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常见病的针灸与推拿治疗》是1993年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基本介绍
- 书名:乡村常见病的针灸与推拿治疗
- ISBN:9787810101967
- 页数:447
- 定价:16.30
- 出版社: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3-03
- 装帧:平装
图书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第一章 经络腧穴总论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
第三节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套用
第四节 对经络学说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第五节 腧穴的分类
第六节 腧穴的主治作用
第七节 腧穴的体表定位
第二章 经穴各论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穴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 手五里 臂 肩
巨 骨 天鼎 扶突 口禾 迎香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穴
承泣 四白 巨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
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沖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沖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穴
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
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沖门 府舍 腹结 大
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穴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沖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穀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 听宫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
睛明 攒竹 眉沖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 次 中 下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
育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育门 志室 胞盲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
扬 跗阳 崑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谷 至阴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育
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廓 神
封 灵墟 神藏 中 俞府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
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沖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
关沖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
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会 肩 天
天牖 翳风 脉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和
丝竹空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穴
瞳子 听会 上关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
谷 天沖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
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肩井 渊
腋 辄筋 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阳陵泉 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 侠溪
足窍阴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穴
大敦 行间 太沖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章门 期门
第十三节 督脉穴
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
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
星 神庭 素 人中 兑端 龈交
第十四节 任脉穴
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第十五节 经外奇穴
四神聪 印堂 鱼腰 太阳 球后 翳明 定喘 夹脊
胃脘下俞 腰眼 十七椎 腰痛点 八邪 四缝 十
宣 鹤顶 百虫窝 膝眼 胆囊穴 阑尾八风
第十六节 耳穴
第十七节 斗针穴
第三章 刺灸法
第一节 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
