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契约法》第十九条 劳动契约期限满三个月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契约期限满一年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契约,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契约或者劳动契约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契约期限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也进行考核的期限,这是一种双方双向选择的表现。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契约期限内。劳动契约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契约期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试用期
- 外文名period of probation
- 术语分类法律<劳动
- 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契约法
- 期限30-60天 (根据时间确定)
- 试用次数仅一次
法律法规
劳动契约法针对滥用试用期、试用期过长问题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在用工过程中,滥用试用期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包括什幺样的劳动岗位需要约定试用期,约定多长的试用期,以什幺作为参照设定试用期等,实践中比较混乱。用人单位通常不管是什幺性质、多长期限的工作岗位,也不管有没有必要约定试用期,一律约定试用期,只要期限不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六个月即可,用足法律规定的上限。有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一年期限的劳动契约,其中半年为试用期;有的生产经营季节性强的用人单位甚至将试用期与劳动契约期限合二为一,一般长,试用期到了,劳动契约也到期了;有的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往往被不止一次约定试用期,换一个岗位约定一次试用期。
(一)限定能够约定试用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契约的最短期限,并且在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契约期限的长短,将试用期细化。具体规定是
劳动契约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契约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月。
劳动契约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契约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这是针对用人单位不分情况,一律将试用期约定为六个月,劳动契约法的具体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契约期限长短不是约定试用期的唯一参照。
实践中,很多工作本来不需要试用期过长,劳动者就能胜任,装卸工、建筑工地小工、力工等没有什幺技术含量,三天就行。但有些用人单位动辄规定试用期为三五个月,甚至半年,恶意用足法定试用期限上限,这加重了劳动关係的不平等性,增加了劳动者的职业不确定性和经济负担。这就提醒劳动契约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一方在约定试用期时将技术含量的因素考虑进去。对用人单位来说,在合理时间内依然不能判断劳动者是否能胜任,就应当承担而带来的风险。
德国《非全日制和固定期限劳动契约法》中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契约中不能约定试用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契约才可以约定。义大利法律规定,一般工人的试用期为十五天至三十天,技术人员为三个月,企业管理人员为六个月。
(二)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这就涉及到对劳动契约中试用期性质的理解,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在录用劳动者时的试用期内这些情况已经基本搞清楚了。
(三)为遏制用人单位短期用工现象,不是所有劳动契约都可约定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契约或者劳动契约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在徵求意见过程中,相当多的意见建议将可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契约的期限修改为一年以上。
(四)劳动契约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契约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契约期限。
考核方式
最容易操作的试用期考核方式是採用试卷考试的形式。通过对劳动者书面试题作答评价劳动者往往能够更容易作为考核依据使用。不足之处在于书面试题过于僵化,可能有些能力无法在书面考核中发现。建议用人单位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组织对劳动者的专场实战型考试并由专门的人员予以打分评定。实战过程可以採用视频形式留档。
福利待遇
试用期工资的约定--《劳动契约法》的一个漏洞。与此,《劳动契约法》对试用期劳动者工资水平也作出了保障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契约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重申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準。
本法对试用期工资恶意偏低,廉价使用劳动者的行为进行了约束,值得欢迎。从笔者执业多年的经验来看,此条形同虚设。主要原因是条款中第一个条件对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契约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由于两者是选择关係,只要具备其中一种情形,就符合了条件,换句话说试用期工资在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準的情况,只要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就是合法的。这样问题就出来,那对劳动者就非常不利了,因为最低档工资基本是由用人单位说了算的,换言之,劳动者的试用期也就是用人单位说了算了。这不能不说是《劳动契约法》的一个漏洞。这里要提醒劳动者注意此漏洞,避免用人单位用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来恶意欺骗。
试用期内需缴纳社会保险
《劳动契约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契约期限内,而在劳动契约期限内,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缴纳社会保险等5险一金是法定义务。
只签订单独的试用期契约违法
司法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避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契约,往往在招用劳动者时与劳动者签订一个单独的试用契约,在试用期契约期满后再决定是否正式聘用该劳动者。其目的往往是为了规避法律,在试用期使用廉价劳动力,方便解除劳动契约;而《劳动契约法》规定劳动契约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契约期限。
而根据《北京市劳动契约规定》第17条劳动契约的试用期超过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期限的,劳动者可以要求变更相应的劳动契约期限,或者要求用人单位对超过的期限,按照非试用期工资标準支付工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变更劳动契约期限,或者按照非试用期的工资标準支付工资。
劳动契约只约定试用期,未约定劳动契约期限,劳动者要求约定期限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劳动契约期限。双方当事人就劳动契约期限协商不一致的,按本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确定劳动契约期限。
显然两者有不同,按照新法优于旧法,法律高于法规的法律原则应该按照劳动契约法19条来执行。
笔者认为从司法实践角度来看,该法条的规定过于笼统,必然导致歧义和混乱,例如王某在一个软体公司工作,契约中只规定了试用期3个月,那幺如果王某在3个工作日内提出辞职,该如何处理呢?按照原先双方的合意为试用期,那幺王某只需要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提出离职,办理手续。而按照劳动契约法的规定,劳动契约法只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契约期限。而在劳动契约期限内,王某如果想离开公司,那幺必须提前30天通知公司,这反而加重了劳动者的责任,同立法的初意相违背。
