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宏达

生活百科 2023-01-26 17:49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余宏达

余宏达,字抱墨,又名虹达。1977年生于浙江杭州,1993年师从顾生岳先生。1998年至2006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秘书长、任伯年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余宏达
  • 别名虹达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977年
  • 职业专职画师
  • 毕业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 代表作品《百年少帅张学良》、《春城无处不飞花》等
  • 抱墨

艺术年表

1977年11月生于杭州,祖籍浙江温州
《春城无处不飞花》
1993年拜人物画着名大家顾生岳先生为师学习中国人物画,9月入学百年名校,“杭州七中”第一届美术特色班(前身为安定中学)。
1998年应届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后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
1999年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获中国美术学院吴弗之造型艺术奖
2000年奖获中国美术学院一等奖学金
2001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奖(中国美术学院最高奖)
2001年作品《白衣少女》获“黄宾虹奖”全国首届高等美术院校新秀中国画大展·金华奖
2002年获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2年毕业创作《百年少帅——世纪情怀》分获中国美术学院“崇丽艺术奖”;浙江省中国人物画大展,金奖(唯一);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铜奖;
2002年破格成为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员
2003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导师胡寿荣
2003年创作《天地灵犀——齐白石》并参加中日“人与自然”绘画展
2004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一等奖学金
2005年浙江省首届中国画人体,展获金奖(唯一)
2005年参加浙江省首届工笔画邀请展
2005年《余虹达作品选》出版
2006年参加海峡两岸经典国画交流展
2006年以专业及论文成绩第一名毕业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出版《中国人物画史简述》
2006年破格加入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2007年成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
2007年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艺术工作室主任,
2007年浙江电视台《宝藏》栏目製作“余宏达”个人专题片
2007年多幅作品参加南北工笔画学术对话邀请展
2007年《一代宗师》,《徐锡鳞像》参加“人文浙江-美术解读浙江”创作展
2008年参加“形真境远”当代工笔画第二回邀请展
2008年多幅作品参加,浙派中青年国画家作品邀请展
2008年《欧阳与兰》参加全国画院画家作品邀请展
2008年成为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浙江画院三级美术师
2009年《草原骄子》获第六届浙江省体育美展,金奖(唯一),併入选全国第七届体育美展
2009年《吉日搬家忙》获浙江省第十一届美展,优秀奖,併入选中国百家金陵(中国画展)
余宏达作品
2009年《远行-浙江画院画师写生集,余宏达册》出版,
2009年个人专着《白描人物画法》出版,
2009年与李一新合作《怎样画观音》出版
2010年《草原骄子》与《吉日搬家忙》均刊登在《美术》第3、第4期上参加“东方墨”中国画邀请展。
2010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1年作品《竺可桢像》获浙江省第五届青年美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1年在浙江省兰谿市与姚晓冬办中国画联展
2012年7月与姚晓冬,余昌梅,陈力农在绍兴兰亭办“三五成群·中国画联展”
2012年8月与姚晓冬在浙江“书画之乡”浦江·办中国画联展
2012年9月在杭州萧山湘湖美术馆办“余宏达人物画近作清赏展”并出版画册《余虹达近作清赏》
2012年10月与尉晓榕、赵跃朋、李桐成为信雅达集团首批鑒的画家,并办联展
2012年11月破格成为二级美术师
2012年12月成为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秘书长
