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报是手抄报的一种,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它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语文小报也是一种民众性的宣传工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语文小报
- 类型手抄报
- 形式趣味性小报
- 素材总纲
形式
趣味性小报
主要内容有成语故事、语文知识、好词好句等。
可以使用手写、电脑列印、剪贴报等形式。
複习性小报
主要内容有易错题整理,重点内容複习等。
可以使用手抄报,电脑列印,剪贴报,等形式。
语文小报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学生最好与家长一起完成。
但不能形式单一,要利用所学知识,不要一味、刻板地去模仿老套的形式。
小报教学
正确引导,以报促学。
素材
总纲
只有在书中才能学到语文吗?不是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在语文课上学语文是主要的,也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或者是运用语文。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身影。电视中,每个广告都有看柞特的广告词,多种多样。而在这其中,不也会发现语文的身影吗?语文是一缕阳光。语文是无处不在的。
语文是一簌花朵,带给人芳香;
语文是一汪清泉,带给人凉爽;
生活既是语文,语文也既是生活,只要我们生活中处处留心点就会体会到。
字谜
要负责到底(打一字)—— 谜底: 婴
一寸的身高(打一字)—— 谜底: 射
看完中医游义乌(打一字) —— 谜底: 鸥
后备力量(打一字) —— 谜底: 男
贵妇的生活(打一字) —— 谜底: 娴
一点一撇长,木头底下躺(打一字) —— 谜底: 床
竹即无言诗(打一字) —— 谜底: 等
他改革有方(打一字) —— 谜底: 施
皓首西征(打一字) —— 谜底: 告
西安夺冠(打一字) —— 谜底: 要
心中有我(打一字) —— 谜底: 悟
一加一之和(打一字) —— 谜底: 程
孙二娘会夫(打一字) —— 谜底: 靓
人来鹊鸟飞(打一字) —— 谜底: 借
看万山红遍(打一字) —— 谜底: 瞅
成语故事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爱屋及乌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併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準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鹹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僕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百步穿杨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释义 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 本领非常高强。
故事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 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 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 胁也更大。周天子问苏厉怎幺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 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 楚国有个着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 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 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 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虎也洋 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 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 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 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 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 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 “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彩 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 “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幺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準备 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 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 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 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 事。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 藉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按图索骥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着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徵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麴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麴块!”
百折不挠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讚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宾至如归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盗寇,而亦不患燥湿。
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
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带去许多礼物。当时,正遇上鲁襄公逝世,晋平公藉口为鲁国国丧致哀,没有迎接郑国使者。子产就命令随行的人员,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然后赶进车马,安放物品。
晋平公得知这一讯息,吃了一惊,派大夫士文伯到宾馆责问子产。士文伯说“我国是诸侯的盟主,来朝聘的诸侯官员很多为了防止盗贼,保障来宾安全,特意修建了这所宾馆,筑起厚厚的围墙。现你们把围墙拆了,其他诸侯来宾的安全怎幺办呢?我国国君想知道你们拆围墙的意图是什幺。”
子产回答说“我们郑国是小国,需要向大国进献贡品。这一次我们带了从本国搜罗来的财产前来朝会,偏偏遇上你们的国君没有空,既见不到,也不知道进见日期。我听说过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自已住的宫室是低小的,接待诸侯的宾馆却造得又高又大。宾客到达的时候,样样事情有人照应,能很快献上礼品。他和宾客休戚与共,你不懂的,他给予教导,你有困难,他给予帮助。宾客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可是,现晋国铜鞋山的宫室有好几里地面,而让诸侯宾客住的却是奴隶住的屋子。门口进不去车子,接见又没有确切的日期。我们不能翻墙进去,如果不拆掉围墙,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就是我们的罪过了。如果让我们交了礼物,我们愿意修好围墙再回去。”
