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是一个汉字,读作huì,本意是指违言,不说,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也指隐、隐蔽。该文字在《史记·范蔡传》和《战国策·秦策》等文献均有记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讳
- 性质汉字
- 拼音huì
- 部首訁
- 基本字义 讳言,不说,避忌
- 词组忌讳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言(讲,说,说的话。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韦(形声。从舛舛像两脚相对形。意为违背。声韦是违的初字。本义违背。《说文》曰“韦,相背也。……经传多以违为之。”《汉书·礼乐志》曰“五音六律,依韦响昭”)声。本义违言,不说,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2. 同本义 [avoid as;taboo,tabu]
讳,誋也。——《说文》
讳,避也。——《广雅·释诂三》
卒哭乃讳。——《礼记·曲礼》
舍故而讳新。——《礼记·檀弓》
昭王之忌讳。——《周礼·小史》
讳名不讳姓。——《孟子·尽心下》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公羊传·闵公元年》
3. 又如直言不讳;讳名(对尊长避免说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讳恶(先王的名讳与国家的兇恶);讳亡(忌言亡国)
4. 隐;隐蔽 [conceal]
恐犯忌而乾讳。——《楚辞·谬谏》。注“所隐为讳。”
5. 又如讳疾(隐瞒缺失);讳匿(隐匿;藏匿);讳过(隐瞒过错或失误);讳恶不悛(隐恶不改悔)
6. 畏,怕 [fear]
击断无讳。——《史记·范蔡传》
不讳强大。——《战国策·秦策》。注“犹辟也。”
7. 死的婉辞 [die]。如讳所(死难之地);讳日(死亡之日);讳问(死讯)
〈名〉
1. 忌讳的事情 [forbidden word;taboo,tabu]
有公讳。——《礼记·玉藻》
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2. 又如犯讳
3. 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 [the name of deceased emperor or head of a family]
汉讳 武帝名“ 彻”为通。—— 韩愈《讳辩》
子厚讳 宗元。——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公讳可立,字礼卿。——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常用词组
1. 讳疾忌医 huìjí-jìyī
[hide one's sickness for fear of treatment;conceal one's fault for fear of criticism] 讳忌隐瞒过失。指自己有过失,却不喜欢接受别人的规劝
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
2. 讳忌 huìjì
[taboo] 避讳禁忌
3. 讳莫如深 huìmòrúshēn
[closely guard a secret] 将事情儘量深藏隐瞒,使外人不知
讳莫如深,深则隐。——《穀梁传》
4. 讳饰 huìshì
[cover up] 隐讳和掩饰
5. 讳言 huìyán
[dare not or would not speak up;avoid referring to;avoid to say] 因有所顾忌而隐讳不说
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后汉书·刘陶传》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讳
《唐韵》《集韵》《韵会》𠀤许贵切,音卉。《说文》誋也。《广韵》避也。《玉篇》隐也,忌也。《春秋序》隐讳以辟患。《公羊传·闵元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战国策》罚不讳强大。《注》讳,犹避也。《史记·秦始皇纪》秦俗多忌讳之禁。
又畏也。《史记·商君传》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
又《增韵》护短曰讳。
又生曰名,死曰讳。《左传·桓六年》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疏》自殷以往,未有讳法,讳始于周。《礼·檀弓》卒哭而讳。《疏》古者生不相讳,卒哭,乃有神讳也。
又不讳,谓死也。《史记·商君传》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后汉·桓荣传》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注》死者人之常,故言不讳也。
又叶呼韦切,音挥。《东方朔·七谏》愿乗闲而效志兮,恐犯忌而乾讳。卒抚情以寂漠兮,然怊怅而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