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青少年心理谘询专家张声远提出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準,即能认识自己、能悦纳自己、能控制自己。能认识自己就是对于自己生理状态的认识,对于自己和外界关係的认识(如环境对自身的作用影响、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力量、责任等)、和对于自己心理状态(如知识、才能、思想、感情等)的认识。能悦纳自己就要充分地了解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然地承认自己,并欣然地接受自己。能控制自己就是要在狂躁时的冷化控制,受挫时的转化控制,惰性时的激化控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準
- 外文名The Three Standard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残缺或疾病,而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从生理上说,他的体格是健壮的,能经得起风雪寒暑的袭击,另一方面从心理上说,他的精神是健全的,能经受各种複杂环境的锤鍊。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作为心理健康的标準,即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态度,自己对自己的控制这三个方面来考察自己心理健康的状况。
认识
能认识自己是指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世界,对周围的人或物有反应,而且也能反观自照把自己作为被认识的客体,对自己的身体、欲望、感情与思想有所反应。认识世界是一种智力,认识自己也是一种智力,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加纳森认为智力有七个框架,其中自我智力也是智力的一个框架,自我意识就是自我智力的产物。自我意识又称自我概念或自我观,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这是人类意识的最本质的特徵。人的自我意识并非与生俱有的,而是随着个体生理、心理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的。由于四肢和眼耳的协调动作,逐渐认识了身体的各部分,并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这是自我意识出现的第一个阶段,是以获得躯体观念为内容,而认识了“生理的自我”。这种在意识上分化出自己和别人,主体和客体是人类智慧的真正开端,此后,儿童学习了语言和一些社会规范,了解自己在各种场合中的角色地位。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学校角色、友群团体角色等,并通过各种角色学习与他人交往参予社会生活,逐渐认识自己的社会特性,这是逐步转化为社会性的社会人的过程,由此进入自我意识的第二阶段。这是以获得急色观念为内容,而认识了“社会的自我”。随着青少年生理的成熟,心理也逐渐成熟。心理倾向从外界转到内心,从外在世界的认识转到自我人格的体会,开始真正把自己作为一个认识的对象,产生了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愿望和对自己的思考,进入了“自我发现”的新时期,进入自我意识的第三个阶段。此后,每个人所建立的自我观主要也是由这三个部分构成,即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悦纳
能悦纳自己也就是说自己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并欣然地接受。不要欺骗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要僧恨自己。自我观念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而这三种构成要素,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複杂的情感系统,每个自我观念都各相应伴有自我评价的感情。就是自己对自己满意还是不满意。具体来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外表是优越感还是自卑感,自己对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人际关係中的地位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自己对自己的智慧、能力、品德、情感是自豪还是自卑。心理健康要求自己对自己能够经常保持一种悦纳的态度,一种高兴而满意地容纳自己的态度。只有悦纳自己才能做到自爱、自重、自信、自尊。
控制
能控制自己,即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心理活动最重要的调节机制,也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标誌。日本排球教练大松博文曾说:对人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战胜自己”。所谓战胜自己就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种能力。
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狂躁时的冷化控制,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冷化控制。就是遇事要冷静。冷静并不是要我们无条件地抑制自己的情绪,而是要既充分、又适当地表现自己情绪。抑制不适宜的情绪,抑制一时出现的爆发性的消极情绪。第二,受挫时的转化控制,人生的道路不会永远是平坦的,一个人的物质或精神欲望常会因各种情况而受阻或中断。其至还有突如其来的灾祸,心理学上统称为挫折。挫折常使人产生各种消极情绪,也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转化控制就是利用大脑兴奋抑制的诱导规律即大脑的某一点兴奋能使其它抑制,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或使原来的消极情绪,被另一种强烈的积极的兴奋性所替代,原有情绪体验被抑制而消失。第三,惰性时的激化控制,生活和工作不能只凭一时的感情冲动,必须经常不断地自我激励和自我强化。自我激化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连自己要去的目的地也不清楚。是无需也无法进行自我激化的。一旦有了一个明确而又切合实际的目标,一定会获得一种心理的动力和生理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