2012年多幅作品全程参于都市快报九城联展并广获好评
2013年在浙江嘉兴市、海宁市与姚晓冬,余昌梅联办“画吾自画-中国画巡展”
2013年与尉晓榕、赵跃朋、李桐联办“三清画语,信雅达文化艺术签约艺术家国画精品展”
2013年编写完成专着《观世音画法》
2013年个展“湘湖故事”,与“一画一世界”畴备中

参展获奖

主要艺术活动及获奖情况
余宏达作品
1999年中国美术学院吴弗之造型艺术奖。
2000年中国美院一等奖学金。
2001年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奖。
2001年全国首届高等美术院校新秀中国画大展,金华奖。
2002年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铜奖。
2002年浙江省中国人物画大展,金奖。
2004年中国美院研究生一等奖学金。
2005年浙江省首届中国画人体展,金奖。
2009年,第六届浙江省体育美展,金奖。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体育美展。
2009年浙江省第十一届美展,优秀奖。作品入选中国百家金陵(中国画)展。
2011年浙江省第五届青年美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2年9月杭州湘湖美术馆成功举办“余宏达新作展”。
2013年1月于台湾参加中国文化部主办的第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

创作感悟

寻找家园——当代工笔人物画造型基础浅析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早出现的画种,在先民的图画中已初现端倪,表现出人类对自身强烈的观注,而这种观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共同的狩猎,祭祀活动的题材,逐渐就集中到重要人物身上来,更具体深入的刻画使得工笔人物画名副其实的出现了。
余宏达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历代帝王肖像到明代文人肖像,工笔人物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内容更加多样,技法更为丰富,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艺术本身就是精神内涵和技术技巧的结合,而表面技术上蓬勃发展往往会忽视文化精神的内在。清代以来工笔人物画就逐渐出现了一种刻意术细求全的风气,以致小气累弱之感横生,大师立作也寥若辰星。而当代这种风气依然还在,表现为直观模拟自然物象为能,刻意求形似,生搬西方写实绘画,全力塑造体面关係,另一种则是硬套西洋现代画派的造型与风格。这些都于传统中国画写意传神的追求相背离。
余虹达 于沐阳轩

学术论述

以画释禅 曲高和众
——贯休绘画艺术简析
余虹达
内容提要贯休的罗汉画开启了佛教绘的一个新篇章,是中国绘画史上闪亮的一页。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寓意深远,曲高而和众,形成了“引禅入画,以画释禅”的独特艺术风貌。
关键字禅宗 无相 佛性 无语 清静目贞
众所周知,贯休是唐末五代着名的画僧,也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影响的禅宗画家之一。他的艺术风格独特,在佛教人物绘画史上起着破旧立新里程碑似的作用,又有着惊世骇俗、曲高和众的社会效果。传世有十六罗汉像,其罗汉像的怪诞成为古往今来学者研究的焦点。
《益州名画录》中有记“休自梦中所睹尔”。果真这些奇异的罗汉形象贯休就可每每梦到?或者说如此多人做梦仅贯休一人得?事实上笔者以为贯休离奇的“梦’’实则为人定,所见到则为悟所得!
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家的生命,而这生命的源泉则来自艺术家的自身休养。贯休之作“罗汉状貌古野,殊不类世间所传……见者莫不骇瞩”(《宣和画谱》)卷三《道释三》),这正是他自身休养的核心“禅宗”所起的作用,使他见世人所不见,画外之音耐人寻味。
和一些名僧不同,贯休并非半路剃度,他虽生于官宦却七岁出家,二十岁即能登坛讲经,可以说他是一粒未沾凡尘的莲子,在佛的关怀下成长、开花。所以,他的身心成长的每一步无处不渗透着禅宗的滋养。自然“禅”便成了贯休艺术思想的核心了。即然如此,贯休又是何以引禅入画,以画释禅的呢?要从贯休时代的佛教背景入手。
禅学来自印度,禅宗创造于南朝,后分南北二宗,南宗在唐后期几乎取代了佛教所有宗派,把禅宗的发展推到一个高峰。贯休所处时期的禅宗思想其实是之前南宗的思想,其核心部分就是世人所熟知的‘顿悟成佛’。
顿悟,即恍然大悟,一下子就参悟了。它之所以可以生髮出贯休的奇丽艺术之花,最主要来自禅宗的三个要点,即“无相”、“佛性”和“无语”。
“无相”是禅宗三大基本思想之一。无相者,于相而离相,不粘着于一切物相之上。因为物体的名称只不过是人为指示方便才给它起的,并非它的本性的代称符号,本性的表达是没有具体边界的,所以不因执着于物事,不因把事物定性框出边界。同样“罗汉”这一称谓与其本性真、善、美所包含的无限信息的关係也是如此,传统英雄式定论般的罗汉形象只会把罗汉的本性简单化、弱化,这正违背了“无相”的禅宗基本思想。故“无相”是贯休要破世俗罗汉像框框的思想依据,即然有“破”的理论根据,那幺绘画终究是要有具体形象的,又以何“立”呢?
