通过围绕中心轴旋转来创建,例子包括“旋转”选项(在“加材料”和“切减材料”命令下可找到)、“草绘孔”选项、“轴”命令、“法兰”命令和“环形槽”命令。本章涵盖了这些选项以及创建环形阵列和基準轴的选项。本章提供了两个“学习指导”。
第7章 特徵操作工具
Pro/ENGINEER提供了操作已有特徵的工具。本章所涉及的操作工具包括“组”选项、“複製特徵”、“用户自定义特徵”、“创建关係”、“族表”和“剖面”。还讲述了使用模型树来修改特徵。
第8章 创建Pro/ENGINEER工程图
由于Pro/ENGINEER主要是建模和设计的应用程式,所以创建工程图被认为是次要任务。儘管这样,仍然需要涉及Pro/ENGINEER的绘图模组的功能。本章涉及一般视图和投影视图创建,其他主题包括表格式、注释绘图和创建拔模图元。本章提供了两个“学习指导”,其中之一涉及几何公差和尺寸公差的创建。
第9章 剖面图和高级工程图视图
由于第8章的长度和深度已经足够大,所以另用一章讲述剖面图和辅助视图的创建。
第10章 扫描和混合特徵
“加材料”和“切减材料”有创建拉伸、旋转、扫描和混合特徵的选项。拉伸和旋转特徵在前面章节中涉及了,本章涉及创建扫描和混合的基础知识。本章提供了三个“学习指导”。
第11章 高级建模方法
“加材料”和“切减材料”命令有创建高级特徵的选项。本章涉及了“螺旋扫描”、“可变剖面扫描”和“扫描混合”。本章提供了三个“学习指导”。
第12章 装配建模
本章包括Pro/ENGINEER组件模组的基础知识,其他主题包括使用报表模组的装配体绘图的创建,通过布局模组控制装配,自顶向下的装配设计和机械设计。本章提供了三个“学习指导”。
第13章 曲面建模
本章包括在Pro/ENGINEER中创建曲面的基础知识。本章提供了两个“学习指导”。
图书目录
第1章 参数化设计入门 1
1.1 计算机辅助设计简介 1
1.2 工程制图 2
1.3 参数化建模概念 3
1.3.1 基于特徵的建模 4
1.3.2 草绘 5
1.3.3 约束建模 5
1.3.4 尺寸关係 6
1.3.5 特徵参考 7
1.3.6 模型树 7
1.3.7 相关性 81.3.8 基準特徵 8
1.4 并行工程 10
1.5 设计意图 10
1.6 Pro/ENGINEER的套用模组 13
1.7 小结 15
1.8 问题与讨论 15
第2章 Pro/ENGINEER的用户界面 16
2.1 选单栏 16
2.2 工具列 18
2.3 档案管理 20
2.3.1 档案名称 20
2.3.2 记忆体 21
2.3.3 工作目录 21
2.3.4 打开对象 21
2.3.5 Pro/ENGINEER导航器 23
2.3.6 创建新对象 24
2.3.7 保存对象 25
2.3.8 激活对象 26
2.4 查看模型 26
2.4.1 动态查看 26
2.4.2 模型显示 27
2.4.3 视图方向 28
2.4.4 命名和保存视图 28
2.5 设定模型 29
2.5.1 单位 29
2.5.2 材料 30
2.5.3 尺寸公差设定 31
2.6 命名特徵 37
2.7 获得模型属性 37
2.7.1 父子关係 37
2.7.2 模型分析 38
2.8 在Pro/ENGINEER中列印 39
2.9 Pro/ENGINEER的工作环境 40
2.10 配置档案 41
2.11 映射键 42
2.12 层 43
2.12.1 新建层 44
2.12.2 设定项目到一个层 44
2.12.3 预设层 44
2.13 选择特徵和图元 45
2.14 小结 45
2.15 用户界面学习指导 46
2.15.1 打开对象 46
2.15.2 浏览对象 46
2.15.3 设定对象的单位 47
2.15.4 建立层 48
2.16 练习 50
2.17 问题与讨论 50
第3章 基于约束的草绘 51
3.1 草绘的基本原则 51
3.1.1 捕捉设计意图 52
3.1.2 草绘元素 53
3.1.3 草绘平面 53
3.2 截面工具 53
3.2.1 栅格选项 54
3.2.2 放置截面 54
3.2.3 截面信息 55
3.3 约束 56
3.3.1 使用目的管理器时的约束 56
3.3.2 不使用目的管理器时的约束 57
3.3.3 约束选项 57
3.4 草绘显示选项 58
3.5 用目的管理器草绘 59
3.6 草绘图元 60
3.6.1 绘製直线 60
3.6.2 绘製圆弧 60
3.6.3 草绘圆 61
3.6.4 草绘矩形 62
3.6.5 样条曲线 63
3.6.6 创建文本 63
3.6.7 创建轴点 64
3.6.8 创建椭圆形圆角 64
3.6.9 构造图元 64
3.7 不使用目的管理器草绘 64
3.7.1 对齐 65
3.7.2 操作顺序 65
3.8 尺寸标注 66
3.8.1 线性标注 66
3.8.2 径向标注 67
3.8.3 角度标注 68
3.8.4 周长标注 68
3.8.5 坐标标注 68
3.8.6 参照标注 69
