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瀋阳市于洪区政府工作报告

生活百科 2023-01-26 15:13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2012年瀋阳市于洪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瀋阳市于洪区政府工作报告》是瀋阳市于洪区政府201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2012年瀋阳市于洪区政府工作报告
  • 外文名2012, shenyang municipal government work report.
  • 报告单位瀋阳市于洪区人民政府
  • 报告人连茂君
  • 报告时间2012年12月4日
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全域城市化总体发展目标,主动融入瀋阳经济区发展大局,以“环境年”和“机关建设效能年”为主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拼搏进取,开启新征程,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了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高起点开局。
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9亿元,增长14.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5亿元,增长28.6%;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增长25.4%;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增长48.8%;出口总额1.98亿美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亿元,增长18.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0元,增长14%;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955元,增长12.5%,综合实力显着提升。
(一)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经济、提升环境、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最佳化投资环境,强化保障机制,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以瀋阳国际物流港、装备製造配套产业区和新兴产业区为重点,先后22次赴欧美、东南亚、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开展招商活动,举办各类大型专业招商会16次。投资230亿元的金马凯旋家居CBD、投资125亿元的步长科技园、投资1亿美元的联恆瀋阳汽车配套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2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5个,百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项目引进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丁香湖汽车城、新玛特商业广场、北陵电器工业园等一批新建、续建项目相继开复工;东北单体最大的花园式碧桂园五星级酒店、瀋阳单体最大的华润万家超市等项目投入运营;工具机城一期建成投入使用,二期主体封顶;基础件产业园一期主体完工。市区重点项目开复工率100%,全年3000万元以上新建、续建项目103个,完成投资245亿元,开工面积1150万平方米。
要素保障坚实有力。坚持项目开工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每周规建会和每月项目调度会制度,建立了项目开工建设全程服务保障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手续办理和规划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积极破解土地瓶颈,通过土地徵收盘活土地12平方公里;通过组卷报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平方公里;通过增减挂鈎新增周转指标2平方公里,有力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制定出台三次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产业发展扶持基金,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累计为企业争取信贷融资50.6亿元,争取各级扶持资金24.3亿元。
产业结构日益最佳化。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成功引入国家级科技创业中心、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以工具机城、基础件产业园为重点,推进工业集群化发展,累计引进特种工具机企业78家;新兴产业区招商态势迅猛,一批软体研发、服务外包、科技总部型项目纷纷涌入,于洪工业逐步走向“製造与智造”整合发展的轨道,规模工业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装备製造业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以大市场、大商贸、大物流为主攻方向,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30.1亿元,增长22.3%,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卓尔国际商品城、润恆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普洛斯物流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以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範区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7万亩,农事龙头企业发展到68家,成功承办省农博会“农业嘉年华”活动,获批省温泉旅游度假区称号,以小韩观光农业、德丰工厂化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全域规划实现新提升
坚持规划先行,着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构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体系。
总体规划全面提升。进一步完善全域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定位,明确了丁香湖新城——“浪漫之城”、于洪新城——“快乐之城”、永安新城——“希望之城”、平罗湾新城——“智港?康城”及光辉、蒲河、九龙河三个新市镇的建设理念和发展定位,为全区科学发展提供了规划纲领。
专项规划不断完善。高标準编制和提升永安新城、平罗湾新城、丁香湖新城、于洪新城等重点区域控详规划和蒲河温泉新市镇、光辉新市镇总体规划;制定了瀋阳国际物流港等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生态水系、路网和公用设施总体规划,规划体系日臻完善。
规划执行规范有序。严格项目规划建设规委会审定製度,强化规划执法监察,确保项目建设符合规划要求。以丁香湖新城、蒲河沿线等区域为重点,编制规划导则,对天际线、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城市建设规范统一、特色突出。
(三)体制机制实现新突破
成功获批瀋阳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範区,获準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投融资等九个方面先行先试。经积极争取,工商注册、发改立项、环境评价等市级审批权下放到位。瀋阳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範区专家研讨会成功召开,重点领域改革启动实施,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创新用人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实施了“全员招聘、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奖优罚劣”的用人管理新机制,坚持做到以政绩论英雄、以能力用人才,在11个部门招聘政府雇员近200人,努力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环境。