《宣和画谱》中有对贯休罗汉像这样的描述“黝然若夷獠异类”,禅宗创始人慧能也有一语“猖獠之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夷獠”同“猖獠”都是当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这就推出了贯休用“夷獠”的形象来描绘罗汉的第二个禅机“佛性”,这也是他“立”的根据。慧能是弘忍的接班人,他们之间最初的一段问答就是关于“佛性”的。弘忍的观点是“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真如就是佛性,简称为“如”,这个“如”的本性是清净的,无生也无灭,“身心本来清净”,“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这就是说人的心也本是清净的。如此,众生之心的自性与佛性就被沟通了,众生都有清净之心,也就是众生都有佛性!所以,从边陲来的慧能初见弘忍的时候,弘问他是猖獠,怎能作佛?慧能回答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揭獠之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意思即我慧能虽身是被世人看不起的野人,与你身不同,但你我都有佛性!这样的回答正和弘忍的观点相符——慧能的“佛性本无南北”,即弘忍的“一切众生清净之心”即佛性意思。所以,即可肯定一切众生,不分贤愚贵贱皆有佛性。故“猖獠”也是有佛性的!有佛性,为什幺不堪作佛呢?如此一来,贯休绘阏“夷獠”为罗汉不正是告诉世人众生皆可悟道成佛的道理吗?让观者在惊噩之余,惊醒!
悟禅释禅的方法有许多种,贯休在艺术上的诠释可以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符合禅宗的另一特质“无语”,即禅宗不立文字的特点。禅宗三大思想是“无念、无相、无住”,无念,是大纲,是宗,即什幺思也不起的意思。无相,是离相,前文已有论述。无住,就是不把心思停在事物上。能悟到、做到这三点,就解脱了,就不受任何世间事物的系缚。即然要“无念、无相、无住”,所以禅宗不立文字,因为一说出某句话,一写出某句文来,就是“住”了!语言,都是为了方便而为事物所制出的“假名”,都不可能完美地说出事物的真性、真相。故此,悟,要靠心去思考,非语言所能完成。人类的思维是离不开藉助语言这样工具的,所以禅宗讲的“悟”也只能“直
指人心”了。也正由于语言不能代替心去完成悟,所以这个“悟”实是超于逻辑思维之外的思维方式。这正与形象思维不谋而合,审美直觉就可用“无语”的方式传达禅的讯息。
与许多破旧立新的艺术家的遭遇不同,贯休的艺术不但被后人称颂,还得到了当代人的认同,可以说是曲高和众!一件好的艺术品能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体味,从而产生共鸣,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禅宗的“人人皆有佛性”是共性,只有理解深浅不同而已。而从个性上讲,士大夫与平民百姓看贯休的画就各有不同了。作为中国士大夫的人生价值取向而言,人生追求的目标常常不是一个物质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境界。其中最普遍的是完成了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之后,的嚮往仍是“清净自贞”。所谓“清净”并非真是某一人迹罕至之处,而是精神得以慰藉的乐园,就是要脱离世俗观念的羁绊,体验自己的信仰,便有所谓“自贞”之感。贯休的罗汉造型古野,旗帜鲜明反叛世俗的规范,其超凡脱俗的画面境界与士大夫的清净自贞是同一音频。
那幺从普通百姓的角度看,贯休的罗汉画往往是神秘、庄重即而亲切的!这是因为贯休的画的技术细节处理是符合大众审美的。他的夸张的造型手法也并非兴致所致、天马行空,是自成一体,各有出处的。,大手大脚的处理就极具人性化。百姓眼中的以人为本,健康的美就是第一要素,这和他们劳作为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不同于文人画病弱的小手小脚的形象,夸大的手足更能得到百姓的认同。,贯休罗汉像的夸张,落实到细节上都是有的放矢的,性格入画,结构入画痕迹清晰,夸张的无论是骨还是肉都是遵循结构的位置来作大胆的处理,从而综合表达出不同罗汉的不同性格。这正与普通百姓追求丰富、生动的审美相符。所以,贯休的罗汉画并不因为另类而被文人排斥;并不看似怪异而遭百姓冷落,自然为画史所肯定了。
