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是2007年12月3日,瀋河区区长庞洪波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瀋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 时间2008年
- 分类政府工作报告
- 机构瀋阳市政府
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本届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工作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紧紧抓住中央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市,开拓进取,奋力拚搏,全面完成了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所确定的各项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瀋阳老工业基地由调整改造进入了全面振兴的新阶段。
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呈现出经济成长、结构最佳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大幅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增幅为近15年来最高水平,比2002年增长1.1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比2002年增长4.8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为近10年来最高增幅,比2002年增长90%;
——实际利用外资实现50.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66%,比2002年增长2.4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9%,比2002年增长2.6倍;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00元,比上年增长25.3%,是近12年来增长最快的年份,比2002年增长1.1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80元,比上年增长24%,比2002年增长1倍;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是近7年来最低点,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减少3%。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在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着力调整最佳化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
工业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比2002年增长3.6倍。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显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45.7亿元,比上年增长95.1%。通过一手抓项目、一手抓空间建设,沈西工业走廊、瀋北新区及重点工业园区发展迅猛,“东汽、西重、南高、北农”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装备製造业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47.5%。远大、北方重工等6户骨干企业和铁西汽车零部件等4大产业集群实现百亿产出。瀋阳工具机集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大型盾构机、燃气轮机等重大装备国产化实现突破。全市工业由举步维艰到生机勃发、重新崛起,瀋阳正在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服务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5%。连锁经营、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动漫等现代服务业成长壮大,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结构不断最佳化。金融区域服务能力增强,商业银行成功重组为盛京银行,实现跨区域经营,外资银行分行及代表处达到9家。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7.8%,会展交易额比2002年增长近2倍。恒隆市府广场、华润万象城等78个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都市中央走廊初见形象。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实现2100亿元,比上年增长40%,比2002年增长2.4倍。浑南新区示範和聚集作用不断增强,建设了富士康科技园、中科院瀋阳科技创新园、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不断扩展,IC装备、软体等产业初具规模,数字医疗、工业机器人等製造业高端产品已实现产业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45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发明专利申请量比2002年增长2.6倍;研发、生产了百万伏特高压电抗器、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产品。
县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2007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1.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60.2%,比2002年增长4倍。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48%,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农业发展迅速,高效特色农业种植面积比2002年翻一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9%,瀋北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来,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调整、促改造、促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全市加快推进债务重组,实现企业减债137.7亿元。24户国有重点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国有中小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任务,瀋阳工具机、北方重工成功实现国际併购。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0户。铁西区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全面完成,全区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被国家发改委和振兴东北办授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製造业发展示範区”称号。产权、土地、金融、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逐渐完善,市场秩序走向规范。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级审批事项减少到110项,“即办件”比率达到9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4%,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对外开放实现战略升级。招商引资取得显着成果,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8.6亿美元,调入内资1754亿元。引进超千万美元重大外资项目279个,51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沈投资兴业。对外经贸稳步发展,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265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3个。对外交往日益活跃,法国、爱尔兰等10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来沈访问。新开通国际航线34条,进出空港人数增长1.2倍,接待入境游客162.4万人次。世园会、制博会、世遗会、世界生产力大会、东北亚区域发展与合作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取得巨大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瀋阳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五年来,旧城综合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着,城市建设和管理进入到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2007年城建投资完成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五年累计投资662亿元,年均增长28.5%。规划建设了大浑南地区、西部工业走廊、瀋北地区和棋盘山风景区四大发展空间,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城市道路交通网路不断完善。捷运1、2号线全面开工建设。城区路桥改造基本完成,形成了较为快速、便捷的市区交通网路。新建农村公路4000公里,构建起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的农村公路网。城市道路建设开始向四大发展空间和瀋阳经济区拓展,沈彰高速公路和瀋抚、沈铁、苏桃等一级公路竣工通车,沈康、铁阜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奥体中心等一批标誌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金廊建设全面展开,一批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城市供水、燃气、电网、通讯和防灾等公共设施日臻完善。