二、针刺前的準备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项与异常情况的处理
第二节 灸法和拔罐
一、灸法的特点和作用
二、灸法的分类和套用
三、适应範围和禁忌症
四、灸法的注意事项
五、拔罐
第三节 三棱针、皮肤针 皮内针和挑刺法
一、三棱针刺法
二、皮肤针法
三、皮内针法
四、挑刺法
第四节 电针和穴位注射
一 电针
二、穴位注射
第五节 耳针刺法和头针刺法
一、耳针刺法
二、头针刺法
第四章 推拿手法和小儿推拿常用特定部位
第一节 推拿方法
一、一指禅推法 二、扌衮法 三、揉法
四、摩法 五、运法 六、擦法 七、搓
法 八、推法 九 小儿推法 十、四
指推法 十一、抹法 十二、振法 十
三、抖法 十四、按法 十五 掐法
十六、拿法 十七、捻法 十八、捏法
十九、击法 二十、拍法 二十一、摇法
二十二、 背法 二十三 扳法 二十四、脊柱
旋转复位法 二十五 拔伸法 二十六 斜扳
拔伸法
第二节 小儿推拿常用特定部位
第五章 治疗总论
第一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
第二节 刺灸法在八纲辨证方面的套用
第三节 常用选穴法与配穴法
第四节 针灸的治疗时机与疗程
第五节 推拿的作用
第六节 推拿的治疗原则
第六章 神经系统有关检查方法
第一节 一般检查
第二节 颅神经检查
第三节 运动系统检查
第四节 感觉系统检查
第五节 反射
第六节 言语机能
第七章 运动系统检查方法
第一节 颈部检查
第二节 腰背部检查
第三节 肩及肩关节检查
第四节 肘关节检查
第五节 腕关节与手部检查
第六节 髋关节检查
第七节 膝关节检查
第八节 踝关节与足的检查
第八章 针灸推拿治疗(一)
第一节 急救
一、休克
二、昏迷
三、昏厥
四、惊厥
五 中暑
六、溺水
第二节 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
四、脊髓灰质炎
五、急性病毒性肝炎
六、慢性病毒性肝炎
七、急性细菌性痢疾
八、肺结核
九、疟疾
第九章 针灸推拿治疗(二)
第一节 呼吸、心血管、造血系统疾病
一、支气管炎
二、支气管哮喘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四、风湿性心脏病
五、阵发性心动过速
六、无脉症
七、白细胞减少症
八、缺铁性贫血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食道贲门失弛缓症
二、膈肌痉挛
三、慢性胃炎
四、胃下垂
五、幽门梗阻
六、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七、胆道蛔虫症
八、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
九、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腹水
十、胰腺炎
十一、急性肠炎
十二、慢性肠炎
十三、肠麻痹
十四、习惯性便秘
十五、脱肛
十六、营养障碍性水肿
第十章 针灸推拿治疗(三)
第一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一、尿石症
二、遗尿症
三、尿潴留
四、附睪炎与睪丸炎
五、男性不育症
六、前列腺炎
七、遗精
八、阳痿(附:早泄)
第二节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三、糖尿病
第三节 中毒性疾病
一、一氧化碳中毒
二、食物中毒
三、肠源性青紫症
第十一章 针灸推拿治疗(四)
第一节 精神病与神经系统疾病(上)
一、精神分裂症
二、癔症
三、神经衰弱
四、散发性脑炎
五、脑血管意外
六、血管性头痛
七、三叉神经痛
八、周围性面瘫
第二节 精神病与神经系统疾病(下)
一、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二、多发性神经炎
三、肋间神经痛
四、臂丛神经痛
五、桡神经麻痹
六、正中神经麻痹
七、尺神经麻痹
八、坐骨神经痛
九、股外侧皮神经炎
十、腓神经麻痹
第十二章 针灸推拿治疗(五)
第一节 运动系统疾病(上)
一、风湿性关节炎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颈椎病
四、寰枢椎半脱位
五、落枕
六、菱形肌劳损
七、退行性脊柱炎
八、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九、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骶髂关节半脱位
十一、急性腰扭伤
十二、腰肌劳损
十三、梨状肌损伤综合症
第二节 运动系统疾病(中)
一、冈上肌肌腱炎
二、肩峰下滑囊炎
三、肩关节周围炎
四、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五、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
六、肱骨外上髁炎
七、肘关节脱位
八、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九、腕管综合症
十、腕关节扭伤
第三节 运动系统疾病(下)
一、髋关节骨关节炎
二、退行性膝关节炎
三、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四、髌下脂肪垫劳损
五、髌腱劳损
六、腓肠肌痉挛
七、踝关节扭伤
八、跟腱周围炎
九、跟痛症
第十三章 针灸推拿治疗(六)
第一节 妇科疾病
一、痛经
二、月经不调
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四、更年期综合症
五、盆腔炎
六、子宫脱垂
七、妊娠剧吐
八、胎位不正
九、滞产
十、产后宫缩无力
十一 产后宫缩痛
十二、乳汁不足
第二节 儿科疾病
一、新生儿窒息
二、急惊风
三、慢惊风
四、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五、百日咳
六、麻疹
七、婴幼儿呕吐
八、小儿腹泻
九、小儿营养不良
十、小儿肌性斜颈
十一、小儿挠骨小头半脱位
第十四章 针灸推拿治疗(七)
第一节 外科疾病
一、急性乳腺炎
二、乳腺增生病
三、急性阑尾炎
四、痔疮
五、淋巴结结核
六、腱鞘囊肿
七、鸡眼
第二节 皮肤病
一、荨麻疹
二、湿疹
三、神经性皮炎
四、皮肤瘙痒症
五、斑秃
六、扁平疣
七、带状疱疹
第十五章 针灸推拿治疗(八)
第一节 眼科疾病
一、近视
二、青光眼
三、视神经炎
四、夜盲
五、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六、结膜炎
