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叹

生活百科 2023-01-26 17:49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荔枝叹

《荔枝叹》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先写古时进贡荔枝事,以纪实手法,追思汉唐贡荔之害。再转入议论感慨,诗人以无比愤慨的心情,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写近时事,对民众遭受祸害深切同情。诗是一首讽谕诗,也是一篇直指时政腐败,痛斥奸佞争新买宠的政论文。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荔枝叹》
  • 创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处《东坡七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作者苏轼

作品原文

荔枝叹
十里一置1飞尘灰,五里一堠2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3,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4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5,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6荔枝来交州7,天宝岁贡取之涪8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910伯游11
我愿天公怜赤子12,莫生尤物13为疮痏14
雨顺风调百穀登,民不饑寒为上瑞15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16,前丁后蔡17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18何陋耶?
洛阳相君19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20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置驿站。
2.堠(hòu)古代了望敌情的土堡。
3.枕藉纵横交错地躺在一起。
4.鹘(hú)鸷鸟名。即隼(sǔn)。
5.破颜变为笑脸。
6.永元东汉和帝年号,《后汉书·和帝纪》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驿站),五里一堠(了望堡),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官)汝南(籍)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
7.交州交州,古地名。东汉时期,交州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国广西和广东。东汉时治所在番禺(今中国广州)。
8.天宝岁贡取之涪指唐代天宝年间岁贡涪陵荔枝之事。《新唐书》“玄宗贵妃杨氏。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至京师”。岁贡,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涪(fú),水名,在中国四川省中部,注入嘉陵江。
9.举觞举杯饮酒。
10.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11.伯游唐羌,字伯游,辟公府,补临武长。
12.赤子人民。
13.尤物珍贵的物品,指荔枝。
14.疮痏(chuāngwěi)祸害。
15.上瑞最大的吉兆。
16.粟粒芽武夷茶的上品。
17.前丁后蔡指宋朝丁清先生任福建漕使,随后蔡囊继任此职,督造贡茶。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争相斗品武夷茶,斗出最上等的茶叶,作为贡茶,献给皇上。
18.致养口体这里指满足口和腹的欲望。致养,原意是得到养育。
19.洛阳相君指钱惟演,他曾任西京留守。他的父亲吴越王钱俶叙归降宋朝,宋太宗称之为“以忠孝而保社稷”,所以苏轼说钱惟演是“忠孝家”。
20.姚黄花是牡丹的名贵品种。洛阳进贡牡丹,是从钱惟演开始的。

白话译文

五里路、十里路设一驿站,运送荔枝的马匹,扬起满天灰尘,急如星火;路旁坑谷中摔死的人交杂重叠,百姓都知道,这是荔枝龙眼经过。飞快的车儿越过了重重高山,似隼鸟疾飞过海;到长安时,青枝绿叶,仿佛刚从树上摘采。宫中美人高兴地咧嘴一笑,那扬起的尘土,那飞溅的鲜血,千载后仍令人难以忘怀。永元年的荔枝来自交州,天宝年的荔枝来自涪州,人们到今天还恨不得生吃李林甫的肉,有谁把酒去祭奠唐伯游?我只希望天公可怜可怜小百姓,不要生这样的尤物,成为人民的祸害。只愿风调雨顺百穀丰收,人民免受饑寒就是最好的祥瑞。你没见到武夷溪边名茶粟粒芽,前有丁谓,后有蔡襄,装笼加封进贡给官家?争新买宠各出巧意,弄得今年斗品也成了贡茶。我们的君主难道缺少这些东西?只知满足皇上口体欲望,是多幺卑鄙恶劣!可惜洛阳留守钱惟演是忠孝世家,也为邀宠进贡牡丹花!

创作背景

诗作于绍圣二年(1095年),当时苏轼贬谪广东惠州,惠州盛产荔枝,苏轼写了多首荔枝诗,往往结合朝政身世,抒发自己的感慨。如《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云“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鲈。”又如《食荔支》云“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古风,带有新乐府的性质,借荔枝生髮开去,纵横古今,淋漓痛快,一向为选家所称道。

诗作赏析

文学赏析

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古时进贡荔枝事。历史上把荔枝作为贡品,最着名的是汉和帝永元年间及唐玄宗天宝年间。“十里”四句,写汉和帝时,朝廷令交州进献荔枝,在短途内置驿站以便飞快地运送,使送荔枝的人累死摔死在路上的不计其数。“飞车”四句,写唐玄宗时令四川进献荔枝,派飞骑送来,到长安时,还是新鲜得如刚採下来一样,朝廷为了博杨贵妃开口一笑,不顾为此而死去多少人。这一段,抓住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特点,在运输要求快捷上做文章,指出朝廷为饱口福而草菅人命。这一点,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已作了描写,苏诗中“知是荔支龙眼来”、“宫中美人一破颜”句就是从杜牧诗中化出。但杜牧诗精警,苏诗用赋体,坐实了说,博大雄深,二者各有不同。
“永元”起八句是第二段,转入议论感慨。诗人以无比愤慨的心情,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诛伐李林甫之类,媚上取宠,百姓恨之入骨,愿生吃其肉;感叹朝廷中少了像唐羌那样敢于直谏的名臣。于是,他想到,宁愿上天不要生出这类可口的珍品,使得百姓不堪负担,只要风调雨顺,人们能吃饱穿暖就行了。这段布局很巧,“永元”句第一段前四句汉贡荔枝事,“天宝”句后四句唐贡荔枝事,“至今”句就唐事发议论,“无人”句就汉事发议论,互为交叉,错合参差,然后用“我愿”四句作总束,承前启后。
“君不见”起八句是第三段,写近时事。由古时的奸臣,诗人想到了近时的奸臣;由古时戕害百姓的荔枝,诗人想到了近时戕害百姓的各种贡品。诗便进一步引申上述的感叹,举现实来证明,先说了武夷茶,又说了洛阳牡丹花。这段对统治者的鞭挞与第一、二段意旨相同,但由于说的是眼前事,所以批判得很有分寸。诗指责奸臣而不指责皇帝,是诗家为尊者讳的传统。就像杜甫《北征》“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写安史之乱而为玄宗开释;李白《巴陵送贾舍人》“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写才士被贬,反说皇帝大度。苏轼在这里用的也是这种“春秋笔法”,很显然,他不仅反对佞臣媚上,对皇帝接受佞臣的进贡,开上行下效之风,使百姓蒙受苦难,他也是十分不满的。这一段,如奇军突起,忽然完全撇开诗所吟咏的荔枝,杂取眼前事,随手挥洒,开拓广泛,且写得波折分明,令人应接不暇。而诗人胸中郁勃之气,一泻而出,出没开阖,极似杜诗。
全诗有叙有议,不为题囿,带有诗史的性质,清方东树等的讚誉。

名家点评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释粹》卷十五“波澜壮阔,不嫌其露骨。”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章法变化,笔势腾挪,波澜壮阔,真太史公之文。”
宋黄彻《巩溪诗话》卷五“补世之语,不能易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画像
上一篇:赛文21·奥特曼 下一篇:谐振频率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