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成立11个专业招商局和北美、东南亚2个驻外办事处,形成了“以招商中心为统领、专业招商与全员招商相结合”的全新招商模式。
创新项目服务体制机制。成立有职有权的审批服务局、项目综合服务局和公用事业管理局等专业服务部门,创新并实施了“三位一体”的企业服务模式,为项目提供了从手续办理、开工保障到投产后扶持全方位优质服务。
创新城建城管体制机制。有效调整建设局、城管局、交通局、冠隆集团等部门职能和人员,真正实现“建管分离”;理顺整合数位化城管指挥中心、硬环境建设办公室等单位职能,形成了“责任明晰、指挥有力、运转高效、考评科学”的大城管工作格局。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成立投融资管理中心,整合区属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多渠道争取上级和社会资金参与于洪建设;引入哈尔滨银行等金融分支机构,永安村镇银行获批筹建;争取市级土地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6亿元,吸引社会城建资金20亿元。
创新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成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制定并出台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实施意见》,实行交易平台、信息发布、监督管理、交易规则“四统一”,全年公共资源交易449宗,有效为政府节省大量资金。
(四)硬环境建设跃上新台阶
将环境建设作为关係于洪生死存亡的关键工作,坚持把硬环境做优,重点实施蒲河生态廊道建设、土地徵收徵用、基础设施配套、城市管理提升四大工程,全力打造“畅净美安新于洪”。
蒲河生态廊道建设成果巨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高标準实施蒲河生态廊道建设。一期8.97公里顺利完成,新增水域、绿化面积430万平方米,突出蒲河文化特色和景观功能,建成了蒲河文化广场、月亮岛、平罗景观桥等精品工程。高标準编制了蒲河二期景观规划,下大力气,以超常举措完成900万立方米拓河任务,正全面实施景观绿化和蓄水工程建设。蒲河生态廊道改造力度之大、工作之实、形象之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蒲河于洪段已经成为环境改善、形象提升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土地徵收工作成效显着。围绕新城新市镇建设、重点项目开工和城市出口路改造,创新建立了以街道为主体的徵收工作体制,形成了“属地管理、街道主体、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全新工作格局。抽调750名机关干部,加班加点,排除万难,大範围实施土地徵收,全年完成徵收面积1860万平方米。率先完成三、四环和北金廊徵收任务,市政府土地徵收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在全市树立了土地徵收和环境提升的典範。
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全面提升。2011年是于洪区城市建设投入最多、效果最好的一年,全年投入资金达135亿元。沈阜产业大道二期、沈彰产业大道二期建设工程基本竣工;丁香湖景观大道、巢湖街等44条城乡街路新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高标準完成600万平方米绿化美化和景观绿地提升工程,沈胡路、于洪产业大道等街路达到城市景观路建设标準。强化与市电力、供水、煤气等单位战略合作,全面保障公用基础设施超前到位,大大节省政府配套资金投入。东民变电所增容、光辉地区电网改造工程竣工,广源等三座变电所建设工程启动实施;马三家生态湿地建成投入使用,沙岭污水处理厂和造化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在建设上坚持质量监察制度,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
城乡管理能力日益增强。集中开展城市出口路和农村连片整治,推行全域市政扫保全覆盖,并在全市率先实现街路一体化、全时段立体保洁模式。建立了以行政执法分局为主体的拆违控违工作机制,聘用103名社会监督员,对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实施三级监督和即时拆除,全年拆除各类违章建筑74万平方米,取缔马路市场47个、旧物收购站51家,城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顺利通过省卫生城区复检,全市市容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五)软环境建设呈现新局面
全面开展以“企业当家”为主题的软环境建设工程,把“服务好坏企业说得算、服务对象说得算”作为评价标準,打造金牌服务,创建北方最佳投资区。
审批效率明显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缩减审批项目、审批时限、审批流程,审批项目由182个削减为137个,即办项目由27项增加到54项,全年新增企业注册资金增长113%;全面压缩收费项目,做到“区级收费全取消,市级收费区代缴”,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无费区”,深受企业好评。
视窗服务不断强化。以“我的岗位您放心”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视窗人员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建立自身监督、专业监督、服务对象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考评机制,视窗服务质量显着提升。
载体活动务实高效。扎实开展了“企业日”、“送服务上门”、“角色互换”等系列载体活动,率先在全市建立了网上服务和移动审批平台,有效解决了信贷资金、手续办理等一系列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
于洪区软环境建设工作得到省市、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已经成为要素集聚的洼地和投资兴业的福地,被评为辽宁省最佳投资环境区。
(六)民生事业迈出新步伐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开展“春风沐民”活动,十五件实事等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安居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筹集公租房房源1110套,投入4500万元完成120万平方米老旧弃管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按照“四有三公开”原则,高标準实施平罗、造化等六处回迁房建设,开工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大力开展就业工程,普惠制培训1635人,新增实名制就业6318人。新建社区扶贫超市10所,沙岭托养康复中心工程主体竣工。困难群体保障标準和新农合筹资标準全面提高。构建了“五个到位”的被征地农民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
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投资3200万元实施11所学校校舍加固和3所普惠制幼稚园新改扩建工程,沙岭中海希望国小建成投入使用,我区被确定为瀋阳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範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沙岭中心卫生院等2家医院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免费为171名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启动实施和谐广场、黄海花园健身广场和光辉文化中心建设,高水平承办辽宁省首届“民众文化节”,成功开展“百万市民看于洪”活动,被确定为瀋阳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範区。区档案馆新馆主体竣工。新建5所老年人日间照料站,被评为省老龄工作先进区。拥军共建扎实推进,实现省双拥模範区“四连冠”。
