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精神,进一步巩固提高生态建设成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我省林地资源良性保护经营机制,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我省林下经济的发展,实现兴林富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 索 引 号:015000185/2012-00278
- 文号:青政办[2012]337号
-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渔业
- 服务对象:机关
- 发布单位:省政府办公厅
- 发布日期:2012.12.2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精神,进一步巩固提高生态建设成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我省林地资源良性保护经营机制,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我省林下经济的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进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準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林下经济发展符合实际;坚持政策扶持,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坚持机制创新,确保林地综合生产效益得到持续提高。
(三)总体目标。到2023年,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农区、沿黄河谷地农区等纳入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各县,每县建成一至两个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範基地;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有青海特色的林下产业发展格局,使林下经济成为提高林业产值,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
二、主要任务
(四)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以县为单位,结合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林下产品开发优势,制定县级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把建设内容、规模等落实到乡镇和行政村,以此为基础,制定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十年规划。规划範围包括海东地区平安、乐都、民和、化隆、循化、互助6县,西宁市大通、湟中、湟源3县,海北州海晏、门源、祁连3县;海南州共和、贵德、贵南3县;黄南州尖扎、同仁2县;海西州都兰、乌兰县,格尔木、德令哈市;果洛州班玛县等共22个县(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要与林业产业建设、森林资源培育、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突出当地特色,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确定林下种植、养殖业发展目标;森林景观利用及“农家乐”、林地游憩、森林生态旅游商品配套研发,林下产品加工等项目以及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生态经营的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
(五)抓好示範基地建设。每个县要着力建设1—2个具有地方特色,有规模、有效益、有影响的林下经济示範基地。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建设示範基地的重要环节,採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紧密型经营体,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强化市场行销,增强盈利能力,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林下经济。
(六)建立科技支撑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与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合作发展林下经济,把科研和引进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技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撑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开展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民的分层培训,提高发展林下经济的能力。农林、畜牧、高原生物、旅游等教学科研单位要加强适宜林下种植、养殖的动植物品种以及森林景观利用项目开发和引进,强化具有地域特色和商品优势的野生林菌林药林菜、禽类兽类等野生经济动植物驯化、培殖、复壮和经营管理技术的研究。着力加强具有地域特色的动植物良种选育、病虫鼠害防治、畜禽防疫,林产品採摘、加工、储藏保鲜等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科技部门要加快科技支撑机制建设,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项目、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特色优势产品开发等支撑。
(七)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用3—5年时间建成覆盖全省的集体林权管理信息平台,在省、州(地市)两级和具备条件的县建立林地林权管理机构,加快林业规划设计、评估、谘询等社会中介机构建设,以此为基础建设集林权登记管理,评估、流转、交易,融资,谘询,信息採集发布为一体的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和服务终端,为农民提供林权评估、交易、融资等服务;健全适应林下经济发展的乡镇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实技术力量,为龙头企业、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扶持林地林木管护协会、经营管理协会等相关专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其政策谘询、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行业自律等作用。
(八)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以现有农贸批发市场、超市为基础,建设林产品销售批发专区、专柜,逐步培育林产品专业市场。加快市场供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流通网路,引导产销衔接,降低流通成本,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现代物流方式向林下经济产品延伸,促进贸易便利化。鼓励林下产品生产、加工单位积极参加国内外经贸洽谈和展会,开拓国内外合作和市场发展空间。
(九)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以县为单位加强林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林业综合执法。加强林业政策法规宣传,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依法执行林木採伐制度。加大对以林下经济为名擅自改变林地用途,超越林地承载能力超载生产造成生态功能损害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保证林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法加强林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建立健全林地承包经营契约纠纷仲裁机制,维护承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地林权流转的监管。建立健全森林生态安全评估机制,将林地承载力控制在合理範围内,严防超载及不合理利用,确保林地生态功能不受损害。
(十)提高林下经济发展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产品加工增值,减少直接出售原产品、原料的比例。根据林下经济产品发展规模,积极引进林下经济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设林下经济产品产业园区,培育扶持优势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建立省级林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加强产品检验,确保林产品安全。
三、政策措施
(十一)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兴农、扶贫开发、“阳光工程”、林业科技推广示範等资金,落实良种、农机具等专项补贴政策,提高林下经济的资金投入水平。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林下经济示範基地与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的信息、培训、产品质量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行销和技术推广等项目给予扶持,逐年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鼓励地方财政和社会力量向林下经济投资,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十二)落实扶持政策。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对符合申请注册登记条件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简化办理程式和登记手续;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开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範社建设;对符合小型微型企业条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林场、林产品加工厂、观光休闲园等按国家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农民生产林下经济产品依法给予有关税收优惠;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国家相关扶持资金;对牧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给予重点帮扶。
(十三)做好金融服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省级银行业金融主管部门会同省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我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规范贷款操作和林权抵押的管理行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林农联保贷款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贷款等业务。要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和林权抵押的免评估、可循环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增加发展林下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对有发展潜力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林场、龙头企业、林业大户等优先给予贷款扶持。银监部门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监部门要指导保险公司积极进行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按照“低保额、低保费、保成本”的原则,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覆盖範围,降低自然灾害对林下经济造成的损失,化解林业信贷风险。
(十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改革、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要支持林下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及项目计画,结合新农村建设有关要求,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当地水利、电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建设,优先解决林下经济示範基地的供水、供电和交通问题。
(十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林下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发展林下经济纳入政府考核範围;实行领导负责制,完善激励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并将其纳入干部考核範围。要落实本级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做好规划的审批和实施;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抓好示範基地建设,推动林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林下经济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行政村两委班子和农民林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及“农家乐”、林地游憩等项目,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税务、工商部门要搞好服务,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林业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营造有利于林下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切实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取得实效。
