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斗神殿(又称第一圣殿)是《圣经》记载的一个建筑物。建成于公元前957年,它在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灭亡犹太王国时被彻底摧毁。对于所罗斗神殿,到2009年2月为止,其中遗址至今也没能挖掘出来,科学家们不能确定所罗斗神殿是否真是存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所罗斗神殿
- 地理位置耶路撒冷
- 气候类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 建设时间公元前957年
- 记载典籍《圣经》
- 摧毁时间公元前586年
历史
所罗斗神殿根据《圣经》记载位于耶路撒冷,欧、亚、非三大洲的连线处。根据犹太教和基督教传统的说法,所罗门王是大卫王的儿子。大卫曾经想在耶路撒冷的默里(moriah)山顶修建一个传说中的神殿——所罗斗神殿。圣经传统中说明大卫王在他死前提供了建筑所罗斗神殿所需的材料,所罗门王后来补充了充分的材料并制订了建造计画。据历史记载,这座神殿高踞山巅,坐西朝东,气势十分雄伟。神殿大门和所有的廊柱、天花、门窗全部镶金,灯具、祭器和供奉“摩西十诫”的“约柜”也全部用纯金製造。神殿外边的院子里,有100个种满莲花的金边水池。
所罗门是犹太历史上一位盛世君主。他在位期间(公元前973年—前930年),用7年时间在耶路撒冷为犹太教神主耶和华建造了辉煌的神殿,史称犹太历史上“第一圣殿”。《圣经》对所罗斗神殿的描述,反映了当时希伯来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其中蕴涵着希伯来民族的情感和艺术审美,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所罗门死后344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撤率领他的铁骑攻陷了耶路撒冷。他们用一把火烧毁了壮丽的大神殿,从此,繁华一时的耶路撒冷,就变成了一片被烧焦了的废墟。后代的犹太人,把遍地的乱石重新拾起,在原地砌成了一堵墙,并在此地重建了“第二圣殿”。岂料,数百年后,第二圣殿又被罗马人一把火烧毁,而留下来的,就仅仅是这一堵墙。长久以来,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徵犹太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为缅怀昔日民族光荣和历史沧桑而悲恸,长而久之便被称作哭墙。
所罗门圣殿(希伯来语: , 音译 Beit HaMikdash)通常指第一圣殿。在希伯来圣经的记载中,所罗门圣殿是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子孙们信仰的古老宗教的第一座圣殿,为所罗门王所修建。 根据圣经中的记述,圣殿作为犹太教信仰的一个核心,其功能是为教徒们提供崇拜神和进行五祭(燔祭、素祭、赎罪祭、赎愆祭和平安祭)的场所。所罗门圣殿于公元前960年建成,公元前586年毁于巴比伦人之手。 圣殿在公元前516年到公元70年间被重建,重建后的圣殿被称为第二圣殿,《以斯拉记》中记载了圣殿被重建的始末。第二圣殿的修建得到了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的授权,并得到了大流士一世的準许。第二圣殿于公元70年的犹太战争中毁于罗马帝国将军提图斯(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皇帝)之手。(关于这场战争中罗马帝国一方获得的战利品,参见提图斯凯旋门。) 犹太教末世论预言会有一座“第三圣殿”被修建。 关于圣经中对所罗门王和统一的以色列王国的描写,现代研究对其细节提出了质疑。参见2001年出版的《The Bible Unearthed: Archaeology's New Vision of Ancient Israel and the Origin of Its Sacred Texts》一书。
材料质地
所罗斗神殿是为犹太教主神耶和华建造的殿宇,因而具有神圣性。由于所罗斗神殿的神圣性,建造所罗斗神殿所採用的石料、木料等建筑材料都是上等的。根据《圣经》记载,建殿用的主要木料是香柏木、松木和檀香木等珍贵木材。这些木料主要是从黎巴嫩採伐的。建殿用的石料是直接从山中凿来的。所罗门求耶和华“从黎巴嫩运些香柏木、松木、檀香木来”,用金、银、铜、铁等贵重金属,和善于使用紫色、朱红色、蓝色线的雕刻巧匠来建神殿。“所罗门建殿,安置香柏木的栋樑,又用香柏木板遮盖。靠着殿所造的旁屋,每层高五肘,香柏木的栋樑,搁在殿墙坎上。”“殿里面用香柏木帖墙,从地到棚顶,都用木版遮蔽,又用松木板铺地。内殿,就是至圣所,长十二肘,从地到棚顶,用香柏木版遮蔽。”外殿里一点石头都不显露,一概用香柏木遮蔽,上面刻着野瓜和初开的花。殿里预备内殿,用来安放耶和华的约柜。内殿墙面都贴上精金。所罗门用精金贴了殿内的墙,又用金鍊子挂在内殿前门扇,用金包裹。全殿都贴上金子。内殿前的坛,也都用金包裹。”
《圣经》上还说“希兰的僕人和所罗门的僕人从俄斐运了金子来,也运了檀香木和宝石来。王用檀香木为耶和华殿和王宫作台”。所罗门王做完了耶和华殿的一切工,就把他父大卫分别为圣的金银和器皿,都带来放在耶和华的府库里。
艺术形式
