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範例教程》是200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秦长海、夏素民、白乔等人。
本书全面介绍了Pro/ENGINEER Wildfire 3.0的新增功能、工作界面、创建特徵、编辑特徵、装配设计以及模具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Pro/E的基本知识、在草绘环境中绘製草图、Pro/E的基础特徵、基準特徵、孔特徵、壳特徵、筋特徵、倒角特徵、倒圆角特徵、拔模特徵等内容;镜像特徵、複製特徵、阵列特徵等内容;曲面特徵的基本概念,通过拉伸特徵、旋转特徵、扫描特徵以及混合特徵等工具创建曲面的方法。本书还介绍了利用合併、修剪以及延伸等编辑功能编辑曲面特徵的操作方法;元件装配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工程图的创建方法,创建模具型腔的知识。 本书内容系统规范,範例典型实用,语言通俗,图文并茂,既适于初学者快速入门并逐步成为业内高手,也适于Pro/ENGINEER老用户学习新版软体之用。
基本介绍
- 书名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範例教程
- 作者秦长海、夏素民、白乔等
- ISBN9787302159421
- 定价59.5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9-21
图书简介
本书内容系统规范,範例典型实用,语言通俗,图文并茂,既适于初学者快速入门并逐步成为业内高手,也适于Pro/ENGINEER老用户学习新版软体之用。
图书前言
Pro/ENGINEER是国内大、中、小型企业首选的工业设计软体,广泛套用于机械、汽车、航空、家电、数码通信和玩具等设计製造领域。该软体是一个全方位3D设计软体,集成了零件设计、产品装配、曲面造型、模具设计、钣金设计、机构运动和仿真等功能。
目前Pro/ENGINEER Wildfire 3.0是其最新版本,它构建于Pro/ENGINEER野火版的成熟技术之上,新增了许多功能,使其技术水準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书以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为蓝本,以讲解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说明的编写手法,来详细剖析Pro/ENGINEER中文版主要模组设计的流程、方法、思路和技巧。全书共分为15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 讲解Pro/ENGINEER的功能、特点、安装方法、环境设定方法,以及基础操作。本章是学习Pro/ENGINEER的基础,是快速掌握软体的捷径。
第2章 介绍Pro/ENGINEER的草绘环境,包括进入草绘环境的方法,草绘工具的简介、标準尺寸的方法、修改图元的方法等。
第3章 讲解用于生成三维模型的基础特徵,包括拉伸特徵、旋转特徵、扫描特徵、混合特徵等,任何三维实体都是建立在基础特徵之上的。
第4章 讲解建立零件模型中起辅助作用的基準特徵,包括基準平面、基準轴、基準点、基準曲线以及基準坐标系。
第5章 主要讲解工程特徵的创建方法,它们是依附在基础特徵上的一些特徵,包括倒角特徵、倒圆角特徵、孔特徵、筋特徵、壳特徵等。
第6章 介绍编辑特徵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複製和贴上特徵、阵列特徵、镜像特徵、合併特徵、偏移特徵等。
第7章 重点介绍特徵与特徵的编辑操作,包括更改特徵、调整特徵时序和层操作等多项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全面认识Pro/E软体的使用方法。
第8章 介绍家族表的创建、存储、修改、转换和删除等操作方法,以及零件工程设计方法。
第9章 讲解Pro/ENGINEER中的曲面模组,主要包括曲面特徵的基本概念,以及创建曲面(通过拉伸、旋转、扫描以及混合等特徵工具)和编辑曲面(利用合併、修剪以及延伸等编辑工具)的操作方法。
第10章 主要讲解设定零件内部特徵的父子关係、模型树的使用以及设定关係式等方面的内容。