2012年12月28日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进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準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林下经济发展符合实际;坚持政策扶持,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坚持机制创新,确保林地综合生产效益得到持续提高。
(三)总体目标。到2023年,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农区、沿黄河谷地农区等纳入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各县,每县建成一至两个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範基地;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有青海特色的林下产业发展格局,使林下经济成为提高林业产值,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
二、主要任务
(四)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以县为单位,结合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林下产品开发优势,制定县级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把建设内容、规模等落实到乡镇和行政村,以此为基础,制定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十年规划。规划範围包括海东地区平安、乐都、民和、化隆、循化、互助6县,西宁市大通、湟中、湟源3县,海北州海晏、门源、祁连3县;海南州共和、贵德、贵南3县;黄南州尖扎、同仁2县;海西州都兰、乌兰县,格尔木、德令哈市;果洛州班玛县等共22个县(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要与林业产业建设、森林资源培育、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突出当地特色,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确定林下种植、养殖业发展目标;森林景观利用及“农家乐”、林地游憩、森林生态旅游商品配套研发,林下产品加工等项目以及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生态经营的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
(五)抓好示範基地建设。每个县要着力建设1—2个具有地方特色,有规模、有效益、有影响的林下经济示範基地。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建设示範基地的重要环节,採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紧密型经营体,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强化市场行销,增强盈利能力,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林下经济。
(六)建立科技支撑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与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合作发展林下经济,把科研和引进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技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撑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开展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民的分层培训,提高发展林下经济的能力。农林、畜牧、高原生物、旅游等教学科研单位要加强适宜林下种植、养殖的动植物品种以及森林景观利用项目开发和引进,强化具有地域特色和商品优势的野生林菌林药林菜、禽类兽类等野生经济动植物驯化、培殖、复壮和经营管理技术的研究。着力加强具有地域特色的动植物良种选育、病虫鼠害防治、畜禽防疫,林产品採摘、加工、储藏保鲜等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科技部门要加快科技支撑机制建设,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项目、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特色优势产品开发等支撑。
(七)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用3—5年时间建成覆盖全省的集体林权管理信息平台,在省、州(地市)两级和具备条件的县建立林地林权管理机构,加快林业规划设计、评估、谘询等社会中介机构建设,以此为基础建设集林权登记管理,评估、流转、交易,融资,谘询,信息採集发布为一体的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和服务终端,为农民提供林权评估、交易、融资等服务;健全适应林下经济发展的乡镇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实技术力量,为龙头企业、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扶持林地林木管护协会、经营管理协会等相关专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其政策谘询、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行业自律等作用。
(八)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以现有农贸批发市场、超市为基础,建设林产品销售批发专区、专柜,逐步培育林产品专业市场。加快市场供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流通网路,引导产销衔接,降低流通成本,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现代物流方式向林下经济产品延伸,促进贸易便利化。鼓励林下产品生产、加工单位积极参加国内外经贸洽谈和展会,开拓国内外合作和市场发展空间。
(九)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以县为单位加强林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林业综合执法。加强林业政策法规宣传,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依法执行林木採伐制度。加大对以林下经济为名擅自改变林地用途,超越林地承载能力超载生产造成生态功能损害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保证林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法加强林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建立健全林地承包经营契约纠纷仲裁机制,维护承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地林权流转的监管。建立健全森林生态安全评估机制,将林地承载力控制在合理範围内,严防超载及不合理利用,确保林地生态功能不受损害。
(十)提高林下经济发展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产品加工增值,减少直接出售原产品、原料的比例。根据林下经济产品发展规模,积极引进林下经济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设林下经济产品产业园区,培育扶持优势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建立省级林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加强产品检验,确保林产品安全。
三、政策措施
(十一)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兴农、扶贫开发、“阳光工程”、林业科技推广示範等资金,落实良种、农机具等专项补贴政策,提高林下经济的资金投入水平。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林下经济示範基地与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的信息、培训、产品质量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行销和技术推广等项目给予扶持,逐年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鼓励地方财政和社会力量向林下经济投资,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十二)落实扶持政策。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对符合申请注册登记条件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简化办理程式和登记手续;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开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範社建设;对符合小型微型企业条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林场、林产品加工厂、观光休闲园等按国家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农民生产林下经济产品依法给予有关税收优惠;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国家相关扶持资金;对牧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给予重点帮扶。
(十三)做好金融服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省级银行业金融主管部门会同省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我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规范贷款操作和林权抵押的管理行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林农联保贷款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贷款等业务。要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和林权抵押的免评估、可循环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增加发展林下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对有发展潜力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林场、龙头企业、林业大户等优先给予贷款扶持。银监部门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监部门要指导保险公司积极进行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按照“低保额、低保费、保成本”的原则,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覆盖範围,降低自然灾害对林下经济造成的损失,化解林业信贷风险。
(十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改革、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要支持林下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及项目计画,结合新农村建设有关要求,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当地水利、电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建设,优先解决林下经济示範基地的供水、供电和交通问题。
(十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林下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发展林下经济纳入政府考核範围;实行领导负责制,完善激励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并将其纳入干部考核範围。要落实本级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做好规划的审批和实施;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抓好示範基地建设,推动林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林下经济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行政村两委班子和农民林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及“农家乐”、林地游憩等项目,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税务、工商部门要搞好服务,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林业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营造有利于林下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切实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取得实效。
2012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