所罗门国王为了建造所罗斗神殿,从所罗门国各地召来能工巧匠153600人,从事监理工作的就有3600人。《圣经》上说,要求“善用金、银、铜、铁,和紫色、朱红色、蓝色线,并精于雕刻的巧匠,与大卫在犹大和耶路撒冷所预备的巧匠一同做工。”公元前935年,所罗斗神殿终于竣工。这座神殿是按照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当时流行的样式建筑的。它位于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坐西朝东,呈长方形。外面有一道椭圆形的石头围墙,内建有高大的正殿和几座侧殿。正殿长约9丈,宽约 3丈;殿内分门厅、立厅和圣堂三部分。约柜就放在圣殿最里层的圣堂中。
建筑特色
所罗斗神殿内的墙壁、天花板、门窗、抱柱、祭器和宫灯都全部涂上一层厚厚的金粉,显得金碧辉煌。据《圣经》记载,“在殿右边当中的旁屋有门,门内有旋螺的楼梯,可以上到第二层,从第二层可以上到第三层。”“所罗门王为耶和华所建的殿,长六十肘。又为殿的宽窄一样,阔十肘。又为殿作了严密的窗欞。靠着殿墙围着外殿内殿,造了三层旁屋。下层宽五肘,中层宽六肘,上层宽七肘。殿外旁屋的梁木,搁在殿墙坎上,免得插入殿墙”。
所罗斗神殿不仅占地面积广阔、体积巨大,比例协调,而且色彩耀目。主色调是金色。金色象徵着神的荣耀之光。神殿作为上帝的居所。自然应该用金子来粉饰。金色是非受造之光,象徵着天上的耶路撒冷,《约翰启示录》中说它的街道是“纯金和透明的玻璃”,所以金色是神圣性和天国的象徵。
审美装饰
所罗斗神殿的美感还在于它精美的装饰。在所罗门圣殿内有两个用橄榄木作的天使,各高十肘。两个天使大小相同,用金子包裹着,分别矗立在殿的内侧,有一种对称的美感。每个天使的翅膀都张开着,各长五肘,从这翅膀尖到那翅膀尖,共有十肘。两个天使的翅膀在殿中间彼此相接。精美的天使把圣殿衬托得庄严肃穆。,内殿、外殿周围的墙上,都刻着基路伯、棕树和初开的花。内殿、外殿的地板都贴满金子。用橄榄木製作内殿的门扇、门楣、门框。在橄榄木作的扇上两门,刻着天使、棕树和初开的花。
用松木製做的摺叠的门扇上,刻有天使、松树和初开的花,其余部分用金子包裹。内殿用石头建了三层,用香柏木建一层。还有用铜製造的盆座,盆座上装饰有狮子和牛。盆座的铸法、尺寸、样式相同。5个安在殿门的右边,5个放在殿门的左边。显示出对称与协调的美感。神殿内有两根柱子,柱上有两个如球的顶,上有两个盖住顶的网子和400石榴,安在两个网子上,每网两行,盖着两个柱上如球的顶。十个座和其上的10个盆,海和海下的12只牛,盆、铲子、盘子。内殿前有金精灯台,右边五个,左边五个,灯台上有金花、灯盏、蜡剪,与精金的杯、盘、镊子、调羹、火鼎以及至圣所、内殿的门枢,和外殿的门枢。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了神殿的美感,反映了当时希伯来人高超的工艺水平。
文化内涵
所罗斗神殿建成后,所罗门亲自主持了在神殿安放约柜的隆重典礼。他向耶和华虔诚祈祷“我已建造了一座殿宇,作您的居所,为您的永久住处。”这充分反映了犹太教人神之间的契约关係。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统治者希望上帝不会忘记希伯来人,要为民造福;另一方面,统治者希望希伯来人要虔诚地信奉上帝,遵守神的律法。在犹太教中,上帝是万物的主宰,代表了无穷的力量。上帝是惟一的神。这种无限性表现在美学上,就是崇高之美。这种权威在神殿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正如所罗门所说的“我所要建造的殿宇甚大,因为我们的神至大,超乎诸神。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他居住的。”神殿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与美学趋向,一方面是统治者艺术和美学观点的表达,另一方面也是希伯来民族审美思想的反映。
影响
四方邻国的游客商贾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犹太教有了这座宏伟壮观的神殿作为崇拜中心,在犹太人心目中的地位空前提高,耶路撒冷从此成为犹太教重要的圣地和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所罗斗神殿的建成,形成了以犹太教信仰为核心的共同精神文化,古代犹太民族基本形成,其民族国家希伯来王国作为民族统一的载体,为古代辉煌的犹太文明奠定了发展的根基。
存在争议
到2009年2月为止,在以色列,有关所罗门的资料非常匮乏。这导致许多评论家质疑是否所罗门确实存在过。一些研究者甚至指出他的名字实际上是由“sol(太阳)”和“omon(阿蒙,埃及的太阳神)”组合而成的,可能只是象徵性的双关语。
传统主义者认为所罗斗神殿耸立在古耶路撒冷的心脏默里山上,确实存在这一建筑。由于缺乏确凿的考古学证据来支持这个说法,许多现代研究者和作家关于所罗门的生活和他的神殿得出了绝然不同的结论。是否神殿是其他什幺东西的象徵呢?也许是通向上帝之门的隐喻?也许在古代世界存在许多所罗斗神殿,而事实上圣经所说的神殿大小和方位只是一个深奥的神圣几何学示意。由于缺乏证据证明,关于所罗斗神殿存在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是一个争议的问题。
证实存在
以色列文物局日前宣布,在耶路撒冷附近发现旧约《圣经》时期犹太王国早期文物,考古证实第一圣殿存在。
文物局专家介绍,在耶路撒冷西部塔勒.穆扎古蹟区,发现2750年前神庙祭坛遗址和祭祀陶器,其意义重大,证实第一圣殿的存在。犹太王国3000多年前经历扫罗、大卫到所罗门王鼎盛,在耶路撒冷建一神教大圣殿,但鲜有考古证明。王国后期宗教改革,各地停止祭祀,只在耶路撒冷圣殿祭祀。新发现的铁器时代王国早期神庙遗址包括墙体、向东大门,显示崇尚太阳传统。其广场中祭坛及陶杯、陶俑等陶器,显示当时祭祀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