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2.0基础教程》是2005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詹友刚。本书以美国PTC公司的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2.0为蓝本进行编写,其内容涵盖了Pro/ENGINEER 参数化三维造型的概念、Pro/ENGINEER 软体的安装、系统配置、软体环境设定、零件模型的创建、装配模型的创建、工程图的创建、模型渲染和曲面造型设计。
基本介绍
- 书名Pro/ENGINEER 中文野火版 2.0 基础教程
- 作者詹友刚
- ISBN9787302106425
- 定价42元
- 出版时间2005-5-20
- 装帧平装
图书简介
本书章节的安排次序採用由浅入深、前后呼应的教学原则。在内容安排上,为了使读者更快、更深入地理解Pro/ENGINEER 软体中一些抽象的概念、複杂命令和功能,书中配备有大量的练习和範例。
该书在写作方式上紧贴Pro/ENGINEER 中文野火版2.0的实际操作界面,採用软体中真实的对话框、操控板、按钮、图示等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準确地操作软体进行学习,从而儘快地上手,提高学习效率。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CAD课程上课或上机练习教材,也可作为设计专业人员的Pro/ENGINEER 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
该书在写作方式上紧贴Pro/ENGINEER 中文野火版2.0的实际操作界面,採用软体中真实的对话框、操控板、按钮、图示等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準确地操作软体进行学习,从而儘快地上手,提高学习效率。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CAD课程上课或上机练习教材,也可作为设计专业人员的Pro/ENGINEER 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
图书目录
第1章 Pro/ENGINEER简介 1
1.1 CAD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 1
1.2 Pro/ENGINEER解决方案 2
1.2.1 Pro/ENGINEER的基本模组 3
1.2.2 工业外观造型强有力的工具——CDRS 4
1.2.3 複杂零件的曲面设计工具 4
1.2.4 複杂产品的装配设计工具 4
1.2.5 运动仿真模组 5
1.2.6 结构强度仿真 5
1.2.7 疲劳分析工具 6
1.2.8 塑胶流动分析工具 6
1.2.9 热分析工具 7
1.2.10 公差分析及最佳化工具 7
1.2.11 基本数控编程模组 7
1.2.12 多轴数控编程模组 8
1.2.13 通用数控后处理模组 9
1.2.14 数控钣金加工编程模组 9
1.2.15 数控仿真及最佳化模组 9
1.2.16 模具设计模组 10
1.2.17 二次开发工具包 10
1.3 Pro/ENGINEER Wildfire新特性 11
1.3.1 方便易用 11
1.3.2 适应面广 13
1.3.3 激发灵感,创造一流产品 14
1.3.4 完全适合解决目前最棘手的製造问题 15
1.3.5 改善了对CAD环境的管理 17
1.3.6 提高了创新过程效率 18
1.3.7 完整而全面的数据管理CAD 20
1.4 Pro/ENGINEER野火版2.0新增功能 21
1.5 问题与思考 24
1.1 CAD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 1
1.2 Pro/ENGINEER解决方案 2
1.2.1 Pro/ENGINEER的基本模组 3
1.2.2 工业外观造型强有力的工具——CDRS 4
1.2.3 複杂零件的曲面设计工具 4
1.2.4 複杂产品的装配设计工具 4
1.2.5 运动仿真模组 5
1.2.6 结构强度仿真 5
1.2.7 疲劳分析工具 6
1.2.8 塑胶流动分析工具 6
1.2.9 热分析工具 7