3.8.7 修改尺寸标注 69
3.9 草绘关係 70
3.10 几何工具 72
3.11 小结 74
3.12 草绘学习指导1 74
3.12.1 在草绘模组中建立新对象 75
3.12.2 草绘图元 75
3.13 草绘学习指导2 77
3.13.1 创建新截面 77
3.13.2 创建草绘 78
3.14 练习 83
3.15 问题与讨论 84
第4章 拉伸、修改和重定义特徵 86
4.1 基于特徵的建模 86
4.2 父子关係 87
4.3 第一个特徵 87
4.4 创建新零件的步骤 88
4.5 特徵创建工具 90
4.6 拉伸特徵 91
4.6.1 拉伸方向 92
4.6.2 深度选项 92
4.6.3 开放的和封闭的拉伸截面 93
4.6.4 材料侧 94
4.7 创建拉伸特徵 95
4.8 基準平面 97
4.8.1 Pro/ENGINEER的预设基準
平面 98
4.8.2 创建基準平面 98
4.8.3 单独约束选项 98
4.8.4 成组约束选项 99
4.8.5 实时基準平面 100
4.9 修改特徵 100
4.10 重定义特徵 102
4.11 小结 103
4.12 拉伸学习指导 103
4.12.1 新建模型 104
4.12.2 创建拉伸加材料特徵 105
4.12.3 草绘截面 106
4.12.4 完成特徵 110
4.12.5 创建拉伸切减材料特徵 110
4.12.6 编辑特徵定义 114
4.12.7 创建拉伸切减材料特徵 115
4.12.8 草绘截面 115
4.12.9 创建拉伸加材料特徵 117
4.12.10 修改尺寸标注 120
4.12.11 重定义特徵的深度 123
4.12.12 重定义特徵的截面 123
4.13 基準学习指导 125
4.13.1 创建零件 125
4.13.2 创建基準平面 126
4.13.3 创建基準轴 129
4.13.4 创建坐标系 130
4.14 练习 131
4.15 问题与讨论 134
第5章 特徵构建工具 135
5.1 孔特徵 135
5.1.1 孔放置选项 135
5.1.2 孔类型 136
5.1.3 孔的深度选项 138
5.1.4 创建直的线性孔 138
5.1.5 创建直的同轴孔 139
5.2 倒圆角 139
5.2.1 倒圆角半径选项 140
5.2.2 倒圆角参照选项 140
5.2.3 圆角集 140
5.2.4 形状元素和过渡 141
5.2.5 创建简单圆角 141
5.3 倒角 141
5.4 拔模 143
5.4.1 中性平面拔模 143
5.4.2 创建不分割的中性面拔模 143
5.4.3 创建分割的中性面拔模 144
5.4.4 中性曲线拔模 146
5.4.5 创建中性曲线拔模 147
5.5 零件抽壳 148
5.6 筋 149
5.7 修饰特徵 151
5.8 阵列特徵 153
5.8.1 阵列类型 153
5.8.2 阵列选项 155
5.8.3 创建线性阵列 155
5.9 小结 157
5.10 特徵构建学习指导1 157
5.10.1 创建新对象 158
5.10.2 创建基本几何特徵 158
5.10.3 添加拉伸特徵 159
5.10.4 创建倒圆角特徵 161
5.10.5 创建倒角 162
5.10.6 创建标準同轴孔 163
5.10.7 创建线性孔 164
5.10.8 创建高级倒圆角 165
5.10.9 插入壳 167
5.11 特徵构建学习指导2 168
5.11.1 创建新零件 168
5.11.2 创建基础几何特徵 169
5.11.3 创建偏移基準平面 169
5.11.4 创建拉伸加材料特徵 170
5.11.5 创建同轴孔 172
5.11.6 创建线性孔 173
5.11.7 创建线性阵列 174
5.11.8 创建倒角 175
5.11.9 创建切减材料特徵 175
5.11.10 创建筋特徵 177
5.11.11 创建拔模面 179
5.11.12 创建简单圆角 181
5.12 练习 181
5.13 问题与讨论 184
第6章 旋转特徵 185
6.1 旋转特徵基础知识 185
6.2 旋转的加材料和切减材料特徵 186
6.2.1 旋转特徵参数 186
6.2.2 创建旋转加材料特徵 187
6.3 旋转孔选项 190
6.3.1 草绘孔 190
6.3.2 创建草绘孔 191
6.3.3 径向孔的放置 192
6.3.4 创建直的直径(径向)孔 193
6.4 轴命令 194
6.5 法兰和环形槽选项 194
6.6 旋转阵列 196
6.7 基準轴 197
6.8 小结 198
6.9 旋转特徵学习指导 198
6.9.1 创建旋转加材料特徵 199
6.9.2 创建直径放置草绘孔 202
6.9.3 创建径向孔阵列 205
6.9.4 创建旋转切减材料特徵 206
6.9.5 修改阵列中孔的数目 208
6.10 轴学习指导 209
6.10.1 设定配置选项 209