曲高和众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贯休的艺术是被历史所证明的,给后人的启迪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绘画!作为艺术工作者更因加大对贯休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整理与研究的力度,让贯休艺术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

他人评价

画之所寄
——读余宏达人物画近作
文/梅鹤圃
20世纪中期,以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人为代表的浙派人物画崛起于中国画坛,以一种创新而又与传统笔墨精神接轨的新面貌风靡一时。浙派人物画的创作,延续了古代人物画在笔墨上的传统,又接受了西画对于人物结构和造型的科学因素,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中推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这其中,既包括在专业领域一直备受瞩目的以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三人为代表的写意人物画,也包括以宋忠元、顾生岳为代表的工笔人物画。当前浙江人物画的创作,仍然在这些前辈画家的影响中推进。
余宏达是顾生岳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上承袭了顾生岳的衣钵,又在浙派人物画的核心阵营中国美术学院接受了人物画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系统的学院教学,这两段经历使他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他的工笔人物多具象写实,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渲染上,体现出了优秀的绘画能力,顾生岳、冯运榆、池沙鸿等人都曾对之作过较高的评价。是当前浙江中青年工笔人物画创作队伍中最重要的作者之一。
在坚持工笔画创作的,余宏达近来也开始将注意力聚焦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中。他新近创作的一批作品,在技法由工笔转向意笔的,审美趣味和绘画观念也发生了拓展。
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在他的意笔人物画中仍然时有出现。典型的作品如《巴沙汉子》,绘画技巧承袭了浙派写意人物画的传统,人物的组合讲究,脸、手等关键部位着意塑造,而环境渲染以大块的泼墨、撞墨的处理则展现出了大写意的豪放。从《柯尔克孜老人》开始,他的手法从浙派人物画的写意表现逐渐脱离,在形象塑造、细节表现和线条的勾勒上,展现出一种更具体的从工笔向意笔演进的过程。《柯尔克孜老人》的画法,相对于《巴沙汉子》的写意泼洒,更接近于意笔工写,从中可以看出他借鉴工笔画的表现技巧来实现个人面貌在小写意画法上突破的企图。在浙江人物画地域画风气浓郁的气氛下,匠心经营又突破常态,透露出他渴望突围和自我建设的绘画理想。作为个人语言的脉络性推进,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预期他的写意画风在经历了探索阶段后可能达到的高度。
历史的误读,让写意与工笔之分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写意画的兴起,在一般绘画史中通常被归因为文人画之滥觞,这种偏面的误读很容易导致写意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印象。但在更多有见地的学者眼中,绘画史中的“写意”本身即有多重解释,可能是画者自谦的“写其大意”,也可能是士大夫和文人寄情于画的“写吾之胸襟”。画论史中曾经记载钱选与赵孟頫关于“士夫画”的对话,赵孟頫所说的“所画盖与物传神,尽其妙也”所代表的是另一种对于写意画的见识,或者可以代表宋末元初时期画家对士夫画“搜妙创真”的理解。余宏达的“写意”,较为接近赵孟頫对士夫画的理解。撇开“写意画”如何由“士夫画”演化而来的讨论,仅就写意的画法而言,在当下仍然有多种形式演绎的可能——如果说浙派人物画的写意画法突破了前代的写意範畴,那幺以余宏达的“写意”所展现的对于宋元画史的回归也可能成为另一种新的突破。在这个意义上,以技巧来分辨余宏达的画作是“工笔”或“写意”,则失其大意又掉入形而下之流。精神的工致和经营,才是他的理想所求。