1.2.10 公差分析及最佳化工具 7
1.2.11 基本数控编程模组 7
1.2.12 多轴数控编程模组 8
1.2.13 通用数控后处理模组 9
1.2.14 数控钣金加工编程模组 9
1.2.15 数控仿真及最佳化模组 9
1.2.16 模具设计模组 10
1.2.17 二次开发工具包 10
1.3 Pro/ENGINEER Wildfire新特性 11
1.3.1 方便易用 11
1.3.2 适应面广 13
1.3.3 激发灵感,创造一流产品 14
1.3.4 完全适合解决目前最棘手的製造问题 15
1.3.5 改善了对CAD环境的管理 17
1.3.6 提高了创新过程效率 18
1.3.7 完整而全面的数据管理CAD 20
1.4 Pro/ENGINEER野火版2.0新增功能 21
1.5 问题与思考 24
第2章 参数化建模概述 25
2.1 三维模型 25
2.1.1 基本的三维模型 25
2.1.2 複杂的三维模型 26
2.2 基于特徵的三维模型 27
2.2.1 关于“特徵” 27
2.2.2 用“特徵”添加的方法创建三维模型 28
2.3 基于特徵的全参数化的Pro/E三维模型 29
2.3.1 截面的全参数化 29
2.3.2 零件的全参数化 30
2.4 基于特徵的全参数化软体Pro/E的优势 30
2.5 问题与思考 31
2.1 三维模型 25
2.1.1 基本的三维模型 25
2.1.2 複杂的三维模型 26
2.2 基于特徵的三维模型 27
2.2.1 关于“特徵” 27
2.2.2 用“特徵”添加的方法创建三维模型 28
2.3 基于特徵的全参数化的Pro/E三维模型 29
2.3.1 截面的全参数化 29
2.3.2 零件的全参数化 30
2.4 基于特徵的全参数化软体Pro/E的优势 30
2.5 问题与思考 31
第3章 Pro/ENGINEER软体的安装 32
3.1 硬体要求 32
3.2 作业系统要求 33
3.3 计算机设定 33
3.4 查找计算机(伺服器)的网卡号 37
3.5 单机版Pro/ENGINEER软体的安装 38
3.6 问题与思考 44
3.1 硬体要求 32
3.2 作业系统要求 33
3.3 计算机设定 33
3.4 查找计算机(伺服器)的网卡号 37
3.5 单机版Pro/ENGINEER软体的安装 38
3.6 问题与思考 44
第4章 使用前的準备与配置 46
4.1 创建用户档案目录 46
4.2 启动并进入Pro/E软体环境 46
4.3 设定工作目录 48
4.4.2 创建一个全新的配置档案 49
4.5 将Pro/E英文界面转变成中文界面 53
4.6 定製Pro/E用户界面 54
4.6.1 Pro/E用户界面简介 54
4.6.2 用户界面的定製(用户自定义) 58
4.7 Pro/E软体的环境设定 62
4.8 问题与思考 64
4.1 创建用户档案目录 46
4.2 启动并进入Pro/E软体环境 46
4.3 设定工作目录 48
4.4.2 创建一个全新的配置档案 49
4.5 将Pro/E英文界面转变成中文界面 53
4.6 定製Pro/E用户界面 54
4.6.1 Pro/E用户界面简介 54
4.6.2 用户界面的定製(用户自定义) 58
4.7 Pro/E软体的环境设定 62
4.8 问题与思考 64
第5章 截面草绘模组基础 65
5.1 概述 65
5.2 理解Pro/E草绘环境中的关键术语 65
5.3 进入草图环境 66
5.4 熟悉Pro/E 草绘环境中的工具列按钮 67
5.5 熟悉Pro/E 草绘环境中几个常用的下拉选单 69
5.6 草绘前的必要设定和草绘区的调整 70
5.7 使用Pro/E的“目的管理器” 73
5.8 截面图的绘製 73
5.8.1 在草绘环境(即草绘器)中创建几何 73
5.8.2 绘製直线 74
5.8.3 绘製相切直线 74
5.8.4 绘製中心线 74
5.8.5 绘製矩形 75
5.8.6 绘製圆 75
5.8.7 绘製椭圆 76
5.8.8 绘製圆锥弧 76
5.8.9 绘製圆弧 76
5.8.10 绘製圆角 77
5.8.11 绘製椭圆形圆角 77
5.8.12 绘製样条曲线 78
5.8.13 在草绘环境中创建坐标系 78
5.8.14 创建轴点 78
5.8.15 在草绘环境中创建文本 78
5.8.16 创建点 79
5.8.17 使用以前保存过的图形创建当前草图 80
5.9 草图的编辑 81
5.9.1 删除图元(包括文本) 81
5.9.2 直线的操纵 81
5.9.3 圆的操纵 81
5.9.4 圆弧的操纵 82
