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C

生活百科 2023-01-26 10:45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PowerPC

PowerPC(英语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With Enhanced RISC – Performance Computing,有时简称PPC)是一种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的中央处理器(CPU),其基本的设计源自IBM的POWER(Performance Optimized With Enhanced RISC;《IBM Connect电子报》2007年8月号译为“增强RISC性能最佳化”)架构。POWER是1991年,Apple、IBM、Motorola组成的AIM联盟所发展出的微处理器架构。PowerPC是整个AIM联盟平台的一部分,并且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分。但苹果电脑自2005年起,将旗下电脑产品转用Intel CPU。

PowerPC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在1990年随RISC System/6000一起被介绍的IBM POWER架构。该设计是从早期的RISC架构(比如IBM 801)与MIPS架构的处理器得到灵感的。

1990年代,IBM、Apple和Motorola开发PowerPC晶片成功,并製造出基于PowerPC的多处理器计算机。PowerPC架构的特点是可伸缩性好、方便灵活。第一代PowerPC採用0.6微米製程,电晶体达到单晶片300万个。

基本介绍

  • 中文名PowerPC
  • 特点RISC架构
  • 属性CPU
  • 设计来源IBM的POWER架构

简介

POWER是1991年,Apple、IBM、Motorola组成的AIM联盟所发展出的微处理器架构。PowerPC是整个AIM平台的一部分,并且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分。PowerPC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在1990年随RISC System/6000一起被介绍的IBM POWER架构。该设计是从早期的RISC架构(比如IBM 801)与MIPS架构的处理器得到灵感的。

详细

PowerPC处理器有广泛的实现範围,包括从诸如 Power4 那样的高端伺服器CPU 到嵌入式CPU市场(任天堂 Gamecube 使用了 PowerPC)。PowerPC 处理器有非常强的嵌入式表现,因为它具有优异的性能、较低的能量损耗以及较低的散热量。除了像串列和乙太网控制器那样的集成 I/O,该嵌入式处理器与台式机CPU存在非常显着的区别。例如,4xx 系列PowerPC 处理器缺乏浮点运算,并且还使用一个受软体控制的 TLB 进行记忆体管理,而不是象台式机晶片中那样採用反转页表。
PowerPC 处理器有 32 个(32 位或 64 位)GPR(通用暂存器)以及诸如 PC(程式计数器,也称为 IAR/指令地址暂存器或 NIP/下一指令指针)、LR(连结暂存器)、CR(条件暂存器)等各种其它暂存器。有些 PowerPC CPU 还有 32 个 64 位 FPR(浮点暂存器)。
PowerPC 体系结构是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体系结构的一个示例。
所有 PowerPC(包括 64 位实现)都使用定长的 32 位指令。
PowerPC处理模型要从记忆体检索数据、在暂存器中对它进行操作,然后将它存储回记忆体。几乎没有指令(除了装入和存储)是直接操作记忆体的。

微处理器

Motorola的基于PowerPC体系结构的嵌入式处理器晶片有MPC505、821、850、860、8240、8245、8260、8560等近几十种产品,其中MPC860是Power QUICC系列的典型产品,MPC8260是Power QUICC Ⅱ系列的典型产品,MPC8560是Power QUICC Ⅲ系列的典型产品。