纯粹意义上的人物画作品的题材,绘画史中的主流基本围绕述史和记事这两条线索之中。儒释道题材以及如“二十四孝”、“渔耕樵读”等民俗题材,也多涵括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述“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之中。近百年来的人物画史,尤其是建国后的人物画创作,主要的倾向也在这些脉络之间。余宏达的人物画创作很大程度上受这种历史惯性的影响,在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中也体现了严肃、凝重的一面。但在刻意区分的“小写意画”上,这种现实主义的思考转入了相对较为轻鬆的历史题材。这些题材,有民国情调和江南风情的女子,也有品茗、听琴、对弈、论道等古代高士。比对他的工笔和写意,会发现工笔画创作中的厚重感在小写意中更多转化为一种自如的轻鬆。通过对民国情调和古代高士的表现,余宏达刻意製造的是画面题材内容与现实的时空差距以及生活体验的陌生化。在这个陌生的情境中,现实题材绘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社会指向完全弱化,我们只能从中找到一些对于过往历史的追怀和对诗意生活的嚮往。在更整体的观照中,这批作品所展现的审美倾向是较为鲜明的,超越现实生活的“唯美”是他唯一的主题。
在现实主义热情地拥抱生活以外,绘画对于美的追求可以超出时空的局限。如果去除外围的社会化和时代因素的影响而以历史的眼光来观察,画之所以为画,或许即在于它带给人们的美感。对于一个追求绘画纯粹性的人而言,美才是绘画创作的永恆动力。
美之于画者,或即是精神的索求和灵魂的寄託。
正大的艺术之路
当艺术演讲的钟摆返向至写实主义时段,我们寻觅年青精英尤当注重那些富于理想抱负又具有坚实的功力和有较高创作水平者,绘画事业,如筑高楼,桩基深实其必高而不危。
余宏达现今虽然在攻读研究生,从其勤奋创作中是见我所期盼的那种思之高远,行之坚实的特质,他在浙江省中国画大展和浙江省中国画人体艺术展中屡获金奖,颇为画界所嘱目。我见过他大量名人肖像创作,工笔技法矜谨,简括、沉厚,师承顾生岳先生,其获金奖的张学良肖像一画,造型精确,神态灿然,设色沉着,从传神写照至技法娴熟方面看,几近完美,广获好评,如果说肖像系列显示出他绘画基本功的扎实,那幺在再获金奖的“造物者的恩宠”人体作品中也可看出他艺术够想的浪漫以及现代构成语彙成功运用的潜能,这是一幅写实的工笔巨作,女人体画的娴雅又淳和,在古代砖刻和宗教造型像物交织在一起的映衬下,显示了具有东方韵律又庄重静穆的美,线条沉稳,布色浑朴、古厚,可见气局宏大和精思入神。
我们虽同在造物美的照拂下,但人之感同身受却不一,余宏达天性敦厚、谦和、宏阔,在与造化美的交融选择上,在艺术表现风格上,力求大度伟岸的气局,有阎立本、范宽之风範,他烹煮的往往是艺术大宴。往往乖巧地潜心于偏门旁道中成功,而余宏达却坚毅地走正大之路,现在已初路成功端倪,呈现出了他艺术才华的光耀。
——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冯运榆评 2005年12月
他是我最早一个学生,也是我的一个学生。因为我一般都在学校里进行工作,在学校里教学,所以这样子从外面来的学生当中他是第一个,也是一个关门子弟,我也不会再收任何学生了。在我心目中他是个难得的苗子,后来我觉得余虹达的确没辜负我的期望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美院国画系,国画系本科毕业后,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硕士研究生,而且考进以后,他参加了很多展览活动。(过去我们这样子,学生时代是从来不参加(展览活动的,现在时代变了,情况不一样了。)当时他在浙江省人物绘画大展,中国画人体展览得了两次金奖,也不容易。后来他的张学良的肖像画,在全国工笔画大赛中得了铜奖,这些都很不容易。
(风格)“一开始像我没问题,但以后他要推出他自己的风格,不要像老师,所以我一方面把自己的东西教给他,另一方面又担心不要太像我。他这两方面都走得比较好的,刚刚开始学画要学老师的东西~~~我觉得他还是能够做到,特别最近他比较能够推出他的新意,创作一些东西。