5.9.5 比例缩放和旋转图元(包括文本) 83
5.9.6 複制图元(包括文本) 83
5.9.7 镜像图元(包括文本) 84
5.9.8 相互裁剪图元 85
5.10 草图的标注 86
5.10.1 概述 86
5.10.2 标注线段长度尺寸 86
5.10.3 标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86
5.10.4 标注一点和一条直线之间的距离 87
5.10.5 标注两点间的距离 87
5.10.6 标注直径 88
5.10.7 标注对称尺寸 88
5.10.8 标注半径 88
5.10.9 标注两条直线间的角度 89
5.10.10 创建坐标尺寸 89
5.11 修改标注 90
5.11.1 移动尺寸 90
5.11.2 将“弱”尺寸变成“强”尺寸 91
5.11.3 控制尺寸的显示 91
5.11.4 修改尺寸值 91
5.11.5 输入负尺寸 93
5.11.6 修改尺寸中的小数位数 93
5.12 草图中的几何约束 93
5.12.1 约束的显示 93
5.12.2 约束的禁用、锁定 94
5.12.3 Pro/E软体所支持约束种类 95
5.12.4 创建约束 95
5.12.5 删除约束 96
5.12.6 将“弱”约束转化为“强”约束 96
5.12.7 使用系统提示创建约束 96
5.12.8 解决约束冲突 97
5.13 修改整个截面 98
5.13.1 缩放和旋转一个截面 98
5.13.2 锁定或解锁截面尺寸 98
5.14 问题与思考 99
5.1 概述 65
5.2 理解Pro/E草绘环境中的关键术语 65
5.3 进入草图环境 66
5.4 熟悉Pro/E 草绘环境中的工具列按钮 67
5.5 熟悉Pro/E 草绘环境中几个常用的下拉选单 69
5.6 草绘前的必要设定和草绘区的调整 70
5.7 使用Pro/E的“目的管理器” 73
5.8 截面图的绘製 73
5.8.1 在草绘环境(即草绘器)中创建几何 73
5.8.2 绘製直线 74
5.8.3 绘製相切直线 74
5.8.4 绘製中心线 74
5.8.5 绘製矩形 75
5.8.6 绘製圆 75
5.8.7 绘製椭圆 76
5.8.8 绘製圆锥弧 76
5.8.9 绘製圆弧 76
5.8.10 绘製圆角 77
5.8.11 绘製椭圆形圆角 77
5.8.12 绘製样条曲线 78
5.8.13 在草绘环境中创建坐标系 78
5.8.14 创建轴点 78
5.8.15 在草绘环境中创建文本 78
5.8.16 创建点 79
5.8.17 使用以前保存过的图形创建当前草图 80
5.9 草图的编辑 81
5.9.1 删除图元(包括文本) 81
5.9.2 直线的操纵 81
5.9.3 圆的操纵 81
5.9.4 圆弧的操纵 82
5.9.5 比例缩放和旋转图元(包括文本) 83
5.9.6 複制图元(包括文本) 83
5.9.7 镜像图元(包括文本) 84
5.9.8 相互裁剪图元 85
5.10 草图的标注 86
5.10.1 概述 86
5.10.2 标注线段长度尺寸 86
5.10.3 标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86
5.10.4 标注一点和一条直线之间的距离 87
5.10.5 标注两点间的距离 87
5.10.6 标注直径 88
5.10.7 标注对称尺寸 88
5.10.8 标注半径 88
5.10.9 标注两条直线间的角度 89
5.10.10 创建坐标尺寸 89
5.11 修改标注 90
5.11.1 移动尺寸 90
5.11.2 将“弱”尺寸变成“强”尺寸 91
5.11.3 控制尺寸的显示 91
5.11.4 修改尺寸值 91
5.11.5 输入负尺寸 93
5.11.6 修改尺寸中的小数位数 93
5.12 草图中的几何约束 93
5.12.1 约束的显示 93
5.12.2 约束的禁用、锁定 94
5.12.3 Pro/E软体所支持约束种类 95
5.12.4 创建约束 95
5.12.5 删除约束 96
5.12.6 将“弱”约束转化为“强”约束 96
5.12.7 使用系统提示创建约束 96
5.12.8 解决约束冲突 97
5.13 修改整个截面 98
5.13.1 缩放和旋转一个截面 98
5.13.2 锁定或解锁截面尺寸 98
5.14 问题与思考 99
第6章 零件模组基础 100
6.1 创建零件模型的一般过程及拉伸特徵 100
6.1.1 命名一个新的零件三维模型 101
6.1.2 创建零件的基础特徵 103