6.10.2 创建基础拉伸加材料特徵 210
6.10.3 创建轴特徵 212
6.10.4 创建切减材料特徵 214
6.10.5 创建切减材料特徵的阵列 216
6.11 练习 217
6.12 问题与讨论 220
第7章 特徵操作工具 221
7.1 特徵成组 221
7.1.1 组选单 222
7.1.2 组类型 223
7.1.3 阵列组 223
7.2 複製特徵 224
7.2.1 複製选项 224
7.2.2 独立和从属 225
7.2.3 选择模型 225
7.2.4 镜像特徵 225
7.2.5 旋转特徵 227
7.2.6 平移特徵 227
7.2.7 新参考複製 228
7.3 用户自定义特徵 229
7.3.1 UDF选单 230
7.3.2 创建用户自定义特徵 230
7.3.3 放置用户自定义特徵 231
7.4 关係 233
7.4.1 条件语句 235
7.4.2 添加并编辑关係 236
7.5 族表 236
7.5.1 添加项目到族表 237
7.5.2 建立族表 237
7.6 剖面 240
7.6.1 修改剖面 241
7.6.2 创建平面剖面 241
7.6.3 创建偏距剖面 242
7.7 模型树 244
7.7.1 隐含特徵 244
7.7.2 插入特徵 244
7.7.3 特徵重排序 245
7.7.4 编辑参照 245
7.8 再生特徵 246
7.9 小结 247
7.10 操作学习指导1 247
7.10.1 创建基础加材料特徵 247
7.10.2 创建拉伸加材料特徵 248
7.10.3 创建同轴孔 250
7.10.4 做拉伸特徵的镜像 251
7.10.5 旋转拉伸特徵 252
7.10.6 为零件添加关係 254
7.11 操作学习指导2 255
7.11.1 创建基础加材料特徵 255
7.11.2 创建穿过轴的基準平面 255
7.11.3 创建凸缘特徵 257
7.11.4 创建同轴孔和圆角 258
7.11.5 组合凸缘特徵 259
7.11.6 阵列凸缘组 260
7.11.7 建立条件关係 261
7.12 练习 263
7.13 问题与讨论 266
第8章 创建Pro/ENGINEER工程图 267
8.1 工程图基础 268
8.2 工程图设定档案 269
8.3 图纸格式 270
8.3.1 修改格式 271
8.3.2 创建格式 272
8.4 创建新工程图 272
8.5 工程图视图 273
8.5.1 视图修改 273
8.5.2 视图类型 274
8.5.3 视图可见性 275
8.6 多个模型 276
8.7 创建一般视图 277
8.8 设定显示方式 278
8.9 详图视图 280
8.10 显示和拭除项目 281
8.10.1 显示全部项目类型 282
8.10.2 显示/拭除有限项目类型 283
8.11 快捷选单 283
8.12 尺寸标注和公差 284
8.12.1 操作尺寸标注 285
8.12.2 标注尺寸公差和修改 286
8.12.3 几何公差 287
8.13 建立注释 288
8.13.1 不带引线注释 288
8.13.2 带标準引线注释 288
8.14 建立工程图明细表 289
8.15 二维制图 291
8.15.1 绘製几何图形 291
8.15.2 构造几何图形 292
8.16 线体和线型 293
8.17 制图尺寸标注 294
8.18 绘製剖面 294
8.19 操作制图几何图形 294
8.20 小结 296
8.21 工程图学习指导1 296
8.21.1 创建零件 297
8.21.2 开始工程图 297
8.21.3 添加工程图格式 298
8.21.4 建立一般视图 299
8.21.5 建立投影视图 301
8.21.6 建立详图视图 303
8.21.7 建立工程图设定值 305
8.21.8 建立尺寸标注 306
8.21.9 建立注释 312
8.21.10 设定显示方式 313
8.22 工程图学习指导2 314
8.22.1 创建零件 315
8.22.2 利用模板开始工程图 316
8.22.3 建立工程图设定值 317
8.22.4 建立一般视图 317
8.22.5 创建右视图 319
8.22.6 设定和重命名基準平面 320
8.22.7 建立标注尺寸 322
8.22.8 设定几何公差 324
8.22.9 设定尺寸标注公差 329
8.22.10 建立标题栏 331
8.23 练习 332
8.24 问题与讨论 334
第9章 剖面图和高级工程图视图 335
9.1 剖面视图基础知识 335
9.2 剖面视图类型 336
9.3 全视图 337
9.4 半视图 340
9.5 阶梯剖视图 341
9.6 破断视图 343
9.7 旋转剖视图 345
9.8 旋转截面 347
9.9 辅助视图 348
9.10 小结 350
9.11 高级工程图学习指导1 350
9.11.1 创建零件 351
9.11.2 新建工程图 351