(期望)如果说有什幺缺陷的话,那就是下去生活比较少,这不是他的问题是现在教育的问题。我过去教书我经常把学生带到下面去,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希望他以后还是要经常到生活中去,去感受一些东西,他基本功比较扎实,学习要打好基本功。事实上看,毕卡索、马蒂斯等是比较新派的,但他们基本功还是比较扎实的。这点我觉得余虹达做的是比较好的,能够勤勤恳恳把基本功打好。
——顾生岳(历任杭州市美协主席、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浙江画院副院长、浙江人物画研究会会长)
余虹达这个青年画家,跟顾先生学的。大概五年前,他参加了一次我们的展览,一次浙江省人物画大展。他的作品马上就跳出来了,而且我们给他评了一个金奖,很不容易的!刚刚出道就获得金奖很引人注目。我很重视他,在渐渐接触过程当中就越来越看到他有很多优点,所以说不拘一格把他提上来。现在準备要接我班了。年龄关係应该要把年轻人提拔上来。说老实话要提拔几个比较够格的也不多的,琢磨了好几年也找不到合适的,近几年我认识了他,从几个方面担任这个工作要奉献,不拿工资把工作开展起来。我奉献了好多好多年了,老秘书长了。他的人品的确是挺好的,在多方面他具备优势。一个就是为人比较谦和,二是很诚恳诚实,第三嘛他有奉献精神,愿意为大家确确实实做一些社会工作,第四是专业能力强。要主持活动专业拿不起来,人家根本不听你的话,对了我还要强调第五点,就是他的组织能力。擅于组织工作,怎幺开展,一步一步布续。他在念书的时候,研究生在读时候,已经在学校里已经开展组织工作,思路清晰且凝聚力强。
艺术是多元的发展,各个流派各个风格全面在发展,我们现在冷静下来看,还是写实是主流的。好像电影,搞很多抽象艺术在里面,大家看起来就有问题了。基本上还是要写实的,搞很多流派进去,主流还是很真实的反映情景内容思想情感。我们画画和电影细节节本上是同路子的,写实始终是主要的,是主流其它是次流。面对这样的事实,在我们美术界、美术院校总的状况看起来有问题,好多年纪轻的都急于求成搞效果画或者争取得奖表现一下,艺术的路是很长的象马拉松,要几十年走下去的,如果在学校你不把基本功(我们称之为童子功)练扎实了,以后到社会上去是很难把它再抓起来的。要抓好童子功,造型笔墨一定要在学校阶段把基础打扎实,所以余虹达在这一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相比这些同一辈年纪轻的,他是很突出的,造型很严谨。也应该说他有主观的追求,并碰上了个好老师顾生岳先生,他是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方面他应该说是水平极高极高的老画家,是浙江老前辈,能够在美院的教学之外投师顾先生,应该说是他的幸运也是他主观追求的结果。在顾先生这里继承得很好,有很扎实的工笔画技巧,工笔画的技巧也是童子功,而且应该说是功力很深厚。
他所创作的东西不是很幼稚,一上来就有种成熟感。这是跟他从老师那把好的东西学过来有关係,所以创作的东西就表现得很大气很开阔,不是琐琐碎碎的小趣。所以在我带有某种希望的一种语言来说,希望他这样去走一个艺术道路这个道路就是… 他不是叫余虹达吗?“虹”,我上次一篇文章里写下你就要追求画的境界宏大开阔,已经表现出来大气的感觉。道,宏大的道路。名字表现出来不就这个意思吗,艺术也要走宏大的道路,道是一种正道、大道,艺术里的道路非常多,有时候是羊肠小道甚至到走下去是死胡同,有时候都是溪水淅沥哗啦流流的,能够像浩浩蕩蕩的长江一样。艺术能够体现出这种精神出来,那就不是小家中,而是大家!我希望他已经表现出来这种观念,希望他能走下去,成为一个中国画坛上的大家。
(期望)有机会早点出国去,到欧洲兜一圈,到俄罗斯、法国、义大利等艺术大师的真迹好、多的地方看看,早点把自己武装得更充实一点;第二个就是把基本功搞得更扎实。这是毫无疑问的包括表现技法丰富性多样性,基本功造型里面还有不足之处,要更加活一点,更加有生动性,再有就是多要走向生活;浙江的包括全国少数民族边远省份,从生活里面好好的去滚滚磨磨,这样画里的深度厚度和震撼力,会更加使人触动。因为你是从学院到学院,必然是象牙之塔,人家看了之后好像很熟悉一样,缺乏艺术的冲击力感染力,所以这一点我也希望他多到生活当中去体验观察,寻找艺术非常需要的创作力源泉的东西,好好的去掌握。至于生活的阅历,就那幺回事,一年一年的去体验吧!像我已经体验了几十年了,是苦的甜的酸的辣的都受过,生活的阅历越丰富,画里面的沧桑感就越强一点。
