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 time no see是一个英文常用语,译为好久不见。一般用于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朋友再见时的场景,最早收录在美国陆军上尉卓尔能(W. F. Drannan)所着的《平原上的三十一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好久不见
- 外文名long time no see
- 类别语言(英语)
- 正式使用时间1994年
起源
这个短句可能最先源自洋泾浜英语,有人认为即是一种便于中国人和外来英语使用者的沟通方式。“long time no see” 在含义及语法结构上和国语的“好久不见 ”相似。在英语表达上,词性为名词的中文“见”字被英文动词“See”所顶替了。
“long time no see”被杜撰为大约在19世纪末由大批移民美国的华籍劳工创造,而成为了一个美式英语短句。 其后随着英美之间的商业和海事往来而进入了英式英语的领域。其他同样而进入英式英语辞彙的洋泾浜英语还有“no can do”(不能做)和 “chop chop!”(赶快!)
根据牛津英语字典所记载,“long time no see”这一短句最早收录在美国陆军上尉卓尔能(W. F. Drannan)所着的《平原上的三十一年》(31 Years on Plain)一书中, 根据书中的描述,一名男性印第安人用不太纯熟的英语向旁白员打招呼“Good mornin. Long time no see you.”(早上好,很久没有见到你了,其中Good mornin为“Good Morning”漏掉尾音“g”的误读)。这句对白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北美洲原住民对英语特有的运用。
注释
- ^ long (a.1 c).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September 7, 2010].
- ^ Partridge and Beale, p. 1386.
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辞彙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已成为标準英文词组;
当说英语的外国人自嘲被中式英语雷得“里嫩外焦”时,中国人却开始发起了“拯救中式英语”的活动,在这些拥护中式英语的中国人眼中,英语字典邂逅中国语法,中式英语错得“韵味十足”。
修正存疑
long time no see 到底是不是所谓的中式英语,有待考证。在1956年的美国电影《热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中,大约在20分16秒的时候,出现了Long Time No See这个短语。在1981年Queen在Montreal的“we will rock you”演唱会上,主唱Freddie Mercury就说了这个短语,在5分零6秒的时候。同样在1991年的电影《末路狂花》中,女主角在 Motel 里打电话给男友时,也说了这个短语,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2013年的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1小时24分左右。毫无根据地将其归为“中式英语”,有误导之嫌。
,在影片《红潮风暴》中,丹泽尔华盛顿扮演的上校在和潜艇成员见面时,也说道了此句;以及,在《阿凡达》中,大约是1小时40分左右,同样出现了 “long time no see” 原句是.What's going on brother ,long time no see.(过得好吗? 兄弟 好久没见)
先看英语“词源学”的解释Etymology: From Chinese Pidgin English. 来自中国洋径帮”英语(Pidgin English)
20世纪初期,我国沿海地区有很多洋人的“买办”,英文叫“broker”,他们专门负责接待国外的商人,负责他们在国内的採购,股票,货物买卖等事物。这些人讲的是一种被称为“洋径帮”英语(Pidgin English)的“变格英语”,它有自己许多独创的用法。在老闆回国以后来到中国的时候,有些人会用“好久不见”的话来与他们的老外僱主打招呼,由于他们的英语水平有限,只好直接将它翻译成“Long time no see!”,倒也言简意赅!结果,老外们也觉得这个说法也挺有趣,所以他们也跟着用起来,直到后来逐渐传播四海,被客群接受,而成了今天人人都明白的一句英语的问候语。虽然听起来有点滑稽,但它的确是正确的英语用法。
虽然像Wikipedia、Wiktionary、《美国传统习语词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Idioms)等词典都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但它们并没有多少的词源依据。
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解释long time no see是个“源于美语的口语词组,是模仿蹩脚英语而成,用作长时间分离后的招呼语。” 在这部词典中,最早的例证可追溯到1900年,即“W. F. DRANNAN 31 Yrs. on Plains (1901) xxxvii. 515 When we rode up to him [sc. an American Indian] he said: ‘Good mornin. Long time no see you.’” 之后的一条则是“1939 R. CHANDLER in Sat. Even. Post 14 Oct. 72/4 Hi, Tony. Long time no see.” 从这些例证可以看出,这个短语最初的词形是“long time no see you”,那就不能跟“好久不见”直接字面一一对上号。再从例证的内容来看,这个短语最初应该出自印第安人之口。
其实,权威的词典也并非无懈可击。这是因为long time no see you这样的用法早在1865年就曾出现过——“Long time no see you; got quite a bunch uh hides this time, ain’t yuh?”。这句话摘自一本叫做“The Brown jug”的书,其编写者是美国南部联邦长老会教堂。
美国西进运动期间有位名叫Jeff W. Hayes的商人,他曾在1900年出版了Tales of the Sierras一书,书中也用上了这个短语“Ugh, you squaw, she long time no see you; you go home mucha quick.” 从squaw(旧时表示“印第安女人”的意思)一词,我们也可以看出long time no see you的表达源于印第安人。
参考来源
- long (a.1 c).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September 7, 2010].
- Attia, Mohammed A. (2006) "Accommodating Multiword Expressions in an Arabic LFG Grammar". In Salakoski, Tapio (Ed.)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pp. 87–109. Springer. ISBN 3540373349.
- Partridge, Eric, and Beale, Paul (2002). A Dictionary of Slang and Unconventional English, p. 1386. Routledge. ISBN 0415291895, 978041529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