9.11.3 建立工程图设定值 352
9.11.4 创建一般视图 352
9.11.5 创建旋转剖视图 353
9.11.6 创建局部剖视图 357
9.11.7 创建中心线和尺寸标注 359
9.11.8 创建标题栏注释 362
9.12 高级工程图学习指导2 363
9.12.1 创建零件 364
9.12.2 新建工程图 364
9.12.3 建立工程图设定值 365
9.12.4 创建破断视图 365
9.12.5 创建局部辅助视图和左视图 367
9.12.6 添加尺寸标注和中心线 369
9.12.7 修改尺寸值 370
9.12.8 标题栏信息 371
9.13 练习 372
9.14 问题与讨论 375
第10章 扫描和混合特徵 376
10.1 扫描和混合的基本知识 376
10.2 扫描特徵 376
10.3 混合特徵 380
10.4 基準曲线 383
10.4.1 草绘基準曲线 383
10.4.2 经过点基準曲线 384
10.4.3 投影的和换行的基準曲线 384
10.5 基準点 385
10.6 坐标系 387
10.6.1 坐标系的类型 387
10.6.2 坐标系参照 388
10.6.3 创建笛卡尔坐标系 389
10.7 小结 389
10.8 混合学习指导 390
10.8.1 创建基础特徵 390
10.8.2 创建混合特徵 390
10.8.3 创建第2个混合特徵 393
10.8.4 创建切减材料特徵 394
10.9 扫描学习指导1 396
10.9.1 创建基础特徵 396
10.9.2 创建凸缘特徵 398
10.10 扫描学习指导2 400
10.10.1 创建基础特徵 400
10.10.2 创建方向盘的把手 401
10.10.3 创建基準曲线 401
10.10.4 创建扫描特徵 403
10.10.5 创建圆角 404
10.10.6 创建特徵组 404
10.10.7 複製辐条组 405
10.11 练习 406
10.12 问题与讨论 408
第11章 高级建模方法 409
11.1 扫描混合选项 409
11.2 可变剖面扫描 413
11.3 螺旋扫描 417
11.4 小结 420
11.5 扫描混合学习指导 420
11.5.1 第一个特徵 421
11.5.2 第二个特徵 421
11.5.3 扫描混合特徵 421
11.6 弹簧学习指导 425
11.7 螺栓学习指导 427
11.7.1 创建螺栓桿 428
11.7.2 螺栓的螺纹 428
11.7.3 拉伸的延伸段 430
11.7.4 螺栓头创建 431
11.7.5 螺栓头切减材料特徵 432
11.8 可变剖面扫描学习指导 433
11.8.1 创建原始轨迹 433
11.8.2 X-轨迹的创建 434
11.8.3 扫描轨迹的创建 435
11.8.4 可变剖面扫描特徵 435
11.8.5 创建扫描特徵 438
11.8.6 拉伸加材料 439
11.9 练习 441
11.10 问题与讨论 443
第12章 装配建模 444
12.1 组件模组简介 444
12.2 放置元件 445
12.2.1 装配体约束 446
12.2.2 移动元件 449
12.2.3 封装元件 449
12.2.4 放置参数化元件 449
12.3 机构设计 450
12.4 修改装配体和零件 453
12.4.1 修改尺寸标注 453
12.4.2 创建新零件特徵 454
12.4.3 重新定义元件特徵 454
12.5 建立装配体特徵 454
12.6 自顶向下的装配体设计 454
12.6.1 在组件模组下创建零件 456
12.6.2 骨架模型 457
12.7 装配关係 459
12.8 布局模组 459
12.9 简化表示 460
12.10 分解装配体 461
12.11 小结 463
12.12 装配体学习指导 463
12.12.1 建立装配体的元件 463
12.12.2 在装配体里放置元件 465
12.12.3 创建分解装配体 471
12.12.4 创建装配体工程图
(报表) 473
12.13 自顶向下装配学习指导 477
12.13.1 创建布局 477
12.13.2 创建起始零件 480
12.13.3 创建第二个元件
(SHAFT.PRT) 485
12.13.4 创建第三个元件
(PULLEY.PRT) 487
12.13.5 声明和使用布局 491
12.14 机构设计学习指导 494
12.14.1 建立装配体零件 494
12.14.2 组装机构 496
12.14.3 操作机构 500
12.14.4 运行机构的运动 501
12.14.5 动画机构 504
12.15 练习 507
12.16 问题与讨论 510
第13章 曲面建模 511
13.1 曲面简介 511
13.1.1 曲面选项 512
13.1.2 曲面操作 514
13.1.3 高级曲面选项 516
13.2 合併面组 517