系列

Power QUICC系列微处理器一般有三个功能模组组成,嵌入式PowerPC核(EMPCC),系统接口单元(SIU)以及通信处理器(CPM)模组,这三个模组内部汇流排都是32位。
嵌入式PowerPC核由嵌入式PowerPC核心、指令和数据快取(Cache)及其各自的存储器管理单元(MMU)组成,从功能上Power PC核可分为两个功能模组整数模组和载入/存储模组。整数和载入/存储操作均由具有32位内部数据通道,支持32位整数操作及算术操作的硬体直接执行。PowerPC核中的整数模组使用32 X 32 bit定点通用暂存器,每时钟周期可以执行一条整数处理指令。整数模组中的单元仅在数据伫列中的有效数据被传输时才被占用,这样使得PowerPC核一直处于低功耗工作模式。
系统接口单元SIU的功能是提供内部汇流排和外部汇流排的接口,该接口单元具有32位微处理器的几乎所有的通用接口特性,儘管Power PC核内部汇流排为32位,但通过SIU可以将外部汇流排宽度动态地配置成8、16或32位,以兼容数据汇流排宽度为8、 16或32位的外设或存储器。
SIU单元中的存储器控制器支持最多与高达8组存储器的无缝连线,每组的容量从32K位元组到256M位元组可变,数据汇流排宽度可由4个独立的使能信号控制为8bits,16bits或32bits。支持的存储器类型包括SRAM、SSRAM、EPOM、Flash ROM、DRAM,SDRAM等。存储器控制器为每一组存储器分别提供了可选的0到15个的等待状态以适应不同速度的存储器。SIU也支持其它需要双时钟访问的外部SRAM和用突发方式访问的外部设备。SIU单元还提供其它几种功能汇流排监视、假中断监视、软体看门狗、定时中断、复位控制、不占用内部开销的片内汇流排仲裁、JTAG1149.1测试口等。
Power QUICC中除集成了PowerPC核,还集成了一个32位的RISC核心。Power PC核主要执行高层代码,而RISC则处理实际通信的底层通信功能,两个处理器核心通过高达8K位元组的内部双口RAM相互配合,共同完成MPC854强大的通信控制和处理功能。CPM以RISC控制器为核心构成,除包括一个RISC控制器外,还包括七个串列DMA(SDMA)通道、两个串列通信控制器(SCC)、一个通用串列汇流排通道(USB)、两个串列管理控制器(SMC)、一个I2C接口和一个串列外围电路(SPI),可以通过灵活的编程方式实现对Ethemet、USB、T1/E1,ATM等的支持以及对UART,HDLC等多种通信协定的支持。
Power QUICCⅡ完全可以看作是Power QUICC的第二代,在灵活性、扩展能力、集成度等方面提供了更高的性能。Power QUICC Ⅱ同样由嵌入式的PowerPC核和通信处理模组CPM两部分集成而来。这种双处理器器的结构由于CPM承接了嵌入式Power PC核的外围接口任务,所以较传统结构更加省电。CPM交替支持三个快速串列通信控制器(FCC),二个多通道控制器(MCC),四个串列通信控制器(SCC),二个串列管理控制器(SMC),一个串列外围接口电路(SPI)和一个12C接口。嵌入式的Power PC核和通信处理模组(CPM)的融和,以及Power QUICCⅡ的其他功能、性能缩短了技术人员在网路和通信产品方面的开发周期。
同Power QUICCⅡ相比,Power QUICCⅢ集成度更高、功能更强大、具有更好的性能提升机制。Power QUICCⅢ中的CPM较Power QUICCⅡ产品200MHz的CPM的运行速度提升了66%,达到333MHz,保持了与早期产品的向后兼容性。这使得客户能够最大範围的延续其现有的软体投入、简化未来的系统升级、又极大的节省开发周期。Power QUICCⅢ通过微代码具有的可扩展性和增加客户定製功能的特性,能够使客户针对不同套用领域开发出各具特色的产品。这种从Power QUICC Ⅱ开始就有的微代码复用功能,已经成为简化和降低升级成本的主要设计考虑。

