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炸弹简称为航弹,俗称炸弹,是从航空器上投掷的一种爆炸性武器,是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攻击机携带的主要武器之一。
基本介绍
航空炸弹常被戏称为“铁疙瘩”,一方面指航弹外壳通常由铸铁铸钢製成,另一方面是指速度慢。世界各国轰炸机、战斗机等作战飞机都装备了航空炸弹。在结构上,航弹一般包括弹体、弹翼、引信、装药等。
起源身世
说法一
19世纪中叶,奥地利人开始从气球上向义大利威尼斯城投掷爆炸性武器,这可能是航空炸弹最早的实战套用。1911年11月1日义大利飞机携带手榴弹改造的炸弹,轰炸了利比亚地区的土耳其军队,这被认为是世界上轰炸行动。奥地利和义大利都声称拥有航空炸弹的发明权。
说法二
另一种说法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俄罗斯设计师B.B.奥拉诺夫斯基于1909到1914年专门设计了系列化的航空炸弹,包括杀伤、爆破等型号,重量从几千克到几百千克。1916年A.雅科夫列夫又研製了最早的航空燃烧弹。
德国人则声称1912年德国人研製了世界第一种航空炸弹,代号M.APR。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刚刚建立起来的航空部队,在主要执行侦察任务,也经常从飞机上向敌军投掷炸弹。但直到这时,各国使用的还是将普通炮弹加装尾翼或是用手榴弹改製作为航空炸弹。
但不论航空炸弹的发明权属谁,航空炸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一经出现,便立即得到了普遍使用。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共投炸弹5万多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炸弹得到迅速的发展,出现了集束炸弹、子母炸弹、穿甲炸弹和凝固汽油燃烧弹等新型航弹,航弹的重量也达到了数吨以上。英国曾製造过重达10吨的 “大满贯”炸弹,1945年3月14日用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投放,炸毁了德国的比勒菲尔德高架铁路。 “大满贯”至今仍是实战中使用过的世界上最重的航空炸弹。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和美国相继研製出制导炸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不断改进航空炸弹的,以提高航弹在不同战斗使用条件下的作战效果,出现了多种多样作用独特、性能优异的新型航弹。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德国最先研製成功并使用採用无线电制导方式的炸弹HS─293和FX─1400。HS─293有V2和V3两种型号,分别于1940年5月和7月研製成功,它们是在SC─500型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弹翼、尾翼和制导装置製成的飞机型无动力滑翔炸弹,重约800公斤。FX─1400是一种轴对称制导炸弹,全弹重1800公斤,无推进系统。1944年德国在空袭义大利舰队时曾多次使用这两种炸弹,击沉了4.25吨的 “罗马”号战列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也研製了制导炸弹。
6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制导技术的成熟,使制导炸弹有了迅速的发展,电视制导、雷射制导、红外製导和雷达波来制导的制导炸弹相继出现。特别是1960年雷射器诞生后,出现了不同型号的雷射制导炸弹,精度大大提高,命中目标的圆周机率误差也减小到7.5米以内。这就使一枚制导炸弹可以起到往几十乃至到几百上千枚普通炸弹的作用,并使载机的轰炸和攻击次数大大减少,被敌方地面防空火力击中的危险也明显降低。在越南战争中,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和以色列都曾大量使用制导炸弹。
分类
按用途分
直接摧毁或杀伤目标的主用炸弹,包括爆破炸弹、杀伤炸弹、燃烧炸弹、穿甲炸弹和核炸弹等;
在轰炸和航行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辅助炸弹,如照明炸弹、标誌炸弹等;
用来完成特定任务的特种炸弹,如发烟炸弹、照相炸弹、宣传炸弹和训练炸弹等。
按外形大小和重量分
小型炸弹(50千克以下)
中型炸弹(一般100~500千克 )
大型炸弹(1000千克以上)
按有无制导装置分
制导炸弹
非制导炸弹
按安装药分
装普通炸药和烟火药的常规炸弹
装特殊装药的非常规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