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浑河、蒲河、细河、满堂河、丁香湖等重点水系得到进一步治理,三环内水面积率达到7.7%。通过开展大规模绿化活动,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38%。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城市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5%和100%。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地源热泵套用走在全国前列。城市环境空气品质优良天数已连续4年保持在300天以上。
瀋阳经济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瀋抚同城化重点项目陆续启动。近海经济区建设,增强了瀋阳作为连线沿海与腹地枢纽城市的聚集和辐射作用。
五年间,全市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瀋阳实现了从工业污染城市到“国家环保模範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跨越,碧水蓝天、绿树通衢已经从梦想变成美好的现实。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着提高。2007年全市投入民生工程1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50%以上,是历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五年来,全市对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投入532亿元,使人民民众得到更多实惠。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年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创11年来新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6.4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7.3平方米,家庭财产增多。
实施了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2007年全市实名制就业27万人。五年共开发就业岗位56.5万个,积极稳妥地解决了国有企业27.6万“并轨”职工再就业问题,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养老、职工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面逐年扩大,待遇水平逐年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城市低保边缘户专项救助。近两年,市财政投入33亿元,较大幅度提高了以城乡低收入者为主的十方面社会群体的保障标準,惠及全市130余万人。2007年扩大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扶助範围,享受政策学生达到33万人。廉租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民众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强化了市场监测和调控,建立了储备制度,稳定了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对贫困群体实施了阶段性救助。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益健全,严打整治斗争取得明显成效,市民安全感不断增强。信访渠道更加畅通,民众利益诉求、表达和维护机制初步建立,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公共安全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2007年军民携手并肩,取得了抗击特大暴风雪的胜利,经受住了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严峻考验。
近年来,市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人民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切实为城乡居民排忧解难,做到每年办20件实事。,下决心解决了一大批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了人民民众的合法权益。去年(2007年),我市当选“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全国人民对瀋阳全面振兴的高度认同,也是全市人民享有振兴成果、感受幸福的共同心声。
社会事业全面蓬勃发展。五年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推进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在全国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城区106所薄弱学校实施改造,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80所,基本普及15年教育。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万人规模的装备製造学校、金融学校已建成使用。瀋阳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市属6所重点医院进行改造建设,建成3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善了256家农村卫生机构医疗条件,健全了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路,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防控和抗击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广泛开展覆盖城乡的民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东亚儿童艺术节、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和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建设了图书馆、金融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大,“一宫两陵”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迎奥运为契机,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掀起新的高潮,奥运足球测试赛取得成功。“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民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行政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力度加大,创新绩效管理,强化行政责任追究,勤政廉政建设扎实推进。
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创建了115个省级先进社区。四县(市)108个村建立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委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人口与计画生育、统计、审计、物价、参事、民族、宗教、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侨务、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气象、民兵、预备役、双拥、防震减灾、人防、档案、修志、文史、残联、红十字会和老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瀋阳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五年;是开放的瀋阳加速走向世界,城市影响力日益扩大的五年;是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区域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健全的五年;是人民民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五年;是全市人民追求卓越、开拓进取,不断创造辉煌的五年。瀋阳正在向令人瞩目、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昂首迈进!