(七)政府建设取得新成绩
坚持依法治区,强化自身建设,政府效能、服务质量和廉政水平不断提升。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1件、政协委员提案116件,办复率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社区办公条件逐步改善,圆满完成社区换届选举。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六五”普法全面启动,被评为省级普法先进单位。
社会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清网行动”成绩突出。以重点案件攻坚月活动为载体,成功化解各级各类信访案件,越级访稳控率达到100%,维稳工作居全市前列。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治理和食品安全整治,被确定为瀋阳市食品安全达标单位和食品安全标準化试点区。
增收节支力度不断加大。强化税源监控,有效开展属地纳税和零散税源专项普查清理,确保应收尽收。强化预算管理,全力压缩政府一般性支出,保障刚性支出和重点工程支出,资金使用效益显着提升。强化审计监督,有效开展了土地徵收、重点工程建设等领域专项审计,坚持不审计不付款,政府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有效。
机关作风建设全面加强。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全力推进廉政建设,抓纪律、抓作风、抓管理、抓队伍、抓服务,广大干部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全面提升,树立了政府机关风清气正、廉洁规范、运转高效的良好形象。
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改革中探索、在创新中突破、在拼搏中前行,先后荣获了国家生态区、国家级特种工具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辽宁省最佳投资环境区等荣誉称号,国际物流港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获批瀋阳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範区和瀋阳市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与科学决策,充分体现了全区人民众志成城与奋力拚搏,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驻区单位、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
在看到成绩的,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和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需进一步最佳化;有牵动力的工业大项目相对较少;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市功能需进一步完善;个别干部创新发展意识需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需进一步转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採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
谋求发展是不变主题。于洪区正处于推进全域城市化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由于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不发展就是落后、慢发展就是退步的工作理念,保持发展激情,凝心聚力谋发展、促发展,才开创了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实践证明,我们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加快发展,用发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体制创新是核心动力。年初以来,我们在招商引资、土地徵收、行政审批等关键领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收穫了累累硕果。实践证明,只有创新,才能激发广大干部民众的工作活力;也只有创新,才能够冲破瓶颈,赢得先机。
执政为民是工作根本。我们始终坚持把民众利益放到第一位,创新开展了以“春风沐民”为主题的系列民生工程,全力解决民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实践证明,只有让广大民众共享发展成果,我们的工作才有最为坚实的基础。
苦干实干是基本保障。今年是全区上下最为辛苦的一年,面对土地徵收、蒲河建设、生态区创建等繁重的工作任务,广大干部发扬事不过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作风,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创造了一流的业绩。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主人翁意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勇气,才使我们的事业和工作得以全面推进。
精诚团结是力量源泉。紧紧围绕区委的正确决策部署,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于洪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全力支持。全区干部民众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和社会的建设洪流中。实践证明,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是于洪发展的力量源泉。这是我们今后攻坚克难、推进工作的坚实基础和宝贵财富。
二、2012年重点工作
新的一年,是我区实现“经济总量三年再造一个新于洪,力争实现五年翻两番”的关键一年,也是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年和环境提升的攻坚年。从目前经济发展的趋势看,我们面临着国内外严峻和複杂的经济形势、区域经济发展任务艰巨、各地区之间竞争激烈等压力和挑战。,更应看到我们拥有的众多机遇和优势瀋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给予东北振兴更多的支持;于洪成功获批瀋阳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範区,获得了众多先行先试的机会,在资金、土地和政策上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一大批项目纷纷入区,为于洪加快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活力,这些叠加效应必将推动我区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我们必须迎接挑战,抢抓机遇,一以贯之地保持开拓进取、昂扬向上的发展激情,保持争先创优、永不止步的拼搏精神,在发展中积蓄后劲,在调整中培育优势,全力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的总体部署,锁定全域城市化总体发展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範区建设为主线,以“环境项目年”为主题,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软硬环境提升、项目引进建设、民生事业改善等工程,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建设更有实力、更添活力、更富魅力、更具竞争力的新于洪。
2012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436亿元,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增长22.5%;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出口总额1.6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0元,增长12.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5770元,增长13%;万元GDP能耗下降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为完成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综改示範区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着力解决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问题,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点面结合,扎实推进。