13.3 边界曲面特徵 519
13.4 实体化面组 521
13.5 小结 522
13.6 曲面学习指导1 522
13.6.1 创建基础拉伸曲面特徵 523
13.6.2 建立基準曲线 524
13.6.3 建立逼近边界曲面 525
13.6.4 合併面组 527
13.6.5 从面组建立实体 528
13.7 曲面学习指导2 528
13.7.1 建立基準曲线 529
13.7.2 从边界建立曲面 533
13.7.3 创建平整曲面 536
13.7.4 合併曲面 538
13.7.5 建立附加特徵 540
13.7.6 建立拔模偏移 542
13.7.7 修剪表面 543
13.7.8 把曲面转化成实体 546
13.8 练习 546
13.9 问题与讨论 548
附录A 提供的档案 549
附录B 设定档案选项 551
1.1 计算机辅助设计简介 1
1.2 工程制图 2
1.3 参数化建模概念 3
1.3.1 基于特徵的建模 4
1.3.2 草绘 5
1.3.3 约束建模 5
1.3.4 尺寸关係 6
1.3.5 特徵参考 7
1.3.6 模型树 7
1.3.7 相关性 81.3.8 基準特徵 8
1.4 并行工程 10
1.5 设计意图 10
1.6 Pro/ENGINEER的套用模组 13
1.7 小结 15
1.8 问题与讨论 15
第2章 Pro/ENGINEER的用户界面 16
2.1 选单栏 16
2.2 工具列 18
2.3 档案管理 20
2.3.1 档案名称 20
2.3.2 记忆体 21
2.3.3 工作目录 21
2.3.4 打开对象 21
2.3.5 Pro/ENGINEER导航器 23
2.3.6 创建新对象 24
2.3.7 保存对象 25
2.3.8 激活对象 26
2.4 查看模型 26
2.4.1 动态查看 26
2.4.2 模型显示 27
2.4.3 视图方向 28
2.4.4 命名和保存视图 28
2.5 设定模型 29
2.5.1 单位 29
2.5.2 材料 30
2.5.3 尺寸公差设定 31
2.6 命名特徵 37
2.7 获得模型属性 37
2.7.1 父子关係 37
2.7.2 模型分析 38
2.8 在Pro/ENGINEER中列印 39
2.9 Pro/ENGINEER的工作环境 40
2.10 配置档案 41
2.11 映射键 42
2.12 层 43
2.12.1 新建层 44
2.12.2 设定项目到一个层 44
2.12.3 预设层 44
2.13 选择特徵和图元 45
2.14 小结 45
2.15 用户界面学习指导 46
2.15.1 打开对象 46
2.15.2 浏览对象 46
2.15.3 设定对象的单位 47
2.15.4 建立层 48
2.16 练习 50
2.17 问题与讨论 50
第3章 基于约束的草绘 51
3.1 草绘的基本原则 51
3.1.1 捕捉设计意图 52
3.1.2 草绘元素 53
3.1.3 草绘平面 53
3.2 截面工具 53
3.2.1 栅格选项 54
3.2.2 放置截面 54
3.2.3 截面信息 55
3.3 约束 56
3.3.1 使用目的管理器时的约束 56
3.3.2 不使用目的管理器时的约束 57
3.3.3 约束选项 57
3.4 草绘显示选项 58
3.5 用目的管理器草绘 59
3.6 草绘图元 60
3.6.1 绘製直线 60
3.6.2 绘製圆弧 60
3.6.3 草绘圆 61
3.6.4 草绘矩形 62
3.6.5 样条曲线 63
3.6.6 创建文本 63
3.6.7 创建轴点 64
3.6.8 创建椭圆形圆角 64
3.6.9 构造图元 64
3.7 不使用目的管理器草绘 64
3.7.1 对齐 65
3.7.2 操作顺序 65
3.8 尺寸标注 66
3.8.1 线性标注 66
3.8.2 径向标注 67
3.8.3 角度标注 68
3.8.4 周长标注 68
3.8.5 坐标标注 68
3.8.6 参照标注 69
3.8.7 修改尺寸标注 69
3.9 草绘关係 70
3.10 几何工具 72
3.11 小结 74
3.12 草绘学习指导1 74
3.12.1 在草绘模组中建立新对象 75
3.12.2 草绘图元 75
3.13 草绘学习指导2 77
3.13.1 创建新截面 77
3.13.2 创建草绘 78
3.14 练习 83
3.15 问题与讨论 84
第4章 拉伸、修改和重定义特徵 86
4.1 基于特徵的建模 86
4.2 父子关係 87
4.3 第一个特徵 87
4.4 创建新零件的步骤 88
4.5 特徵创建工具 90
4.6 拉伸特徵 91
4.6.1 拉伸方向 92
4.6.2 深度选项 92
4.6.3 开放的和封闭的拉伸截面 93
4.6.4 材料侧 94
4.7 创建拉伸特徵 95
4.8 基準平面 97
4.8.1 Pro/ENGINEER的预设基準
平面 98
4.8.2 创建基準平面 98