常见问题
在试用期问题上,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契约。
劳动契约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就试用期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试用期条款才能成立。契约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并就契约条款取得一致后达成的协定。,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劳动契约试用期条款。
(二)劳动契约法限定了试用期的约定条件,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还包括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不能因为试用期的身份而加以限制,与其他劳动者区别对待。
(三)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契约期限内。
也就是说,不管劳动契约双方当事人订立的是一年期限的劳动契约,还是三年、五年期限的劳动契约,如果约定了试用期,劳动契约期限的前一段期限(比如可能是三天、五天或者一个星期,可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是试用期,试用期是包括在整个劳动契约期限里。不管试用期之后继续订立劳动契约还是不订立劳动契约,都不允许单独约定试用期。
(四)劳动契约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体现了劳动契约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大体平等。
如关于劳动契约的解除中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契约;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契约。
(五)禁止设定变相试用期。
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约定试岗、适应期、实习期,这些都是变相的试用期,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将劳动者的待遇下调,方便解除劳动契约。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明确这些情形按照试用期对待。
契约限制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契约的限制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能否随时解僱员工?原来的劳动法规定,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契约,而《劳动契约法》规定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契约仅限于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係,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契约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契约。
这是劳动契约法的重大变化,也给用人单位的劳动人事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一般来讲,试用期内经过双方的了解和考查,认知了彼此。双方开始考虑是否进入“正式期”。而用人单位不能再向以往一样,简单的说一句,“员工不适合公司的岗位需要,而解除双方的劳动契约”。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契约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法律规定得很清楚,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契约的条件是其必须举证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这实际上是限制了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契约,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证据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就不能解除劳动契约,否则,需承担因违法解除劳动契约所带来的一切法律后果。,根据有关规定,试用期满后,用人单位不得再以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解除劳动契约。这就必然要求解除理由必须合法,合理。有理有据,否则将导致在劳动争议中败诉。用人单位必须制定和细化岗位说明书,记录劳动者的工作过程和业绩。以此作为抗辩的理由根据。
误区
试用期是“硬道理”
纠正试用期不是法定条款,可以不经历。
实际上,单独的试用期契约是无效的。也就是说,试用期不是劳动契约中的法定条款,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而且,如果约定试用期,则只能在劳动契约中约定,劳动契约是试用期存在的前提条件。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契约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契约期限内。”由此可见,试用期是劳动契约期的一部分。,用人单位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即使是试用期,用人单位也需要按照法律规定为其缴纳基本养老金、医疗金和失业金。
根据我国的《劳动法》,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係就会受到法律保护,将被等同视为具有书面的劳动契约。而且在试用期内解僱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还需要提前三天通知,并给予其一定的经济补偿。
试用期长短单位说了算
纠正试用期长短应依法律规定与契约期限挂鈎。
《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法契约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试用期的长度是根据劳动契约的期限相应确定的。试用期有上限,没下限,甚至可以约定不需要试用期。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契约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具体来说就是
劳动契约期限在6个月(半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
劳动契约期限在6个月到一年的,试用期最长不超过30天;
劳动契约期限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0天;
劳动契约期限在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上海市劳动契约条例》还特别规定,劳动契约期限满一年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个月;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係不得约定试用期。而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
以上法律法规是各用人单位均必须遵守的。如果在格式契约或公司规章中,求职者发现与法律相冲突的规定,则要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合格与否单位说了算
纠正考核标準必须透明化,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劳动法》在关于劳动契约的解除问题上,对用人单位设定了严格的责任义务。根据《劳动法》第32条及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规定,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契约,单位却不能够随便终止劳动关係。
1、谁主张谁举证
根据《劳动法》第25条和《上海市劳动契约条例》第33条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契约。可见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契约是有前提的,即必须能举证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与劳动者劳动契约关係的前提条件是“不符合录用条件”。,这个“录用条件”必须是用人单位已经告知给劳动者的,不能“暗箱操作”、“内部控制”。否则,劳动者可以不了解该规定为由,否定用人单位的解除理由。如果用人单位未特别告知劳动者录用条件的,也可以依招聘广告的内容为录用条件。