第11章 本章介绍零件装配基础,主要包括元件装配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步骤,并通过实例介绍创建装配实体的全过程。
第12章 本章介绍工程图的製作基础,主要包括创建视图的基本步骤、调整实体的方法以及尺寸标注及其他注释,如公差、技术要求等。
第13章 本章详细介绍钣金件创建和钣金件具体设定(包括折弯、展开和切割等),以及钣金工程图的创建方法。
第14章 本章介绍创建模具型腔的各方面知识(特别是创建模具分型面),以及创建冷却和浇注系统等。
第15章 重点讲解创建各种连线,建立仿真特徵(伺服电动机、运动副)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仿真运动的效果。
本书由多所大专院校教师参与,是在已有教案的基础上联合编写而成。根据教学经验,本书约需40学时左右。为了给教师授课提供方便,本书提供了光碟档案。在配书光碟中除包括学习本书所需的练习档案外,为方便读者快速入门,还提供了有关Pro/ENGINEER Wildfire 3.0基本建模操作的视频演示档案。
本书面向Pro/ENGINEER各级用户,不仅加入了Pro/ENGINEER绘图方法和技巧,而且使读者在实例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和技能。全书使用的实例都来自机械设计中最常见的零件或部件。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安排合理,特别适合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教材,对于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参考 价值。
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除了封面署名外,还有李海庆、王树兴、许勇光、李海峰、刘志军、王敏、张瑞萍、朱俊成、高孝峰、李乃文、王咏梅、张勇、安征、孙岩、马海军、王泽波、辛爱军、郑霞、祁凯等人。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目前Pro/ENGINEER Wildfire 3.0是其最新版本,它构建于Pro/ENGINEER野火版的成熟技术之上,新增了许多功能,使其技术水準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书以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为蓝本,以讲解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说明的编写手法,来详细剖析Pro/ENGINEER中文版主要模组设计的流程、方法、思路和技巧。全书共分为15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 讲解Pro/ENGINEER的功能、特点、安装方法、环境设定方法,以及基础操作。本章是学习Pro/ENGINEER的基础,是快速掌握软体的捷径。
第2章 介绍Pro/ENGINEER的草绘环境,包括进入草绘环境的方法,草绘工具的简介、标準尺寸的方法、修改图元的方法等。
第3章 讲解用于生成三维模型的基础特徵,包括拉伸特徵、旋转特徵、扫描特徵、混合特徵等,任何三维实体都是建立在基础特徵之上的。
第4章 讲解建立零件模型中起辅助作用的基準特徵,包括基準平面、基準轴、基準点、基準曲线以及基準坐标系。
第5章 主要讲解工程特徵的创建方法,它们是依附在基础特徵上的一些特徵,包括倒角特徵、倒圆角特徵、孔特徵、筋特徵、壳特徵等。
第6章 介绍编辑特徵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複製和贴上特徵、阵列特徵、镜像特徵、合併特徵、偏移特徵等。
第7章 重点介绍特徵与特徵的编辑操作,包括更改特徵、调整特徵时序和层操作等多项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全面认识Pro/E软体的使用方法。
第8章 介绍家族表的创建、存储、修改、转换和删除等操作方法,以及零件工程设计方法。
第9章 讲解Pro/ENGINEER中的曲面模组,主要包括曲面特徵的基本概念,以及创建曲面(通过拉伸、旋转、扫描以及混合等特徵工具)和编辑曲面(利用合併、修剪以及延伸等编辑工具)的操作方法。