4.8.3 单独约束选项 98
4.8.4 成组约束选项 99
4.8.5 实时基準平面 100
4.9 修改特徵 100
4.10 重定义特徵 102
4.11 小结 103
4.12 拉伸学习指导 103
4.12.1 新建模型 104
4.12.2 创建拉伸加材料特徵 105
4.12.3 草绘截面 106
4.12.4 完成特徵 110
4.12.5 创建拉伸切减材料特徵 110
4.12.6 编辑特徵定义 114
4.12.7 创建拉伸切减材料特徵 115
4.12.8 草绘截面 115
4.12.9 创建拉伸加材料特徵 117
4.12.10 修改尺寸标注 120
4.12.11 重定义特徵的深度 123
4.12.12 重定义特徵的截面 123
4.13 基準学习指导 125
4.13.1 创建零件 125
4.13.2 创建基準平面 126
4.13.3 创建基準轴 129
4.13.4 创建坐标系 130
4.14 练习 131
4.15 问题与讨论 134
第5章 特徵构建工具 135
5.1 孔特徵 135
5.1.1 孔放置选项 135
5.1.2 孔类型 136
5.1.3 孔的深度选项 138
5.1.4 创建直的线性孔 138
5.1.5 创建直的同轴孔 139
5.2 倒圆角 139
5.2.1 倒圆角半径选项 140
5.2.2 倒圆角参照选项 140
5.2.3 圆角集 140
5.2.4 形状元素和过渡 141
5.2.5 创建简单圆角 141
5.3 倒角 141
5.4 拔模 143
5.4.1 中性平面拔模 143
5.4.2 创建不分割的中性面拔模 143
5.4.3 创建分割的中性面拔模 144
5.4.4 中性曲线拔模 146
5.4.5 创建中性曲线拔模 147
5.5 零件抽壳 148
5.6 筋 149
5.7 修饰特徵 151
5.8 阵列特徵 153
5.8.1 阵列类型 153
5.8.2 阵列选项 155
5.8.3 创建线性阵列 155
5.9 小结 157
5.10 特徵构建学习指导1 157
5.10.1 创建新对象 158
5.10.2 创建基本几何特徵 158
5.10.3 添加拉伸特徵 159
5.10.4 创建倒圆角特徵 161
5.10.5 创建倒角 162
5.10.6 创建标準同轴孔 163
5.10.7 创建线性孔 164
5.10.8 创建高级倒圆角 165
5.10.9 插入壳 167
5.11 特徵构建学习指导2 168
5.11.1 创建新零件 168
5.11.2 创建基础几何特徵 169
5.11.3 创建偏移基準平面 169
5.11.4 创建拉伸加材料特徵 170
5.11.5 创建同轴孔 172
5.11.6 创建线性孔 173
5.11.7 创建线性阵列 174
5.11.8 创建倒角 175
5.11.9 创建切减材料特徵 175
5.11.10 创建筋特徵 177
5.11.11 创建拔模面 179
5.11.12 创建简单圆角 181
5.12 练习 181
5.13 问题与讨论 184
第6章 旋转特徵 185
6.1 旋转特徵基础知识 185
6.2 旋转的加材料和切减材料特徵 186
6.2.1 旋转特徵参数 186
6.2.2 创建旋转加材料特徵 187
6.3 旋转孔选项 190
6.3.1 草绘孔 190
6.3.2 创建草绘孔 191
6.3.3 径向孔的放置 192
6.3.4 创建直的直径(径向)孔 193
6.4 轴命令 194
6.5 法兰和环形槽选项 194
6.6 旋转阵列 196
6.7 基準轴 197
6.8 小结 198
6.9 旋转特徵学习指导 198
6.9.1 创建旋转加材料特徵 199
6.9.2 创建直径放置草绘孔 202
6.9.3 创建径向孔阵列 205
6.9.4 创建旋转切减材料特徵 206
6.9.5 修改阵列中孔的数目 208
6.10 轴学习指导 209
6.10.1 设定配置选项 209
6.10.2 创建基础拉伸加材料特徵 210
6.10.3 创建轴特徵 212
6.10.4 创建切减材料特徵 214
6.10.5 创建切减材料特徵的阵列 216
6.11 练习 217
6.12 问题与讨论 220
第7章 特徵操作工具 221
7.1 特徵成组 221
7.1.1 组选单 222
7.1.2 组类型 223
7.1.3 阵列组 223
7.2 複製特徵 224
7.2.1 複製选项 224
7.2.2 独立和从属 225
7.2.3 选择模型 225
7.2.4 镜像特徵 225
7.2.5 旋转特徵 227
7.2.6 平移特徵 227
7.2.7 新参考複製 228
7.3 用户自定义特徵 229
7.3.1 UDF选单 230
7.3.2 创建用户自定义特徵 230
7.3.3 放置用户自定义特徵 231
7.4 关係 233
7.4.1 条件语句 235
7.4.2 添加并编辑关係 236
7.5 族表 236