三巨头

1991年七月由苹果电脑、IBM、摩托罗拉三家公司,联合发表共组PowerPC联盟的声明。声明中强调联盟的目标是
1 IBM与苹果电脑将致力发展,一套完全以物件导向技术的开放系统软体标準。
2 IBM与苹果电脑计画要合作,进一步整合麦金塔(Macintosh),使其成为主/从结构之环境。
3苹果电脑将调整未来IBM RS/6000POWER结构,称为PowerPC之单晶片,以用于未来苹果电脑的麦金塔个人电脑系统。
4 IBM及苹果电脑计画合作,创造一个广大工业发展的独立标準软体环境的证照。
5 通过摩托罗拉将协助联盟,建立软硬体结合的标準。
这个意欲打破由英特尔所垄断个人电脑市场的决定,立刻在华尔街股市引起相当的震荡。因为联盟的三大发起公司,英文名称是APPLE、IBM、MOTOROLA,也有人称做AMI PowerPC联盟。
就个人电脑的市场占有率来看,INTEL已占了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市场。软硬双雄掌握电脑软硬体的核心,真是不可一世。PowerPC联盟要想进行仰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从硬体结构、系统整合、作业系统进行全面规划,希望能以RISC的CPU、支援多种作业系统等崭新技术,重建新的电脑规范。
联盟的信心来自于,是软体推动着电脑工业前进,而决定软体未来的发展,就是物件导向技术。而该电脑工业得以发展无忧的关键因素,则是开放标準。而这两大武器,联盟都已齐备。
苹果电脑可说是微电脑的先行者。她以八位的微电脑起家,掳获了全球玩家的心。尤其是苹果二号在全球热卖,让苹果电脑成为微电脑的代名词。而这股微电脑的热潮,撼动了IBM。原本认为微电脑只不过是玩具的IBM高层,大吃一惊。于是下令所属研发微电脑技术,极其仓促地推出所谓个人电脑的架构,欲与苹果电脑争雄。
后来,苹果电脑输掉此役,王气于一夕之间黯收。苹果人长久以来,一直认定IBM是他们可恨的敌人。
苹果电脑在操作界面的优异表现,总令苹果迷惊艳不已。而与MOTOROLA长久以来的合作默契,也让苹果电脑在麦金塔系列的CPU,决定採用摩托罗拉所设计的68x系列,继续与微软对抗到底。
后来,苹果独力研发RISC晶片及相关的作业系统。由于费用庞大,难以支撑。而MOTOROLA的晶片仍然是CISC。也,才有了与IBM合作的契机。
IBM则是挟其威名,用十六位电脑击退了苹果小子,而成为个人电脑的系统规格制定者。当初IBM採取开放结构的政策,确实壮大了个人电脑的声势,并迅速拓展市场,最终引来各方菁英加入竞逐。但由IBM领衔制定的规格,并没有为IBM带来多少财富,甚至于连权杖都未能取得。譬如,个人电脑的硬体基本元件CPU,是英特尔的产品。作业系统则由微软把持至今。而组装后的个人电脑其全球市占率首位,早期是康柏,后来则是戴尔。
IBM一向以其强大的研发实力而称雄业界。他拥有坚强的硬体设计实力,如诸多专利、中大型主机,及RS-6000系列的CPU。就个人电脑的作业系统而言,IBM则有OS/2。可是个人电脑的皇冠竟然落在别人头上,IBM连为人作嫁的系统组装都输给了后起之秀。这对蓝色巨人而言,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摩托罗拉早期以八位的6502 CPU与苹果电脑合作愉快。在晶片设计也颇为自诩其功力,不料却败在英特尔手下,只得暂时放下个人电脑市场,转战无线通讯、数位讯号处理等领域。
做为苹果电脑唯一的CPU供应商,摩托罗拉不但要设法保住这仅有的市场,还必须求新、求变,设法做到更快、更好、更便宜。进入九十年代,麦金塔系列推出新一代的作业系统,其功能更强大,操作介面更亲和。也需要硬体提供更强而有力的支援。
IBM与英特尔,摩托罗拉拟扳倒后者的心甚于其他。经过仔细的评估,摩托罗拉认为跟IBM有合作空间,与英特尔则是死敌。
虽然三者过往有许多恩怨,,摩托罗拉之于英特尔,苹果电脑之于微软,IBM之于英特尔、微软,他们与INTEL的错综複杂的关係,实可载录成一册恩仇录。事实上,三者结盟是互蒙其利,又极具新闻的耸动性。三家公司,终于做出史无前例的决定合组联盟。齐力制定工业标準,推动新一代个人电脑的软硬体结构。
结盟后,三家厂商确实是互蒙其利的。苹果电脑获得两大世界级的厂商,提供CPU技术不断更新的保证。因为摩托罗拉的68000晶片已后继乏力,88000晶片也宣告停止,要确保后续新款机型的发展,不是寻求新的奥援,就是加入英特尔阵营。虽然,苹果对此也表示兴趣,曾将麦金塔作业系统改成英特尔的处理器的版本。
而摩托罗拉加入联盟后,不但可以挥别晶片开发失败的阴影,获得传媒正面的青睐。还能在晶片製造分一杯羹,进一步获得IBM製程上的技术转移及晶片开发的强力支援。更重要的是,摩托罗拉能从协助开发晶片的过程,汲取必要的经验,为自己下一颗晶片铺路。
IBM则是通过这两大伙伴,重新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在这个市场里,IBM则享有绝对的发言权。虽然已经拥有OS/2,不过IBM对苹果电脑的物件导向作业系统还是很感兴趣。若这个市场能够成功,相关工作如晶片製造、硬体生产、系统整合与组装,也不是IBM一家公司就能吃得下来。,IBM也需要摩托罗拉在产能上的奥援。
虽然PowerPC晶片的核心来自IBM的RS-6000,但为了借重摩托罗拉在无线传输的晶片设计能力,PowerPC晶片的汇排流採用了摩托罗拉的设计。这幺一来,不但能够拉拢摩托罗拉,也可确保苹果电脑在旧款麦金塔努力的成果。
1992年三月,三家公司进驻PowerPC所在基地,位于德州奥斯汀的山丘上,成立了索摩赛特(Somerset)设计中心。因为奥斯汀向来是IBM及摩托罗拉研发处理器的重镇,PowerPC晶片也选在这里。这个名字来自圆桌武士寻找圣杯的传奇故事。阿瑟王就是在索摩赛特(英国西南部的一郡)召集圆桌武士,共商寻找圣杯的大计。而这个字也有翻筋斗的意思,颇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翻转之意。
由于,该晶片来自IBM的大型电脑技术,基础工作已经完成。这个计画的工作人员,只要将处理器技术调整成个人电脑可用,提供速度更快的处理器及原型机就可以了。