七、麦粒肿
八、电光性眼炎
第二节 耳鼻喉及口腔科疾病
一、内耳眩晕症
二、中耳炎
三、感音性耳聋
四、鼻炎
五、副鼻窦炎
六、鼻衄
七、急性咽炎
八、急性扁桃腺炎
九、急性喉炎
十、牙痛
十一、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编写说明
第一章 经络腧穴总论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
第三节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套用
第四节 对经络学说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第五节 腧穴的分类
第六节 腧穴的主治作用
第七节 腧穴的体表定位
第二章 经穴各论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穴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 手五里 臂 肩
巨 骨 天鼎 扶突 口禾 迎香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穴
承泣 四白 巨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
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沖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沖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穴
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
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沖门 府舍 腹结 大
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穴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沖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穀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 听宫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
睛明 攒竹 眉沖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 次 中 下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
育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育门 志室 胞盲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
扬 跗阳 崑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谷 至阴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育
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廓 神
封 灵墟 神藏 中 俞府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
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沖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
关沖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
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会 肩 天
天牖 翳风 脉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和
丝竹空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穴
瞳子 听会 上关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
谷 天沖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
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肩井 渊
腋 辄筋 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阳陵泉 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 侠溪
足窍阴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穴
大敦 行间 太沖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章门 期门
第十三节 督脉穴
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
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
星 神庭 素 人中 兑端 龈交
第十四节 任脉穴
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第十五节 经外奇穴
四神聪 印堂 鱼腰 太阳 球后 翳明 定喘 夹脊
胃脘下俞 腰眼 十七椎 腰痛点 八邪 四缝 十
宣 鹤顶 百虫窝 膝眼 胆囊穴 阑尾八风
第十六节 耳穴
第十七节 斗针穴
第三章 刺灸法
第一节 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
二、针刺前的準备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项与异常情况的处理
第二节 灸法和拔罐
一、灸法的特点和作用
二、灸法的分类和套用
三、适应範围和禁忌症
四、灸法的注意事项
五、拔罐
第三节 三棱针、皮肤针 皮内针和挑刺法
一、三棱针刺法
二、皮肤针法
三、皮内针法
四、挑刺法
第四节 电针和穴位注射
