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生活百科 2023-01-26 08:57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始建于1951年,是国家非营利科研机构,隶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科院为国家水利事业,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提供科技支撑,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相关行业,以水利水电科学研究为主,提供技术服务,开展科技产品研发。

截至2018年2月,长科院下设16个研究所(中心),1个分院,9个科技企业,3个综合保障单位,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研究生部;有专业技术人员700余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外文名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 简称长科院(CRSRI)
  • 创办时间1951年
  • 主管部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 现任领导院长卢金友
    党委书记吴志广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 地址湖北武汉黄浦大街23号

历史沿革

1951年10月,长江委员会水土工试验室建立。
院部大楼
1952年9月,改称长江委员会计画处实验室。
1955年1月,改称长江委员会实验研究所。
1956年4月,研究所扩建为长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1959年12月,改为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1986年8月,改名长江科学院。
2010年9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8年2月,长科院共有在职职工近9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00余人,具有教授级高工及高级职称人员450人,博士200余人,硕士270余人。
在职职工中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5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3人,湖北省重大人才工程“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画”首批培养人选1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画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及中国水利学会青年人才助力计画各1人。

科研部门

截至2018年2月,长科院下设16个研究所(中心),1个分院。
研究所(中心)(16个)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套用研究所、长江科学院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研究所、长江科学院农业水利研究所、长江科学院国际河流研究所、长江科学院水力学研究所、长江科学院材料与结构研究所、长江科学院岩基研究所、长江科学院土工研究所、长江科学院爆破与振动研究所、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计量检定及标準化中心)、长江科学院野外科学观测中心(生态修复技术中心)、长江科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
武汉沌口科研基地
分院(1个)长江科学院重庆分院。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综合楼
水利部重点实验室(2个)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水利部水工程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1个)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长江科技推广示範基地。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协调创新中心(1个)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调创新中心。
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武汉市智慧流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设施设备

截至2018年2月,长科院总占地面积近90万平方米,在武汉、宜昌、重庆等地建有科研基地,其中沌口科研基地占地约40万平方米,建有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河工模型——长江防洪模型,拥有各类实体模型试验大厅。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
长科院拥有MTS和RMT岩石三轴试验系统、岩石高应力流变试验系统、土工大型平面应变仪、GDS非饱和土三轴仪、大型土工离心机、岩土CT可视化试验系统、爆破微型测试系统等仪器设备4000余台(套)。
长科院拥有ABAQUS、MARC、ANSYS、 FLAC、GEO-SLOPE、SOIlVISION、GMS、MLAEM、ANSYS LS-DYNA及DDA等大型软体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学术交流

截至2016年10月,长科院先后选派了360多批、700多位科技人员赴欧、美、亚、非、澳洲等40多个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培训进修、合作研究以及业务谘询等活动,拓宽国际合作关係;与有关单位合作,成功组织“山洪地质灾害防控技术国际培训班”、“第一届水库碳循环与碳通量国际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等国际国内学术活动;30多人新近加入国际学会组织,邀请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批、2000多位专家学者来院开展学术交流。
长科院先后与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内外数十所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特别是为满足流域和地方水利科技发展的需求,建立流域创新中心与地方创新平台的纽带,促进长江流域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和科研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长江科学院牵头成立了长江流域(片)水利科研协作网,以此加强流域科研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2月,长科院承担了三峡、南水北调以及长江堤防等200多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科研工作,以及长江流域乾支流的河道治理、综合及专项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大量的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数十项国家科技计画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长科院还为国民经济建设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服务,提交科研成果9000余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3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2项;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65项;主编或参编国家及行业技术标準、规程规范44部;出版专着近70部。

学术刊物

  •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院报》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水利部主管、长江科学院主办的套用科学型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4年,原刊名为《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报》,1987年院名改为长江科学院后,刊名改为现名。每月1日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反映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为主的水科学专业齐全的学术论文、专题综述和工程技术等。
《长江科学院院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湖北省精品期刊;湖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CSTA(英文版)首期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首批入选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 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杂誌,俄罗斯《文摘杂誌》收录期刊;2006年被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网路资料库收录,1998-2003年被 《EI》(美国工程索引)Page One收录。本刊还被收列入美国国际CODEN中心,代码为CKYUE6;被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 德国波恩德国科学院图书馆固定收藏;被美国纽约尤里其(Urich's)国际期刊索引。
  • 《江花心语》
《江花心语》创刊于2010年,是长科院非技术性定期出版(季刊)的综合性刊物,是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内部发行刊物。发行範围为以长江委单位内部为主,在水利部科研院所及流域机构、科技部等单位交流。

资质证书

截至2018年2月,长科院拥有工程谘询、测绘、水资源论证、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大中型水闸安全评价、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建设监理、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岩土类、混凝土类、机械电气类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各类各级资质证书。
2000年,在国内水利水电科研单位中率先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自1993年起,持续保有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

人才培养

长江科学院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从每年1-2名到每年30名的招生规模,在校学生人数常年保持在90名。
研究生风采
截至2016年11月,长科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部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专业,与山东大学联合设有岩土工程博士点,是河海大学硕士、博士生培养基地之一。

文化传统

院徽

院徽外围为英文字母“C”,为长科院拼音和英文名的首字母。
院徽
中间部分又像是一条河流,象徵着长科院治江科研工作的使命;又形似一条昂首向上的龙,象徵着长科院蓬勃发展的前景。
院徽以蓝色为基本色,为江水的颜色。

题词

党政领导

现任领导

院长、党委副书记卢金友
党委书记、副院长吴志广
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陈进
副院长、总工程师林绍忠
副院长汪在芹
副院长沙志贵
纪委书记李江鹰

历任领导

肖世泽(实验室临时负责人)1951.10-1954.10
刘鼐臣(实验室、实验研究所主任)1954.11-1956.01
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接见长科院首任院长何之泰博士
何之泰1956.04-1970.03
王前义(革委会主任)1968.12-1972.12
赵奔荆1972.12-1975.11
赵文怀1975.11-1982.12
陈济生1983.04-1993.08
包承纲1993.08-1998.04
沈 泰1998.04-2004.08
杨 淳2004.08-2007.03
郭熙灵2007.04-2016.12
上一篇:George Ede 下一篇:ISA-95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