第10章 主要讲解设定零件内部特徵的父子关係、模型树的使用以及设定关係式等方面的内容。
第11章 本章介绍零件装配基础,主要包括元件装配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步骤,并通过实例介绍创建装配实体的全过程。
第12章 本章介绍工程图的製作基础,主要包括创建视图的基本步骤、调整实体的方法以及尺寸标注及其他注释,如公差、技术要求等。
第13章 本章详细介绍钣金件创建和钣金件具体设定(包括折弯、展开和切割等),以及钣金工程图的创建方法。
第14章 本章介绍创建模具型腔的各方面知识(特别是创建模具分型面),以及创建冷却和浇注系统等。
第15章 重点讲解创建各种连线,建立仿真特徵(伺服电动机、运动副)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仿真运动的效果。
本书由多所大专院校教师参与,是在已有教案的基础上联合编写而成。根据教学经验,本书约需40学时左右。为了给教师授课提供方便,本书提供了光碟档案。在配书光碟中除包括学习本书所需的练习档案外,为方便读者快速入门,还提供了有关Pro/ENGINEER Wildfire 3.0基本建模操作的视频演示档案。
本书面向Pro/ENGINEER各级用户,不仅加入了Pro/ENGINEER绘图方法和技巧,而且使读者在实例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和技能。全书使用的实例都来自机械设计中最常见的零件或部件。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安排合理,特别适合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教材,对于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参考 价值。
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除了封面署名外,还有李海庆、王树兴、许勇光、李海峰、刘志军、王敏、张瑞萍、朱俊成、高孝峰、李乃文、王咏梅、张勇、安征、孙岩、马海军、王泽波、辛爱军、郑霞、祁凯等人。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图书目录
第1章 Pro/E 3.0概述 1
1.1 Pro/E 3.0软体特点与新增功能 1
1.1.1 Pro/E 3.0软体特点 1
1.1.2 Pro/E 3.0软体的新增功能 3
1.2 界面构成与工作环境 5
1.2.1 Pro/E 3.0操作界面 5
1.2.2 定製界面 10
1.2.3 功能环境 11
1.2.4 设定工作方式 12
1.3 档案操作和管理 13
1.3.1 档案的操作界面 13
1.3.2 档案的管理 16
1.4 基本显示设定 20
1.4.1 设定显示模式 20
1.4.2 模型树显示切换 20
1.4.3 基準显示设定 20
1.4.4 系统与图元颜色设定 21
1.4.5 模型颜色与光照设定 22
1.5 参数化三维模型概述 24
1.5.1 三维模型的类型 24
1.5.2 基于特徵的三维模型 26
1.5.3 三维模型的观察 26
1.6 三维建模的方法与思路 27
1.6.1 定义特徵 27
1.6.2 关联的概念 27
1.6.3 参数化模型 28
1.7 思考与练习 29
第2章 截面草绘 31
2.1 草绘基础 31
2.1.1 进入草绘环境 31
2.1.2 认识草绘环境 32
2.1.3 设定草绘环境 34
2.2 绘製草图 36
2.2.1 绘製基本图元 37
2.2.2 绘製特殊图元 41
2.3 编辑草图 43
2.3.1 修剪和分割 43
2.3.2 镜像 44
2.3.3 变形 45
2.3.4 常用的滑鼠操作 51
2.4 标注草图 52
2.4.1 标注基本尺寸 53
2.4.2 标注特殊尺寸 55
2.4.3 编辑标注尺寸 58
2.5 添加几何约束 63
2.5.1 约束符号的显示 63
2.5.2 自动设定几何约束 64
2.5.3 手动设定几何约束 64
2.5.4 编辑几何约束 71
2.6 综合实例创建滑块的平面草图 80
2.7 综合实例绘製凸台三视图 83
2.8 思考与练习 88
第3章 Pro/E基础特徵 90
3.1 拉伸特徵 90
3.1.1 创建拉伸特徵 90
3.1.2 创建薄壁拉伸 92
3.1.3 编辑拉伸特徵 92
3.1.4 拉伸切除 93