一 电针
二、穴位注射
第五节 耳针刺法和头针刺法
一、耳针刺法
二、头针刺法
第四章 推拿手法和小儿推拿常用特定部位
第一节 推拿方法
一、一指禅推法 二、扌衮法 三、揉法
四、摩法 五、运法 六、擦法 七、搓
法 八、推法 九 小儿推法 十、四
指推法 十一、抹法 十二、振法 十
三、抖法 十四、按法 十五 掐法
十六、拿法 十七、捻法 十八、捏法
十九、击法 二十、拍法 二十一、摇法
二十二、 背法 二十三 扳法 二十四、脊柱
旋转复位法 二十五 拔伸法 二十六 斜扳
拔伸法
第二节 小儿推拿常用特定部位
第五章 治疗总论
第一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
第二节 刺灸法在八纲辨证方面的套用
第三节 常用选穴法与配穴法
第四节 针灸的治疗时机与疗程
第五节 推拿的作用
第六节 推拿的治疗原则
第六章 神经系统有关检查方法
第一节 一般检查
第二节 颅神经检查
第三节 运动系统检查
第四节 感觉系统检查
第五节 反射
第六节 言语机能
第七章 运动系统检查方法
第一节 颈部检查
第二节 腰背部检查
第三节 肩及肩关节检查
第四节 肘关节检查
第五节 腕关节与手部检查
第六节 髋关节检查
第七节 膝关节检查
第八节 踝关节与足的检查
第八章 针灸推拿治疗(一)
第一节 急救
一、休克
二、昏迷
三、昏厥
四、惊厥
五 中暑
六、溺水
第二节 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
四、脊髓灰质炎
五、急性病毒性肝炎
六、慢性病毒性肝炎
七、急性细菌性痢疾
八、肺结核
九、疟疾
第九章 针灸推拿治疗(二)
第一节 呼吸、心血管、造血系统疾病
一、支气管炎
二、支气管哮喘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四、风湿性心脏病
五、阵发性心动过速
六、无脉症
七、白细胞减少症
八、缺铁性贫血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食道贲门失弛缓症
二、膈肌痉挛
三、慢性胃炎
四、胃下垂
五、幽门梗阻
六、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七、胆道蛔虫症
八、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
九、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腹水
十、胰腺炎
十一、急性肠炎
十二、慢性肠炎
十三、肠麻痹
十四、习惯性便秘
十五、脱肛
十六、营养障碍性水肿
第十章 针灸推拿治疗(三)
第一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一、尿石症
二、遗尿症
三、尿潴留
四、附睪炎与睪丸炎
五、男性不育症
六、前列腺炎
七、遗精
八、阳痿(附:早泄)
第二节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三、糖尿病
第三节 中毒性疾病
一、一氧化碳中毒
二、食物中毒
三、肠源性青紫症
第十一章 针灸推拿治疗(四)
第一节 精神病与神经系统疾病(上)
一、精神分裂症
二、癔症
三、神经衰弱
四、散发性脑炎
五、脑血管意外
六、血管性头痛
七、三叉神经痛
八、周围性面瘫
第二节 精神病与神经系统疾病(下)
一、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二、多发性神经炎
三、肋间神经痛
四、臂丛神经痛
五、桡神经麻痹
六、正中神经麻痹
七、尺神经麻痹
八、坐骨神经痛
九、股外侧皮神经炎
十、腓神经麻痹
第十二章 针灸推拿治疗(五)
第一节 运动系统疾病(上)
一、风湿性关节炎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颈椎病
四、寰枢椎半脱位
五、落枕
六、菱形肌劳损
七、退行性脊柱炎
八、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九、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骶髂关节半脱位
十一、急性腰扭伤
十二、腰肌劳损
十三、梨状肌损伤综合症
第二节 运动系统疾病(中)
一、冈上肌肌腱炎
二、肩峰下滑囊炎
三、肩关节周围炎
四、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五、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
六、肱骨外上髁炎
七、肘关节脱位
八、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九、腕管综合症
十、腕关节扭伤
第三节 运动系统疾病(下)
一、髋关节骨关节炎
二、退行性膝关节炎
三、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四、髌下脂肪垫劳损
五、髌腱劳损
六、腓肠肌痉挛
七、踝关节扭伤
八、跟腱周围炎
九、跟痛症
第十三章 针灸推拿治疗(六)
第一节 妇科疾病
一、痛经
二、月经不调
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四、更年期综合症
五、盆腔炎
六、子宫脱垂
七、妊娠剧吐
八、胎位不正
九、滞产
十、产后宫缩无力
十一 产后宫缩痛
十二、乳汁不足
第二节 儿科疾病
一、新生儿窒息
二、急惊风
三、慢惊风
四、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五、百日咳
六、麻疹
七、婴幼儿呕吐
八、小儿腹泻
九、小儿营养不良
十、小儿肌性斜颈
十一、小儿挠骨小头半脱位
第十四章 针灸推拿治疗(七)
第一节 外科疾病
一、急性乳腺炎
二、乳腺增生病
三、急性阑尾炎
四、痔疮
五、淋巴结结核
六、腱鞘囊肿
七、鸡眼
第二节 皮肤病
一、荨麻疹
二、湿疹
三、神经性皮炎
四、皮肤瘙痒症
五、斑秃
六、扁平疣
七、带状疱疹
第十五章 针灸推拿治疗(八)
第一节 眼科疾病
一、近视
二、青光眼
三、视神经炎
四、夜盲
五、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六、结膜炎
七、麦粒肿
八、电光性眼炎
第二节 耳鼻喉及口腔科疾病
一、内耳眩晕症
二、中耳炎
三、感音性耳聋
四、鼻炎
五、副鼻窦炎
六、鼻衄
七、急性咽炎
八、急性扁桃腺炎
九、急性喉炎
十、牙痛
十一、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