联盟运作

联盟三巨头,个个有来头,联盟採行的是鬆散制联盟。也就是说,联盟的目标一致,但彼此并没有隶属关係,运作时也难以强制成员遵行。不过联盟负责制定规格、进行授权与认证等相关工作。
分工方面,摩托罗拉主司晶片设计、製造。苹果电脑则是负责作业系统,还有组装及销售。IBM不愧是信息界的全能选手,他从上游的晶片设计、製造,到中游的系统整合、测试、作业系统,及下游的组装、销售,不但能全面参与,向来亦是箇中好手。
当PowerPC联盟宣布成立时,台湾也立即由工研院电通所主导,成立了『台湾新个人电脑联盟(TNPC,Taiwan New PC Consortium)』。初期的成员包括大同、神达、大众、力捷、旭青、联电等厂商。
IBM与摩托罗拉向与台湾业界交好,为了宣示全力支援,两家公司联手在台湾成立『PowerPC技术中心』,以示支持的决心。IBM与摩托罗拉认为,若有台湾电脑厂商支持PowerPC,便很有机会拓展市场,并儘快压低製造成本。而要使厂商支持,垂手可得的技术资料、即时的技术支援,是消弥障碍的第一步。
不过,由于早期苹果二号在台湾遭到盗拷的不愉快经验,加上麦金塔在台湾的市场并不大,苹果电脑迟迟未选派人员进驻于此中心。使得TNPC的运作,只能以台湾较为熟悉的微软系统为主。
后来,INTEL更施出『汉贼不两立』的策略。TNPC运作不畅,原始厂商纷纷退出,只有力捷一家投入製造麦金塔相容机种。
联盟力推的结构是『共用平台』。这个观念是希望做到,在同一个硬体结构上,可以执行多种作业系统。这与微软的目的不同,微软的新技术核心(就是NT命名的由来),则是希望同一个作业系统能够在不同的硬体上执行。
PowerPC联盟承诺要做到
1 CPU採用新一代RISC CPU,扬弃CISC的过时结构。
2 共用平台、开放环境。
3 作业系统采微核心为结构。
4 软体开发采物件导向。
5套用软体以档案为导向。
6 以人为本的科技(HCT,Human Centric Technology)。它拟结合现有辨识技术、通讯、家电等。如语音、手写、视觉等辨识方式,通讯如电视、广播,甚至是具备智慧型的信息技术为人服务。
以上这些技术是较新的技术,多半曾在其他平台出现。但很少有哪家的硬体平台,做出如此多的商业承诺。PowerPC联盟在三巨头的带领下,并在诸多协力厂商的支援,提出了这个全新的个人电脑结构。
IBM希望能够有一个开放的硬体环境,这个环境就是以PowerPC晶片为标準。硬体周边设备、作业系统、软体开发、套用软体,只要与这个标準相容,就可以在不同厂商组装出来的PowerPC机器上使用。
这个由IBM所公布的标準,包括了处理器、汇排流、存贮器、输入输出等。作业系统设计者,只要按照这个硬体规格来设计,作业系统就成顺利在符合规格的机器上执行。
而各家厂商只需要花钱购买硬体规格,毋需支付权利金给IBM或联盟就能生产。这就是第一代的硬体平台,称做PowerPC参考平台(PREP,Power PC Reference Platform)。而与之相容的作业系统有AⅨ、Windows NT。
不过由于缺乏苹果电脑的支援,Mac OS并没有被转移到PREP,后来连IBM一再宣称的OS/2也没能顺利移植过来。在缺乏两大主要作业系统的支援下,PREP只好宣告失败。
第二代的平台则称为共用硬体参考平台(CHRP,Common Hardware Reference Platform)。CHRP儘量使用业界的标準元件及开放式的设计,吸引了不少有兴趣的厂商投入。而苹果电脑也宣称将全力支援这个平台。整个的开发时程延宕许久,迄今仍在开发中。
在软体开发进度严重延宕的情形下,三大巨头只好不断宣示对CHRP的支持,以杜绝外界纷扰的流言。因为许多厂商担心这个平台会重蹈PREP的覆辙,这样一来会令他们的心血全部作废。CHRP初期以MacOS及WINNT为两大转移目标,希望能够一举攻下由两大作业系统主宰的市场。