——冯运榆(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我始终认为一个画家仅仅画工笔是不行的如果是全面发展的话应该是工笔意笔都能画而且是从自己的创作角度来讲,也不能仅仅限于是写实的,或者变形的,能写实也能变形,应该什幺都来。因为我们的中国画的教育从潘天寿这一代开始,把人物山水画鸟分得很清楚,这个当时来讲是西学东渐,国画有萎缩的可能。需要把国画做得更加精细一点,更加学科化一点,把民族艺术传承下去。从整个大的来看,每个画家真正能画的话,应该是山水花鸟人物,写意也好,工笔也好,变形也好,写实也好都能画,这个叫真正的画家。余虹达是顾生岳老师的高徒,跟顾老师画得很像,实力也不弱。而且他在研究生期间又跟胡寿荣老师,胡寿荣就是画写意的而且水墨感觉很好这样觉得他这个人本身就有大的发展潜力宽度比较宽就是能画得很精细也能放出来这样看他的人品也不错。我们浙江画院有个特殊性都是把浙江最好的画家集中起来在创作研究上面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条件,为国家培养一批艺术家,他们也为国家创作一批好的作品,为整个文化史留下一批好的东西,所以在进画师这个角度一向都比较严格,余虹达在画院是最年轻的余虹达在画院是最年轻的,他是70年代。
余虹达最强的一块还是工笔,应该说他吸收了很多顾生岳老师好的方面。他的覆色和线条上面有一种装饰性的感觉,这个完全把顾老师的东西学到手了。因为当时他的画拿出来就很像,他又有长处。顾生岳老师早期的作品里面,他的工笔形笔写的味道很足,造型很随意,这些灵动在余虹达身上也有,他没有放弃这个灵动。再一点他还有一种写实的深入性,这一点也是很不错的!因为顾老师晚年的作品慢慢往装饰画方面靠拢,余虹达基本还是以写实为主,越写实越深入,这一点可能是老一些艺术家比较少的,年轻的很多很深入的写实和顾老师作画的方法结合起来是他的长处。他的特点是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很厚实。对整个社会的观察,包括对人物的观察,他也是从厚实的角度看的。喜欢画朴实的人,整个的气氛也是这样的。所以说我觉得他整个的功夫扎实以后再往外围扩展,扩展的可能性更大,色彩也是比较好的对水墨的感觉也是不错的,写意他画得比较迟,应该讲是比较有灵气的,整个的发挥现在还不太看得出来。从他小品里面看他也在尝试画一些花鸟山水,把花鸟山水对水墨墨韵的感觉放在人物画里面,因为写意人物画里面比较多的要吸收花鸟和山水的长处,还要把书法的感受去放在画里面,我们浙派人物画特彆强调这一点。这一点他正在做,已经看到比较好的前景,还在做…
对他今后来讲,一方面他应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艺术上追求的目标,真正要做好的话,肯定是阶段性的。每一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目标,有个想法甚至把自己一种感觉,对社会的感觉集中起来,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也有点像竞技一样,把所有的包括学习的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其它方面的了解,对创作方面的感受特别是要到生活中去。因为人物画毕竟是研究人物的人物的生存状态离不开社会所以说浙江画院也一直要求所有的画家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民众,他本身进来我就从这个角度考虑的,也希望在今后这段时间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追求目标,从整个创作过程我们也一起努力,也是对我自己的要求。
——池沙鸿(浙江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因为我们在同一个学校,年纪差不多,都热爱运动,“不打不相识”,后来两个人就一拍即合成为朋友,一直到现在差不多有六七年了,那时候他比现在英俊一点……他是一个很开朗的人,很爱交朋友也很稳重很正直对身边的所有事和人都很有责任感。从朋友相处的角度来讲,他很够朋友,愿意帮助人,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审美,谈论美和观察美。从他的作品来讲,他给我的感觉始终是在追求一种很平静,很真很善很美的东西。
——挚友 (中国美术学院教师)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