士文伯把情况报告了晋平公,平公感到惭愧,马上接见子产,隆重宴请,绐了丰厚的回赠,并下令重新建造宾馆。
不合时宜
出处《汉书·哀帝纪》
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听过 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晋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释义: “时宜”,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的需要,与世情不相投合。
故事: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二十岁即位做了皇帝,定年 号为建平。自做皇帝以后,哀帝经常生病。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 亲了太后得病去世。担任“黄门待诏”的顾问官夏贺良向汉哀帝上奏 说
“汉朝的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当时没有顺应 天命,所以没有亲生儿子。现在,皇上您生病的时间已很长了,天下 又多次发生各种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马上改变年 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而 不照着做,各种灾祸都会发生,人民就要遭受灾难。”
哀帝听了夏贺良的这番话,也盼自己身体健康,就在建平二年 六月甲子,即了太后死后的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把计时的漏上的刻 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改变年号以后,哀帝还是照样生病。夏贺良等人想趁机干预朝 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哀帝也因夏贺良的话没有应验,派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作了调查,知道他们实际上是一伙骗子,于是在八月 间又下诏书,说道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 以使国家永远安宁,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宁, 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是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号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对联故事
给诗加腰
苏小妹在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民间却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逸闻趣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还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幺,妹妹你加的是什幺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讚,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準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準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端午对联
农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现採撷一些与端午(端阳)有关的佳联妙对,与读者共赏。
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要续下联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思索片刻,对道“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明代时,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秋榜,亦称乙榜,乙榜取举人。下联以春秋两榜对上联端午两门,“春”、“秋”合成“春秋”,与上联“端”、“午”合成“端午”相对应,可谓对答工巧,贴切自然。
一年端午节,明代大画家文徵明路遇一书生,那书生吟一上联要求作对,联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文徵明随口应对“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一痕,堪称妙对,难怪那书生击掌讚叹不已。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端午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那姓陈的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名。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以天寒对日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别有一番情趣。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幅描述节令的对联,联云“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端午节这天民间有包粽子、悬菖蒲、赛龙舟等活动,中午时分,户户过节,家家热闹。上联正道出了民间过端午节的气氛。“立春”以后,春回大地,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寻春,下联正描述了民间此时游春的情景。,上联中的“三午”对下联中“三春”,可谓严丝合缝,自然流畅,读来兴趣盎然。
据传从前一少年,才学过人,一年之内,在端午节前应童子试,重阳节后应乡试,两次应试都顺利通过,于是有人撰联以示庆贺,联云“端午以前,犹是夫人自称曰;重阳而后,居然君子不以言。”乍看此联难以理解,其实,上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季氏》“夫人自称曰童子”,并隐去了“童子”;下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并隐去了“举人”。这样,就明白此联的内容是端午前你还是童生,重阳节后,你便成了举人,联语贴切,独具匠心。
好词好句
好词
哀思如潮 爱才如渴 爱财如命 爱国如家 爱民如子 爱钱如命 爱如己出 爱如珍宝 安堵如故 安然如故 安如磐石 安如泰山 安适如常 白头如新 百闻不如一见 暴跳如雷 鼻息如雷 笔大如椽 表里如一 表壮不如里壮 宾客如云 宾至如归 兵败如山倒 不绝如缕 操纵自如 臣门如市 臣心如水 称心如意 澄江如练 赤贫如洗 触目如故 春山如笑 春雨如油 从谏如流 从令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善如流 措置裕如 大笔如椽 丹心如故 胆小如鼠 倒背如流 得婿如龙 簟纹如水 鼎镬如饴 动如脱兔 度日如年 断决如流 堆积如山 对答如流 多如牛毛 恩德如山 恩重如山 耳闻不如目见 防意如城 纷乱如麻 粪土不如 风雨如晦 风雨如磐 福如东海 复旧如初 赴险如夷 甘死如饴 甘之如饴 隔行如隔山 恭敬不如从命 诟如不闻 骨瘦如柴 冠盖如云 观者如堵 观者如云 归心如箭 果然如此 鼾声如雷 好语如珠 浩如烟海 和如琴瑟 恨如头醋 侯门如海 恍如隔世 恍如梦境 挥汗如雨 挥金如土 挥洒自如 讳莫如深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机变如神 疾恶如仇 急如星火 家贫如洗 坚如磐石 健步如飞 尽如人意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军令如山 可心如意 空空如也 烂醉如泥 泪如泉涌
