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正书简,又称“识繁书简”,顾名思义,就是认识繁体字,要写简体字。主要是针对中国海峡两岸汉字有别(台湾使用繁体字,大陆则使用简体字),马英九接见返台侨界代表时,提出“识正书简”概念,并希望未来两岸能对此达成协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识正书简
事件简介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九日在台北见北美侨界代表时建议可采“识正书简”方式,希望两岸未来在这方面也能达成协定。
目前,台湾使用正体字(即繁体字),而大陆使用简体字。
马英九说,过去因为两岸对立,也反映到海外侨社,现在希望大家不必像过去争得你死我活,侨界也能休兵。而在国外有许多中文学校,教台湾来的学生正体字,碰到大陆来的学生,就教简体字。有些正体字大陆人可能看不懂,他希望两岸在这方面未来也能达成协定,採用“识正书简”方式。
他认为,“识正”就是认识正体字,但要书写的话可以写简体字,印刷体则儘量用正体字,这样才能跟中华文化的古籍接轨。
他说,全球很少有文化能读二、三千年前的文字,但中华文化就做得到。
背景介绍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一脉相传,源远流长。学者认为,隶书是篆书的简化,楷书是隶书的简化,简体字是楷书的简化。中共建政后,基于毛泽东意志,推动楷书简化,于一九六四年定案,经国务院公布的简体字,计有二千二百三十六个,使汉字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楷书之普遍使用,魏晋时代即已成熟,简体字之出现,则在南北朝时期,台湾通用的楷书,实则包含了简体字(一般称为俗字)。文字的变易,是自然演化的结果。
文字是文明的象徵,也是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完全体现在文字上。马英九极力捍卫中华文化,而繁体字也是中华文化精髓,,“识正书简“之说,应是对大陆的期盼。
事件影响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范丽青表示,两岸同胞同文同种,讲的是相同的语言,使用的是相同的文字。繁体字、简体字都是汉字型系文字,都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都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不同的只是大陆对部分文字进行了整理和简化。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如何使两岸民众在文字使用上更方便交流,两岸专家学者可以积极探讨、充分论证。
各方评价
综合绿营对“识正书简”的批判,直指台湾使用的繁体字,马英九有意予以简体化,使两岸文字统一在简体字之下,以遂其“终极统一”的目标。绿营众口严词抨击,昧于两岸繁、简体字使用现实,而从“反中”、“反马”思维出发,故意扭曲马英九的原意。
许多大陆语言学家都积极主张“识繁写简”。
国家语委主任、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二00九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说,认为不学习繁体字影响文化传承进而主张“识繁写简”“繁体字申遗”等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他提出,“在依法充分保障广大人民民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接受教育、获取信息、表述思想、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保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主要公共服务行业的基本用语用字的前提下,对其他情形下方言、繁体字的学习使用不做干预。,要注意维护合法使用方言、繁体字的空间。”
有媒体观点是繁体和简体是汉字的两种形态,是情如手足的关係,都有着广泛的套用领域,在社会生活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许多网站都设了简体和繁体两种版本,方便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读者阅读。这表明繁体简体的套用都有着各自广阔的空间。应坚持识繁写简的原则,继续推行使用简化字,从国小开始教育孩子识读一些常用字的繁体形态,在书法、古籍、文学等领域推广和普及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