,无论最终的考核成绩是一个简单的分数,还是一个複杂的综合考核结果,或是上级或指导人的评语,用人单位都有法定的义务对试用期的劳动者进行考核,并应保留相应档案,尽到相应的举证义务。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单位未能举证,其主张就不能被法院所支持。一旦试用期满后才通知,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将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
2、解除契约应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关係,必须及时通知劳动者,可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话等。事实上,无论是否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关係,用人单位都有将解除文书送达劳动者的义务,只是这一义务在试用期内尤其需要注意,即必须是在法定时限内。
《上海市劳动契约条例》第32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契约应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自通知之日起30日内,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承担劳动契约约定的义务,主要为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
,试用期条款并非劳动契约的必备内容,它本身就是当事人双方合意的产物,,试用期过后,当事人任何一方均没有单方决定延长试用期的权利,只有履行契约的义务。试用期内未解除劳动契约,试用期过后,单位若再以未通过考评为由要求延长试用期,或行使试用期中的任意解除契约权便没有法律依据。所以,何时终止试用期,是求职者维权的关键所在。
离职规定
《劳动契约法》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契约。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契约。”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契约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準。
第二十一条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契约。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契约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注意事项
(一)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在试用期间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契约
许多用人单位都认为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係,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滥用关于试用期的单方解除权,常常是用人单位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其表现是在没有约定试用期,或者试用期的约定违法,或者已过了试用期的情况下,仍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契约。由此而产生的争议纠纷,仲裁和诉讼时单位必然会败诉。,必须提出一个忠告试用期内不得随意解除员工的劳动契约。
(二)用人单位要为有录用条件而且已经向劳动者公示和告知举证
《劳动契约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契约。这一项规定的要点是用人单位要证明单位是否有“录用条件”。如果有录用条件,辞退员工时还得证明该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不知何为录用条件,或无法证明该录用条件已经公示和劳动者已经知悉就贸然辞退试用期内的员工,是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处理中败诉的重要原因。违规解除劳动契约用人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还要按照经济补偿金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已经公示和已经使劳动者知晓的录用条件,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考核证明,就成为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的重要证据。,用人单位要儘可能使自己的录用条件具体化,书面化,公示化,证据化。
(三)用人单位证明录用条件已经公示和告知的技巧和方法
录用条件如何证明已经公示并已经向应聘的劳动者告知呢?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招聘公告发布招聘简章来公示。在公示时採取一定方式予以固定,以为诉讼保留证据;但实际上在公告栏内张贴是很难保存的,如果是报刊登载可保存登载的报纸。
2、招聘员工时向其明示录用条件,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最好的办法是印製在《员工招聘登记表》上,供应聘人员填写和阅读后要求其签名表示已经知晓。
3、传送聘用函明示录用条件。劳动关係建立以前,通过传送聘用函的方式向员工明示录用条件,并要求其签字确认。
4、在劳动契约中设计条款明确约定录用条件或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例如,可以在劳动契约中约定这样的条款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为不符合录用条件
(1)提供本人基本情况时隐瞒真实情况,告知虚假信息,违背诚实信用要求;
(2)职业技能考察、考核不合格,不符合所从事岗位工作的要求;
(3)身体患有不宜所从事岗位工作的疾病;
(4)不能按照所从事岗位的职责完成劳动和工作任务;
(5)其他不符合所从事岗位个性要求的情况。
强烈建议用人单位採用这种方式。
5、在劳动规章制度中对录用条件进行详细规定。劳动规章制度对录用条件有规定的,要将规章制度在劳动契约签订前向劳动者告知,并可以作为劳动契约的附属档案。
建议用人单位採用2、4、5项办法,简单易行,不花多少代价。
(四)用人单位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技巧和方法
1、对试用期间的劳动者进行考核鉴定并保存书面鉴定意见。在有了录用条件的情况下,还要能够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这就促使用人单位必须建立试用期间的考核鉴定制度。用人单位通过建立员工试用期考核鉴定制度,给新进员工安排试用期工作计画,运用专人带班、集中培训、组织笔试、对日常绩效与表现记录等形式,对新进员工在试用期的表现进行考核和鉴定,以了解新进员工在试用期间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对有试用期的员工,在试用期间的考核和鉴定结果,就可以作为该员工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明。
2、採取书面形式向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契约的劳动者说明理由并保存签收字据。《劳动契约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契约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这里的“说明理由”,法律并未规定一定得採取书面形式,但从举证角度出发,建议採用书面形式,并且要求劳动者签收。
辞退条件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是否可以随时、无原因地辞退劳动者吗?回答是否定的。按照《劳动契约法》的有关规定,在试用期内,只有当劳动者具有下述法定情形之一时,用人单位才可以辞退劳动者
(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係,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契约的;
(6)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
(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契约。
还在试用期的朋友要注意了,不是认为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就可以随便跟你解除契约了,只有符合上述的条件之一才可以。
是否有补偿
关于试用期辞退有否补偿的问题
按照《劳动契约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契约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契约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契约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契约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契约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契约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契约,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契约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契约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违法事项
