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心理学中,认知过程指人脑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形式反映客观对象的性质及对象间关係的过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认知过程
- 外文名cognitive process
- 释义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 所属学科心理学
三种基本过程
赫伯特·西蒙认为,人类认知有3种基本过程
(1)问题解决採用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和计画过程法。
(2)模式识别能力人要建立事物的模式,就必须认识各元素之间的关係。如等同关係、连续关係等。根据元素之间的关係,就可构成模式。
(3)学习学习就是获取信息并将其贮存起来,便于以后使用。学习有不同的形式,如辨别学习、阅读、理解、範例学习等。
其它解释
(1)皮亚杰学派用语指通过对原有的认知结构(图式)对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这是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2)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用语指个体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它通常由感知系统(接受信息)、记忆系统(信息编码、贮存和提取)、控制系统(监督执行决定)、反应系统(控制信息输出)等4种成分构成的模式。
採用形式
感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传导至脑的相应部位,便产生感觉。
它分为两大类 (1)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指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等。感觉不仅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开端和来源,而且也是人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知觉
知觉是指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各个部分的综合反映。感觉提供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个别部分的信息,而知觉则把这些分散、片断的信息结合起来,形成事物的完整映象。一般说来,感觉的材料愈丰富和精确,知觉映象也愈完整和正确。知觉不是感觉材料简单的堆砌,而是按照一定关係将这些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只要这些特性或部分的关係不变,知觉映象也不变;关係改变,知觉映象也改变。
知觉是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如对物体形状的知觉是视觉和触觉、动觉等协同活动的结果。知觉过程受到主体以往的知识经验和当前需要、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明显的主观性和个别差异。
知觉具有四种基本特性,即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恆常性。知觉有不同的分类,按哪种感觉器官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而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等。按知觉对象的不同性质,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按知觉过程与主观意识联繫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无意知觉和有意知觉(观察)。
记忆
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对信息的编码相当于识记过程,对信息的提取相当于回忆或再认过程。存在于人脑中的信息在套用时不能提取或提取发生错误则为遗忘现象。记忆不仅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基石的作用,而且在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具有积累和借鉴经验的作用。
思维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藉助于语言揭示事物本质特徵以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不同的心理学派对思维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其中符茨堡学派强调无意象思维;构造主义者强调錶象的作用;机能主义者强调适应目的;早期行为主义者强调肌肉活动的作用;皮亚杰强调运算和概念。根据不同标準,可以将思维分为许多类别。其中包括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逻辑思维),常规(习惯)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等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係。有三种不同观点 (1)主张语言决定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2)主张思维和语言各自独立,否认两者有必然联繫; (3)主张语言和思维是一回事,否认两者有任何区别。
想像
想像是指在外界现实刺激物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过去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形成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