发展史

1980
IBM 发布了第一台基于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架构的原型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基于IBM 科学家 John Cocke的发明,RISC的理念大大简化了计算机操作指令,加快系统运行速度,使得计算机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如今,RISC架构已经广泛套用于众多工作站和UNⅨ伺服器系统中,并被看作是未来主流的计算架构。
1990
IBM 推出基于RISC系统、运行AⅨ V3的新产品线RS/6000(称为IBM eServer p系列)。该系统架构被称为POWER(POWER1),意为增强RISC性能最佳化(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With Enhanced RISC)架构。
1991
IBM和苹果、摩托罗拉公司达成一系列合作协定,内容包括推出支持苹果 Macintosh个人电脑与IBM网路相连的全新产品;推出面向PC机和低成本工作站的RISC架构PowerPC处理器;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保证IBM AⅨ和苹果Macintosh软体程式在两家公司设计的RISC系统中都能运行。,开放的系统环境包括其他一些技术协定。
1993
IBM 推出可升级的POWER并行系统,这是第一款採用RS/6000技术,基于微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在该系统中,IBM 套用多处理器技术,可将複杂密集的任务进行分解,大大加快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开创了业界先河。
IBM和摩托罗拉公司推出PowerPC 601处理器,该处理器是与苹果共同开发的。PowerPC上集成280多万个电晶体,主频为50 MHz。
IBM 发布了66 MHz 的POWER2处理器,套用于RS/6000系统。
1994
IBM 推出可升级的POWER并行系统 2 (Scalable POWERparallel,SP2)。美国康乃尔理论研究中心配备了SP2超级计算机,运行速度高达1360亿次/秒。欧洲粒子物理学实验室(CERN)採用一款64节点、运行AⅨ系统的IBM SP2,速度位于欧洲前列。
IBM 成功研发出新一代PowerPC 604处理器,其强大的处理性能在批量生产的处理器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IBM 技术人员还推出了业内最快的“无损”数据压缩晶片,每秒钟能处理40 MB数据。7月,IBM 交付第一百万个PowerPC 601处理器。
IBM发布首个基于Power 架构的嵌入式控制器PowerPC 403GA。
1995
PowerPC64位RISC处理器开始套用于IBM AS/400 作业系统中。
8月,苹果公司推出首款基于Power架构的笔记本电脑 PowerBook 500,它採用IBM的 PowerPC 603e处理器。
1996
IBM 推出全新的32位POWER2超级晶片(P2SC),主频达135 MHz ,套用于RS/6000系统。基于POWER2 架构的P2SC採用了高密度CMOS技术,单个晶片上集成1500万个电晶体。
1997
IBM“深蓝”超级计算机在经过多局较量后,击败了西洋棋冠军Garry Kasparov。“深蓝”是一款32节点的IBM RS/6000 SP计算机,处理器採用32位P2SC,运行AⅨ作业系统。在比赛期间,“深蓝”的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2600万步。这台超级计算机被安放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国家博物馆内。
IBM 为美国国家宇航局提供一款32位的PowerPC微处理器,其运算速度可达每秒3500万次,主要用于火星探测计画。经过洛克希德马丁实验室改造后,最终形成可抗辐射的RAD 6000晶片,植入火星登入车Sojourner Rover内部的计算机系统中。
1998
由IBM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共同研发的“蓝色基因”超级计算机问世。这台计算机採用PowerPC 604处理器,主频高达332 MHz,系统包含176个节点,最高运算速度为每秒3.9万亿次(比一般桌上型电脑快1.5万倍),存储容量超过 2.6 TB (是普通PC机的8万倍)。“蓝色太平洋”一秒钟内的计算量相当于一个人使用计算器连续计算6万3千年的总和。
IBM 推出世界上第一组基于铜的微处理器PowerPC 740/750,工作频率为 400 MHz。由于使用了铜晶片技术,处理性能提高了近1/3。
全新64位POWER3处理器将POWER2 架构(P2SC) 与PowerPC 架构相结合,并对技术套用进行了最佳化。POWER3 的最高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00万次,比“深蓝”所採用的POWER2 超级晶片快出一倍多。