3.1.5 拉伸深度形式 95
3.2 旋转特徵 96
3.3 扫描特徵 99
3.4 混合特徵 101
3.4.1 混合特徵概述 102
3.4.2 平行混合 103
3.4.3 旋转混合 106
3.4.4 一般混合 108
3.5 综合实例创建机械定位块
模型 110
3.6 思考与练习 116
第4章 基準特徵 118
4.1 基準面 118
4.1.1 【放置】选项卡 119
4.1.2 【显示】选项卡 120
4.1.3 【属性】选项卡 120
4.2 基準轴 122
4.3 基準点 123
4.3.1 一般基準点 123
4.3.2 草绘基準点 125
4.3.3 偏移坐标系基準点 126
4.3.4 域基準点 127
4.4 基準曲线 127
4.4.1 经过点创建基準曲线 127
4.4.2 其他创建方式 130
4.5 坐标系 130
4.6 综合实例创建管道接头模型 132
4.7 思考与练习 136
第5章 工程特徵 138
5.1 孔特徵 138
5.1.1 简单直孔 138
5.1.2 草绘孔 140
5.1.3 标準孔 143
5.2 壳特徵 146
5.3 筋特徵 148
5.4 拔模特徵 150
5.5 倒圆角特徵 152
5.6 倒角特徵 156
5.6.1 边倒角 156
5.6.2 拐角倒角 157
5.7 综合实例创建固定板的
实体模型 158
5.8 综合实例创建连线架的
实体模型 161
5.9 思考与练习 165
第6章 编辑特徵 166
6.1 複製特徵 166
6.1.1 镜像複製 166
6.1.2 移动複製 167
6.1.3 新参考複製 169
6.2 镜像特徵 170
6.3 阵列特徵 171
6.3.1 尺寸阵列 171
6.3.2 方向阵列 178
6.3.3 轴阵列 179
6.3.4 填充阵列 180
6.3.5 表阵列 182
6.3.6 参照阵列 184
6.4 扭曲特徵 187
6.4.1 变换 187
6.4.2 扭曲工具 190
6.4.3 骨架工具 191
6.4.4 拉伸工具 192
6.4.5 折弯工具 194
6.4.6 扭转工具 196
6.4.7 雕刻工具 196
6.5 修饰特徵 198
6.5.1 修饰螺纹特徵 198
6.5.2 修饰草绘特徵 201
6.5.3 修饰凹槽特徵 203
6.6 使用组 204
6.7 综合实例创建阀座的实体模型 206
6.8 综合实例创建阀体的实体模型 213
6.9 思考与练习 218
第7章 特徵技术与特徵操作 220
7.1 特徵技术概要 220
7.2 修改特徵 221
7.2.1 编辑尺寸 222
7.2.2 编辑定义 225
7.2.3 编辑参照 230
7.3 常用特徵操作 231
7.3.1 複製特徵 231
7.3.2 创建组特徵 234
7.3.3 拭除和删除特徵 235
7.3.4 隐含与隐藏特徵 236
7.4 调整特徵顺序 238
7.4.1 特徵的重新排序 238
7.4.2 特徵的插入操作 240
7.5 特徵生成失败及其解决方法 241
7.5.1 特徵生成失败的出现 242
7.5.2 特徵生成失败的解决方法 243
7.6 层的基础知识与操作 246
7.6.1 层的基础知识 246
7.6.2 层操作 247
7.6.3 灵活运用默认层 250
7.7 综合实例创建轴端盖 251
7.8 思考与练习 254
第8章 家族表 255
8.1 家族表概述 255
8.2 家族表操作 256
8.2.1 创建家族表 256
8.2.2 存储家族表 260
8.2.3 编辑家族表 262
8.2.4 设定族表原型 266
8.2.5 删除子零件和家族表 268
8.3 设定工程数据 268
8.3.1 设定尺寸 269
8.3.2 设定几何公差 271
8.3.3 公差设定 275
8.3.4 设定表面光洁度 275
8.3.5 其他零件设定 276
8.4 思考与练习 281
第9章 曲面设计 283
9.1 曲面的基本概念 283
9.2 创建曲面 284
9.2.1 拉伸曲面 284
9.2.2 旋转曲面 286
9.2.3 扫描曲面 288
9.2.4 混合曲面 291
9.2.5 螺旋扫描曲面 294
9.2.6 边界混合曲面 297
9.2.7 可变截面扫描曲面 302
9.3 编辑曲面 303
9.3.1 修剪曲面 303
9.3.2 镜像曲面 308
9.3.3 合併曲面 309
9.3.4 延伸曲面 312
9.3.5 填充曲面 314
9.3.6 偏移曲面 317
9.3.7 複製曲面 320
9.3.8 平移和旋转曲面 321
9.4 综合实例 325