好句
1.海涛拍击岩石和沙滩的声音永无休止地喧响着。几乎像一条白线似的浪花从远处奔腾而来,猛碰到岸边,发出富有韵律的激溅的声音,然后迸着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间。后面一排浪花又紧接着追逐上来……
——秦牧《黄金海岸》
2.风亲切地抚摸着海的绸缎似的胸膛,太阳用自己的热烈的光线温暖着它,而海,在这些爱抚的温柔力量之下睡梦似的喘息着,使得沸腾的空气充满了蒸发的盐味。淡绿的波浪跑到黄沙上来,抛掷着雪白的泡沫,它就在这滚烫的沙砾上轻轻地响着消散下来,润湿着沙土。
——〔苏〕高尔基《马尔华》
3.他面前是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像光滑的大理石一般的海。在眼光所能看到的远处,海和淡蓝色的云天相连涟波反映着融化的太阳,现出一片片的火焰。远处连绵的群山,在晨雾中隐现着。
懒洋洋的波浪亲切地朝着脚边爬过来,舐着海岸的金色的沙滩。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天空和大海也显得更加清明可爱了。风,轻轻地吹着,掠过了银波闪闪的海面,带来了周围小岛上的五月的花香。在那银波粼粼的海面上,有一条显得特别明亮的银色的光带,笔直地通往月亮升起的地方,使人联想起这是一条通往月宫的大路。这大路,就好像是一片灿烂的碎银铺成的。我们的船,就沿着这条碎银铺成的大路,迎着月亮,向前飞驰前进。
——竣青《海燕》
5.春光充满着生气,遍地的野草,幽伏在地上,在每平方尺的绿色之中,总有少女们的唇瓣似的不知名的小花点缀着,似乎她们的风姿与面貌有些特殊。嫩绿的麦苗,受了微风的吹拂,显出袅娜窈窕的姿态,妩媚地谈笑。小沟里的水也被晨风微荡着,起了细微的涟漪。高出地面的土堆,遍身装饰着野草和小花。似少女初发育的乳峰,点缀着丰满的肉体——美的世界,
——艾芜《思潮》
6.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老舍《二马》
7.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黄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8.春光在万山怀抱里,更是泄露得很。那里的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使地面的花草在它的阴下避避光焰的威吓。
岩下的阴处和山溪的旁边长满了薇蕨和其他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花点缀在绿茵上头。
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拼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种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
——许地山《春的林野》
9.正是三月天,城外天显得极高,也极清。田野酥酥软软的,草发得十分嫩,其中有了蒲公英,一点一点的淡黄,使人心神儿几分蕩漾了。远远看着杨柳,绿得有了烟雾,晕得如梦一般,禁不住近去看时,枝梢却没叶片,皮下的脉络是楚楚地流动绿。
路上行人很多,有的坐着车,或是谋事;有的挑着担,或是买卖。春光悄悄儿走来,只有他们这般儿悠闲,醺醺然。也只有他们深得这春之妙味了。
——贾平凹《品茶》
10.不管怎样,冬天毕竟过完了。到了四月初,白昼变得温暖,夜晚仍然寒冷,冬天还不肯退让,可是终于来了温暖的一天,打退了冬季,于是小河流水,百鸟齐鸣,河边的整个草场和灌木给春潮淹没,茹科沃河对岸的高坡中问那一大块地方被一片汪洋大水占据,野鸭子在水面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地飞起飞落。每天傍晚,火红的春霞和华美的云朵造成新的、不平凡的、离奇的景致,日后人们在画儿上看见那种彩色和那种云朵的时候简直不会相信是真的。
——[俄]契诃夫《农民》
11.一阵暖风吹来,带着新生、发展、繁荣的讯息,几乎传达到每一个细胞。湖那边的远山已从沉睡中醒来,盈盈地凝着春的盼睐。田里的春苗犹如嬉春的女子,恣意舞动她们的嫩绿的衣裳。河岸上的柳丝,刚透出鹅黄色的叶芽。鸟雀飞鸣追逐,好像正在进行伟大的事业。几簇村屋,形式大体一样,屋瓦鳞鳞可数。住在那些屋里的人们,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看见春天降临,大地将有一番新的事业,新的成功,他们也欢欣鼓舞不贪懒,不避劳,在那里努力工作着吧。
——叶圣陶《倪焕之》
相关信息
长期实践,深刻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训练,我感到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维,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综合素质。全班大多语文生的语文作业做得规范整洁了,不少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经常向我询问办报时遇到的一些语文难题。特别是有一次,学生对我的答案提出了质疑,在我细心讲解后,学生终于明白,我暗暗吃惊的,惊喜办报带给学生的间接效应。
,坚持办语文手抄小报,无论是对学生语文意识的形成,还是对学习方法的改进;无论是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还是学习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还是团结协作意识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办语文手抄小报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语文手抄小报是以学生为主体,或“独立创业” 或“团体协助”而创作出来的能反映思想教育、语文教育和美育的综合艺术。学生必须具备多种文化知识和能力才能办出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并能获得大家好评的小报。坚持办语文手抄小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又使得学生在美
术、写作、书法等方面的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
2.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形成,从而促进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求知慾,配合语文教学。
学生在办报过程中,不断积累语文知识,丰富想像力,促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语文教学,使学生轻鬆地掌握语文知识。
(2)促进课外阅读,形成优良学风。
学生为了办出一张张迷人的语文手抄小报,必须广采博闻,进行大量的文字摘抄、图画剪贴和文章的写作。他们常常废寝忘食地查阅、聚精会神地选择、 一丝不苟地誊抄、认真负责地校对……这些都标誌着优良学风的初步形成。
(3)促进团结友爱,形成优良班风。
在办报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帮与带、学习与协作,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加深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逐渐达到内部的和谐,形成强烈的班集体意识。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文学习。
办语文手抄小报是一项认真细緻的工作。从打格子、收集材料、筛选材料到编辑、排版、绘图、誊抄等一系列工作都要求学生要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严格要求、克服困难。而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会转移到对语文的学习上去。
3.有利于陶冶情操,美化生活。
一张好的语文手抄小报不仅能使人增长语文知识、陶冶情操,而且能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与知识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