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是中国文华影片公司摄製的剧情片,由石挥执导并主演,于1950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奉公守法的北京老巡警在旧社会经历的悲惨遭遇。
基本介绍
- 导演石挥
- 编剧杨柳青
- 主演石挥
- 出品公司文华影片公司
- 对白语言汉语国语
- 中文名我这一辈子
- 外文名This Life of Mine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拍摄地点北京
- 类型剧情
- 片长108分钟
- 上映时间1950年
- 色彩黑白
剧情简介
“我”是一个奉公守法的北京老巡警。清末,二十多岁的“我”失业后,由邻居巡警赵大爷介绍,当上了清政府的警察,目睹了清兵的腐败。“我”曾被派到秦大人家当门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秦大人倒台,“我”升了巡警,并结识了学生领袖申远且成为好朋友。几年以后,秦大人又上台了,“我”又被派往秦公馆当门警。秦大人的官愈做愈大,老百姓却愈过愈穷,“我”被降为三等警察。“我”的妻子病死,留下了女儿大妞和儿子海福。紧急关头,“我”救助了地下共产党申远。抗战时,“我”让儿子参加了八路军。后来“我”因儿子之故被关进了监狱,狱中又与申远相逢,在他的教育启发下,“我”对自己过去糊里糊涂的一生有了认识,但未及解放,“我”便在街头冻饿而死。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我 | 石挥 | ---- |
赵老警 | 魏鹤龄 | ---- |
我妻 | 王敏 | ---- |
赵警妻 | 田太宣 | ---- |
孙元 | 崔超明 | ---- |
孙妻 | 梁明 | ---- |
小锁 | 冯继雄 | ---- |
麵店内掌柜 | 朱月影 | ---- |
辫子兵 | 石灵 | ---- |
韩巡官 | 田振东 | ---- |
曹掌柜 | 俞仲英 | ---- |
孟掌柜 | 孟昭仁 | ---- |
警甲 | 曹韦 | ---- |
警乙 | 江山 | ---- |
警丙 | 高笑鸥 | ---- |
男僕 | 石增祥 | ---- |
秦大人 | 姜修 | ---- |
秦太太 | 林榛 | ---- |
女僕 | 孙仪 | ---- |
申远 | 沈扬 | ---- |
胡理 | 程之 | ---- |
店伙 | 马斐 | ---- |
人贩 | 马忠英 | ---- |
大妞 | 小菡 | ---- |
海福 | 李纬 | ---- |
日军曹 | 夏芒 | ---- |
小玉 | 宏霞 | ---- |
职员表
原着 | 导演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道具 | 美术设计 | 造型设计 | 服装设计 | 录音 | 剧务 | 场记 | 布景师 |
---|---|---|---|---|---|---|---|---|---|---|---|---|---|
老舍 | 石挥 | 杨柳青 | 葛伟卿 林发 | 黄贻钧 | 傅继秋 | 张伟秋 | 牛汉诚 | 程之 倪亦非 | 戚秋鸣 马鸿祥 | 沈轶民 毛根(录音助理) 郭良(录音助理) | 徐进 | 王洁 | 王月白 |
洗片 | 严兆德 |
印片 | 杭子玉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 该片署名编剧“杨柳青”是石挥的哥哥,他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担任执笔,实际发挥主导作用的人是石挥,剧本完全体现了石挥的意图和构思。
- 石挥从小就喜欢老舍的作品,《我这一辈子》的小说仅从前清写到1921年,影片的后半部分是石挥自己加进去的,,在创作时他尽力保持原作的精神。
- 该片还处于剧本筹备阶段时,于上海解放前夕迁居香港的文华公司老闆吴性栽曾动员石挥去香港继续拍电影,但被石挥婉拒。到了该片开拍时,由于吴性栽不再投资,文华公司经营陷入困境,不能维持电影拍摄。后经中央电影局领导出面邀吴性栽去北京面谈,承诺给予政策支持,吴同意调拨资金,文华公司的电影拍摄得以继续,《我这一辈子》于是就成为文华公司1949年10月重整旗鼓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获奖奖项 | 获奖方 | 备注 | |
---|---|---|---|---|
1956年 | 1949-1955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 故事片一等奖 | 《我这一辈子》 | 获奖 |
影片评价
石挥在创作上极大程度地忠实甚至可以说发展了原作,以一个老实善良甚至有些窝囊的老巡警的视角去听、去看、去想40多年经历的一切,不仅真实可信,而且所显现的事实,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全片展示的是一个人的悲惨命运,映射的却是时代的历史沧桑。个人命运和民族历史相融合,让观众在悲剧世界里品味到悲剧的人生,在诙谐中体味到生活的种种辛酸、苦痛和沉重。整部影片完全是悲剧的人生在悲剧的世界里的真实展现。从影片一开始那“北京的老百姓,真苦啊”的一声感叹;从窄窄的街道上,灰暗的天空里,苍老无力衣着褴褛的“我”孤独地站着的画面里;到电影结束,在老年的“我”天问式的慨叹中,观众感受到的是深刻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力量。(太原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