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以永安新城、平罗湾新城和北部农业经济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推进经济区管理模式。按照按需设定、精简高效、有利工作的原则,探索实施大部制改革,最佳化街道机构设定,着力在调整人员编制、机构和职能设定上取得突破。
二是创新选人用人体制机制。以永安新城和相关部门为试点,推广全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政府雇员竞聘和奖惩机制,努力营造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环境。
三是创新绩效考评体制机制。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和重点,突出项目引进、环境改善、土地徵收、信访稳定等重点工作,加大环保、民生等考核权重,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新体系,通过考核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保障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以瀋阳市土地集约节约试点为契机,坚持向空间、向存量、向管理、向指标要土地。深入开展“三旧”土地整理,盘活存量闲置用地,拓展发展空间。通过“占补平衡”探索和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方式,创建土地交易市场,进一步最佳化土地资源配置。
五是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发挥投融资中心职能和平台作用,拓展融资渠道,通过BT、BOT等有效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于洪建设。永安村镇银行确保年内营业。围绕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提升金融服务和金融产业发展水平。
六是创新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按照城乡统筹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城乡养老、医疗、就业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在就业模式、养老保障、医保统筹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二)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强力推进项目引进和开工建设,促进三次产业快速发展,增强区域综合实力。
一是强力实施招商引资。深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不断提升专业招商水平,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新城新市镇建设,以世界五百强和中国百强企业为重点,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龙头项目。洽谈推进宝能健康城、万达商业广场、香港键联广场、菲律宾SM购物中心、华润物流产业园、工具机集团製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全年新引进项目不少于100个。
二是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包保推进机制和跟蹤服务机制,全力保障公用事业配套,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开工建设和发展的土地、资金等问题。确保金马凯旋家居CBD、润恆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工具机城二期、基础件产业园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3000万元以上开工项目不少于100个,开工面积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
三是着力提升产业实力。做强工业。围绕工具机城和基础件产业园建设,深入推进与工具机集团战略合作,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工具机城力争成为辽宁省工业示範产业集群;以华夏幸福基业、步长科技园为重点,全面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智慧型物联产业园建设,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深度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争取5户企业成为全市“两化”融合示範企业。做大服务业。以国际物流港和十里市场集群建设为核心,以五大商圈为支撑,推进卓尔总部基地、香港坤业商贸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加速现代服务业集聚,创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示範区。做精农业。进一步深化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优质种苗、绿色食品和温泉旅游为发展方向,加快北部现代农业经济区建设;通过增减挂鈎、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有效模式,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进程,确保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範区。
(三)以新城新市镇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域城市化发展水平
高水平启动新城新市镇建设,突出区域特色,提升城市功能,拉开全域城市化发展格局。
一是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水平。继续深化全域发展规划,提升永安新城、平罗湾新城等重点区域建设规划,细化城市规划控制导则,严格规划的控制和执行,确保城市建设的标準、特色和风格。
二是启动永安新城和平罗湾新城建设。构建永安新城和平罗湾新城管理体系,全力推进市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永辉东北物流交易中心、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等重大商贸项目和传化公路港、申通电子物流科技园等重点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国际物流港初见形象。重点推进鑫茂服务外包产业园、鑫锣湾科技产业园、五彩健康城等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拉开平罗湾新城发展格局。
三是提升丁香湖新城和于洪新城区域功能。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强化商业、文化、娱乐等特色项目引进,塑造景观、提升品牌。丁香湖新城全力推进卓尔瀋阳客厅、新加坡环球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启动实施;于洪新城重点推进金马凯旋家居CBD、东方今典总部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四是推进新市镇规划建设。高标準完成光辉新市镇和九龙河新市镇总体规划。以蒲河温泉新市镇为重点,深入推进富禹温泉度假村、宝能健康城等温泉休闲项目引进建设,打造辽宁省重要温泉旅游集聚区。
(四)以畅净美安为标準,全面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以构建城乡统筹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畅净美安”内涵和标準,重点实施“两河、三口、五路”建设和整治工程,建成精品,形成亮点。