9.5 思考与练习 335
第10章 高效使用Pro/E软体 337
10.1 设定模型树 337
10.1.1 概述 337
10.1.2 修改模型树 338
10.2 设定父子关係 339
10.2.1 父子关係简介 340
10.2.2 父子关係的类型 341
10.2.3 考察父子关係 346
10.3 创建关係式 348
10.3.1 关係式概述 348
10.3.2 关係式常用参数符号 348
10.3.3 建立关係式 349
10.4 综合实例利用父子关係改变
模型特徵 353
10.5 综合实例创建瓶塞零件关係式 355
10.6 思考与练习 359
第11章 Pro/E装配设计 361
11.1 零件装配的基本步骤 361
11.2 定义放置约束 363
11.2.1 匹配 364
11.2.2 对齐 366
11.2.3 插入 368
11.2.4 坐标系 369
11.2.5 相切 371
11.2.6 线上点 372
11.2.7 曲面上的点 374
11.2.8 曲面上的边 375
11.2.9 预定义约束集 377
11.3 定义移动元件 378
11.4 定义挠性化元件 380
11.4.1 挠性化元件概述 380
11.4.2 定义挠性化元件属性 381
11.5 管理装配视图 382
11.5.1 简化视图 382
11.5.2 分解视图 383
11.5.3 定向视图 384
11.5.4 显示样式 384
11.5.5 生成剖面 385
11.6 综合实例挖掘机装配图 387
11.7 思考与练习 396
第12章 工程图设计 398
12.1 工程图基础 398
12.1.1 工程图分类及製作流程 398
12.1.2 工程图环境 399
12.1.3 认识工程图界面 401
12.1.4 创建工程图模板 402
12.2 工程图视图 405
12.2.1 使用模板工程图 405
12.2.2 创建基础视图 405
12.2.3 移动或锁定视图移动 410
12.2.4 删除视图 411
12.2.5 视图显示 411
12.2.6 创建高级视图 415
12.2.7 修改视图 418
12.2.8 关联性视图 422
12.2.9 多模型视图 422
12.3 草绘视图 423
12.3.1 绘製视图 423
12.3.2 编辑视图 425
12.4 尺寸标注 430
12.4.1 标注尺寸 430
12.4.2 编辑尺寸 432
12.4.3 尺寸公差 438
12.5 注释文本创建 439
12.5.1 创建注释文本 439
12.5.2 编辑注释文本 440
12.6 标注表面粗糙度 441
12.7 几何公差标注 442
12.7.1 标注几何公差 443
12.7.2 编辑几何公差 443
12.7.3 标注基準符号 444
12.8 创建材料明细表 444
12.9 综合实例创建一个完整的
零件视图 446
12.10 思考与练习 449
第13章 Pro/E钣金设计 451
13.1 创建、命名钣金件 451
13.1.1 单独创建钣金零件 452
13.1.2 从实体零件转换 452
13.1.3 在装配模组中建立钣金件 454
13.2 创建钣金壁 454
13.2.1 创建主要钣金壁 455
13.2.2 创建附加钣金壁 457
13.2.3 止裂槽 463
13.3 钣金折弯和展开 466
13.3.1 钣金折弯 467
13.3.2 钣金展开 472
13.3.3 折弯回去 474
13.4 钣金切割、切口和沖孔 475
13.4.1 钣金的切割 475
13.4.2 钣金切口和沖孔 476
13.5 钣金设定 480
13.5.1 折弯半径的设定 480
13.5.2 钣金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 480
13.5.3 用折弯表计算展开长度 481
13.6 创建钣金工程图 482
13.7 综合实例设计工具箱钣金件 484
13.8 综合实例设计夹子钣金件 493
13.9 思考与练习 498
第14章 模具设计 500
14.1 模具概述 500
14.1.1 模具的种类 500
14.1.2 模具设计基本流程 501
14.2 模具设计过程详解 502
14.2.1 设计模型和参照模型 502
14.2.2 创建工件或者夹模器 506
14.2.3 设定收缩率 510
14.2.4 创建组件特徵 512
14.2.5 创建模具分型面 518
14.2.6 分割模具 520
14.3 综合实例玩具壳体模具设计 523
14.4 综合实例收音机壳体模具设计 531