6.1.3 添加零件的其他特徵 118
6.1.4 保存零件三维模型 123
6.1.5 删除旧档案版本 126
6.2 模型树 128
6.2.1 模型树概述 128
6.2.2 模型树界面简介 129
6.2.3 模型树的作用与操作 130
6.2.4 模型搜寻 131
6.3 Pro/ENGINEER软体中的层 131
6.3.1 层的基本概念 131
6.3.2 进入层的操作界面 132
6.3.3 选取活动对象(模型) 133
6.3.4 创建新层 133
6.3.5 将项目添加到层中 135
6.3.6 设定层的隐藏 137
6.3.7 层树的显示与控制 137
6.3.8 关于层的设定 138
6.4 设定零件模型的属性 138
6.4.1 概述 138
6.4.2 零件模型材料的设定 139
6.4.3 零件模型单位设定 140
6.5 特徵的编辑、编辑定义及其他 142
6.5.1 编辑特徵 142
6.5.2 查看模型信息及特徵父子关係 145
6.5.3 删除特徵 146
6.5.4 特徵的隐含(Suppress)与隐藏(Hide) 147
6.5.5 特徵的编辑定义 148
6.5.6 特徵的Undo功能 150
6.6 零件模型创建与拉伸特徵的练习 150
6.6.1 练习1 151
6.6.2 练习2 154
6.7 旋转(Revolve)特徵 158
6.7.1 旋转(Revolve)特徵简述 158
6.7.2 旋转(Revolve)特徵创建的一般过程 159
6.7.3 练习1 162
6.7.4 练习2 162
6.7.5 练习3 163
6.8 构建特徵——孔(Hole)特徵 166
6.8.1 孔(Hole)特徵简述 166
6.8.2 孔(Hole)特徵(直孔)创建的一般过程 166
6.8.3 草绘孔创建过程介绍 170
6.8.4 创建螺孔(标準孔) 171
6.8.5 练习1螺孔练习 175
6.8.6 练习2添加直孔 177
6.9 构建特徵——倒角(Chamfer)特徵 179
6.9.1 倒角特徵简述 179
6.9.2 简单倒角(Chamfer)特徵创建的一般过程 180
6.9.3 构建倒角练习1 182
6.9.4 构建倒角练习2 183
6.10 修饰(Cosmetic)特徵 184
6.10.1 螺纹修饰(Thread)特徵 185
6.10.2 草绘修饰(Sketch)特徵 188
6.11 构建特徵——圆角(Round)特徵 189
6.11.1 圆角特徵简述 189
6.11.2 创建一般简单圆角 189
6.11.3 创建完全圆角 190
6.11.4 简单圆角的练习 192
6.12 构建特徵——抽壳(Shell)特徵 193
6.13 特徵的重新排序(Reorder)及插入操作 196
6.13.1 概述 196
6.13.2 重新排序(Reorder)的操作方法 197
6.13.3 特徵的插入操作 198
6.14 调整特徵的父子关係 199
6.14.1 改变标注的参照基準 200
6.14.2 编辑特徵的参照 200
6.15 特徵生成失败及其解决方法 204
6.15.1 特徵生成失败的出现 204
6.15.2 特徵生成失败的解决方法 206
6.16 特徵的操作工具 210
6.16.1 特徵的複製(Copy) 210
6.16.2 特徵的阵列(Pattern) 216
6.16.3 特徵的成组(Group) 224
6.17 筋(Rib)特徵 225
6.18 拔模(Draft)特徵 228
6.18.1 拔模(Draft)特徵简述 228
6.18.2 创建一个枢轴平面、不分离拔模的特徵 228
6.18.3 创建一个枢轴平面、分离拔模的特徵 232
6.19 扫描(Sweep)特徵 235
6.19.1 扫描(Sweep)特徵简述 235
6.19.2 扫描(Sweep)特徵创建的一般过程 236
6.20 混合(Blend)特徵 241
6.20.1 混合(Blend)特徵简述 241
6.20.2 创建平行混合(Blend)特徵 241
6.21 扫描混合(Swept Blend)特徵 246
6.21.1 扫描混合(Swept Blend)特徵简述 246
6.21.2 创建一个扫描混合(Swept Blend)特徵 246
6.22 螺旋扫描(Helical Sweep)特徵 249
6.22.1 螺旋扫描(Helical Sweep)特徵简述 249
6.22.2 创建一个螺旋扫描特徵 249
6.23 基準特徵 252
6.23.1 基準面 252
