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审判(又称魔女狩猎)是中世纪基督教对其所谓的异教徒进行迫害的方式之一,受害者多是女性。主要目的是维护教皇权威,刬除异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女巫审判
- 别称魔女狩猎、魔女审判
- 性质基督教对异教徒的一种异端审问
- 持续时间1480年延续到1780年
简介
女巫审判又被称为魔女狩猎、魔女审判。这是以前基督教对异教徒的一种异端审问。
这场从1480年延续到1780年的迫害“女巫”恶潮,席捲欧洲300年。良家妇女一旦被诬为“女巫”,立刻被斩首示众,然后焚烧尸体,刀下冤鬼多得难以统计。这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以及人类文明史上黑暗的一章。
详细内容
中世纪以前,女人在日耳曼传统文化区里一直很受尊重,尤其是製药、行医、会读写的女人。中世纪之初基督教在日耳曼地区的发展,教会认为按照基督教教义,女人应绝对服从于男人。教会贬低并丑化女人,捏造女巫形象,迫害女人,甚至活活烧死所谓的「女巫」。
1484年,罗马教皇英诺森八世颁布敕令“(女巫们)绝不可被饶恕,她们十恶不赦、荒淫无耻。”随后,他发动所有的神职人员参与到镇压女巫的行动中去。
1486年,两位教士亨利希和耶科布,撰写了《女巫之槌》,详细列举了很多种识别女巫的方法,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欧洲女巫大审判」。这本书第一次把15世纪流行的关于魔鬼和巫术的知识概括起来,甚至提供了诸如如何识别女巫、如何检举她们等各种详尽的办法,简直成了追捕女巫的“圣经”,而书中记载的关于女巫的流言都被盲目的人们当成事实——这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妇女都被无辜地烧死在火刑柱上。
中世纪的女巫审判有着非常黑暗的一面,绝大多数被处死的「女巫」都是无辜的女性。一名教士在审问过几百名女巫之后所得出来的结论,他在西元一六三一年写道「如果被告过着不道德的生活,那幺这证明她同魔鬼有来往;而如果她虔诚而举止端庄,那幺她显然是在伪装,以便用自己的虔诚来转移人们对她魔鬼来往和晚上参加巫魔会的怀疑。如果她在审问时显得害怕,那幺她显然是有罪的,良心使她露出马脚。如果她相信自己无罪,保持镇静,那幺她无疑是有罪的因为女巫们惯于恬不知耻地撒谎。如果她对向她提出的控告辩白,这证明她有罪;如果她由于对她提出的诬告极端可怕而恐惧绝望、垂头丧气,缄默不语,这已经是她有罪的直接证据。如果一个不幸的妇女在受刑使因痛苦不堪而骨碌碌地转眼睛,这意味着她正用眼睛来寻找她的魔鬼;而如果她眼神呆滞、木然不动,这意味着她看见了自己的魔鬼,并正看着他。如果她发现有力量挺得住酷刑,这意味着魔鬼使她支撑得住,必须更严厉地折磨她;如果她忍受不住,在刑罚下断了气,则意味着魔鬼让她死去,以示使她不招认,不泄露秘密。」换言之,无论受审者有任何表现或反应,都会被判定为女巫而遭极刑。
藉由猎杀女巫之名,三个世纪内约有十万人被处死,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尤其集中在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地区。
结果
17世纪初,西欧各国反对迫害魔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1614年,西班牙异端裁判所根据一位北部地区裁判官详尽的事实报告做出结论关于巫师存在的说法完全是些凭空臆造、没有根由的想像,绝大多数的定罪缺乏真实性,从此教会法务部门需加强整顿管理,不许再接受有关魔女的指控。
1650年,在西班牙审判魔女的事情基本上得到了禁止。
之后再有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的兴起,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和推广,认知过程中个人见解的理智性、合法性越来越得到承认;另一方面,自然与国家的地位也从上帝的神权中单独划出,科学家、哲学家对自然世界不断完善的认识与释解,使对魔法、巫术的迷信不攻自破。西欧各国也纷纷在启蒙运动的强大压力下,对审判魔女下达禁令(1649年在德国北部,1672年在法国)。
1714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专门下达诏书,禁止滥用司法迫害魔女所有用刑及审判结果须经皇帝审批。
德国一位魔女死于1775年,而欧洲一位魔女叫安娜·果尔迪,1782年在瑞士被斩首。
评价
如今,魔女已成为欧洲文化中的一个特定人文形象留存下来,狂欢节的游行队伍中、文学作品中都会出现她的身影。而那些悲惨的故事也没有被人们忘记,人们还在用各种形式再现这段历史,重忆过去的黑暗。在弗莱堡市,魔女迫害史展览成为古城旅游项目之一。在中世纪刑具博物馆里,人们还能看到阴森可怕的画面,再现灵与肉的震颤。关于弗莱堡裁缝夫人玛格蕾塔的遭遇,新近还被写成小说,人们将永远记住人类文明史上这段荒诞而黑暗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