14.5 综合实例机器外罩模具设计 537
14.6 模具的检测分析 544
14.6.1 拔模斜度检测 544
14.6.2 壁厚检测 546
14.6.3 投影面积分析 546
14.6.4 分型面的检测 547
14.6.5 模具开模干涉检测 548
14.7 思考与练习 549
第15章 Pro/E运动仿真 551
15.1 运动仿真简介 551
15.1.1 运动仿真基本流程 551
15.1.2 操作界面 552
15.1.3 基本术语 553
15.2 连线与连线类型 553
15.2.1 连线 553
15.2.2 销钉约束集 555
15.2.3 圆柱约束集 558
15.2.4 滑动桿约束集 562
15.2.5 平面约束集 565
15.2.6 球约束集 568
15.2.7 轴承约束集 569
15.2.8 焊接约束集 570
15.3 建立运动模型 571
15.3.1 伺服电动机 572
15.3.2 运动副 572
15.4 设定运动环境 575
15.5 运动分析 578
15.6 综合实例创建凸轮机构仿真 580
15.7 综合实例创建抛光机仿真结构 585
15.8 思考与练习 590
1.1 Pro/E 3.0软体特点与新增功能 1
1.1.1 Pro/E 3.0软体特点 1
1.1.2 Pro/E 3.0软体的新增功能 3
1.2 界面构成与工作环境 5
1.2.1 Pro/E 3.0操作界面 5
1.2.2 定製界面 10
1.2.3 功能环境 11
1.2.4 设定工作方式 12
1.3 档案操作和管理 13
1.3.1 档案的操作界面 13
1.3.2 档案的管理 16
1.4 基本显示设定 20
1.4.1 设定显示模式 20
1.4.2 模型树显示切换 20
1.4.3 基準显示设定 20
1.4.4 系统与图元颜色设定 21
1.4.5 模型颜色与光照设定 22
1.5 参数化三维模型概述 24
1.5.1 三维模型的类型 24
1.5.2 基于特徵的三维模型 26
1.5.3 三维模型的观察 26
1.6 三维建模的方法与思路 27
1.6.1 定义特徵 27
1.6.2 关联的概念 27
1.6.3 参数化模型 28
1.7 思考与练习 29
第2章 截面草绘 31
2.1 草绘基础 31
2.1.1 进入草绘环境 31
2.1.2 认识草绘环境 32
2.1.3 设定草绘环境 34
2.2 绘製草图 36
2.2.1 绘製基本图元 37
2.2.2 绘製特殊图元 41
2.3 编辑草图 43
2.3.1 修剪和分割 43
2.3.2 镜像 44
2.3.3 变形 45
2.3.4 常用的滑鼠操作 51
2.4 标注草图 52
2.4.1 标注基本尺寸 53
2.4.2 标注特殊尺寸 55
2.4.3 编辑标注尺寸 58
2.5 添加几何约束 63
2.5.1 约束符号的显示 63
2.5.2 自动设定几何约束 64
2.5.3 手动设定几何约束 64
2.5.4 编辑几何约束 71
2.6 综合实例创建滑块的平面草图 80
2.7 综合实例绘製凸台三视图 83
2.8 思考与练习 88
第3章 Pro/E基础特徵 90
3.1 拉伸特徵 90
3.1.1 创建拉伸特徵 90
3.1.2 创建薄壁拉伸 92
3.1.3 编辑拉伸特徵 92
3.1.4 拉伸切除 93
3.1.5 拉伸深度形式 95
3.2 旋转特徵 96
3.3 扫描特徵 99
3.4 混合特徵 101
3.4.1 混合特徵概述 102
3.4.2 平行混合 103
3.4.3 旋转混合 106
3.4.4 一般混合 108
3.5 综合实例创建机械定位块
模型 110
3.6 思考与练习 116
第4章 基準特徵 118
4.1 基準面 118
4.1.1 【放置】选项卡 119
4.1.2 【显示】选项卡 120
4.1.3 【属性】选项卡 120
4.2 基準轴 122
4.3 基準点 123
4.3.1 一般基準点 123
4.3.2 草绘基準点 125
4.3.3 偏移坐标系基準点 126
4.3.4 域基準点 127
4.4 基準曲线 127
4.4.1 经过点创建基準曲线 127
4.4.2 其他创建方式 130
4.5 坐标系 130
4.6 综合实例创建管道接头模型 132
4.7 思考与练习 136
第5章 工程特徵 138
5.1 孔特徵 138
5.1.1 简单直孔 138
5.1.2 草绘孔 140
5.1.3 标準孔 143
5.2 壳特徵 146
5.3 筋特徵 148
5.4 拔模特徵 150
5.5 倒圆角特徵 152
5.6 倒角特徵 156
5.6.1 边倒角 156