IBM 公布了首个基于Power的嵌入式系统晶片(SoC)核心。不久之后,PowerPC 405核心也将同其他IP相结合,形成嵌入式SoC微处理器和基于Power的特定套用积体电路(ASIC)解决方案。
1999
IBM 研究院投资1亿美金开发一种新型的Power架构超级计算机。这种名为“蓝色基因”的计算机峰值速度超过1 PetaFLOP,比当时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高出500倍。它将被用来模拟複杂蛋白质的摺叠。
自正式推出铜晶片一年后,IBM 交付了第一百万个铜技术PowerPC 晶片。
6月,IBM 发布了第一个基于405核心的系统晶片PowerPC 405GP。下半年,IBM 即推出了再下一代嵌入式PowerPC核心。
IBM与任天堂公司共同宣布了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技术协定,IBM将为任天堂的下一代家庭游戏机GAMECUBE提供增强版PowerPC 晶片。新产品性能将超出任何其他家庭游戏系统,为玩家呈现更佳的图像效果和更逼真的动作画面。
2000
IBM 宣布将高速PowerPC处理器与电视机顶盒(STB)组件一起整合到一个“单晶片系统”上,从而在系统性能、价格和设计等方面为机顶盒厂商带来竞争优势。该单晶片系统拥有众多的先进套用,并能帮助三星等公司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IBM 将RS/6000更名为IBM eServer p系列。
2001
IBM 新一代超机计算机“ASCI White”在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投入使用,运算速度高达每秒12.3万亿次,主要用于模拟核爆炸试验。作为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 (NNSA)提高战略运算能力计画(ASCI)的组成部分,该系统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在不到1分钟时间内处理地球上每个人发出的一次网际网路操作请求。
在经过5年潜心研发后,IBM推出世界上最强大的UNⅨ伺服器—eServer p690(“Regatta”)。新系统基于先进的POWER4处理器,集成了多项主机技术。由多台p690伺服器连线而成的超级计算机拥有1000多个 POWER4处理器,能够完成最为複杂的运算任务。
索尼、东芝和IBM宣布合作,共同开发一种用于宽频设备的高级晶片架构,这款代号为“CELL”的晶片将採用业界最先进的晶片研发和製造技术。套用该产品的设备性能将超过IBM“深蓝”超级计算机,并能以更低的功耗实现超高速宽频上网。
2002
IBM 推出64位PowerPC 970处理器,这款高性能产品可套用于普通台式机、入门级伺服器等多种环境中。64位的PowerPC 970晶片基于POWER4伺服器架构,採用独特的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单元,拥有超强处理性能。,它还採用了“Elastic I/O”内部汇流排结构,这是业界最快的处理器汇流排之一。
IBM 推出速度更快的POWER4+。截至2003年,POWER4+ 已经套用于全部pSeries产品线。
IBM 推出32路eServer iSeries 890伺服器,其处理性能为 i840的两倍,採用1.3 GHz POWER4处理器,单个晶片上集成了1亿7400万个电晶体。
IBM 推出嵌入式PowerPC 440GP 和PowerPC 440GX处理器,主要运行嵌入式网路和存储套用。PowerPC 440GX拥有TCP/IP负载加速功能,在全部的5项EEMBC基準测试中得分均高于任何其它的“单晶片系统”处理器。
2003
IBM 宣布一个有关32位嵌入式PowerPC 核心的公开授权计画。
IBM和苹果公司联手推出世界上第一款64位台式机处理器—PowerPC G5,工作频率达2.0 GHz。苹果公司称新的Power Mac G5电脑是“世界上最快的个人电脑”。
IBM 宣布推出划时代的“Blue Gene/L”原型机。这款超级计算机尺寸仅相当于30英寸彩电大小,它的问世将为科学界和IT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最终版“Blue Gene/L”超级计算机将于2005年诞生,占地面积相当于半个网球场,总共包含65536个节点(PowerPC)和64个机架,预计其峰值速度将达到360 Tera Flops。
IBM 宣布eServer pSeries 630将採用POWER4+处理器。等到eServer pSeriesp615发布后,POWER4+ 已经套用于全部pSeries产品线。
IBM 推出首款採用64位PowerPC技术的刀片伺服器BladeCenter JS20,扩大了客户的选择範围,提高投资回报率,实现快速经济的计算性能扩展。
IBM 推出全新的PowerPC 750GX。与 PowerPC 750相比,新产品的二级快取扩大了一倍,由原先的512KB变为1MB。
2004