不能超标準约定试用期
劳动契约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契约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契约,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劳动契约法》第十九条第一款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契约或者劳动契约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契约法》第十九条第三款
风险影响
1.超过法定部分无效
约定的试用期超过《劳动契约法》规定时间的,超过的部分无效。超过法定的试用期限后仍然维繫劳动关係的,将被视为已经过了试用期、进入正式劳动契约期,劳动者有权要求按照正式劳动契约期的标準获得劳动报酬,且用人单位不得按试用期的规定解除、终止劳动契约等。
2.行政处罚和赔偿金
《劳动契约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原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準。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时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也就是说,对于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用人单位除应按照约定的试用期工资标準支付劳动者工资之外,还要按照劳动契约约定的“转正”后的工资标準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比如小王与公司签订了二年的期限的劳动契约,契约中约定试用期为六个月,试用期工资为5000元,试用期满后,工资为6000元。假如该试用期已经履行了5个月,则用人单位应当从第三个月开始每月按照6000元的标準支付小张赔偿金18000元(6000元×3个月),该赔偿金不包含用人单位已经支付的工资25000元(5000元×5个月)。
应对策略
1.严格遵守法定标準
约定试用期时,要严格遵守《劳动契约法》的规定,不能超出标準
(1)劳动契约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2)劳动契约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3)劳动契约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4)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契约,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5)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契约,不得约定试用期。
(6)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2.巧妙设定契约期限,使试用期最长
在法定的标準里,要使试用期得以最长,企业应巧妙设定契约期限比如,三年的期限的劳动契约,试用期可达六个月,但劳动契约期限为二年零三百五十四天(不到三年),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一天之差,试用期可相差四个月。,用人单位可选择适当的契约期限,以设定符合企业利益的试用期。
对于不能确定是否较长时间录用的员工,可规定相对较短的劳动契约期限,但却包含较长的试用期。如契约期限为1年零1个月,则试用期是2个月;契约期限为3年零1个月,试用期为六个月。
,试用期儘量避开节假日,比如春节等。否则,由于节假日放假,员工上班时间少,可以用来考察的试用期其实是很短的。
试用与实习
试用期与实习期的区别
一、当事人的身份不同。处于试用期中的自然人一方只能是劳动者;而处于实习期间的自然人一方是在校学生。
二、 权利义务关係不同。试用期的当事人双方存在着劳动关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无过错责任,与劳动者共同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义务,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準。而学生实习所在的单位对于实习学生,不承担无过错责任,不须执行最低工资标準。
三、主体间的关係依据不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包括在试用期的权利义务关係由劳动契约法及其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如劳动契约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契约期限在3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契约期限在1年以上3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劳动契约期限在3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契约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契约,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四、当事人的目的不同。在试用期间,主要体现用人单位目的,即为了得到满足需要的人力资源;在实习期间,对于实习学生所在的单位来讲,学生的实习活动,和劳动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在目的上有本质的不同,学生实习活动主要体现的是学校与学生的共同目的,为了提高实习学生的自身素质。
社保关係
《劳动契约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係。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劳动契约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契约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契约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契约,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契约或者劳动契约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契约期限内。劳动契约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契约期限。根据上述法律可以看出,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契约期限内,用人单位必须给予劳动者相应的劳动报酬,必须为劳动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企业不为试用期劳动者缴纳社保属“欠保”违法行为。社会保险是国家为员工的生活、医疗保障而实行的强制性保险。所谓强制性,就是由法律法规直接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作出规定,双方当事人不得自由协商。社会保险是否缴纳、如何缴纳都不是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可以相互商量的事宜,用人单位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即使双方有书面约定,只要与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相违背,约定也是违法的,定约双方还是应该按照法律法规来执行。
专家点评《劳动契约法》虽然已实施近两年,但一些用人单位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甚至滥用试用期。现在有很多单位在试用期内不缴纳社会保险,国内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强,签订劳动契约、缴纳社会保险手续繁杂,短期内频繁地入职离职,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从简化工作的角度考虑,很多工作就做的规范。试用期儘管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契约中协商约定的考察期,但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契约期中,也就是说,劳动者实际上已经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係,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契约,并为其办理社会保险。这是因为,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都属劳动契约的必备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