5.6.2 拐角倒角 157
5.7 综合实例创建固定板的
实体模型 158
5.8 综合实例创建连线架的
实体模型 161
5.9 思考与练习 165
第6章 编辑特徵 166
6.1 複製特徵 166
6.1.1 镜像複製 166
6.1.2 移动複製 167
6.1.3 新参考複製 169
6.2 镜像特徵 170
6.3 阵列特徵 171
6.3.1 尺寸阵列 171
6.3.2 方向阵列 178
6.3.3 轴阵列 179
6.3.4 填充阵列 180
6.3.5 表阵列 182
6.3.6 参照阵列 184
6.4 扭曲特徵 187
6.4.1 变换 187
6.4.2 扭曲工具 190
6.4.3 骨架工具 191
6.4.4 拉伸工具 192
6.4.5 折弯工具 194
6.4.6 扭转工具 196
6.4.7 雕刻工具 196
6.5 修饰特徵 198
6.5.1 修饰螺纹特徵 198
6.5.2 修饰草绘特徵 201
6.5.3 修饰凹槽特徵 203
6.6 使用组 204
6.7 综合实例创建阀座的实体模型 206
6.8 综合实例创建阀体的实体模型 213
6.9 思考与练习 218
第7章 特徵技术与特徵操作 220
7.1 特徵技术概要 220
7.2 修改特徵 221
7.2.1 编辑尺寸 222
7.2.2 编辑定义 225
7.2.3 编辑参照 230
7.3 常用特徵操作 231
7.3.1 複製特徵 231
7.3.2 创建组特徵 234
7.3.3 拭除和删除特徵 235
7.3.4 隐含与隐藏特徵 236
7.4 调整特徵顺序 238
7.4.1 特徵的重新排序 238
7.4.2 特徵的插入操作 240
7.5 特徵生成失败及其解决方法 241
7.5.1 特徵生成失败的出现 242
7.5.2 特徵生成失败的解决方法 243
7.6 层的基础知识与操作 246
7.6.1 层的基础知识 246
7.6.2 层操作 247
7.6.3 灵活运用默认层 250
7.7 综合实例创建轴端盖 251
7.8 思考与练习 254
第8章 家族表 255
8.1 家族表概述 255
8.2 家族表操作 256
8.2.1 创建家族表 256
8.2.2 存储家族表 260
8.2.3 编辑家族表 262
8.2.4 设定族表原型 266
8.2.5 删除子零件和家族表 268
8.3 设定工程数据 268
8.3.1 设定尺寸 269
8.3.2 设定几何公差 271
8.3.3 公差设定 275
8.3.4 设定表面光洁度 275
8.3.5 其他零件设定 276
8.4 思考与练习 281
第9章 曲面设计 283
9.1 曲面的基本概念 283
9.2 创建曲面 284
9.2.1 拉伸曲面 284
9.2.2 旋转曲面 286
9.2.3 扫描曲面 288
9.2.4 混合曲面 291
9.2.5 螺旋扫描曲面 294
9.2.6 边界混合曲面 297
9.2.7 可变截面扫描曲面 302
9.3 编辑曲面 303
9.3.1 修剪曲面 303
9.3.2 镜像曲面 308
9.3.3 合併曲面 309
9.3.4 延伸曲面 312
9.3.5 填充曲面 314
9.3.6 偏移曲面 317
9.3.7 複製曲面 320
9.3.8 平移和旋转曲面 321
9.4 综合实例 325
9.5 思考与练习 335
第10章 高效使用Pro/E软体 337
10.1 设定模型树 337
10.1.1 概述 337
10.1.2 修改模型树 338
10.2 设定父子关係 339
10.2.1 父子关係简介 340
10.2.2 父子关係的类型 341
10.2.3 考察父子关係 346
10.3 创建关係式 348
10.3.1 关係式概述 348
10.3.2 关係式常用参数符号 348
10.3.3 建立关係式 349
10.4 综合实例利用父子关係改变
模型特徵 353
10.5 综合实例创建瓶塞零件关係式 355
10.6 思考与练习 359
第11章 Pro/E装配设计 361
11.1 零件装配的基本步骤 361
11.2 定义放置约束 363
11.2.1 匹配 364
11.2.2 对齐 366
11.2.3 插入 368
11.2.4 坐标系 369
11.2.5 相切 371
11.2.6 线上点 372
11.2.7 曲面上的点 374
11.2.8 曲面上的边 375
11.2.9 预定义约束集 377
11.3 定义移动元件 378
11.4 定义挠性化元件 380
11.4.1 挠性化元件概述 380
11.4.2 定义挠性化元件属性 381
11.5 管理装配视图 382