五年来各方面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得益于市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为瀋阳发展作出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各族人民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参与瀋阳发展建设的中央和省在沈单位、驻沈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在沈工作的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城市综合实力不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还不够协调;二是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三是涉及人民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部分低收入民众生活还很困难;四是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一些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採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工作计画
目标和要求
今后五年,瀋阳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大对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把瀋阳的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和全国发展大格局中重新审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十一五”时期“三大目标”,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佳化产业结构,继续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坚持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最佳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基础上,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两番,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十强行列。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
——推进产业结构最佳化升级,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製造业基地。加快推进铁西先进装备製造业聚集区建设,重点发展高档数控工具机、通用机械、重矿设备、输变电等重大成套设备,培育集研发、设计、製造、安装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公司。加快推进瀋阳航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航空製造业,建设民用支线飞机研发、设计和总装基地。加快推进东部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提高配套能力,着力打造产出千亿元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公共研发、基础製造、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人才培养等公共平台。力求在主机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关键元器件的研发、製造和产业化上取得重大突破。鼓励装备製造骨干企业实行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战略重组,培育世界级装备製造业旗舰企业。
初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60%。强化金融商贸开发区聚集、辐射功能,中心城区要建成以服务外包、网路信息、创意设计等领域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快建设东北金融、现代物流中心。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创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最佳化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构建区域人才智力高地。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积极抢占信息、高端製造技术制高点,加快软体、IC装备、动漫、数字医疗、数字识别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科技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基本实现县(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
——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服务体系,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优先发展教育。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成全国一流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发展社区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支持在沈高校建设和发展。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繁荣艺术精品创作。
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医疗科技发展,建设东北区域医疗服务中心。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困难民众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专项救助制度,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新增劳动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係。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準,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维护劳动者工资分配权益。创造条件让更多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完善信访制度,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建设平安瀋阳,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创建国家生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全面淘汰重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发展。“三废”和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地源热泵等节能环保新技术普遍推广,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增强市民节能环保意识,基本形成文明的消费模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加快农村环境设施建设,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推进防风固沙,农村生活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加快城市绿化和水系建设,城市水面积率达到1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城市环境空气品质优良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主要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
今年(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最佳化结构年”活动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改革开放、以人为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
(一)着力提高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以重特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设重点工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切实增强骨干企业发展能力,推进产业升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0亿元。
突出抓好铁西装备製造业聚集区建设。重点培育15个世界级产品,做大做强装备製造业骨干企业,组建2个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为依託的工程总承包公司。重点发展特高压输变电、盾构机、大型乙烯装置等重大成套设备, 努力在高档数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轨道交通、风电、农机设备等领域实现突破。基本完成公共检测和物流服务平台建设。
抓好重特大项目开发建设。加快金新林浆纸一体化等25个已开工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年内确保7个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推进大唐国际IGCC等10个在谈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00个。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法库陶瓷等4个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实现百亿产出。
加快航空、通讯、化工等十大重点基地规划建设,大力发展航空製造业,推进捷运装备产业化。加快汽车产业发展,年内整车产量达到42万辆。
(二)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科学制定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
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推进区域资本市场建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能力,积极推动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引进外资银行3家,积极支持盛京银行在全国重点地区设立分行。加快发展银行、证券、信託、保险、基金、租赁等现代金融业。大力支持金融商贸开发区建设。
推进近海物流港等10个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中储等20个专业物流中心水平,引进15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加快地区物流总部建设。
大力发展软体开发、网路经营等信息服务业,发展服务外包,加快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支持动漫、传媒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会计、评估、法律服务、会展等商务服务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精心策划并办好“世界奥林匹克城市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建设环瀋阳旅游圈,创建全国旅游最佳城市。
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增加中小户型住房供应,推动房地产二级市场建设,进一步稳定房价。加快发展设计、开发、建筑、装饰、物业、交易等房地产服务业。
加快太原街、中街、长江街、东城、南塔等都市商贸中心改造建设,新建改造10个万米以上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创新重点工程,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强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提高科技综合实力。
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建设布局,加快中科院创新产业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20个高新技术产业示範区建设。浑南新区要发挥示範带头作用,重点抓好华硕电脑、力晶晶片等一批项目,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支持瀋北新区光电通讯产业园建设,推动光电、通讯产业发展。全市孵化器面积达到270万平方米,科技投融资机构达到55家,新增科技领航型企业10家,引进研发团队60个。积极争取高档数控系统、IC装备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培育和发展能源装备等十大产业。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20个公共研发平台,推进20个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抓好沈鼓集团等10家产学研联盟示範,促进工业机器人等五大产业化基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