6.23.2 基準轴 256
6.23.3 基準点 258
6.23.4 坐标系 263
6.23.5 基準曲线 267
6.24 创建剖截面 270
6.24.1 剖截面概述 270
6.24.2 创建一个“平面”剖截面 271
6.24.3 创建一个“偏距”剖截面 274
6.25 零件模型的分析 276
6.25.1 空间距离、角度等的测量 276
6.25.2 模型的质量属性分析 277
6.26 模型的外观处理 278
6.27 零件造型综合範例——机盖 283
6.28 零件造型综合範例——进料口 292
6.29 问题与思考 302
6.1 创建零件模型的一般过程及拉伸特徵 100
6.1.1 命名一个新的零件三维模型 101
6.1.2 创建零件的基础特徵 103
6.1.3 添加零件的其他特徵 118
6.1.4 保存零件三维模型 123
6.1.5 删除旧档案版本 126
6.2 模型树 128
6.2.1 模型树概述 128
6.2.2 模型树界面简介 129
6.2.3 模型树的作用与操作 130
6.2.4 模型搜寻 131
6.3 Pro/ENGINEER软体中的层 131
6.3.1 层的基本概念 131
6.3.2 进入层的操作界面 132
6.3.3 选取活动对象(模型) 133
6.3.4 创建新层 133
6.3.5 将项目添加到层中 135
6.3.6 设定层的隐藏 137
6.3.7 层树的显示与控制 137
6.3.8 关于层的设定 138
6.4 设定零件模型的属性 138
6.4.1 概述 138
6.4.2 零件模型材料的设定 139
6.4.3 零件模型单位设定 140
6.5 特徵的编辑、编辑定义及其他 142
6.5.1 编辑特徵 142
6.5.2 查看模型信息及特徵父子关係 145
6.5.3 删除特徵 146
6.5.4 特徵的隐含(Suppress)与隐藏(Hide) 147
6.5.5 特徵的编辑定义 148
6.5.6 特徵的Undo功能 150
6.6 零件模型创建与拉伸特徵的练习 150
6.6.1 练习1 151
6.6.2 练习2 154
6.7 旋转(Revolve)特徵 158
6.7.1 旋转(Revolve)特徵简述 158
6.7.2 旋转(Revolve)特徵创建的一般过程 159
6.7.3 练习1 162
6.7.4 练习2 162
6.7.5 练习3 163
6.8 构建特徵——孔(Hole)特徵 166
6.8.1 孔(Hole)特徵简述 166
6.8.2 孔(Hole)特徵(直孔)创建的一般过程 166
6.8.3 草绘孔创建过程介绍 170
6.8.4 创建螺孔(标準孔) 171
6.8.5 练习1螺孔练习 175
6.8.6 练习2添加直孔 177
6.9 构建特徵——倒角(Chamfer)特徵 179
6.9.1 倒角特徵简述 179
6.9.2 简单倒角(Chamfer)特徵创建的一般过程 180
6.9.3 构建倒角练习1 182
6.9.4 构建倒角练习2 183
6.10 修饰(Cosmetic)特徵 184
6.10.1 螺纹修饰(Thread)特徵 185
6.10.2 草绘修饰(Sketch)特徵 188
6.11 构建特徵——圆角(Round)特徵 189
6.11.1 圆角特徵简述 189
6.11.2 创建一般简单圆角 189
6.11.3 创建完全圆角 190
6.11.4 简单圆角的练习 192
6.12 构建特徵——抽壳(Shell)特徵 193
6.13 特徵的重新排序(Reorder)及插入操作 196
6.13.1 概述 196
6.13.2 重新排序(Reorder)的操作方法 197
6.13.3 特徵的插入操作 198
6.14 调整特徵的父子关係 199
6.14.1 改变标注的参照基準 200
6.14.2 编辑特徵的参照 200
6.15 特徵生成失败及其解决方法 204
6.15.1 特徵生成失败的出现 204
6.15.2 特徵生成失败的解决方法 206
6.16 特徵的操作工具 210
6.16.1 特徵的複製(Copy) 210
6.16.2 特徵的阵列(Pattern) 216
6.16.3 特徵的成组(Group) 224
6.17 筋(Rib)特徵 225
6.18 拔模(Draft)特徵 228
6.18.1 拔模(Draft)特徵简述 228
6.18.2 创建一个枢轴平面、不分离拔模的特徵 228
6.18.3 创建一个枢轴平面、分离拔模的特徵 232
6.19 扫描(Sweep)特徵 235