一是全面完成蒲河生态廊道建设。按照“市场化建设和管理”模式,突出蒲河改造的城市功能性和产业带动性,以水泊观莲、永安秋水、凭栏赏鹭等景观节点为重点,高水平推进景观绿化、生态改造等工程,确保明年“五一”前主体全面竣工,力争三年工程两年完成。
二是大力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永安新城、平罗湾新城等重点区域,强化基础设施配套,高标準实施永安大道、蒲河大道、于洪产业大道、王秋线、太湖街等主干路网建设,完成千山西路、松山路等10条市政道路新改扩建工程,初步构建“十横十纵”主干路格线局。
三是全力开展土地徵收和拆违控违。继续发扬拼搏进取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土地徵收态势,进一步加大徵收工作力度,做到“阳光徵收、廉洁徵收、和谐徵收”,确保全年徵收面积不少于1800万平方米,保证环境提升、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的用地需求。,加大拆违控违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行为。
四是着力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水平。进一步拓展市政扫保和数位化城管覆盖範围,建立城市精细化、近郊标準化、远郊日常化的城乡扫保模式,确保“垃圾不落地”,环境大提升。探索物业小区管理新模式,强化非物业弃管小区管理,完成220万平方米老旧弃管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加大交通环境综合整治,保障道路畅通有序、民众出行安全。
五是深入推进生态于洪建设。高水平编制国家生态文明示範区建设规划。高标準实施城乡绿化美化工程,提升沈彰、沈阜等城市出口路和重点街区景观绿化水平。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完成造化、物流港两座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大小型燃煤锅炉集中连片整治力度;推行建筑节能,实施LED节能路灯工程;启动细河综合治理,打造城市景观河。以永安新城、丁香湖新城和于洪新城为重点,突出生态、节能、低碳、数字特色,建设现代低碳城市样板。
(五)以春风沐民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创新社会管理,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开展“春风沐民”活动,重点实施六大工程,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广大百姓,全力建设“幸福于洪”。
一是实施就业创业工程。积极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方开拓就业岗位,发挥装备製造学院人才实训基地、区职教中心等平台作用,以被征地农民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免费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转变,保证不挑不拣全部实现就业。,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保障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和谐劳动关係。
二是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巩固扩大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保险体系,做到应保尽保。稳步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标準,不断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全力做好回迁房建设工程,确保建设标準和质量,确保按时安置回迁。
三是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範区建设,深入推进名师名校引进培育工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启动市实验学校中海城国小、造化九年一贯制学校等新建工程,完成59中学等6所“提升学校”工程和170中学等塑胶操场建设,新改扩建幼稚园5所,不断提升和最佳化教育教学环境。
四是实施医疗便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提高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造化街道为试点,启动街村卫生一体化建设。实施大兴和造化卫生院异地建设工程,提升城乡医疗救助和服务水平。
五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贯彻于洪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精神,深度挖掘蒲河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启动于洪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和区体育馆升级改造,完成20个老旧小区健身器材配备和36个村屯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完成6万户有线电视数位化整体转换。确保档案馆新馆投入使用。大力开展“百万市民看于洪”活动,提升于洪社会影响力。
六是实施社区创优工程。强化公共用房建设,统一外观、标识和功能,启动400平方米以下老旧社区办公用房三年改造工程。完善社区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实施五星级社区评比争优活动,打造典型,树立品牌,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六)以最佳化服务环境为带动,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深入推进软环境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打造服务型、高效型、廉洁型政府。
一是深化“企业当家”活动。牢固树立“企业做主人、政府做公僕”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模式,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最佳化流程、压缩时限、提高效率,切实解决项目入区、建设、投产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採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创新方式,制定出台《于洪区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规则》,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不断提高办结率。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规范性、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加快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控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準化创建工作,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四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加大对工程建设、政府採购、土地徵收等重点领域监察审计力度。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开源节支,全力保障刚性支出和民生工程支出。增强创新发展意识,克服畏难厌战情绪,保持昂扬向上斗志,打造想干事、能干事、乾成事、不出事的优秀干部队伍,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于洪的要求更加迫切,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坚信,任何困难都动摇不了我们发展的意志,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于洪前进的步伐。我们有决心、有恆心、有信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创新务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于洪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