11.5.1 简化视图 382
11.5.2 分解视图 383
11.5.3 定向视图 384
11.5.4 显示样式 384
11.5.5 生成剖面 385
11.6 综合实例挖掘机装配图 387
11.7 思考与练习 396
第12章 工程图设计 398
12.1 工程图基础 398
12.1.1 工程图分类及製作流程 398
12.1.2 工程图环境 399
12.1.3 认识工程图界面 401
12.1.4 创建工程图模板 402
12.2 工程图视图 405
12.2.1 使用模板工程图 405
12.2.2 创建基础视图 405
12.2.3 移动或锁定视图移动 410
12.2.4 删除视图 411
12.2.5 视图显示 411
12.2.6 创建高级视图 415
12.2.7 修改视图 418
12.2.8 关联性视图 422
12.2.9 多模型视图 422
12.3 草绘视图 423
12.3.1 绘製视图 423
12.3.2 编辑视图 425
12.4 尺寸标注 430
12.4.1 标注尺寸 430
12.4.2 编辑尺寸 432
12.4.3 尺寸公差 438
12.5 注释文本创建 439
12.5.1 创建注释文本 439
12.5.2 编辑注释文本 440
12.6 标注表面粗糙度 441
12.7 几何公差标注 442
12.7.1 标注几何公差 443
12.7.2 编辑几何公差 443
12.7.3 标注基準符号 444
12.8 创建材料明细表 444
12.9 综合实例创建一个完整的
零件视图 446
12.10 思考与练习 449
第13章 Pro/E钣金设计 451
13.1 创建、命名钣金件 451
13.1.1 单独创建钣金零件 452
13.1.2 从实体零件转换 452
13.1.3 在装配模组中建立钣金件 454
13.2 创建钣金壁 454
13.2.1 创建主要钣金壁 455
13.2.2 创建附加钣金壁 457
13.2.3 止裂槽 463
13.3 钣金折弯和展开 466
13.3.1 钣金折弯 467
13.3.2 钣金展开 472
13.3.3 折弯回去 474
13.4 钣金切割、切口和沖孔 475
13.4.1 钣金的切割 475
13.4.2 钣金切口和沖孔 476
13.5 钣金设定 480
13.5.1 折弯半径的设定 480
13.5.2 钣金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 480
13.5.3 用折弯表计算展开长度 481
13.6 创建钣金工程图 482
13.7 综合实例设计工具箱钣金件 484
13.8 综合实例设计夹子钣金件 493
13.9 思考与练习 498
第14章 模具设计 500
14.1 模具概述 500
14.1.1 模具的种类 500
14.1.2 模具设计基本流程 501
14.2 模具设计过程详解 502
14.2.1 设计模型和参照模型 502
14.2.2 创建工件或者夹模器 506
14.2.3 设定收缩率 510
14.2.4 创建组件特徵 512
14.2.5 创建模具分型面 518
14.2.6 分割模具 520
14.3 综合实例玩具壳体模具设计 523
14.4 综合实例收音机壳体模具设计 531
14.5 综合实例机器外罩模具设计 537
14.6 模具的检测分析 544
14.6.1 拔模斜度检测 544
14.6.2 壁厚检测 546
14.6.3 投影面积分析 546
14.6.4 分型面的检测 547
14.6.5 模具开模干涉检测 548
14.7 思考与练习 549
第15章 Pro/E运动仿真 551
15.1 运动仿真简介 551
15.1.1 运动仿真基本流程 551
15.1.2 操作界面 552
15.1.3 基本术语 553
15.2 连线与连线类型 553
15.2.1 连线 553
15.2.2 销钉约束集 555
15.2.3 圆柱约束集 558
15.2.4 滑动桿约束集 562
15.2.5 平面约束集 565
15.2.6 球约束集 568
15.2.7 轴承约束集 569
15.2.8 焊接约束集 570
15.3 建立运动模型 571
15.3.1 伺服电动机 572
15.3.2 运动副 572
15.4 设定运动环境 575
15.5 运动分析 578
15.6 综合实例创建凸轮机构仿真 580
15.7 综合实例创建抛光机仿真结构 585
15.8 思考与练习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