6.19.1 扫描(Sweep)特徵简述 235
6.19.2 扫描(Sweep)特徵创建的一般过程 236
6.20 混合(Blend)特徵 241
6.20.1 混合(Blend)特徵简述 241
6.20.2 创建平行混合(Blend)特徵 241
6.21 扫描混合(Swept Blend)特徵 246
6.21.1 扫描混合(Swept Blend)特徵简述 246
6.21.2 创建一个扫描混合(Swept Blend)特徵 246
6.22 螺旋扫描(Helical Sweep)特徵 249
6.22.1 螺旋扫描(Helical Sweep)特徵简述 249
6.22.2 创建一个螺旋扫描特徵 249
6.23 基準特徵 252
6.23.1 基準面 252
6.23.2 基準轴 256
6.23.3 基準点 258
6.23.4 坐标系 263
6.23.5 基準曲线 267
6.24 创建剖截面 270
6.24.1 剖截面概述 270
6.24.2 创建一个“平面”剖截面 271
6.24.3 创建一个“偏距”剖截面 274
6.25 零件模型的分析 276
6.25.1 空间距离、角度等的测量 276
6.25.2 模型的质量属性分析 277
6.26 模型的外观处理 278
6.27 零件造型综合範例——机盖 283
6.28 零件造型综合範例——进料口 292
6.29 问题与思考 302
第7章 装配模组基础 303
7.1 装配模组下拉选单 303
7.2 装配约束 306
7.2.1 匹配(Mate) 307
7.2.2 对齐(Align) 307
7.2.3 插入(Insert) 308
7.2.4 相切(Tangent) 308
7.2.5 预设 309
7.2.6 固定 309
7.3 创建新的装配体模型的一般过程 309
7.3.1 命名一个新的装配体的三维模型 309
7.3.2 装配第1个零件 311
7.3.3 装配第2个零件 312
7.4 元件的封装 316
7.4.1 用选择选单的方式创建元件的封装 316
7.4.2 完成包装元件 319
7.5 允许假定 320
7.6 装配练习 322
7.6.1 练习1 322
7.6.2 练习2 323
7.6.3 练习3 325
7.6.4 练习4 326
7.7 装配体中元件的打开、删除、修改等操作 327
7.7.1 概述 327
7.7.2 修改装配体中零件的尺寸 328
7.8 装配体中的“层”的操作 330
7.9 视图的管理 331
7.9.1 概述 331
7.9.2 简化表示(Simplfied Rep) 331
7.9.3 装配体的分解状态 334
7.9.4 样式视图 337
7.9.5 定向视图 339
7.9.6 组合视图 341
7.10 装配体干涉检查 342
7.11 问题与思考 343
7.1 装配模组下拉选单 303
7.2 装配约束 306
7.2.1 匹配(Mate) 307
7.2.2 对齐(Align) 307
7.2.3 插入(Insert) 308
7.2.4 相切(Tangent) 308
7.2.5 预设 309
7.2.6 固定 309
7.3 创建新的装配体模型的一般过程 309
7.3.1 命名一个新的装配体的三维模型 309
7.3.2 装配第1个零件 311
7.3.3 装配第2个零件 312
7.4 元件的封装 316
7.4.1 用选择选单的方式创建元件的封装 316
7.4.2 完成包装元件 319
7.5 允许假定 320
7.6 装配练习 322
7.6.1 练习1 322
7.6.2 练习2 323
7.6.3 练习3 325
7.6.4 练习4 326
7.7 装配体中元件的打开、删除、修改等操作 327
7.7.1 概述 327
7.7.2 修改装配体中零件的尺寸 328
7.8 装配体中的“层”的操作 330
7.9 视图的管理 331
7.9.1 概述 331
7.9.2 简化表示(Simplfied Rep) 331
7.9.3 装配体的分解状态 334
7.9.4 样式视图 337
7.9.5 定向视图 339
7.9.6 组合视图 341
7.10 装配体干涉检查 342
7.11 问题与思考 343
第8章 工程图模组基础 344
8.1 Pro/E软体的工程图模组概述 344
8.2 开始一张新的工程图,进入工程图环境 347
8.3 工程图基础 350
8.3.1 工程图的设定档案 350
8.3.2 关于工程图中的比例 355
8.3.3 关于工程图模组中的再生命令(Regenerate) 357