IBM宣布开发出一种製造低功耗、高性能微处理器的新方法,把绝缘硅(SOI)、应变硅和铜製程三种技术工艺结合在一起。64位PowerPC 970FX成为首款採用新技术生产的处理器产品,并在业内评选中荣获大奖。
IBM 交付第4000台eServer p690伺服器,该产品基于POWER 架构,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UNⅨ伺服器。
IBM发布“Power Everywhere”战略,围绕POWER架构开展一系列合作计画,并建立POWER技术创新社区。从全球最强大的企业系统、超级计算机到普通游戏机、嵌入式设备,POWER架构已经广泛套用于各类产品中。
索尼公司宣布取得IBM Power处理器架构授权。索尼表示,POWER产品丰富的功能和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将使其成为客户设备的首选。
IBM 推出业界首款基于Power 架构的刀片伺服器—eServer BladeCenter JS20。
IBM 在全球範围内建立Power架构中心,为客户设计POWER系统提供支持。
IBM 推出一项创新的软体技术,帮助客户开发先进的Power 架构处理器,并对设计流程进行整合,以实现更快速、更经济的研发目标。
IBM 正式发布新的eServer i5伺服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採用POWER5处理器的伺服器产品。具有划时代意义的POWER5是IBM有史以来最强大的64位处理器。
IBM推出基于POWER 5处理器的OpenPower 720伺服器,相对于HP和Sun的入门级 UNⅨ和Linux 系统而言,这款Linux专用伺服器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
IBM在其developerWorks 网站上 开闢了Power架构技术专区,为众多基于POWER平台的晶片设计人员、验证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及软体研发人员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源。
IBM 推出基于POWER 架构的TotalStorage DS6000 和 DS8000存储系统。
IBM 推出三款全新的POWER5伺服器,树立起高端计算领域的新标準。其中,IBM eServer p5 595、eServer i5 595拥有强大的处理性能和虚拟能力,而32路的IBM eServer p5 590和eServer pSeries p690相比,速度高出45%,价格则降低45%。
在网路设备市场上,Power架构伺服器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自2004年4月以来,已有超过1400名研发人员加入了Power 架构团队。
IBM“Blue Gene/L”超越日本NEC公司的地球模拟器,成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在Linpack基準测试中,IBM“Blue Gene/L”系统的性能达到360Tera Flops,刷新了地球模拟器在2002年创造的35.86Tflop的世界记录。
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超级计算机中,共有5台採用了Power 架构,比第二位高出一倍。
IBM 预发布新的高密度POWER5伺服器系统—IBM eServer p5 575。该产品可以通过简单的集群方式组成高性能超级计算机,为未来超级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IBM宣布,基于POWER5处理器、运行DB2通用资料库的IBM eServer伺服器在TPC-C基準测试中突破了每分钟300万次的处理极限,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2005
10月,IBM发布System p5产品线,採用基于POWER5处理器的增强版——POWER5+处理器,并提供一系列更最佳化功能。产品一经推出,就打破15项计算领域的世界纪录。
新的POWER5+处理器被称为“片上伺服器”(server on a chip),它包括2个处理器,一个高频宽系统交换器,一个更大高速快取和I/O界面。最新的POWER5+有1.5和1.9GHz两个主频选择,最大72MB板上高速快取,支持逻辑分区技术,可使System p5为用户提供更强大性能,而占用面积更小。
发布QCM技术,即四处理器核心模组。
2006
2月,发布破多项记录的System p5中端产品,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产品不同定位的需求。System p5产品所取得的世界记录已经达到70余项,其动力主要来自以全新2.2GHz POWER5+处理器为代表的POWER处理器,和显着提高计算密度的QCM(4核心处理器模组)处理器封装技术,后者可使产品在紧凑空间中成倍增加了计算能力。
截止2012年5月 IBM的POWER7计算机已经开始商用。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