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讨论教育方针,制定教育决策的全国性会议。1949—1985 年先后召开 9 次。1949 年 12 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中心议题是确定新中国教育工作总方针。(1)新中国教育是新民主主义教育, 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方法是理论与实际一致, 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要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中国教育有用经验,藉助苏联教育先进经验。(2)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3)发展教育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即在提高指导下普及,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相当长时期内以普及为主。除维持原有学校外,教育应着重为工农服务,培养工农知识分子干部。大量举办业余补习教育。争取从 1951 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
(4)老解放区的教育,是中国小教育以巩固与提高为主,条件许可时,可适应民众需要作某些发展。巩固提高的关键是解决师资和教材问题,改进师範教育,加强教师轮训和在职学习,培养大批称职教师。中等学校在若干年内着重向中等技术学校发展,培养大批中级建设干部。(5)新解放区的教育,必须正确执行维持原有学校、逐步改善的方针与“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政策。学校安顿后,主要工作是在师生中有效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逐步建立革命人生观。妥善安置失业知识分子和失学青年。(6)对中国人办的私立学校,採取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7)旧学制的全面改革,要在积累较为成熟的经验后逐步进行。课程改革重点是加强政治学习,合理精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是反对书本与实际分离的教条主义,防止轻视基本理论学习的狭隘实用主义,坚持理论与实际一致。改进考试制度。(8)在可能条件下设法改善教育工作者的物质和政治待遇。会议拟订了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实施计画和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实施方案,讨论改进北京师範大学和各地师範学校意见,并决定编辑中国小教科书。1953年 5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二次会议。讨论确定第一个五年计画中普通教育和师範教育工作方针和任务。认为三年来,教育在恢复、改革和发展方面获得显着成绩,缺点是有脱离实际和盲目冒进倾向。在教育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在教育事业内部供求关係上存在不平衡。会议确定贯彻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总方针。重点是加强发展高等师範教育和中学,特别是高中。着重讨论整顿改进国小教育问题,确定採取在整顿巩固基础上有计画有重点地发展方针。在工矿区、城市、少数民族地区适当发展公立国小,在农村提倡民办国小(包括完全国小);积极做好国小整顿工作;学制沿用四二制,五年一贯制暂缓推行。国小经费由大区调剂,校舍修建用地方附加粮、民众自筹、划拨学田等办法弥补不足,经费管理按行政领导关係分别列入各级预算。会议商定有重点地办好一批中学和师範学校方案。1958年 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讨论教育工作方针。会议指出,教育是阶级斗争工具,要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要建立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在教育工作中的领导权。批判了教条主义、右倾保守思想和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实际,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政治、忽视党的领导的错误。会议结论经中共中央政治局 8月扩大会议讨论后,写入当年 9月 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78年 4—5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文革”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明确新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会议。邓小平就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革命秩序和纪律、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和尊重教师劳动等问题发表讲话。会议指出,教育战线要学习 28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弄清教育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 大力发现、选拔和培养各方面专门人才,打破常规,广开才路;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用先进科学知识充实教育内容,发展电化教育,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 促进整个社会风气革命化。大中学校招生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要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高等学校实行教学、科学研究与生产劳动三结合。教育规划应与国家的劳动计画结合,考虑劳动就业发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尊重教师, 建立教师定期考核和职称评定晋升制度,採取切实有效措施培训师资,提高政治业务水平。会议讨论研究了学校基建、领导管理体制、专业技术人员用非所学等具体问题和《1978年至 1985年全国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案)》及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中学、全日制国小三个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1985年 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十稿)》。邓小平作重要讲话。会议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决策统一了认识,认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基本精神是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解决教育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同经济建设相互协调发展问题。根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会议指出(1)发展教育和教育体制改革是关係四个现代化成败的全局和战略问题,要有紧迫感,深刻认识其迫切性。要认识现代化建设成败关键在人才,包括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人才主要依靠教育培养。教育体制必须及早改革,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新科技革命形势需要。(2) 体制弊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基础教育落后,影响民族素质、劳动者素质和各级各类学校质量;中等教育结构中职业技术教育比重小,发展慢;高等教育层次、科类比例不合理。(3)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陈腐而封闭型的传统教育思想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