8.3.4 设定符合国标的工程图环境 358
8.4 工程图视图 360
8.4.1 创建视图(基础) 360
8.4.2 移动视图与锁定视图移动 365
8.4.3 删除视图 366
8.4.4 视图的显示模式 366
8.4.5 创建视图(高级) 370
8.5 尺寸标注 377
8.5.1 概述 377
8.5.2 创建被驱动尺寸 378
8.5.3 创建草绘尺寸 380
8.5.4 尺寸操作 382
8.5.5 尺寸公差 392
8.6 创建注释文本 394
8.6.1 注释选单简介 394
8.6.2 创建无方向(无箭头)指引注释 395
8.6.3 创建有方向(有箭头)指引注释 396
8.6.4 注释的编辑 397
8.7 基準 398
8.7.1 创建基準 398
8.7.2 拭除与删除基準 401
8.8 几何公差 402
8.9 表面光洁度(粗糙度) 404
8.10 问题与思考 406
8.1 Pro/E软体的工程图模组概述 344
8.2 开始一张新的工程图,进入工程图环境 347
8.3 工程图基础 350
8.3.1 工程图的设定档案 350
8.3.2 关于工程图中的比例 355
8.3.3 关于工程图模组中的再生命令(Regenerate) 357
8.3.4 设定符合国标的工程图环境 358
8.4 工程图视图 360
8.4.1 创建视图(基础) 360
8.4.2 移动视图与锁定视图移动 365
8.4.3 删除视图 366
8.4.4 视图的显示模式 366
8.4.5 创建视图(高级) 370
8.5 尺寸标注 377
8.5.1 概述 377
8.5.2 创建被驱动尺寸 378
8.5.3 创建草绘尺寸 380
8.5.4 尺寸操作 382
8.5.5 尺寸公差 392
8.6 创建注释文本 394
8.6.1 注释选单简介 394
8.6.2 创建无方向(无箭头)指引注释 395
8.6.3 创建有方向(有箭头)指引注释 396
8.6.4 注释的编辑 397
8.7 基準 398
8.7.1 创建基準 398
8.7.2 拭除与删除基準 401
8.8 几何公差 402
8.9 表面光洁度(粗糙度) 404
8.10 问题与思考 406
第9章 曲面造型入门 407
9.1 曲面(Surface)造型概述 407
9.2 创建曲面 407
9.2.1 曲面格线显示 407
9.2.2 创建平整曲面——填充特徵 408
9.2.3 创建拉伸曲面 409
9.2.4 创建旋转曲面 411
9.2.5 创建扫描曲面 412
9.2.6 创建边界曲面 414
9.2.7 偏移曲面 420
9.2.8 複製曲面 424
9.3 曲面的修剪(Trim) 427
9.3.1 基本形式的曲面修剪 427
9.3.2 用面组或曲线修剪面组 428
9.3.3 用“顶点倒圆角”选项修剪面组 430
9.4 薄曲面的修剪(Thin Trim) 431
9.5 曲面的操作 431
9.5.1 曲面的合併(Merge) 431
9.5.2 曲面的延拓(Extend) 433
9.6 将曲面面组转化为实体或实体表面 434
9.6.1 使用“实体化”选项创建实体 434
9.6.2 使用面组“替换”创建实体 437
9.6.3 使用“加厚”创建实体 438
9.7 曲面综合範例——皮靴鞋面 439
9.8 问题与思考 447
9.1 曲面(Surface)造型概述 407
9.2 创建曲面 407
9.2.1 曲面格线显示 407
9.2.2 创建平整曲面——填充特徵 408
9.2.3 创建拉伸曲面 409
9.2.4 创建旋转曲面 411
9.2.5 创建扫描曲面 412
9.2.6 创建边界曲面 414
9.2.7 偏移曲面 420
9.2.8 複製曲面 424
9.3 曲面的修剪(Trim) 427
9.3.1 基本形式的曲面修剪 427
9.3.2 用面组或曲线修剪面组 428
9.3.3 用“顶点倒圆角”选项修剪面组 430
9.4 薄曲面的修剪(Thin Trim) 431
9.5 曲面的操作 431
9.5.1 曲面的合併(Merge) 431
9.5.2 曲面的延拓(Extend) 433
9.6 将曲面面组转化为实体或实体表面 434
9.6.1 使用“实体化”选项创建实体 434
9.6.2 使用面组“替换”创建实体 437
9.6.3 使用“加厚”创建实体 438
9.7 曲面综合範例——皮靴鞋面 439
9.8 问题与思考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