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任伯年羲之爱鹅图》是清代任伯年创作的一幅设色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清任伯年羲之爱鹅图
- 画作类型设色画
- 创作年代清代
- 现收藏地嘉德国际拍卖
- 文物原属私人收藏
- 材质纸本
- 规格纵133.3里面,横64.8厘米
- 幅式立轴
- 作者任伯年
作品介绍
《清任伯年羲之爱鹅图》原收藏者为现代着名小说家柳青,并有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先生的鉴定印,定为真迹精品,当无疑问。该画款识光绪己卯(1879年)春正月伯年任颐写于黄歇浦上客次。钤印颐印、任伯年鉴藏印刘蕴华藏、济民审定、古柏草堂。
创作背景
在明清瓷器和绘画中,常有一种“四爱”题材的绘画,常见的有“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等等,表现文士高士风雅清逸,迥出尘俗的超然情志。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会稽有一个孤姥养了一只好鹅,想要卖掉可是没人要,王羲之听说了,就邀了朋友打算前去观赏。老妪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杀了鹅準备款待他,羲之一到,见鹅已死,感叹而归。又山阴有一个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羲之看后,喜悦非常,想要买下,道士说“你只要给我写一篇《道德经》,我就将这些鹅悉数相赠。”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欢喜异常。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宋时江南一带还有一种鹅以“右军”为名,“右军”就是王羲之的官称,可见羲之爱鹅之说,由来已久,深入人心。
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据《晋书 ·王羲之传》记载会稽有一个孤老太太养了一只好鹅,想要卖掉可是没人要。王羲之听说了,就邀了朋友打算前去观赏。老妪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杀了鹅準备款待他,王羲之一到,见鹅已死,感叹而归。又山阴县玉皇观有个老道士,希望得到一本王羲之手书的《黄庭经》,但右军大人名满天下,又怎会卖一个老道士的人情?幸好他得悉王羲之爱鹅,遂精心调养一批良种白鹅,每日于王羲之与友人郊游处放养。王羲之终于“偶然”碰见了这群白鹅,十分惊喜,便想要买下白鹅,道士说“你只要给我写一篇《黄庭经》,我就将这些鹅悉数相赠。”王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欢喜异常。这篇书法世称右军正书第二,后人更是由于这个典故,便有将《黄庭经》称作《换鹅帖》的。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中所写“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便是引用这个典故。
王羲之喜爱养鹅,固然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为关键的是,他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出书法运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
“羲之爱鹅”后来被当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体现,后人将其与“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鹤”并称,是为“四爱”。“四爱”的题材常常出现在明清以至民国的瓷器和绘画中,以表现文士高士风雅清逸,迥出尘俗的超然情志。
王羲之喜爱养鹅,固然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为关键的是,他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出书法运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
“羲之爱鹅”后来被当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体现,后人将其与“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鹤”并称,是为“四爱”。“四爱”的题材常常出现在明清以至民国的瓷器和绘画中,以表现文士高士风雅清逸,迥出尘俗的超然情志。
作品赏析
任伯年曾画过多幅《羲之爱鹅图》,此幅笔意精审而不乏率意,流畅而洒脱,充分展现了任伯年人物画的高超技巧。任伯年笔下的人物造型,古绝生动,尤其适合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逸姿态。画中羲之宽袍大袖,儒冠长颐,风姿古雅。画家运线如行云流水,笔笔相生,体现了精湛的画艺与深厚的功力。三只鹅姿态各异,敦实高傲,或用线描,或用点彩,相映相衬,生动传神。鹅颈的曲转採用方折法,看似不合常理,而别有情趣。这是将书法的意趣融汇到画中的一种手法,是任伯年的高明之处。这种手法,后来在潘天寿笔下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伯年设色以古淡为主,色调高雅,层次细腻丰富,他善用墨和色,既显沉稳,又饶韵致。
作者简介
任颐(1840—1896年),初名润,字小楼、伯年,浙江绍兴人,寓居上海,以卖画为生。擅长人物、肖像、花鸟、山水画。其绘画除继承民间及传统文人画,融汇陈洪绶、陈淳、徐渭诸家之长外,还吸收了西画速写、设色诸法,形成丰姿多彩,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和鲜明的时代气息。与任熊、任熏、任预并称为“海上四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