7.5.1 添加项目到族表 237
7.5.2 建立族表 237
7.6 剖面 240
7.6.1 修改剖面 241
7.6.2 创建平面剖面 241
7.6.3 创建偏距剖面 242
7.7 模型树 244
7.7.1 隐含特徵 244
7.7.2 插入特徵 244
7.7.3 特徵重排序 245
7.7.4 编辑参照 245
7.8 再生特徵 246
7.9 小结 247
7.10 操作学习指导1 247
7.10.1 创建基础加材料特徵 247
7.10.2 创建拉伸加材料特徵 248
7.10.3 创建同轴孔 250
7.10.4 做拉伸特徵的镜像 251
7.10.5 旋转拉伸特徵 252
7.10.6 为零件添加关係 254
7.11 操作学习指导2 255
7.11.1 创建基础加材料特徵 255
7.11.2 创建穿过轴的基準平面 255
7.11.3 创建凸缘特徵 257
7.11.4 创建同轴孔和圆角 258
7.11.5 组合凸缘特徵 259
7.11.6 阵列凸缘组 260
7.11.7 建立条件关係 261
7.12 练习 263
7.13 问题与讨论 266
第8章 创建Pro/ENGINEER工程图 267
8.1 工程图基础 268
8.2 工程图设定档案 269
8.3 图纸格式 270
8.3.1 修改格式 271
8.3.2 创建格式 272
8.4 创建新工程图 272
8.5 工程图视图 273
8.5.1 视图修改 273
8.5.2 视图类型 274
8.5.3 视图可见性 275
8.6 多个模型 276
8.7 创建一般视图 277
8.8 设定显示方式 278
8.9 详图视图 280
8.10 显示和拭除项目 281
8.10.1 显示全部项目类型 282
8.10.2 显示/拭除有限项目类型 283
8.11 快捷选单 283
8.12 尺寸标注和公差 284
8.12.1 操作尺寸标注 285
8.12.2 标注尺寸公差和修改 286
8.12.3 几何公差 287
8.13 建立注释 288
8.13.1 不带引线注释 288
8.13.2 带标準引线注释 288
8.14 建立工程图明细表 289
8.15 二维制图 291
8.15.1 绘製几何图形 291
8.15.2 构造几何图形 292
8.16 线体和线型 293
8.17 制图尺寸标注 294
8.18 绘製剖面 294
8.19 操作制图几何图形 294
8.20 小结 296
8.21 工程图学习指导1 296
8.21.1 创建零件 297
8.21.2 开始工程图 297
8.21.3 添加工程图格式 298
8.21.4 建立一般视图 299
8.21.5 建立投影视图 301
8.21.6 建立详图视图 303
8.21.7 建立工程图设定值 305
8.21.8 建立尺寸标注 306
8.21.9 建立注释 312
8.21.10 设定显示方式 313
8.22 工程图学习指导2 314
8.22.1 创建零件 315
8.22.2 利用模板开始工程图 316
8.22.3 建立工程图设定值 317
8.22.4 建立一般视图 317
8.22.5 创建右视图 319
8.22.6 设定和重命名基準平面 320
8.22.7 建立标注尺寸 322
8.22.8 设定几何公差 324
8.22.9 设定尺寸标注公差 329
8.22.10 建立标题栏 331
8.23 练习 332
8.24 问题与讨论 334
第9章 剖面图和高级工程图视图 335
9.1 剖面视图基础知识 335
9.2 剖面视图类型 336
9.3 全视图 337
9.4 半视图 340
9.5 阶梯剖视图 341
9.6 破断视图 343
9.7 旋转剖视图 345
9.8 旋转截面 347
9.9 辅助视图 348
9.10 小结 350
9.11 高级工程图学习指导1 350
9.11.1 创建零件 351
9.11.2 新建工程图 351
9.11.3 建立工程图设定值 352
9.11.4 创建一般视图 352
9.11.5 创建旋转剖视图 353
9.11.6 创建局部剖视图 357
9.11.7 创建中心线和尺寸标注 359
9.11.8 创建标题栏注释 362
9.12 高级工程图学习指导2 363
9.12.1 创建零件 364
9.12.2 新建工程图 364
9.12.3 建立工程图设定值 365
9.12.4 创建破断视图 365
9.12.5 创建局部辅助视图和左视图 367
9.12.6 添加尺寸标注和中心线 369
9.12.7 修改尺寸值 370
9.12.8 标题栏信息 371
9.13 练习 372
9.14 问题与讨论 375
第10章 扫描和混合特徵 376
10.1 扫描和混合的基本知识 376
10.2 扫描特徵 376
10.3 混合特徵 380
10.4 基準曲线 383
10.4.1 草绘基準曲线 383
10.4.2 经过点基準曲线 384
10.4.3 投影的和换行的基準曲线 384
10.5 基準点 385
10.6 坐标系 387
10.6.1 坐标系的类型 387
10.6.2 坐标系参照 388
10.6.3 创建笛卡尔坐标系 389
10.7 小结 389
10.8 混合学习指导 390
10.8.1 创建基础特徵 390
10.8.2 创建混合特徵 390
10.8.3 创建第2个混合特徵 393
10.8.4 创建切减材料特徵 394
10.9 扫描学习指导1 396
10.9.1 创建基础特徵 396
10.9.2 创建凸缘特徵 398
10.10 扫描学习指导2 400
10.10.1 创建基础特徵 400
10.10.2 创建方向盘的把手 401
10.10.3 创建基準曲线 401
10.10.4 创建扫描特徵 403
10.10.5 创建圆角 404
10.10.6 创建特徵组 404
10.10.7 複製辐条组 405
10.11 练习 406
10.12 问题与讨论 408
第11章 高级建模方法 409
11.1 扫描混合选项 409
11.2 可变剖面扫描 413
11.3 螺旋扫描 417
11.4 小结 420
11.5 扫描混合学习指导 420
11.5.1 第一个特徵 421
11.5.2 第二个特徵 421
11.5.3 扫描混合特徵 421
11.6 弹簧学习指导 425
11.7 螺栓学习指导 427
11.7.1 创建螺栓桿 428
11.7.2 螺栓的螺纹 428
11.7.3 拉伸的延伸段 430
11.7.4 螺栓头创建 431
11.7.5 螺栓头切减材料特徵 432
11.8 可变剖面扫描学习指导 433
11.8.1 创建原始轨迹 433
11.8.2 X-轨迹的创建 434
11.8.3 扫描轨迹的创建 435
11.8.4 可变剖面扫描特徵 435
11.8.5 创建扫描特徵 438
11.8.6 拉伸加材料 439
11.9 练习 441
11.10 问题与讨论 443
第12章 装配建模 444
12.1 组件模组简介 444
12.2 放置元件 445
12.2.1 装配体约束 446
12.2.2 移动元件 449
12.2.3 封装元件 449
12.2.4 放置参数化元件 449
12.3 机构设计 450
12.4 修改装配体和零件 453
12.4.1 修改尺寸标注 453
12.4.2 创建新零件特徵 454
12.4.3 重新定义元件特徵 454
12.5 建立装配体特徵 454
12.6 自顶向下的装配体设计 454
12.6.1 在组件模组下创建零件 456
12.6.2 骨架模型 457
12.7 装配关係 459
12.8 布局模组 459
12.9 简化表示 460
12.10 分解装配体 461
12.11 小结 463
12.12 装配体学习指导 463
12.12.1 建立装配体的元件 463
12.12.2 在装配体里放置元件 465
12.12.3 创建分解装配体 471
12.12.4 创建装配体工程图
(报表) 473
12.13 自顶向下装配学习指导 477
12.13.1 创建布局 477
12.13.2 创建起始零件 480
12.13.3 创建第二个元件
(SHAFT.PRT) 485
12.13.4 创建第三个元件
(PULLEY.PRT) 487
12.13.5 声明和使用布局 491
12.14 机构设计学习指导 494
12.14.1 建立装配体零件 494
12.14.2 组装机构 496
12.14.3 操作机构 500
12.14.4 运行机构的运动 501
12.14.5 动画机构 504
12.15 练习 507
12.16 问题与讨论 510
第13章 曲面建模 511
13.1 曲面简介 511
13.1.1 曲面选项 512
13.1.2 曲面操作 514
13.1.3 高级曲面选项 516
13.2 合併面组 517
13.3 边界曲面特徵 519
13.4 实体化面组 521
13.5 小结 522
13.6 曲面学习指导1 522
13.6.1 创建基础拉伸曲面特徵 523
13.6.2 建立基準曲线 524
13.6.3 建立逼近边界曲面 525
13.6.4 合併面组 527
13.6.5 从面组建立实体 528
13.7 曲面学习指导2 528
13.7.1 建立基準曲线 529
13.7.2 从边界建立曲面 533
13.7.3 创建平整曲面 536
13.7.4 合併曲面 538
13.7.5 建立附加特徵 540
13.7.6 建立拔模偏移 542
13.7.7 修剪表面 543
13.7.8 把曲面转化成实体 546
13.8 练习 546
13.9 问题与讨论 548
附录A 提供的档案 549
附录B 设定档案选项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